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抗衰老藥物在美國上市 或存在致癌風險

2020-12-08 網易新聞

據美國《發現》雜誌報導,首個以端粒為靶標的片劑已經在美國上市,不過目前是作為營養補充劑在出售。藥物製造商T.A.科學公司表示,他們很快就會將相關研究論文提交給同行,以對這種營養補充劑的實際功效進行嚴格審查。

青春不是夢科學家研髮長生不老「仙丹」

永葆青春不是夢科學家研髮長生不老「仙丹」

網易探索6月28日報導 夢幻島上的彼得·潘永遠年少不會變老。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科學家也在想方設法配製可以讓人永葆青春的「仙丹」,而直接關係到人體衰老進程的端粒就成了他們的重點目標。

據美國《發現》雜誌報導,首個以端粒為靶標的片劑已經在美國上市,不過目前是作為營養補充劑在出售。藥物製造商T.A.科學公司表示,他們很快就會將相關研究論文提交給同行,以對這種營養補充劑的實際功效進行嚴格審查。

其他製藥公司也在加緊自己的研髮腳步,並預計具有延緩衰老作用的藥物可在15年內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批准。

抗衰老藥物令人期待

端粒是位於染色體末端的DNA(脫氧核糖核酸)重複序列,有了端粒的保護,染色體末端就不會被細胞修復機制誤認為是DNA碎片而自動加以修復。200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授予了3位美國科學家,以表彰他們「發現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

端粒會隨著細胞的不斷分裂而逐漸變短,當它短到不能再短時,細胞也就停止了分裂,並最終步向老化和死亡。生物學家一直試圖通過阻斷端粒變短的機制來控制人體衰老進程。端粒的長度靠端粒酶的活性來維持,但端粒酶只存在於人體幹細胞、生殖細胞、免疫細胞和惡性癌細胞內,其他成人細胞中的端粒酶通常處於「關閉」狀態。2001年,生物科技巨頭美國傑龍生物醫藥公司從中草藥黃芪中分離出一種名為TA-65的分子,並聲稱其能夠增強端粒酶的活性。但這一作用機理並未在經同行評審的研究中進行過評估。

傑龍生物醫藥公司將其產品授權給了紐約的製藥商T.A.科學公司,後者將從黃芪中提取的TA-65分子提純濃縮,開發成為一種營養補充劑,這是因為藥物需要經過FDA認證後才能推向市場。從2007年開始,首個以端粒為靶標的TA-65營養補充片劑就能夠從醫生那裡買到。T.A.科學公司表示,TA-65片劑能夠提高人體的骨密度和免疫能力,對於與衰老相關的生物標記物也有一定的作用,服用了這種片劑的人報告說,他們的運動、視覺和認知能力都有所增強。該公司執行長諾埃爾·帕頓說,他自己已經連續兩年在服用這種營養補充劑,而且該公司所有40歲以上的員工都在服用。

為了給這些聲稱的功效提供更加有力的科學支持,T.A.科學公司計劃在今年內將他們的研究提交給同行審議。待審議結果出來,就會知道TA-65片劑一年8000美元的標價是不是讓人們花了冤枉錢。

雖然T.A.科學公司不能宣傳這種片劑具有治病療效,不過,該公司從2002年開始就在對TA-65分子進行測試,並堅稱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端粒長度和某種與衰老相關的疾病之間的聯繫,同時還在公司網站上公布了一項抗衰老試驗的結果。

其競爭對手、位於內華達州的西艾拉科學公司同樣在開發激活端粒酶以幫助維持端粒長度的藥品,並希望在15年內能有相關藥物獲得FDA的批准。公司執行長比爾·安德魯斯說:「我們的實驗室中已經有35種化合物能夠開啟端粒酶基因。」

