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諾獎收官:終於知道為什麼美國是世界第一留學國家了

2021-01-21 北美學霸君


最近正值10月的「諾貝爾獎周」,獲獎者的名單也在陸續公布,著實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昨天最後一個獎項花落誰家已見分曉,下面讓我們來梳理一下,這些諾貝爾得主都來自哪個國家,不得不承認,諾貝爾的得獎人數比例嚴重偏斜,並且幾乎全部集中於美國。


接下來學霸君還會更加努力給大家帶來考試乾貨、學霸技能、和備考經驗的!快來點擊標題下方的北美學霸君關注我,麼麼噠!

From 美國留學中心

微信號:USAgogogo


諾貝爾獎是瑞典和挪威的機構在若干類別中授予的年度國際獎項,以表彰其在學術,文化或科學上的進步。


諾貝爾獎的創立者Alfred Nobel是一個富可敵國的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和軍火製造商(鋼鐵俠Tony Stark的既視感...)。在他死後,Nobel捐出了他一生財富的94%,即3,100萬瑞典克朗(約合1.86億美元),以建立五個諾貝爾獎。


迄今為止距離第一次頒布諾貝獎已經有上百年的時間,有些朋友不禁好奇,諾貝爾獎的獎金都近百萬左右,更何況每個獎項都不止一個獲得者,照這樣的情況,1.86億美元的遺產用不了50年就會被花光,那諾貝爾獎到底是怎麼持續頒布上百年的呢


諾貝爾的遺產一直由基金會在打理,在這期間,他們將一半以上的資金用於投資美國和歐洲股票,還包括房地產等等,再加上社會各處的捐贈。所以,諾貝爾獎的基金不僅不會花光,如果基金會好好打理,還會越頒越多

言歸正傳,2019年度諾貝爾獎的頒布時間為10月7日到10月14日,今天最後一個獎項花落誰家已見分曉,現在我們來梳理一下。


各個獎項頒布時間


獲獎者

William G.Kealin Jr

(畢業於杜克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

Sir Peter J. Ratcliffe

(畢業於劍橋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

Gregg L.Semenza

(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主任)


獲獎成果


人體細胞的變化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


重要性


諾貝爾獎獲得者揭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適應過程之一的機制。他們為我們了解氧氣水平如何影響細胞代謝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礎。他們的發現也為抗擊貧血,癌症和許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鋪平了道路。


獲獎者

James Peebles 

(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

Michel Mayor 

(畢業於日內瓦大學,獲天文學博士)

Didier Queloz

(畢業於日內瓦大學,獲天體物理學博士)


獲獎成果


James Peebles

宇宙物理學的理論發現

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

發現太陽系外行星,繞太陽系恆星的運行


重要性


James Peebles:新的宇宙物理學理論是我們從宇宙大爆炸到今天對宇宙歷史的現代理解的基礎。James Peebles的發現有助於我們理解大爆炸後宇宙的演化。


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他們的發現促使研究人員開發了有關行星誕生的物理過程的新理論。


獲獎者

John B.Goodenough 

(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

M.Stanley Whittingham 

(曾於史丹福大學做博士後研究)

Akira Yoshino 

(畢業於大阪大學,獲工程學博士學位)


獲獎成果


鋰離子電池的開發


重要性


輕巧,可充電且功能強大的鋰離子電池已用於從手機到筆記本電腦和電動車等產品。它還可以存儲來自太陽能和風能的大量能量,從而使無化石燃料社會成為可能。



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爆出醜聞,導致去年的獎項推遲到今年頒發,因此瑞典文學院今年評選出兩名獲獎者。


獲獎者

(2018)Olga Tokarczuk

(畢業於華沙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

(2019)Peter Handke

(畢業于格拉茨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


獲獎成果


Olga Tokarczuk

「其敘事想像力以百科全書式的熱情代表著跨越邊界的一種生活形式。」

Peter Handke

「對於具有語言學才能的有影響力的作品,它探索了人類經驗的外圍和特殊性。」


獲獎者

Abiy Ahmed Ali 

(畢業於阿迪斯阿貝巴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


獲獎成果


表彰他為實現和平與國際合作做出的努力,特別是他為解決與鄰國厄利垂亞的邊界衝突所採取的果斷舉措。


重要性


Abiy Ahmed制定了和平協議的原則,以結束與厄利垂亞兩國之間長期以來的「不和平,不戰爭」僵局。取得突破的重要前提是Abiy Ahmed無條件願意接受2002年國際邊界委員會的仲裁裁決。



獲獎者

Abhijit Banerjee

(畢業於哈佛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Esther Duflo

(畢業於麻省理工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Michael Kremer

(畢業於哈佛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獲獎成果


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


諾貝爾獎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獎項之一了,它的頒布確實吸引了一大片目光,但從相關數據來看,諾貝爾的得獎人數比例嚴重偏斜,並且幾乎全部集中於美國。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來無論政策變動,匯率激增等等因素,都無法撼動美國的世界第一留學國家位置。


(數據更新於2019年10月12日,今日頒布的經濟學獎獲得者,兩位來自麻省理工大學,一位來自哈佛大學)


諾獎有其不可替代的權威性,但不可避免諸多獎項有較大的爭議。其實也沒必要將中國人無緣諾獎這件事與「西方主義」畫上等號,無須盲目追捧,也無須妄自菲薄


無論是誰獲得諾貝爾獎,他/她的成果都將使整個人類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在這些人的努力下,我們的世界,我們的生活才變得越來越好。

本文系授權發布,From 美國留學中心,微信號:USAgogogo,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誠意推薦。

推薦閱讀

回復[太拼]查看:美帝的熊孩子你們這麼拼,中國的出國黨還能混嗎 ?


