不妨試試阿司匹林:或許能治療重症新冠肺炎

2020-12-09 讀芯術

全文共2371字,預計學習時長6分鐘

圖源:unsplash

當第一波新冠疫情橫掃美國時,麥可·馬茲菲(Michael Mazzeffi)收到了來自馬裡蘭大學醫學中心一位同事的電子郵件。重症監護麻醉科主任馬茲菲說:「一名外科醫生告訴我,當他給病人抽血時,血液在五秒內就凝結了。很明顯,早期嚴重的新冠患者存在凝血障礙,他們的血液極易凝固。」

世界各地的臨床醫生也都注意到了這一同樣的凝血現象。到了仲夏,新冠肺炎患者的屍體解剖結果顯示,他們的脈管系統和器官中大多布滿血凝塊。馬裡蘭大學醫學院麻醉學助理教授喬納森·周博士(Jonathan Chow)說:「我們在Covid ICU觀察到,很多患者開始產生大量凝血,這種高負擔的血液循環會造成多器官衰竭,最終致死。」

由於凝血似乎是病情嚴重的徵兆,或者說是能致人於死地的新冠病毒的特徵,周博士和馬茲菲開始研究阿司匹林(一種能阻止血栓形成的血液稀釋藥物)是否有助於改善預後情況。

周博士解釋說:「阿司匹林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抗血小板藥物。」血小板是血細胞碎片,激活後會聚集在一起形成血凝塊。他說:「阿司匹林一旦與血小板相互作用,該血小板便失活,不再參與血凝塊的產生。」

10月21日發表在《麻醉與鎮痛》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周博士和馬茲菲以及一個由多所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考察了阿司匹林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影響。

研究人員在考慮到年齡、體重指數(BMI)、種族、已有病症和其他可能影響結論的變量,對數據進行調整後,他們確定與未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相比,服用阿司匹林的人死亡或入住ICU的風險幾乎減半。

馬茲菲稱:「這是目前第二項利用某種血液稀釋劑來改善預後的研究,我認為關鍵點在於發病過程中的一個很重要環節即器官中凝血,因此我們應該重點關注對這一過程的幹預。」

這項研究所透露出的有關新冠病毒的信息

SARS-CoV-2是一種呼吸道病毒,通常將其引起的疾病描述為呼吸系統疾病。但事實證明,這種觀點過於簡單化了,尤其是對於那些患上嚴重新冠肺炎或在初始感染消失後症狀依然存在的人群而言。

紐約市西奈山醫院的內科醫生吉裡斯·納德卡尼(Girish Nadkarni)說:「這是一種全身性病毒,它會影響腎臟、大腦、血管和心臟,所以它不僅僅是一種呼吸道病毒。」

今年7月,納德卡尼和他的同事們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旨在觀察抗凝藥物對住院新冠肺炎患者預後的影響。與幾個月後進行的阿司匹林研究一樣,納德卡尼的研究發現,抗凝血藥顯著降低了某些新冠肺炎患者群體的死亡風險。他總結說:「我們發現,預防性和治療性抗凝劑量均可降低插管和死亡率的風險。」

與早期的假設相反,他的研究和阿司匹林的研究都認為Covid-19是一種血管疾病。

儘管需要進行後續工作和確認研究,但是納德卡尼說,像阿司匹林這樣的血液稀釋藥物可以保護人們免於感染Covid-19的觀點是可信的。他解釋說:「儘管方式略有不同,阿司匹林和抗凝血藥物都能預防血栓。」阿司匹林阻止血小板凝塊的形成,而抗凝藥物則作用於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是血液中的蛋白質,有助於控制出血速度。

納德卡尼稱,許多常見和致命的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臟病以及其他幾種與嚴重Covid-19相關的疾病)也會加快血液凝結。阿司匹林除了能防止血栓形成,還能對抗與多種醫學疾病相關的炎症。這些抗凝血和抗炎的功效共同解釋了為什麼司空見慣的阿司匹林能被如此廣泛使用,也解釋了為什麼它最終可能被證明有助於治療Covid-19。

馬茲菲說:「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正是SARS-CoV-2造成了這種高凝狀態,因為很少有其他呼吸道病毒能達到這樣的程度。」他解釋說,有專門的血細胞位於動脈、靜脈和其他輸血血管中,這被稱為內皮細胞。

他說:「這些內皮細胞維持血管完整性,有助於保持血流正常。而SARS-CoV-2會影響這些細胞,引發炎症,而炎症又可能導致這些細胞分泌出導致凝血的物質。」

他補充說,冠狀病毒及其引起的併發症很複雜。但是,阿司匹林可能是拯救生命和防止持久性傷害的便宜而有效的方法。

圖源:unsplash

高危人群是否應該考慮服用阿司匹林?

