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與ProMare打造五月花號無人船 以收集海洋數據

2020-09-25 比特網

眾所周知,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以上被水覆蓋,但95%的海洋卻尚未被開發。雖然衛星從上方繪製了海洋的地圖,但海面之下的生物卻鮮為人知。到目前為止,人類從未停止對海洋的探索,但這種探索費時且昂貴。

正因如此,由非營利的海洋研究組織ProMare及IBM共同打造的於上周正式啟航了,它與400年前(1620年)美國第一代移民從英國普利茅斯(Plymouth)搭乘五月花號(Mayflower)到美國的航線相似,但這次它的任務是協助搜集重要的海洋數據,以替ProMare的項目作出貢獻。

ProMare創始董事會成員兼MSubs董事總經理Brett Phaneuf表示:「MAS將是一艘無人駕駛的太陽能船,具有持久性和可靠性,可以在全球每個角落進行遠程操作。」

MAS長15米,寬6.2米,重約5噸,最快船速為10節,船上有超過30個感應器,6個AI攝影機,以太陽能供電,還配備一個AI船長。MAS採用第五級(Level 5)的自駕技術,可全面自動駕駛,而且它是一艘無人船,船上完全沒有任何人類。

MAS主要協助ProMare進行各種海洋項目的研究,從海洋哺乳動物、海裡的塑膠垃圾、海平面的高度與波型、海洋環境數據的搜集等。

為了克服MAS的重量和連接限制,ProMare委託IBM實施前沿技術。通過邊緣設備的加持,讓MAS能夠在不佔用大量電能的前提下提供計算能力,邊緣設備會將數據上傳到位於ProMare辦公室岸上的邊緣節點。

