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種子、化肥、殺蟲劑等進行精準把控,AI成為印度農業催化劑

2020-12-04 京東數科

京東數科新媒體編譯自https://indianexpress.com

RAISE 2020 峰會(人工智慧社會賦能峰會)開幕式上,印度官員再一次指出了在農業、保健、教育、下一代城市基礎設施與解決城市問題上,AI 能扮演重要角色。基於人工智慧的農業技術應用將釋放新的農業價值,特別是經歷新一輪改革,允許私人資本涉足農業投資後。

2019-2020 財年,印度與農業和食品相關的科技新創公司在 133 筆交易中募集到了超過 10 億美元。印度的農產品出口更是在 2019 年升至 374 億美元。未來,如果能在供應鏈、存儲和包裝上加大資金投入,農產品出口價值還將進一步攀升。當然,這一切的前提必須是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且耕地壓力不超載。

如果在技術上持續投入,農業生產力的增長更是會如虎添翼。眼下,類似 AI 這樣的顛覆性技術正為印度農業換上全新面貌,越來越多的農業技術新創公司更是拿出了不少價值連城的 AI 解決方案。從全球範圍來看,AI 應用為農業帶來的增加值已經高達 8.522 億美元(2019 年),到 2030 年更是會進一步攀升至 83.8 億美元,年平均增長高達 25%。眼下估值 2.04 億美元的印度農業科技市場,還不到潛力釋放後 240 億美元的 1% 呢。

農業科技的應用讓農民能掌控市場信息,拿到數據輸入,同時獲得更專業的指導並融入整個信用與保險系統。及時且準確的數據配合上精準的分析,能搭建出一套穩健高效的供應鏈,而且是需求驅動的。此外,傳感器、智慧型手機、物聯網設備、無人機和衛星圖像的廣泛使用,讓農業數據的採集更加方便,配合上天氣、土壤數據和集市上農產品價格,就能塑造出完整的預測模型,大大增強農民對於種子、化肥、殺蟲劑等關鍵生產資料的把控。最重要的是,大多數這樣的 AI 模型價格低廉,性價比相當高。

與其他國家不同,印度的第三產業還很落後,有 49% 的勞動力都集中在農業上,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更是貢獻了印度 16% 的 GDP。顯然,在農業領域加大投入是符合大部分人切身利益的,同時還是糧食安全的雙保險,畢竟印度可是個有十幾億人口的國家,不提升農業生產力隨時可能會被饑荒打倒。

雖然是農產品出口大國,但印度農業面臨的挑戰可不少,比如對雨季的依賴、土壤退化、肥力降低和畝產較低等問題。AI 的加入能扮演催化劑的角色,是提升農業生產力,打破供應鏈約束並提升市場接入能力的必要條件。對於整個農業價值鏈,AI 也意義重大。業內數據顯示,到 2026 年 AI 將為全球農業創造價值 40 億美元的新機遇。

AI 的大規模應用還將提高印度農業的機械化程度,精準農業的引入則能提高生產力。印度農業技術新創公司們正在嘗試將基於 AI 的解決方案整合到一系列實際應用中去,比如監測作物產量和土壤肥力,預測性農業分析及確保供應鏈效率。

在預測性農業分析中,各類 AI 和機器學習工具可用在預測播種正確時間,以及即將發生的蟲害攻擊上。同時,農業領域的 AI 能夠優化利用農業數據,以幫助智能無人機、無人拖拉機、土壤傳感器和農業機器人等設備發揮作用,並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利用 AI 進行農業創新的實踐中,行業與政府聯手開發了由 AI 驅動的作物產量預測模型,並為農民提供實時諮詢服務。預測工具的加入,提高了作物產量,減少了資源浪費,並能為病蟲害的爆發提供預警。

為了提升預測精度,該模型還用上了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提供的遙感數據、土壤健康數據、印度氣象局的天氣預報以及對土壤溼度和溫度的分析等,以向農民提供準確的信息。

目前,該項目已經在印度 10 個區域布局,橫跨阿薩姆邦、比哈爾邦、賈坎德邦、中央邦、馬哈拉施特拉邦、拉賈斯坦邦和北方邦。

農業技術新創公司們也戰績頗豐,一家初創公司利用數據科學、AI 、機器學習算法,以及來自 ISRO 的數據集來評估農作物的損失,根據已發生的損失價值支付賠償。同時,圍繞著種植什麼、受損情況、受損作物價值等問題,也能給出相當準確的回答。

另一家 AI 新創公司則選擇繪製偏遠地區的農民區劃圖,回答諸如誰在哪塊土地上耕種、種植什麼、土壤質量如何等問題,準確率非常高。眼下,農作物保險公司、種子供應商、各邦政府都希望得到這些數據,並圍繞數據建立商業模式。農民也能夠獲得所有這些有價值的信息和見解,有助於他們在農業實踐中做出更好的決策,創造更多價值。

其他農業技術新創公司正在使用預測分析和機器學習來解決投入價格波動和投入利用率不理想的問題。此外,成像、AI 和可追溯性解決方案也在開發中,用於大規模的質量檢測和收穫後農產品的處理和監測。

