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是一個奇妙的字,空,才有力量,才能包容,才能強大——道德經

2020-12-04 拂塵記

一 你家有沒有「同款」爸媽?

你家是不是塞滿了捨不得丟,卻又用不著的東西?

今天我們在一起聊天,一個同事吐槽自己父母,她覺得沒用的東西,她父母都捨不得扔,家裡塞滿東西,很壓抑又很無奈,結果引起我們大家的共鳴,都表示,家裡都有「同款」的爸媽,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我們這一代,並沒有真正經歷過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對於父輩的這個習慣,無法忍受卻只能尊重。

聊完天,我開始反思,對於外在的物質的東西,我們知道要隨時整理清除,可是,自己的內心,我們有沒有想過要及時「清理打掃」呢?

當你對自己的工作、領導、同事,家人、朋友,周遭所有的一切,充滿抱怨、憤恨、無奈、委屈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初心,想想情緒的由來,想到工作帶給我們的保障,想到家人對自己的付出,想到朋友曾經的情份,想想構成當下生活的種種因素,從縱向考慮自己的成長,從橫向對比別人與自己生活的差異?

如果對於現狀真的忍無可忍,那麼,你還擁有除了應對當下生活的其他能力嗎?如果有,那就勇敢去追求;如果沒有,那就只有先忍耐,先強大,等你強大到足夠可以放棄當下,可以擁有比現在更好更高的生活,你就擁有了選擇的權利。

我們也要像清理房間一樣,定時清理自己的「心房」,通過思考、選擇,認清哪些是無用的「垃圾」,哪些是有用的「精品」,再狠狠心,把無助、失落、抱怨、憤怒,像扔「垃圾」一樣,清除扔棄。

這樣,我們的內心就會變得暢快、通透,就會又有空間,裝進學習、奮鬥、快樂、充實、幸福了。

二 認清本質 回歸初心

生活中的有些東西,從我們生下來開始,就那樣存在著,似乎它本該如此,於是習以為常,司空見慣,隨著財富的增加,我們往往會追求其品質、材質、品牌、舒適度、外觀等等,卻從來沒有思考過,它為什麼是這樣的,他的本質是什麼?

比如杯子,不管是玻璃杯、陶瓷杯、塑料杯,圓的方的奇形怪狀,他最本質的功能,是他中間是空的,所以才能盛水,它才是一個杯子,它的本質就是中間的中空;

又比如房子,我們買房子時,一定會考慮地段、價位、小區環境、戶型設計等等,但是拋開這一切外在的因素,從本質上說,房子就是用一堆鋼筋水泥磚塊,圍出來的空間,只有有空,才能遮風擋雨,它才是一間房子。

由這些物件,聯想到人,從本質上說,人是一堆細胞的結合,是由骨骼支撐,由血和肉以及皮膚包裹起來的肉體,但是人與人的不同,就是因為,這在個由骨骼血肉組成的空間內,存在著各不相同的意識、觀念、思想、情感,所以才形成了各色各樣的人。

三 一個人的生命,是從「無」到「有」再到「無」的過程。

一個嬰兒剛生下來,什麼都不懂,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他漸漸長大,開始擁有各種能力,可以行走、說話、生活自理、學習、工作、賺錢,慢慢從「無產階級」,到擁有自己的意識、情感、觀念,擁有可以自由支配的財富、房子、車子,擁有自己的家庭,從一開始的「無」,到擁有很多。

當有一天,你不堪重負,你發現你的身體,已經承載了太多東西,責任、壓力、勞累、拼搏、奮鬥、努力;物質、欲望、理想、幸福;高興、難過、鬱悶、糾結、渴求等等,這時候,你必須要學會清空。

人的內心,也像一個房間,如果你只知道把東西放進去,終有一天,房間會被塞滿,會變得雜亂無章,會讓人窒息。

我們要學會認清內心真正的需求與欲望,學會整理自己心裡的「房間」,看到自己真正的熱愛與別人的期望,看清理想與現實的距離,理清思緒,親自「動手」,把該清理的,及時清除;把需要堅持的,「分門別類」,放在它應該在的位置。

當心房變得乾淨整潔,條理清晰,你的目標會變的清晰,你的生活會變得充實,你會更堅定,更踏實地向著目標前進。

多而亂,不一定有用,少而精,才是真正的富有。

四 生活不止只是享受,還要有所追求

如果我們的生活,只有享受,吃喝、享樂、名牌衣服、昂貴飾品等等物質的追求,而沒有了有趣的靈魂、純真的品質,那這個人就僅僅只是「人」而已,沒有「心」,就象一堆鋼筋水泥,只是構建房子的原材料,而不是房子一樣。