IBM表示,與ProMare共同打造的AI船長讓MAS具備偵測、思考與決策的能力,其基於在IBM最新的邊緣運算系統、自動化軟體、計算機視覺技術與紅帽的開源軟體。

相關焦點

  • IBM與ProMare打造五月花號無人船 以收集海洋數據
    眾所周知,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以上被水覆蓋,但95%的海洋卻尚未被開發。雖然衛星從上方繪製了海洋的地圖,但海面之下的生物卻鮮為人知。到目前為止,人類從未停止對海洋的探索,但這種探索費時且昂貴。正因如此,由非營利的海洋研究組織ProMare及IBM共同打造的於上周正式啟航了,它與400年前(1620年)美國第一代移民從英國普利茅斯(Plymouth)搭乘五月花號(Mayflower)到美國的航線相似,但這次它的任務是協助搜集重要的海洋數據,以替ProMare的項目作出貢獻。
  • 日本海上保安廳採用無人船 實施全天候海洋觀測
    ­  中新網10月31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近日,日本海上保安廳在日本海和東海海域使用8艘長約3米的無人船開始24小時觀測水溫、浪高和風速。­  報導指出,以往日本工作人員必須乘船至現場進行觀測,為確保船隻安全很難持續收集重要數據。採用無人船則不會增加成本和環境負擔,使24小時收集數據成為可能。
  • 海洋節|金久才做無人船海洋應用進展專題報告
    11月26日下午,第一屆大學生海洋節海洋大講堂第四期在J7-209順利舉行。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遙感室無人船方向負責人金久才應邀來校做學術報告,海洋學院60餘名師生參加會議,副院長王勝利主持報告會。
  • 海洋通信領域新突破:5G+「無人遠洋船」助建智能航運青島示範城市
    日前,山東青島聯通與智慧航運(青島)科技有限公司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籤訂「5G智能航運應用示範項目戰略合作協議」。5G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海事衛星、3G/4G等技術將一起構建陸海空一體的通信網絡格局,助力國家無人遠洋船科研項目的快速推進,雙方還將共同研發制定國家無人遠洋船5G及海上航運衛星通信行業標準,合力打造5G智能航運青島示範城市。
  • WasteShark:能自動收集海洋垃圾的水上無人設備
    (原標題:WasteShark:一款能自動收集海洋垃圾的水上無人設備)
  • 海洋技術▏無人船在海洋調查領域的應用分析
    一、研究背景 無人船是一種可執行某項或某類任務,並基於任務目的進行功能設計的水面機器人,最初主要用於軍事領域,如協助完成警戒巡邏、情報收集、監視偵察、掃獵雷、探潛、火力打擊和充當通信中繼等戰術支持任務。近年來,無人船在民用領域廣泛投入使用,執行水體探測、海上搜救和海底打撈等任務。
  • 科學家開發新系統 使用無人駕駛船發射自主水下航行器
    儘管自主水下航行器(AUV)確實能使海洋數據的收集過程變得更加容易,但是發射東西仍然很麻煩。這就是科學家開發一種新系統的原因,該系統使用無人水面艇來部署自主水下航行器。通常,自動水下航行器是從一艘大型船隻發射的。
  • 《無人船船載水質監測系統》《水質監測無人船安全作業技術標準...
    參會代表合影   為了解決當前我國水環境監測領域無人船作業標準缺乏的現狀,推動無人船這一新興智能化平臺在河湖管護領域的規範化應用,由中國質量檢驗協會與中國水利企業協會聯合立項的《無人船船載水質監測系統》《水質監測無人船安全作業技術標準》第一次標準討論會於2019年11月22日在杭州召開。
  • IBM Data Science Experience - 數據科學家實驗室
    不論是1997年IBM深藍在西洋棋戰勝卡斯帕羅夫,還是2016年阿法狗在圍棋比賽戰勝李世石;亦或無人駕駛與沃森醫生治療癌症,人工智慧成為熱門討論的話題。這背後的技術離不開一個重要的角色-數據科學家。新的平臺搭建運行在IBM剛發布的下一代數據分析平臺Watson Data Platform上。
  • 特斯拉收集車輛數據:發力無人駕駛技術
    這些軟體可以幫助特斯拉收集更多數據,使得其在自動駕駛技術上處於領先地位。同時,特斯拉還利用汽車的傳感器來收集駕駛人如何駕駛汽車的數據。特斯拉收集車輛數據:發力無人駕駛技術(圖片來自於popularmechanics)   特斯拉Autopilot項目總監斯特林•安德森表示,這項功能是特斯拉在純無人駕駛或半自駕技術處於領先地位的最重要的原因
  • 老外發明新型海洋垃圾收集船,全天24小時工作,為人類解決難題
    國外發明新型海洋垃圾收集船,全天24小時工作,為人類解決難題如今要說到威脅人類生活的首要問題,環境問題絕對排名靠前,近些年來很多國家很多城市都非常注重對於環境的保護。其中海洋保護也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之一,卻往往也是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部分。