致癌風險不容忽視

不過,天下並沒有免費的午餐。旨在延緩老化的端粒酶激活療法也可能增加罹患癌症的機率。有研究表明,提升小鼠體內端粒酶的活性,會使它們更容易患上皮膚癌和乳腺癌。

安德魯斯也承認,服用可激活端粒酶的產品存在著一些未知風險。端粒酶同樣可以阻止癌細胞老化,因此TA-65分子很可能會幫助那些本應死亡的癌細胞繼續存活。但安德魯斯同時指出,端粒酶激活劑的首要功能是保持所有端粒的長度,這實際上減少了細胞癌變的機率。另外,端粒酶也會維持可抵抗癌細胞的免疫細胞的活性,使它們的戰鬥力更持久。

傑龍生物醫藥公司目前正在開發一種獨立的端粒抗癌療法,希望通過一種端粒酶抑制劑將癌細胞殺死,同時使健康細胞安然無恙。這種化合物目前正處於一期臨床試驗中,二期臨床試驗也已定於今年開始。

以端粒為靶標進行的延緩衰老研究面臨的另一個難題是,沒有適合的模式生物可用於藥物測試。人類是通過端粒的不斷縮短而逐漸老去的,但動物並非如此,老鼠或猴子都不具有類似的端粒老化機制,因此,最佳的藥物測試系統只能是人類自身。

對於那些不願意以身犯險的人,研究人員建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助於優化端粒酶的活性,而抽菸、肥胖、久坐等因素都可能導致端粒比平均長度更短。

