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周末6臺心梗手術,5個不到40歲,他們都有一個共同愛好!

2020-11-29 名醫在線網

一位醫生在朋友圈發了一串數字,引發了不少的關注和討論——

圖片來源自網絡

一個周末6臺急性心梗手術,其中5臺手術的患者年齡都在40歲及以下!

心梗的高發和年輕化,讓很多小夥伴都感到恐慌,心梗似乎離我們真的不遠!

發這條朋友圈的蘇大附一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錢曉東,周末他們科室一共做了6臺急性心梗手術,其中一位38歲的患者做了兩次,所以一共是5位患者,年齡確實普遍較年輕。

圖片來源自網絡

幸運的是,這5位患者的送醫都比較及時,已經被搶救回來。錢曉東透露,這幾位患者普遍都有抽菸習慣,都是男性,有的有高血壓,有的則是血脂高。

還以為三高只是老年人的專屬?年輕人你錯了!

眾所周知,高血脂是「三高」中的一種,多發病於中老年群體,年紀輕輕就出現高血脂的確讓人意外,年輕患者產生恐慌心理也在所難免。

其實,現代醫學已經證實,如果一個人活得足夠久,終有一天會遭遇慢性疾病。但原本「活久見」的一種慢性疾病,卻在近幾十年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更多處於人生上升階段的中青年加入了高血壓人群的大軍。

十年前,中國疾控中心慢病防控中心的一項截面調查結果估計,我國高血壓患者人數突破 3.3 億,每 3 名成年人裡就有1人是高血壓患者。其中 25 歲— 34 歲年輕男性高血壓的患病率高達 20.4%。這意味著,每 5 位年輕男子(25 歲-34 歲)中就有 1 位患有高血壓。

《中國高血壓防治現狀藍皮書》也公布了一組數據,我國18歲及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7.9%。專家估算,我國18—44(青年)和45—59歲(中年)高血壓患者人數均達到1億。

中國 2 億中青年高血壓人群的龐大數字背後,隱藏著一根終將爆炸的導火索。

三高「年輕化」,原因到底有哪些?

1、肥胖、超重

」萬惡胖為先「因為肥胖,這種「老年病」同樣變得不再「老年」。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對自己的飲食沒有控制,中國人的肥胖指數不斷升高,而肥胖容易導致體內代謝紊亂、脂肪堆積、血管硬化,從而導致血壓升高,引起三高。

2、飲食不良習慣

很多年輕人以為自己年輕力盛飲食從來不控制,吸菸,喝酒、應酬、夜宵都「來者不拒」,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攝入量增加,不僅「啤酒肚」漸漸鼓了起來,血糖、血脂各項指標樣樣超標。

同時飲食高鹽也是現在年輕人患高血壓的原因之一,人每天正常的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但多數人都在9克以上,鹽多必失,鈉攝入量過多,會引起鈉水瀦留,造成血管容量加大,最終導致血壓升高。

3、生活不規律

現在不少年輕人經常是工作和生活都沒有規律,早上出門匆忙常常不吃早餐,晚上不是加班延誤晚飯。有些甚至是晚上要到凌晨睡,白天又要早起,生理時鐘被嚴重打亂往往很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

4、壓力大、精神緊張

壓力大、精神緊張是高血壓最主要的成因。現在年輕人又要買房買車,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導致精神緊張,焦慮、沮喪等多情緒!

這往往會增加得」三高「的危險性,研究還發現如果男人說他失去了希望,那他患高血壓的可能性,比對生活充滿希望的男人高三倍!

在我們的生活中該如何預防三高?