回復[110]查看: 託福上110 分的英語水平是怎樣的?在國外能正常生活嗎?


回復[書庫]查看:適合出國黨的19個在線英文書庫, 從此閱讀就是分分鐘的事


還沒有關注北美學霸君?搜索微信號gpamaster或長按並識別下方圖片中的二維碼即可1秒變身學霸!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 / Read More]也可以關注北美學霸君,領取各種考試福利哦!

相關焦點

  • 2019諾獎收官:終於知道為什麼美國是世界第一留學國家!
    諾貝爾的遺產一直由基金會在打理,在這期間,他們將一半以上的資金用於投資美國和歐洲股票,還包括房地產等等,再加上社會各處的捐贈。所以,諾貝爾獎的基金不僅不會花光,如果基金會好好打理,還會越頒越多!言歸正傳,2019年度諾貝爾獎的頒布時間為10月7日到10月14日,今天最後一個獎項花落誰家已見分曉,現在我們來梳理一下。
  • 留學參考:獲諾獎最多的國家TOP10
    諾獎作為授予世界各國在物理、化學、生理與醫學、文學及和平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的至高獎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與經濟水平,下面盤點一下各國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可作為留學參考。
  • 世界上諾獎得主最多的國家是哪個?這國:若比人均我們必然是第一
    很多人都想知道,世界上諾獎得主最多的國家是哪個?其實,這個答案很多人都能猜得到,就是目前經濟和科技都比較發達的美國,美國一共有377名諾貝爾獎得主,是世界上目前諾獎得主最多的一個國家。很多人都知道,二戰的時候德國將一大批歐洲頂尖科學家逼到了美國避難,比如說提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就是一個德裔美國人。在二戰結束之後,同樣接收了很多德國的科學家。蘇聯解體之後,又有大批的頂尖數學家、核物理學家、化學家從蘇聯去到了美國。
  • 世界上諾獎得主最多的國家是哪個?這國:若比人均我們必然是第一
    我們都知道,現代社會中推動社會發展的最大動力,就是各種科學家們的研究結果。從牛頓三定律到相對論,每一次的科技理論革命,都會引發人類生產生活的巨大變革。而很多科學家一生的最高追求,就是獲得科學界的大獎,也就是諾貝爾獎。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雖然在和平獎和文學獎這兩項上尤為不靠譜。
  • 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國家:第一是美國,第二是英國,第三呢?
    2020年,諾貝爾所有獎項已經公布,諾獎的獲得者們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四個國家。 在今年的諾獎名單中有7位來自美國,是獲得諾獎最多的國家。諾貝爾成立獎至今,美國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第一諾獎國,總共有386位諾獎獲得者。
  • 諾獎不如美國,是教育體制問題?錯!我國諾獎爆發只是時間的問題
    近日正是諾獎頒發的時間,美國佔據了2020諾獎的半壁江山,生理學獎有2人,物理學家有一人。在這種情況下,以前的老調又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拿出來重彈:為什麼我國諾獎不如美國?我國就只會應試教育,培養不出來真正的科學家!我國的教育體制絕對有問題!等等等等,非要藉此把我國的教育貶低的一無是處。
  • 智慧留學 美國留學錄取世界排名第4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高端美國留學智慧留學—美國留學錄取世界排名第4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友包括107位諾獎得主!,是世界最頂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學之一,位列2020年U.S.
  • 9位北大校友獲2019年美國斯隆研究獎 總數居國內高校第一
    作為「諾獎風向標」,斯隆研究獎自1955年設立每年頒發一次。迄今為止,已有47位該獎項獲獎人獲得了「諾貝爾獎」,17位獲獎人獲得了「數學菲爾茲獎」,69位獲獎人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8位獲得「約翰·貝茨·克拉克獎」。
  • 沒有諾獎代表著什麼?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博頓導讀一個缺乏諾獎的國度,技術被卡脖子就很正常,大部分諾貝爾獎項都給到基礎學科,而基礎學科,正是中國的「阿喀琉斯之踵」。光學是世界範圍內頂尖的科學領地,任重道遠,繼續加油!從實際收入到價值觀上都被鄙薄,拿不到諾獎很正常。一個缺乏諾獎的國度,那麼技術被卡脖子同樣也很正常。TIKTOK為什麼說封殺就封殺,因為這些應用軟體根本就不涉及到基礎科學,很快就可以再複製一個出來,更不要談什麼XX算法,那不叫算法,不過是人性被計算的權重而已,跟算法一點關係都沒有。
