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例!打破技術壁壘,西安交大在心臟移植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日前,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ECMO團隊與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以及精準外科與再生醫學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成功研發西北首例離體心臟灌注系統,為我國心臟移植常溫機械灌注(與ECMO技術原理相同)就是在離體環境中給移植器官常溫灌注血液,維持器官的正常生理狀態,讓供體心臟在離體之後保持冠脈循環不中斷,並處於一個溫暖、跳動和接近人體生理狀態的環境中;在移植前最大限度縮短心臟缺血時間,
-
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完成首例「人工心臟」植入術
5月24日,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成功開展一例達到國際水平的「人工心臟」植入術。中國工程院院士、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總院長、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教授主刀,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知名專家程兆雲教授擔任助手,為一名39歲的重症急診心力衰竭患者植入「人工心臟」。
-
中國自主研發-亞洲首例脈衝房顫消融(PFA)手術成功完成
昆明2020年12月25日 /美通社/ -- 2020年12月23日,德諾醫療旗下杭州諾茂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諾茂醫療)自主研發的CardioPulse™脈衝消融產品在雲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成功完成了首例臨床應用,這也是亞洲首例脈衝房顫消融(PFA)手術。此次手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我國在房顫介入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完成該院首例心臟功能磁共振檢查
近日,在齊魯醫院心內科張運院士和張梅主任指導下,心內科張鵬飛主任醫師和放射科王茜副主任醫師合作完成了齊魯醫院首例心臟功能磁共振檢查,標誌著該院在這一領域達到國內乃至國際領先水平。此次一站式心臟功能磁共振檢查發現患者左心室壁輕度增厚,各左心室節段血流灌注及血流儲備出現差異(左圖),各節段血流灌注速度不均一(右圖),對解釋了患者症狀和長期心電圖異常提供了依據。
-
辣椒素受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中保護作用的研究進展|辣椒素...
TRPV1廣泛分布於心臟、大腦、肺、腎等內臟器官 。在心血管系統中,TRPV1不僅表達於心肌的感覺神經元上 ,同時在心室、心外膜表面、內皮細胞和血管平滑肌細胞上也均有表達 。與正常大鼠的心臟相比,Langendorff模型灌注的離體糖尿病大鼠心臟的左心室舒張末期壓、心率降低,冠狀動脈血流減少,而乳酸脫氫酶的釋放增加。
-
正式上市後全國首例,人工心臟拯救42歲心力衰竭男子
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術後患者生命體徵平穩。國內首例上市人工心臟植入手術成功實施據心臟外科中心主任黃克力介紹,晚期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差,死亡率高,心臟移植是最終解決手段。人工心臟是延續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生命和改善生活質量的重要和有效措施,能夠幫助患者恢復心臟功能或者過渡到心臟移植階段。目前全球人工心臟植入量超過14000例。近年來中國的心血管疾病研究和臨床水平已經達到世界前列,但人工心臟和心臟移植方面才剛剛起步。目前,全國僅有幾家心血管龍頭醫院參與開展了左室輔助系統植入技術的臨床前期試驗。
-
隆回人民醫院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和心臟射頻消融術
我院成功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和心臟射頻消融術12月1日,隆回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首例行「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的35床戴某和行「心臟射頻消融術」的22床阮某同時出院。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11月29日,隆回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和介入團隊在開展2000多例心臟介入治療後,成功將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到一名「III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的體內。至此,醫院成功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
-
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植入手術在四川省人民醫院順利實施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12日訊(記者 李丹)12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省人民醫院獲悉,2020年11月10日,四川省人民醫院順利為一名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患者術後生命體徵平穩。
-
科學家成功「復活」豬腦,存活長達6小時,死亡定義將被推翻?