1、合理飲食、避免肥胖

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每日三餐定時定量(早餐一定要吃),可適當地節制,減輕胰島負擔,切忌不能暴飲暴食。要以清淡、低脂低糖、低蛋白的食物為主,儘量要減少甜食或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嚴格,控制食鹽的用量,每天以4~6克為宜。

2、戒菸限酒

菸酒也是引發「」三高「」疾病的一大誘因。吸菸有百害而無一利,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少量飲酒有活血的作用,白酒一天限制在一兩之內,多飲則傷肝,助溼熱,易形成肝火挾溼痰而發生中風。因此應注意飲食,少熬夜,少喝大酒,保持大便通暢。

3、平時多喝水

多喝水有益健康,而對「三高人群」來說,喝水要做到科學、健康。

中醫推薦一個日常「降三高」小金方

準備:玉米須、決明子、桑葉、葛根、荷葉、梔子、木瓜、菊花

玉米須:有利於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玉米須對末梢血管有擴張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血壓,玉米須含有類黃酮物質,有效的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決明子:能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從而明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抑制了膽固醇的合成,有效降血脂。

桑葉含有多種生物鹼、胺基酸等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等作用。

三絳清靈茶正是由以上幾種材料配成,每天喝兩杯,300ml開水衝泡5分鐘 。

4、定期進行健康體檢

定期做健康體檢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這種方法不僅能準確地檢查出是否有患「三高」的跡象,還能對身體其他疾病進行篩查,一經發現就能及時遏制,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降低疾病治療的風險,對「三高」預防和治療意義重大。#三高#