豐富的數據也成了價格透明平臺搭建的必要條件,它能檢查供應鏈中的不良行為。同樣的,農業機器人和無人機也在開發中,以確保耕種和收穫的無縫執行。

想幫助這些 AI 解決方案大規模普及,增加資金投入是第一要務。在這裡,公私領域的資金支持都相當重要,特別是來自風險資本家的支持。

隨著農業部門改革的深入,印度政府可能會增加對合同農業的投資,並藉助技術提高產量和生產力,這將進一步推動 AI 在農業領域的應用。RAISE-2020 峰會提供了一個平臺,讓全球從業者聚集在一起,制定出將 AI 用於公益事業的路線圖。

鑑於其土壤類型、氣候和地形相當多樣,印度為數據科學家和 AI 專家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方便他們為農業開發最先進的 AI 工具和解決方案。此外,印度的農場和農民還創造了大量豐富的數據,不僅為國家,而且為整個世界提供了創建 AI 解決方案的機會,這也是讓 AI 在印度農業中趕上無與倫比風口的因素之一。

相關焦點

  • ——春耕備耕種子化肥供應充足
    河北省霸州市城區植保服務部經理王革濤說:「這裡,種子、化肥、農藥品種齊全,紅火著呢!」今年,保供給、保增收、保小康,穩住農業基本盤,抓好春耕備耕具有特殊重要性。兵馬動,糧草行,當前,備耕物資供應充足,保障有力,為春季農業生產的順利推進夯實了基礎。
  • 專家:未來農業一定是網絡化;我國化肥用量是40年前的55倍
    【熱點】智慧農業專家:未來農業一定是網絡化中國農業科學院智慧農業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吳文斌表示,我國農業生產近年都在不斷豐收,但最大的問題就是伴隨著大量的環境破壞和資源浪費。我們的勞動生產效率,資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產出率是不高的。這就需要我們引入新的信息技術的手段,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
  • A股種子巨頭誕生,剛剛拿下控股權!成為真正的種子國家隊
    荃銀高科: A股種子巨頭誕生,剛剛拿下控股權!實控人承諾5年內解決同業競爭問題,全球種子巨頭先正達或注入公司,成為真正的種子國家隊荃銀高科是中國創業板種業第一股,公司從事雜交水稻等各類農作物種子育繁推業務。先正達集團全資子公司中化現代農業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 微生物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微生物作為一種重要資源, 由於其數量多、繁殖快、生長周期短,易於大規模培養等優點,已經被運用於農業生產的方方面面。微生物服務於農業的哪些方面微生物在農業生產的很多領域都有廣泛應用,我們這裡介紹比較重要,應用也最為廣泛的三個方面: 1. 微生物農藥;2.微生物肥料;3.微生物飼料。
  • 必備技能:鑑別化肥、農藥、種子真假的9個方法
    農業用磷酸二氫鉀含量應≥92.0%(以幹基計)。磷酸二氫鉀易溶於水,水溶液呈酸性。如果沒有上述標誌或標誌不完整,則可能是假冒或劣質化肥。 檢查包裝袋封口 對包裝封口有明顯拆封痕跡的化肥要特別注意,這種現象有可能摻假。
  • 拒絕化肥農藥,酵素種植的瓜果蔬菜為什麼好吃?
    酵素公益推廣 自然農耕 酵素種植農業 農耕代替農藥化肥,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意識覺醒,有位農場主說:這是土地的希望,因為他對農藥化肥深有感觸。
  • 微生物農業風頭勁,13家企業融資超20億美元,主要方向為農藥、肥料
    上世紀60年代,發達國家在第三世界國家開展了農業生產技術改革活動,其主要內容是培育和推廣高產糧食品種,增加化肥施用量,加強灌溉和管理,使用農藥和農業機械, 以提高糧食產量。但過度使用灌溉用水和化肥、除草劑等化學物質卻對環境造成了負面影響。
  • 我國有機農業國家標準
    有機農業產地環境標準1、根據有機產品標準GB/T19630-2005,有機生產需要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進行。2、有機生產基地應遠離城區、工礦區、交通主幹線、工業汙染源、生活垃圾場等。3、轉換期內必須完全按照有機農業的要求進行管理。有機農業種子種苗選擇1、應選擇有機種子或種苗。當從市場上無法獲得有機種子或種苗時,可以選用未經禁用物質處理過的常規種子或種苗,但應制定獲得有機種子和種苗的計劃。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希望的田野,希望的春天——各地農業生產新...
    突如其來的疫情一度打亂了生產生活的節奏,2020年春季的農業生產如何開展好,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記者探訪】農業生產有條不紊,夏糧豐收基礎紮實。  在東北,水稻浸種催芽正陸續展開。就在兩天前,黑龍江省慶安縣慶安鎮慶福村種糧大戶孫海林順利把1500斤水稻種子送到久紅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在園區的浸種催芽車間,工作人員將種子放入攪拌機內進行包衣,著上「紅裝」的水稻種子,分批次擺進浸種箱。
  • 國內外農業發展水平對比分析