我們的內心,要有空間,能裝進有趣奇妙的東西,裝進愛與恨,裝進追求與理想,裝進快樂與煩惱,裝進幸福與奮鬥……那才是一個完整的、豐滿的人。

空是一個奇妙的字,有空,才有力量,才能容納,才能壯大,一味塞入而不作篩選、流動,最終只會堆砌堵塞,要有舍有得,流動保存,生生不息,才是正道。

當我們真正明白「無」與「有」、「空」與「實」的道理,人這一生,才算活得有意義、有滋味、有收穫、看透了吧。

讓我們的「心房」,時刻保持「空」與「淨」,讓我們活得更通透更快樂吧。

大家好,我是拂塵記,寫日常感悟,聊親子日常,拂生活塵埃,感人間之愛。

品讀道德經,雲端共說道!私聊加圈,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孫悟空的「空」字,有何玄機?
    祖師道:「我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輩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個字?」祖師道:「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你,正當『悟』字。與你起個法名叫做『孫悟空』,好麼?」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孫悟空也!」正是:鴻蒙初闢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而叫「空」字大師有很多,如「了空」,「淨空」,等。為什麼佛門喜歡用「空」字取名呢?
  • 老子道德經的一個秘密,宇宙法則是道德經的本義
    把多個層面的道混在一起,就會進入這種狀態,就是搞不清老子講的道到底什麼,這是很多人在講道德經的時候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不同層面的道有意無意的給搞混了。老子講的道主要有如下四層涵義:一個指的是宇宙的本體,一各是指創造宇宙的神秘力量,三是指掌控萬事萬物的運轉的力量,四是指萬事萬物在其自身層面的運行規律,這些規律也是道。比如人類社會運作規律就叫人之道。
  • 萬卷經書,為何講不完一個「空」字?有4個理由,真知道的人不多
    ,悟得了「空」的話,就可以覺悟成佛了,我們也知道大乖經典浩如瀚海,何止萬卷,就算是花一輩子的時間,也未必讀得完,就算是有幸讀完,也未必能真正的理解這個「空」字,更別說「證悟」了。那麼,萬卷佛經,為何講不完一個「空」字呢?其實有4個理由,真知道的人並不多。一、萬卷經書,並不是指萬卷佛經,而是萬卷佛教經典。也就是說,我們常說的「浩如瀚海,通常指的佛教的各種經典,而不是佛經。
  • 空相,空林,雲空未必空
    據說他在眾多菩薩中講經辯才排名第一。如果看過印度有關講經辯佛的歷史,就知道辯才對於出家人的重要。五臺山距離成都挺遙遠。不同於五臺山文殊道場,通常寺廟,都有文殊殿。成都有座專門的文殊院,顯然有自己的原因。到文殊院看什麼?我沒想出來。不管了,菩薩的事兒,咱凡夫俗子弄不清楚,去看看吧,多一點見識也好。到了成都,文殊院是必去地點。
  • 《道德經》:能力與素質不是一蹴而就的,腳踏實地才能站的穩
    蓋樓要把地基打穩,才能蓋高樓,做事把基礎做好,才能更進一步做有難度的事。還是開始那句話,做人做事都要腳踏實地,好高騖遠、水中望月終究是空,更美好的未來,是由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開始的。老子的啟示(二)「不自見」者升級智慧在二十二章的時候,老子就說過:「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 佛學智慧:為何佛學中強調一個「空」字,有什麼含義嗎?
    佛學智慧:為何佛學中強調一個「空」字,有什麼含義嗎?佛教受到大眾的歡迎,是因為佛教中那樣謙和向善的態度。當我們去寺廟的時候,和尚們總是彬彬有禮輕聲細語的,沒有塵世的喧囂,讓我們覺得很放鬆。即使脾氣再暴躁的人,也變得柔軟很多。
  • 道德經:宇宙中最強的力量,就在你身上最無用的部分
    道德經說到:「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意思是有形的東西起著方便的作用,無形的東西真正發揮作用。有形的東西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到,它的作用也很好被我們接受;但是我們往往意識不到無的那部分,體察不到無的存在和作用。一隻碗,有它的形狀,但我們使用的是空的部分。
  • 盤點假面騎士空我的所有被借力量形態,空我快被借空了!
    不知道從何年何月開始,借力量已經成為了假面騎士的一種傳統,假面騎士Decade可以通過騎士卡片的力量來變身為各種駕馭形態,假面騎士時王可以通過騎士手錶的力量來變身為各種騎士裝甲形態,從目前的形勢來看,貌似沒有被借力量的假面騎士才是最為尷尬的!
  • 學習的最高境界,消化到的核心之破譯消化道德經
    消化到核心就是把任何人、任何事、任何課程消化成一句話,再消化成一個字,才能為你所用。消化成一個字還不夠,直接消化沒,變成你自己的氣質與神韻,才能真正使用與超越。昨天分享了把《心..經》消化成一個字,今天分享把《道德經》也消化成一個字,為我所用。一個字「生」。
  • 空•無•零點能量場