相關焦點

  • 21歲,心梗,10塊血栓!這些致命的壞習慣很多人都有
    圖片預警,推薦快速划過1小時手術「掏出」10塊血栓其中一塊把導管都堵了血栓吸出後,考慮患者身體情況,為防止再次發生心梗植入了支架,而支架將是長期服藥的開始。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錢曉東曾發過一條這樣的朋友圈,在剛剛過去的周末, 他們科室一共做了6臺急性心梗手術,其中5個都不到40歲,都比較年輕。好在,這幾位患者送醫都比較及時,已經被搶救回來。心梗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患者的年齡呈年輕化趨勢。
  • 心梗有3次報警,12個意想不到的預兆!知道能救命!
    醫生趕到後,患者血壓都測不到,趕緊輸升壓藥,做了一個心電圖急性心梗,一秒鐘沒耽誤,但是在半路上心臟就停跳,開始心肺復甦,送到急診繼續搶救也沒救過來。」①「三四十年前,我上大學的時候可沒有這麼多人得冠心病,在醫院實習的時候三個月遇到一個心肌梗死就不得了,而現在每天都能遇到這些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葛均波2017年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感嘆到。
  • 25歲女演員疑因心梗去世,身體出現這些症狀要注意
    一個視頻,教你正確認識心梗出現這九個信號趕緊去醫院!我國每年新發心梗60萬例,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到2030年,我國預計將會有2300萬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為什麼這麼致命?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科主任楊潤華介紹說,其中一個原因是一些不典型的前期症狀沒有得到患者重視,等到突然發病的時候一旦救治時間耽誤,就容易造成致命危險!如果出現下面9個信號,可能提示心肌梗死。
  • 降溫1℃,心梗風險增2%!心梗發作「魔鬼月」,這6個「時間」最危險……
    降溫1℃,心梗風險增加2% 氣溫驟降,對於很多人來說最大的感受就是,冷。但是,對於這樣一個人群來說,冷可能成為催命符。 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氣溫每下降1攝氏度,心梗風險就增加2%。75~84歲的冠心病老人更易受影響。
  • 球王馬拉度納突發心梗去世!這病有3次報警,12個意想不到的預兆…
    1位中國心血管疾病患者已高達2.9億在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罹患心血管疾病每13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就有1人是心梗關於心梗心梗,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12個意想不到的心梗預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張健從事臨床工作20多年,做過8000多例手術。他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有個習慣,每次術後都會仔細問患者,你感覺手術前後,身體上有哪些變化?哪些症狀改善了,哪些症狀不見了?
  • 童年的馬化騰、馬斯克和賈伯斯,居然有這樣一個共同的愛好
    他們卻並不了解。隨著時間的流逝,夢想隨之被拋至腦後不再被提起。是怎樣的童年為他們不同反響的人生奠定了基礎呢?一起來看看。14歲生日時,他的父親給他買了一臺幾乎花掉四個月工資的天文望遠鏡,這臺望遠鏡也讓他在1986年讀初三時成為全校第一個看到並拍到哈雷彗星的人。長大後的馬化騰還曾發出了「網際網路是不是很像一個不確定的、正在爆炸的星系」的感慨。
  • 記者記錄醫生的一天:從早7點到凌晨 一天做7臺手術
    為了不錯過任何一個細節,我和攝影記者約定,要提早一點到達醫院。事實上,這是每一個記者在接到採訪任務時,都會有的本能反應,因為,這是記者這個職業最基本的職業素質。新聞轉瞬即逝,錯過的,你無法再讓它重來。11月6日,周一。考慮到這一天都要在手術室度過,盤算了下,自己手頭還有任務:周末採訪的一個健康關注稿還沒寫,怎麼辦?
  • 42歲、40歲、31歲……他們同患一種腫瘤,初期症狀都是便秘!
    日前,來自湖南永州42歲的王先生、來自安陽殷都區40歲的宋女士、來自安陽林州市31歲的郝女士共同合影,他們同病相憐,不約而同來到河南省腫瘤醫院普外科,找到副主任、主任醫師王剛成,也因此成了朋友,並相約同一天出院。原來,他們都罹患骶前囊腫,而且分屬不同分期,格外具有代表性。骶前囊腫這個良性腫瘤治療的曲折治療經歷。
  • 一周前胸悶胸痛沒當回事,一周後99歲老人心梗了!