  • 28次同步觀測,73個站位調查,首次使用無人船測量…海洋一號D衛星海上同步觀測試驗完成
    圖為試驗隊員開展無人船測量作業。韓 冰 攝  本報訊 近日,6名試驗隊員搭乘的「潤江1」號船在浙江省舟山碼頭靠岸,圓滿完成了為期34天的海洋一號D衛星在軌測試海上現場同步觀測試驗。  據悉,海洋一號D衛星是我國業務化運行的海洋水色衛星,與之前發射的海洋一號C衛星進行組網觀測。
  • 用人工智慧開發海洋無人觀測平臺
    如今,人類探索海洋的活動越來越多,深海探測活動的潛力也越來越大。比如,油氣開採、新型能源開發和儲存、海底礦產開採和生物勘探等。但目前的深海觀測體系還有很多缺陷,我們還無法實現4D的實時海洋觀測,還有一些淺海海灘、漁場、海港和核電站設施需要進行完善。
  • 江南造船開建國內最大海洋綜合科考船
    科考船是「摸清」南海家底的「利器」。中山大學將以完整的「海洋學科群」為基礎,進軍世界海洋科學前沿,攻克世界海洋科技難題,全面提高我國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因此,中山大學必須擁有一艘大型綜合科考船支撐海洋科學、海洋工程、海洋技術、海洋經濟、海洋人文等多學科的海洋科考研究。
  • 揭開日本海洋測量船的真面目
    2005年l月,日本海上自衛隊派出「日南」號(AGS-5105)海洋測量船從橫須賀海軍基地出發,前往本州以南的東海海域進行測量,主要搜集水文氣象、海洋生物、海底地形地貌等數據,匯總後提供給海上保安廳。日本海洋測量船可擔負軍民兩用多項任務,既可測量海區、航道水深和助航標誌;調查收集海流、潮汐等海洋水文資料,為繪製海圖、編纂航海資料和保證海軍艦船海上行動提供依據;還能探測海底地質、地貌及水下兵器。 日本海洋測量船部分由軍方管理,部分由地方部門管轄,其中軍方管理的海洋測量船理所當然地主要用於軍事目的。
  • 英國無人船完成大西洋航行任務並繪製海底區域地圖
    參考消息網8月17日報導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8月15日報導,長12米的「馬克斯萊默」無人船已經完成了為期22天的繪製大西洋海底區域地圖的任務,令人印象深刻。報導稱,這艘船的研製者英國「海洋裝備」國際公司,從其位於英格蘭東部託爾斯伯裡的基地通過衛星「擔當」了這次航行的「船長」。歐洲航天局為這次任務提供了部分資金。這艘無人船7月底從普利茅斯出發,前往西南方向大約460公裡的地方。由於船體上安裝了多波束回音測深器,這艘船繪製了1000多平方公裡、深至約1公裡的大陸架地圖。
  • 全球首款無人駕駛地效翼船在浙江安吉試飛調試(圖)
    >中新網湖州12月23日電(記者 李婷婷 實習生 陳潔 通訊員李佳)23日記者了解到,全球首款無人駕駛的地效翼船在浙江省安吉縣天子湖畔進行下水試飛調試若試飛成功,該地效翼船將進入規模化生產階段,可廣泛應用於軍事、民用領域。地效翼船又名地效飛行器,是利用地面效應原理製成的船隻。它既可以在水面行駛,又可以在水面上飛行,就像「會飛行的船」一樣,具有海上巡邏、海事救援、海洋勘探等廣泛用途。
  • 英國NOC發布《國家海洋設施技術路線圖》
    《NMF技術路線圖》指出了NMF未來幾年如何開發國家海洋裝備庫(NMEP),包括在船上配備的儀器以及相關的配套基礎設施,解釋了這些能力如何支持英國自然環境研究委員會(NERC)提出的增強綜合國力的計劃(大型研究基礎設施),如何應用於海洋科學,如何幫助實現綜合觀測系統這一更宏偉的目標,以及所收集的數據如何支持全球海洋觀測系統(GOOS
  • 澳大利亞雪梨計劃發動全民力量收集海洋垃圾數據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臺灣「聯合新聞網」7月9日報導,澳大利亞雪梨發起全球公民科學計劃,號召學生與志願者一起計算並記錄海洋中5萬億件塑料垃圾的一部分。該計劃主任米歇爾•布盧伊特(Michelle Blewitt)表示,該計劃目標是監測海洋環境中塑料垃圾的數量、位置及其來源。她說:「目前估計有5萬億件塑料垃圾在海洋中,但世界上只有3萬億棵樹,海洋塑料垃圾比陸地樹木還多。」塑料不僅可能纏住動物,還可以成為動物的食物,例如食物鏈底端的浮遊生物會吃小型塑料垃圾。
  • 太陽能無人艇海洋氣象水文探測試驗啟動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晨報導 為加強對海洋特別是遠海的氣象監測工作,近日,太陽能無人艇海洋氣象水文探測試驗在福建漳州東山海域啟動。其間,海洋氣象水文探測太陽能無人艇(以下簡稱太陽能無人艇)進行了自動航行、自動探測、自動定位試驗。這也意味著遠洋自主氣象水文探測邁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