然而,頂尖期刊《自然》(nNature)一篇研究,模糊了生死界線,引起了法律和倫理的激烈討論……一、研究:讓死亡幾小時後的大腦恢復功能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建立了一套體外灌注系統,可以模擬正常體溫下的血流脈動,名為BrainEx,並製作了一種以血紅蛋白為主的無細胞灌注液
-
全球首例!遠程操縱機器人,20英裡外完成心臟手術
大數據文摘出品來源:ZDNET編譯:蔡婕、李雷一位醫生成功地為遠在20英裡外的病人進行了心臟手術,這可以說是網絡、工程學和醫學相結合的一大壯舉。首例遠程心臟手術實驗徵集了5名確診冠心病患者,研究方案和知情同意書得到了頂尖心臟研究所倫理委員會的批准,研究符合良好臨床實踐標準。所有患者在接受 PCI 程序後7天內,在接受篩查訪問之前提供知情的、書面的自願同意,以確定是否符合資格。
-
葛均波院士團隊成功完成日照首例可降解支架植入術
>日照心臟病醫院心臟健康背景閱讀「90秒時間到!支架釋放,10秒打到4個大氣壓,慢慢加壓,8個大氣壓維持30秒……壓力撤除,複查血管內超聲支架貼壁良好,手術成功!」10月7日10點20分,日照心臟病醫院/青島大學附屬日照醫院導管室內響起一陣掌聲,由院長葛均波院士親領醫療團隊完成的我市首例可降解支架植入術取得成功。2-3年內,該支架將自行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並完全被組織吸收,不留任何支架異物在血管內,血管結構以及功能也將恢復至最自然的原始狀態,真正由「血管再通」變為「血管再造」。
-
中國完成首例AI+5G心臟手術!谷歌大腦新型優化器LAMB加速大批量
【今日資訊頭條 | 中國完成首例AI+5G心臟手術!2分鐘AI建模,400公裡遠程協作「補心」】來源:新智元AI+5G心臟手術今天,廣東省人民醫院與廣東高州市人民醫院完成全國首例AI+5G手術,成功為心臟病患者「補心」。手術期間的AI技術是由曾靠「貪心算法」成功追回被搶車的聖母大學計算機系終身副教授史弋宇團隊提供。
-
諾思蘭德重組人胸腺素β4臨床試驗首例患者成功入組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盧夢勻)11月25日,新三板公司諾思蘭德發布公告稱,公司自主研發的「重組人胸腺素β4」(以下簡稱:NL005)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缺血再灌注損傷適應症Ⅱa期臨床試驗,於2020年11月23日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成功完成首例患者入組。
-
西班牙完成世界首例間質細胞移植心臟手術
西班牙完成世界首例間質細胞移植心臟手術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6日 14:2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馬德裡2月5日電(記者 方長平)西班牙醫生近日成功地為一名67歲男性患者實施了世界首例將間質細胞移植給心臟的手術。
-
遠大首例CRT-P植入術獲得成功
2011年6月22日,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心內科中心傳出喜訊,首例CRT-P(簡稱三腔起搏除顫器)植入手術獲得成功。CRT-P植入術又稱植入型心臟再同步化治療,目前該男子恢復良好。
-
溶酶體膜蛋白減輕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和自噬調控新機制
該研究報告了溶酶體膜蛋白LAPTM4B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I/R)中的保護作用和調控機制,進一步揭示了溶酶體在心肌損傷修復中的重要作用,並為發展心臟修復治療新策略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心血管疾病是當今威脅人類健康最嚴重的疾病之一,而缺血性心肌病是其中最致命的一種。及時的進行再灌注是挽救缺血心臟的必需步驟。
-
中國科大先研院孵化企業自主研發的「微型心臟導管泵」完成多例...
人工心臟被稱為「醫療器械皇冠上的寶石」。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孵化企業安徽通靈仿生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微型心臟導管泵」在北京順利完成多例動物實驗。本次實驗顯示,該裝置外周植入性好,跨主動脈瓣操作性好,可實現短時間內快速介入心臟,進行循環輔助,在動物體內短時間工作良好。在急性左心衰模型中,對左心室卸載負荷、增加前向搏出量具有顯著效果。
-
用菠菜培養心臟組織,修補病變心臟
近日,來自伍斯特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去細胞化的菠菜葉子上培育心臟細胞,利用菠菜葉豐富的葉脈網絡為再生組織提供必需的毛細血管結構。而目前的生物工程技術,包括3D列印,很難生成組織健康生長需要的血管系統最末端的毛細血管網絡,而後者為組織生長提供氧氣、營養物質和一些關鍵分子物質。解決這一難題的想法來自於Joshua Gerslak,Gaudette實驗室的研究生。當時Gerslak已經做過人類心臟的去細胞化工作。當他看到菠菜葉子的主幹時,他腦海裡想起的是心臟的主動脈。
-
82Rb PET心臟灌註定量顯像可用較低劑量方案
82Rb PET心肌灌注和心肌血流定量分析在冠狀動脈疾病(CAD)中的應用正在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