通常,醫生不太願意推薦一種沒有大量證據支持的治療方法。但馬茲菲表示,阿司匹林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藥物,它的風險和安全性已經非常明確,冠狀病毒感染者可以考慮服用小劑量的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的好處在於它是人類有史以來研究最好的藥物之一。」他說,「我們知道並非所有人服用該藥都安全,但它確實被數億患者服用,並且有著良好的安全記錄。」

阿司匹林具有最大的風險是胃腸出血。他說:「如果曾有過消化性潰瘍或胃出血的病史,那服用此藥物可能就不安全。」此外,他的研究沒有觀察阿司匹林在SARS-CoV-2患兒中的作用——因為這類兒童出現嚴重冠狀病毒相關併發症的風險已經很低。他表示:「我們不應該讓孩子服用阿司匹林。」

圖源:unsplash

但是對於大多數成年人來說,連續幾周每天服用一片低劑量的(81毫克)阿司匹林可能是一個低風險、高回報的提議。

馬茲菲說:「如果有人病倒了,醫生確認過患者可以服用阿司匹林,那麼不妨試一試。」

留言點讚關注

我們一起分享AI學習與發展的乾貨

如轉載,請後臺留言,遵守轉載規範

相關焦點

  • 對抗新冠肺炎,守住重症治療最後一道防線!
    對於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診療方,應著重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目前為止仍沒有確切有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臨床一開始是用既往治療其他病毒感染如SARS、Mers病毒、伊波拉病毒等的藥物試治療新冠病毒肺炎患者。隨著對治療的探索,不斷開展臨床試驗,逐漸明確了能為患者帶來一定療效的藥物。
  • 王福生院士: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臨床研究進展
    比如通過轉化研究系統地揭示了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體內的免疫紊亂、免疫損傷和相關的機制,為臨床方案的制定和疫苗研發也提供了科學依據。」間充質幹細胞「臨危受命」截至目前,針對新冠肺炎在臨床上仍然沒有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因此臨床的治療特別關注免疫調節治療、抗炎免疫治療、康復期血漿治療,激素治療及阻斷抗體的治療等。
  • 進展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常見心肌損傷,如何識別與處理?
    診斷 疑似或確診為新冠肺炎的患者,出現心肌損傷標誌物(肌鈣蛋白cTNI/cTNT升高和/或降低超過第99百分位上限),並排除急性冠脈症候群(ACS)後,診斷新冠肺炎相關心肌損傷。 三 治療要點 新冠肺炎患者心肌損傷的臨床表現差異很大,需根據病情嚴重程度進行個體化治療。
  • ...重症患者具有良好潛力|抗體|臨床試驗|新冠肺炎|麥可·羅斯巴什
    中國首次證明臨床有效據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誌2020年4月20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導,陸軍軍醫大學(中國第三軍醫大學)和北京協和醫科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新冠肺炎康復者體內的抗體,只有極少數能阻斷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與人體細胞受體的結合,他們從中鑑定出兩種可完全阻斷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單克隆抗體,有望用於新冠肺炎的預防和治療。
  • 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全球臨床研究進展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幹細胞被應用到了重症以及危重症的救治研究當中,在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國已經啟動了多個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項目,已發表的數據證實了這種療法的初步療效。在國際上,美國、英國、日本、韓國以及以色列等國家也紛紛批准了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幹細胞已經成為了不可或缺的抗疫創新療法。
  • 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新冠患者的死亡率
    科學家稱,服用阿司匹林的新冠患者比不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死亡率低47%,接受重症監護或使用呼吸機的機率也要低40%以上。美國馬裡蘭大學的專家研究了412例新冠患者的住院記錄,他們在巴爾的摩的馬裡蘭大學醫學中心以及美國東海岸的其他三家醫院接受了新冠治療。研究顯示,大約四分之一的患者在入院前或入院後立即服用了小劑量的阿司匹林,以治療長期以來的心血管疾病,與未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相比,他們死於該病毒的機率要低47%。研究還發現,那些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的人被送入重症監護室的風險降低了43%,需要使用呼吸機的風險降低了44%。
  • 如何區別流感與新冠肺炎?流感診療方案2020年版發布
    當前,我國流行性感冒已經進入流行季,同時,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散蔓延,疫情輸入風險持續存在。為加強流感臨床診治,國家衛健委組織制定並發布了《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20年版)》,其中新增了流感與「新冠肺炎」的鑑別診斷,並提出「新冠肺炎輕型、普通型可表現為發熱、乾咳、咽痛等症狀,與流感不易區別」。
  •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親身經歷,不僅肺一個器官衰竭!
    約翰是一名典型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老年人、男性偏多、肥胖、合併其他併發症。 一項發布在柳葉刀雜誌上的論文研究了紐約市2家醫院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群體的狀況,研究共納入了1150名患者,257名(22%)為重症,中位年齡為62歲(51-72),這些重症患者中,大多數是60歲以上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男性,其中近一半患有肥胖症[3]。
  • 新冠肺炎合併心功能不全診治,來自心臟重症專家的建議
    (二)心臟超聲 心臟超聲用於重症患者床旁評估,既能排除心臟基礎疾病,也能早期識別心臟受累和心功能惡化,評估容量和容量反應性。重症患者心臟超聲表現如下。重症患者心臟超聲變化快,建議每天床邊動態觀察。
  • 能用來治療新冠肺炎的「康復者血漿治療」是個啥?血漿可以直接輸入...