    前言 在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現在,發展滯後農業問題已經越來越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致命短板,也是目前中國經濟的「阿喀琉斯之踵」。中國農業改革迫在眉睫,但是改革前提是要弄清家底。本文嘗試從國內外農業發展對比和農業制度歷史發展兩個角度來闡述分析中國農業現狀及可行路徑。
  • 淺談現代農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二、現代農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地球上幾乎沒有不受人類活動影響的生態系統。農業活動是人類最早作用於自然生態系統的活動,它不但改變當地的自然生態系統,使之成為人工生態系統,而且有可能對生態環境產生更為廣泛的影響。
  • 轉基因種子對於這些年全球農業種植有什麼影響
    現在的大多數地區農民選擇轉基因種子,他們非常歡迎這項技術,全球54%的轉基因作物都在發展中的一些國家,比如在巴西還有印度和南非以及孟加拉,其中還包括了宏都拉斯和緬甸等國家。這個數據可能會對於後期全球農業發展的走勢起到一定的影響,報告來自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中心,這個機構跟蹤了轉基因植物種植20多年。報告稱轉基因作物是近幾年來最快採用的作物技術。剛開始它們首次商業化時它們的種植面積不足200萬公頃,去年達到了近1億9200萬公頃。
  • 科學看待化肥 勿讓化肥「背鍋」—新聞—科學網
    土壤學家、肥料專家,包括農業部,都言之確鑿地證實化肥對作物增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近幾年來,卻出現了化肥造成土壤板結、酸化、汙染等抹黑化肥的不少言論,部分有機農業追捧者散布「中國農業有機肥必將完全替代化肥」的言論,引導公眾牴觸化學肥料。
  • 唐雪明:美國農業為什麼這麼高產?
    美國只有3億人,農村人口不到2%,農業從業人口只有1%,也就是說300萬個農夫種出了全世界五分之一的糧食,可以養活20億人。換句話說,它不僅能夠養活兩個美國的人口,還能養活整整一個印度。美國的農業為什麼這麼高產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後來去了賓夕法尼亞、伊利諾伊、愛荷華、猶他、阿肯色和華盛頓州,這都是美國的農業大州。
  • 打響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攻堅戰 昆明力爭2020年化肥農藥施用量實現負...
    市漁政執法局局長李德運介紹,作為一種傳統生態種養模式,稻田養魚能大量減少農藥、化肥等化學藥劑的施用,魚在田間遊動形成水流循環,對殘留在稻田裡的化肥起到了降解作用,有效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  一直以來,受種植習慣等因素影響,我國農業對化肥、農藥依賴嚴重。官方數據顯示,長期以來,我國化肥用量一直是世界平均用量的3.75倍,而利用率卻僅為30%,遠低於世界水平。
  •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揭露真相:害人的農藥,連母親餵養的乳汁也含有農藥!
    為了讓觀眾對所討論的問題有更深入、更直觀的認識,阿米爾·汗和他的團隊奔赴印度各地進行採訪、調查,獲取數據、照片和影像資料,以紀錄片的方式揭露了農藥的使用給印度農民、兒童以及環境造成的巨大傷害,將真相明明白白地放在每一個印度人面前。事實上,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農藥生產國,共生產1000多種農藥。我國每年農藥用量337萬噸,分攤到13億人身上,就是每個人2.59公斤!
  • 歐洲議會通過投票將採用新的有機農業規則
    上周歐洲議會通過了一項規定,為有機農業制定新規則,466票贊成對124票發對。主要內容包括:   確保高品質的有機食品   嚴格的基於風險的檢查將沿供應鏈進行。由於議會的堅持,如果過去三年沒有發現欺詐行為,將在現場和所有運營商進行檢查,至少每年或每兩年進行一次檢查。
  • 淺談現代農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_生態_中國西藏網
    例如,大多數廣譜殺蟲劑對蜜蜂都是高毒的,蜜蜂會因殺蟲劑而喪失,殺蟲劑還可通過噴灑源流和農業廢水影響大氣環境和水環境,導致鳥類、魚類、人和野生哺乳動物受害,每年有一定數量的人就因直接接觸殺蟲劑而死亡。殺蟲劑對生物放大作用有較高的靈敏性,特別是在有氯化烴存在的情況下。殺蟲劑中的有害物質在生物體組織中不能變性或不能代謝,導致有毒物質的濃度在食物鏈中逐級增加,這就是生物放大作用。
  • 廣西藤縣:圍繞脫貧攻堅工作開展精準監督
    藤縣紀委監委壓實扶貧領域職能部門的主體責任,督促當地黨委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加強對決戰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謀劃部署、推進落實,及時落實扶貧各項優惠政策,紮實推進產業扶貧、紮實開展控輟保學、特殊群體社會保障工作,落實好疫情期間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穩崗及交通補貼,確保貧困戶順利復工,穩固經濟收入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