  • 諾獎預測來了!這些諾獎熱門人選將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素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引文桂冠獎」,昨天(9月23日)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24位科學家上榜。屆時他們的身份會不會成為諾獎科學家呢?讀者可以在評論區留下您的預測。預測正確者將獲得WLF官方周邊。圖|WLF獨家兩位教授是合作夥伴,共同獲得了2019年沃爾夫化學獎。兩位教授去年就來滬參加了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並做了精彩發言。
  • 誰創作了諾獎獲得者畫像:諾獎評委之外他是第一個知道獲獎者的人
    「此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依次公布,也讓世界各地的人們第一時間看到了諸位諾獎得主的官方肖像畫。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畫像:從左至右依次為哈維·阿爾特、麥可·霍頓、查爾斯·賴斯。
  • 2020諾獎大幕拉開,關於它,這些事你可能還不知道
    年10月9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其中,年齡最大的獲獎者是2019年化學獎得主之一——被譽為「鋰電池之父」的美國科學家古迪納夫,當時他已97歲。1993年醫學獎得主之一的菲利普•夏普則買了一間有百年歷史的房屋,他直言,獎金實在是諾獎美好的一部分。
  • 關於「諾獎」,這些你知道嗎?
    新冠病毒大流行改變了世界的打開方式,擁有百年歷史的諾貝爾獎,也不得不取消頒獎晚宴,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打破傳統。截至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點,2020年諾獎已相繼頒布了生物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和文學獎。一起來看都有誰獲獎!
  • 諾獎得主獲獎第一反應:感覺似「靈魂出竅」
    諾獎得主獲獎第一反應:感覺似「靈魂出竅」      2013  蘇德霍夫:起初以為獲諾獎只是玩笑  出生時地:1955年,德國哥廷根  現職:史丹福大學分子和細胞生理學系教授  現年57歲的蘇德霍夫因在30年研究生涯中,一直致力解開「突觸」(Synapse)之謎。
  • 曾經連續獲得諾獎的日本,為什麼總在談研究能力下滑問題?
    截止到2019年12月,中科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共有1755人,尚未有人獲得諾獎(屠呦呦在2015年獲得了生理學醫學獎,但屠本人並非院士),也不知道其中有多少人是諾獎的候選人,中國媒體還不太關注中國學者獲獎的可能性,相關報導非常之少。日本沒有院士制度,但到了諾獎頒布前後,媒體總會集中報導其研發方面的各種大家。
  • 智慧留學 美國留學錄取美國大學排名第25的卡內基梅隆大學
    高端美國留學智慧留學—美國留學錄取美國大學排名第 25 的卡內基梅隆大學,校友包括20個諾獎得主和9個奧斯卡金像獎得主!F同學基本情況畢業院校:美國本科成績概況:GPA3.68/4.0,免託福,GRE326智慧留學指導的針對性強的背景提升活動規劃:美國排名前5名校麻省理工學院MIT計算機編程科研1次,中芯國際公司實習1次,科大訊飛公司人工智慧實習1次
  • 閒聊,寫在諾獎頒發之際
    最近是諾貝爾獎頒發之際,網上有很多關於「中國為什麼很少有諾獎獲得者?」的討論。今天,我從一個有過科研經歷的90後的視角出發,來閒聊一下兩個常見的問題。1、為什麼中國在貧困的時候能搞出原子彈,現在很難拿到諾獎?科技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現在的社會背景與上世紀60年代大不一樣,高知人才的選擇也不一樣。
  • 諾獎大預測: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會頒給誰?
    往往諾貝爾獎得主都會實現其他獎項的大豐收,比如湯森路透的引文桂冠獎(2002至今,已預測出46位諾獎得主)。基於上述,我們給出了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一些預測,僅供參考。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誰會有戲?預測1: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研究—Omar M.Yaghi理由:金屬有機框架材料開拓者和奠基人。Omar M.
  • 中國有位科學家,獲諾獎後成為美國人,晚年又改回原籍
    在當今社會,優秀科學家會為國家貢獻很多榮譽,因此受到萬人敬仰,愛因斯坦相對論享譽世界,即使後來改了國籍,但他仍然被無數人崇拜,還有當初毅然回國的錢學森先生,但我國有位科學家,充滿爭議,因為他在獲得諾貝爾獎後加入美國國籍,晚年又重新改回中國,在82歲的高齡仍娶嬌妻。
  • 中國人如何才能拿到更多諾獎?
    屠呦呦沒有當選院士,卻拿了諾獎同在東亞,截止2019年,已有27名日本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包括2名美籍日裔諾貝爾獎獲得者世界量子級聯雷射器領域的領頭者——美國貝爾實驗室畫有一張世界地圖,上面用紅筆標註出國際上誰有量子級聯雷射器,除了美國和歐洲外,地圖上只有中國是紅筆標註的,這其中的首功當屬李愛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