    最近全國都深受疫情的影響,但值得高興的是最近專家們找到了一個可以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好辦法,那到底什麼是康復者血漿治療?從病毒感染康復者的身體中來,但是注意,獻血漿並非獻全血,單採血漿技術恢復時間更快,一名新冠肺炎康復者的獻漿量,通常為400ml左右,不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
  • 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進展_鄭大中科博生
    幹細胞治療作為新型的「抗疫治疫」技術,尤其是在重症患者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國際上已有多個國家將幹細胞應用到了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研究中,也有多個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獲批。中科博生。許多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原因是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它是免疫過激導致的細胞因子風暴的常見臨床表現1。
  • 我國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三大特徵
    那麼,從立項到如今一些重症患者受益,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裡,我國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取得了哪些發展?這些發展又具有哪些特徵? 特徵1:立項速度快,被納入應急科技攻關項目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外周血的T細胞數量往往會顯著降低,部分患者的免疫異常激活,出現了細胞因子風暴症候群,這也是導致肺臟等器官損害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最新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降低新冠住院患者的死亡風險
    令人驚訝的是,近年來科學家意外地發現阿司匹林的功效遠不止於此,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對神經退行性疾病、癌症等重大疾病也有著一定的預防和治療效用。這項研究發現,在住院治療的COVID-19患者中,為預防心血管疾病而每天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的患者相比於那些不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前者的新冠併發症和死亡風險將顯著降低。
  • 「萬能細胞」幹細胞能夠治療新冠肺炎?
    19(新冠肺炎)患者的免疫系統支持。這項臨床試驗在北京佑安醫院招募7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2例輕症、4例重症、1例危重症)接受單次靜脈MSC移植治療。結果顯示,移植14天內,MSC治癒或顯著改善了全部7例患者的肺功能,並且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
  • 為何能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瑞金醫院專家解答!
    3月4日,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正式下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提出「增加『託珠單抗』用於免疫治療」。那麼,羅氏製藥的「託珠單抗」是什麼藥物?為什麼可以用來治療新冠肺炎?對此,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了重症醫學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陳德昌。
  • 研究發現T細胞功能耗竭和多樣性喪失是新冠肺炎重症發展的風險因素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供圖   (抗擊新冠肺炎)研究發現T細胞功能耗竭和多樣性喪失是新冠肺炎重症發展的風險因素  中新網昆明3月30日電 記者30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與雲南省傳染病專科醫院合作,鑑定出CD4+T細胞功能多樣性損傷和以TIGIT為代表的免疫負調控分子在CD8+
  • 新冠肺炎是自限性疾病,不用治療就可以痊癒?丨追問新冠肺炎
    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10日,在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介紹,新冠肺炎實際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目前金銀潭醫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累計超過了1500餘例,絕大部分患者包括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經過各種氧療、對症治療和免疫調節治療以後,均可以順利出院,治癒率還是很高的,市民不必過分恐慌。此語一出,一些人表示終於可以鬆口氣了。但也有人不解,什麼是自限性疾病,真的不用治療就可以痊癒嗎?
  • 單克隆抗體治療新冠肺炎療效顯著,和血漿療法原理一樣
    抗體療法的專一性,讓它能避免傷及正常組織,減少副作用,是「精準醫療」時代備受關注的分子靶向療法的代表。平常語境中,靶向藥物、靶向療法等概念,可能在癌症治療中更常被提及,但實際上,抗體療法現在越來越多地運用到了感染性疾病治療中。比如,新冠肺炎。用腫瘤生產單克隆抗體血漿療法的本質就是抗體療法。
  • 芬蘭分子醫學研究所:新冠肺炎重症或與基因變異有關
    同樣感染新冠肺炎,為什麼一些患者輕症治癒,而另一些患者病情嚴重?這是圍繞新冠病毒的關鍵待解問題之一。研究人員指出,擁有這種變異的人患上新冠肺炎的風險不會增加,但一旦感染就很有可能發展成重症。研究主要作者之一安德烈亞·甘納解釋說:「目前,我們對這一基因區域的了解仍然很少,它可能具有治療價值,但我對它能否在短期內實現沒有把握。」他說:「因此,目前我們側重於對生物學的理解,為以後的研究開闢新的途徑。這或將有助於理解為什麼有些人生病而另一些人不生病。」
  • 英媒:科學家發現導致新冠重症基因
    為什麼有些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沒有症狀而有些人病情危重?這是此次疫情的最大困惑之一。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2月11日對此進行了解答。根據英國《自然》周刊登載的一篇論文,對2200多名重症監護病人的研究結果發現,答案或許在於特定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