    一周後,心梗了。日前,99歲的王爺爺在南京市第二醫院通過冠脈介入手術甩掉了「高危」的帽子。專家提醒,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症狀不典型,易漏診或誤診,一旦出現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冷汗等,要警惕心梗可能。 一周前胸悶胸痛沒當回事,一周後99歲老人心梗了 日前,99歲的王爺爺由幾位家人攙扶著,顫顫巍巍地出現在了南京市第二醫院心內科專家門診。
  • 易建聯成功接受手術,這種傷普通人也常見,上個月這裡做了9臺手術!
    腳踝往下踩,需要跟腱收縮發力,像我們日常的行走、彈跳、跑跳等,都跟腱有直接關係。 當跟腱被過度拉伸,超出肌腱承受能力,或跟腱部位遭遇切割傷,就會發生跟腱斷裂。李宏燁主任醫師表示,跟腱斷裂高發於年齡在18-40歲的男性,運動員等從事劇烈活動的人員。據國外數據統計,每年每十萬人群中大約有6-18人發生跟腱斷裂。
  • 10歲少年曾被斷言「活不到3歲」,歷經5次「續命」手術後,他說了這...
    河南商報記者 王蒙/文 受訪者供圖出生剛1個月,他嘴唇紫紺、呼吸急促,醫生說他沒有右心室,活不到3歲。3歲時,醫生給他做了第一次開胸手術「續命」。此後,幾乎每年他都會趁著假期,做一次開胸心臟手術。如今,已經做過5次大型心臟手術的他,正在讀小學三年級,不但沒留過級,而且還是班裡的三好學生……他叫星星(化名),今年10歲。7月27日,華中阜外醫院兒童心臟中心病房裡,星星正捧著習題集,目不轉睛地盯著上面的知識點陷入沉思,此時的他面色紅潤,眼神清澈。這是他做完手術的第5天。
  • 小夥突發心梗,81分鐘生死搶救!接診醫生都難以置信
    年僅18歲突發心梗鬼門關前走一遭小吳是雲南人,全家人都在漳州龍池務工。12月1日晚,他輪休,便和姐夫及幾個朋友一起去外面吃飯,直到2日凌晨將近兩點才回。但是,到住處還沒來得及上樓,小吳就感覺胸口又悶又堵,呼吸困難,喘不上來氣,渾身發軟,無法行走,大家將他緊急送往龍池醫院。
  • 血脂超標的人,可能有四個共同「愛好」,但願你都不佔!不妨自測
    血脂超標的早期或者輕度階段,幾乎沒有任何感覺,其致病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 調查顯示,血脂超標的人,通常會有某些「共同愛好」,如果你都不佔,說明血管還算乾淨。
  • 46歲女子,深夜心梗離世,女性心梗隱匿,有3種異常,早就醫
    有一種病,來勢洶洶、死亡率極高,這就是急性心肌梗死簡稱「心梗」。 醫生檢查後,心電顯示大面積心梗,十分兇險,立刻通過綠色通道搶救。 遺憾的是,經過3個多小時搶救,患者還是因為突發心梗,不治身亡。 得知這樣的結果,家屬無法接受,喊道:「我該依著你啊,都怪我啊......」。 那麼,該女子,到底經歷了什麼?
  • 廣西28歲小夥腦死亡,捐獻6個器官+2個角膜「復活」多人
    孫煦勇介紹,他們當天進行了3臺器官移植手術。第一臺手術患者就是上文所述來自廣東的25歲小夥小王,病因是腎小球腎炎症引起尿毒症,腎性高血壓導致腎腺心臟病、心功能衰竭,需要移植一個健康的腎和心臟。 第二臺是胰腎聯合移植手術,病人是一名50多歲的藏族同胞,因糖尿病、腎病引起尿毒症,需要同時做胰腎聯合移植手術才能繼續生存下去。
  • 一對40歲的夫妻欲生孩子 6次試管嬰兒手術卻都失敗
    收到第6次試管嬰兒失敗的報告單,42歲的孫梅(化名)和40歲的丈夫李誠(化名)幾近絕望。儘管李誠還是堅定地想要個孩子。  6次移植 胚胎最長在體內存活70天  2012年,孫梅和李誠開始一起生活。當時兩人都已過30,孫梅說兩人想著要個孩子,過安穩日子。可沒想到如此樸素的願望,老天偏不遂人意。
  • 腦發育專家:大腦發育關鍵期為3-6歲,5個方法,給娃一個超強大腦
    世界上有需多名人雅士,都是有「超強大腦」的,比如說貝多芬、愛因斯坦、達文西、居裡夫人等。他們的特點是有一個超強右腦,想必大家都知道他們的成就,對世界都是歷史性的影響。家長能培養出有「超強大腦」的孩子,孩子將來也一定會有一定的成就。
  • 董卿|陳更|李雪琴:5步讓你的孩子擁有他們最看重的共同愛好
    董卿、陳更、李雪琴,三個在我們看來都算得上成功的女人,他們的共同愛好是什麼?看見這個標題的你,是不是也在心裡給出了很多答案。沒錯,這個答案就是閱讀,從童年時起的閱讀。董卿、陳更和李雪琴,三個不同領域不同性格的人,卻都過上了我們想要的生活。除了各自的努力外,三個人齊刷刷的感謝了自己童年愛閱讀的好習慣。
  • 分享一個冷門的佛系愛好,你根本想像不到
    我大學附近正好就有一家甲蟲工作室,當時是在紫竹橋老官園(現在已經不在了),靠著導航加向路人打聽的方式終於找到了地方。現在主流是使用「蟲林密語」或者牧野蟲社的發酵木屑(後面有店鋪推薦)。木屑需要提前一天加入常溫的水拌勻,注意不要使用開水來攪拌,開水的高溫會殺死木屑中的有益菌和一些甲蟲需要的營養成分。水可以少量多次加入,當木屑可以攥成團又不會滴水的時候就是最佳狀態。
  • 50多歲阿姨打麻將突然胸悶 送醫發現心臟破了個洞
    每年冬天,醫生們都愛「談心」。因為天氣一冷,心梗病人真的太多了。這幾天,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急診科主任洪玉才的手機,一直響個沒停過。心梗患者以三成的速度增加,最多的一天,科室連著搶救了5位突發心梗患者。昨天下午,洪玉才主任請來心外科主任錢希明、ICU主任潘孔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