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根
疫情以來,大量的重複的日常的測溫也讓人們發現,人體的體溫似乎並未達到從前認為標準的37℃體溫。
當然,人的體溫並非恆定,而是在一天之中有所波動,研究顯示,一天中清晨2~5時體溫最低,下午5~7時體溫最高,其變動範圍約在0.5℃-1℃之間,長期從事夜間工作者,則出現夜間體溫升高,日間體溫下降的情況。但這些波動都是基於「人體正常體溫是37℃」的科學認知基礎。
而越來越多的研究卻對這一兩百年來的科學認知提出了質疑。早在2017年,就有一項英國的研究採取了3.5萬名研究對象25萬次體溫記錄,發現平均體溫在36.6℃左右。
今年1月7日,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帕森內特(Julie Parsonnet)和其團隊也在科學期刊《ELIFE》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他們發現:自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近日,一個由多國的醫生和人類學家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對居住在一個獨特地區的人們進行了體溫研究,再次提出了人類體溫下降的新證據。
這個地方位處玻利維亞亞馬孫地區,並且有一個被稱為提斯曼人(Tsimané)的土著部落。從數據來看,提斯曼人在 2002 年的體溫大約為平均 37℃,與兩個世紀前的德國和美國地區的人的體溫相近。
研究人員通過分析 5500 名成年人的 18000 份數據,並根據其他可能會影響體溫的因素(如環境溫度和體重等)進行調整之後發現,在 16 年間,提斯曼人的平均體溫出現了顯著下降,現在提斯曼人的平均體溫大約 36.5℃。
換句話說,在不到 20 年的時間裡,提斯曼人的體溫下降幅度與美國在兩個世紀中的下降幅度相當。
那麼,為什麼無論是美國人還是提斯曼人的體溫,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一個可能的解釋是,這與現代醫療保健的興起,以及與過去相比現在有著更低的輕微感染率有關。但是,儘管在過去二十年間,玻利維亞的健康狀況得到了普遍改善,但感染在提斯曼人中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從這一點來看,僅僅降低感染髮病率並不能解釋觀察到的體溫下降情況。
另一個可能的因素是,人們現在的身體狀況普遍更好了,加上更多的抗生素和一些更有效的治療手段,使得感染的持續時間比過去更短,因此減少了身體為了對抗感染而做的工作。關於這一點,研究人員發現,與一些早期的呼吸道感染研究相比,更近期的關於呼吸道感染研究中的病人的體溫更低。一些藥物(如布洛芬或阿司匹林)的大量使用也可以減少炎症,並能反映在體溫的下降上。
當然,對於科學家來說,理解為什麼體溫在下降仍然是一個有待探索的問題。不管原因是什麼,我們可以確認的是,即使在公共衛生基礎設施薄弱、感染仍在造成困擾的農村和熱帶地區,人類的體溫也在降低。而揭示人類體溫降低背後的變化與發生也將提供人體對健康的新的理解。
其研究已發表在《科學進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