    佛學的核心認知即《心經》之所言:「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者,佛學之要領也。所以,得佛學 「 空 」 之要領者,便會領悟《金剛經》之開示:「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如果五代不繼承空我力量,古朗基會勝利嗎?玫瑰姐:林多變了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在《假面騎士空我》當中如果五代沒有繼承空我的力量,那麼古朗基是不是會獲取勝利招來究極黑暗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了解《假面騎士空我》這部特攝劇的朋友都知道,古朗基一族最強的就是他們的王者達古巴,所有復甦的古朗基都想要獲取遊戲資格,成為挑戰達古巴的人。也正是因為這個設定,沒有遊戲資格的人不能對人類出手,所以空我才能一個一個地打敗古朗基,一步一步的提升自己的力量。
  • 《心經》的理解,最關鍵的地方在於「空」字
    一、重要的解釋對心經的理解,最關鍵的地方在於,務必領悟「空」字。所以說,這個「空」,是說,能量結構是一個運動的狀態,並沒有靜止不動的東西。領悟這個「空」,就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運動變化的,都是留不住的,都是空的。
  • 解密《道德經》:哪個版本才是原著?主流版本之間到底有何差異?
    老子的《道德經》因為是寫於2000多年之前,由手寫傳抄得以流傳,難免有被改動,或者錯寫,漏寫的地方,這也就導致今天流傳於世的道德經有很多版本,其中的差別還是挺大的。比較有影響力的,就是三個版本:王弼通行本,馬王堆帛書甲乙本,以及郭店出土的楚簡本。一、哪個版本才是原著?
  • 《道德經》:「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橐龠怎麼理解?
    《道德經》: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如守中。「玄元聖祖五千言,不言藥,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唐代詩人白居易,對《道德經》的見解,正如老子在這一篇章裡說的,天地不仁,聖人也不仁。我們要展開這一段的解讀,那麼就要再進一步討論「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 是誰在控制著宇宙,《道德經》解釋的很清楚,一種看不見的力量
    在《道德經》中,老子開篇就說「道」,然後再說「德」,其實老子真正想說的是宇宙,在這個可以被感知的宇宙外,還有95%是什麼,就不是語言所能表述清楚的了,它是怎麼運作的,會不會像量子糾纏一樣穿越時空,估計只有和宇宙同頻的人才能有所體會,本篇我們就看看老子所說的「道」究竟是什麼?
  • 《道德經》:以辯證法的角度,認知事物不同面,才能不為外物所動
    《道德經》:以辯證法的角度,認知事物的不同面,才能不為外物所動。《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做:禍之,福之所依;福之,禍之所伏。這句話就是「福禍相依」的一個觀點,《道德經》中使用論辯證法的方式,論述了善惡交替轉換的一個道理。任何事情都存在著表面主觀的認知和實際客觀的存在,而大多數人看事物的時候,總會被表面的一些問題所影響的情緒。
  • 《增廣賢文》:再有本事,也別炫耀,不懂10個字,一切都是空!
    《增廣賢文》:再有本事,也別炫耀,不懂10個字,一切都是空!一本書改變一生,一句話拯救一個人,《增廣賢文》從誕生以來,不止改變了許多人,更拯救了許多人,它不僅教我們做人的道理,更教我們自保的道理,其中有一句話,說透了多少人,這句話只有10個字!這句話就是:「求財恨不多,財多害人子!」
  • 老子:世界不是「無主之城」,《道德經》告訴你誰才是宇宙的主宰
    道德經用一個字「無」來貫穿全篇,其實老子是想說,天地宇宙一開始都是混沌的,是沒有東西的,是虛無的,是空的。只有「道」,所以把「道」稱為「無」,並認為「無」是宇宙的開始。世界也並非是無主之城,道就是世界的主宰。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和空到底是什麼意思?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佛教經典分三藏(經律論)十二部經(契經、應頌、記別、諷頌、自說、因緣、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官方刊刻的《大藏經》,收錄佛教經典1669部、7168卷,共計5600多萬字。
  • 道德經;浴火涅槃的人生哲學
    我們書接上回,接著聊道德經,如果說上一章展現了,老子的家國情懷,那麼這一章,就是老子的治國之道,如果上一章,老子要顛倒乾坤,顛鸞倒鳳,那麼這一章,就是毀滅三觀,從塑金身。如飛蛾撲火般壯烈,如鳳凰涅槃般灑脫。呵呵,說的如此神乎其神,那麼究竟老子在本章中,講了些什麼呢!相信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老子的那點故事吧!以下是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