文/科技日報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8個值得關注的單抗藥物上市
    ,2015年11月16日被FDA首次批准作為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四線療法,是全球首個獲批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單抗藥物。,是國內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獲批上市的PD-L1免疫抑制劑,用於在接受鉑類藥物為基礎的化療同步放療後未出現疾病進展的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療。
  • 首個納米抗體藥物獲批上市
    2018年9月3日,EMA批准賽諾菲納米抗體藥物Cablivi(Caplacizumab)用於治療成人獲得性血栓性血小板紫癜(aTTP)。Cablivi成為首個特異性的aTTP治療藥物,也是首個上市的納米抗體藥物。此外,FDA已經授予Caplacizumab優先審評資格,目標審評決策時間為2019年2月6日。
  • 全球首個氘代藥物Austedo(安泰坦®)在中國獲批上市,治療亨廷頓...
    該藥上市申請此前被NMPA藥品審評中心(CDE)納入優先審評。值得一提的是,Austedo(安泰坦®)是全球首個獲批的氘代藥物,而中國是繼美國之後全球第二個批准Austedo的國家。作為快速審查程序的一部分,NMPA將Austedo納入《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第一批)》名單,並給予優先審查,最終在4個月內完成審批程序,造福中國患者。
  • 中國首個HIV暴露前預防藥物!吉利德舒發泰®正式上市,為HIV預防...
    2020年12月26日訊 /生物谷BIOON/ --12月26日,吉利德科學宣布,舒發泰®(恩曲他濱替諾福韋片,恩曲他濱200mg/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300mg,FTC/TDF)作為我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獲批的HIV暴露前預防(PrEP)用藥正式上市,為降低個體的HIV感染風險、幫助推動國內HIV防控工作帶來了安全、有效的新選擇。
  • 一種雷帕黴素類藥物具有抗衰老效果
    原標題:一種雷帕黴素類藥物具有抗衰老效果  科技日報訊 最近一項新研究顯示,科學家正在向「青春泉」不斷靠近。據製藥企業諾華公司(Novartis)報告,他們正在實驗的這種藥瞄準與老化和免疫功能有關的基因信號路徑,能明顯提高老年人免疫系統功能,有望延緩衰老對人體的影響,增進老年人健康。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出版的《科學·轉化醫學》上。
  • 首個愛滋病暴露前預防藥物上市 吉利德3年推4款抗艾新藥入華
    就在醫保談判結果發布前,吉利德於12月26日宣布,舒發泰(恩曲他濱替諾福韋片)作為我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獲批的HIV暴露前預防(PrEP)用藥正式上市,填補了當前國內愛滋病「無藥可防」的缺口。舒發泰是一款用於愛滋病預防與治療藥物,最早於2004年被美國FDA批准上市。
  • 葵花籽「致癌之首」,科學還是謠言?
    葵花籽致癌的消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各類社交媒體上鬧騰一回,甚至有說法稱,葵花籽是致癌之首,然而事實果真如此麼?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又名朝陽花,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北美洲,在我國的東北、西北及內蒙古等被廣泛種植,高可達3米,盤型花寬可達30釐米。
  • 馬兜鈴酸有致癌風險嗎?目前只證實馬兜鈴酸有明顯腎毒性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近日就10月18日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發表的文章《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臺灣和亞洲其他地區肝癌相關》做出回應。  此次馬兜鈴酸引發熱議,主要是文章將其與肝癌關聯,在科學界也引起了廣泛討論。它究竟與我國肝癌患者的發病有關係嗎?
  • 首個全球研發中國首發1.1類新藥國內獲批上市
    作者:小藥丸近日,琺博進(中國)醫藥的羅沙司他膠囊在國內的上市申請已經審評完畢,預計獲準上市。作為腎性貧血(CKD)治療的口服創新藥物,羅沙司他膠囊是首個全球研發中國首發的1.1類新藥,將為中國的腎性貧血患者提供更便捷、更安全的治療選擇。
  •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警告中式鹹魚等物品存致癌風險
    參考消息網10月31日報導英媒稱,聽世界衛生組織說加工肉製品存在致癌風險,許多人都迷惑不解。對加工肉製品憂心忡忡的人們要麼可以鬆口氣,因為人們接觸的許多東西都存在致癌風險,要麼會抓狂,因為有一個116種致癌的日常物品和活動清單。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了上述116種日常物品和活動清單。紅肉沒有在列,但加工肉製品在列,因為紅肉只是「很可能」與癌症有關。
  • 革命性抗癌藥物tepotinib獲批上市: 全球首個MET抑制劑, 開闢肺癌...
    隨著我們癌症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研究者們創造的抗癌藥物也一個比一個更加「給力」。 以近幾年上市的抗癌新藥為例,奧希替尼、侖伐替尼等一系列靶向藥物已經大幅提升了癌症患者們的生存期,讓長期生存成為可能;而2014年上市的革命性藥物PD-1抑制劑更是創造了癌症治癒的可能性。
  • FDA再次公布一批因致癌風險需要被召回的二甲雙胍
    FDA再次公布一批因致癌風險需要被召回的二甲雙胍2020-10-10 10:38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美國市場流行的控制糖尿病的藥物二甲雙胍的召回範圍已經擴大,因為這其中存在一種可能增加癌症風險的雜質。
  • 全球首個納米抗體藥物Cablivi上市在即,來自賽諾菲
    歐盟委員會(EC)在做出最終審查決定時通常都會採納CHMP的意見,這意味著,Cablivi極有可能在未來2-3個月獲批上市造福歐洲的aTTP患者。如果獲批,Cablivi將成為全球上市的首個納米抗體藥物,同時也是首個專門治療aTTP的藥物。
  • 首個吡格列酮仿製藥上市 附帶心衰警告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8月17日宣布,已批准2型糖尿病口服治療藥物吡格列酮的首個仿製藥上市。   吡格列酮是一種噻唑烷二酮類藥物(TZD),於1999年通過審批,用於在飲食和運動治療的基礎上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由武田製藥公司美國分部銷售,商品名為艾可拓。用法為每日1次,不受進食時間影響。
  • 解藥|中國首個亨廷頓舞蹈症新藥上市 患者平均4年確診
    來源標題:解藥|中國首個亨廷頓舞蹈症新藥上市 患者平均4年確診 5月18日,亨廷頓舞蹈症治療藥物氘代丁苯那嗪片獲批上市,這是中國首個上市的亨廷頓舞蹈症治療藥物,也是氘代丁苯那嗪片在全球範圍內的第二次獲批。
  • 中藥裡的馬兜鈴酸致癌?食藥監總局回應
    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可造成腎小管功能受損,甚至存在引發腎癌的風險。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馬兜鈴酸列為潛在致癌物質,2012年將其列入Ⅰ類致癌物質,截至目前列入Ⅰ類致癌物質的還有黃麴黴毒素、菸草、酒精飲料等共116種。
  • 中國首個幹細胞藥物有多遠?
    細胞藥物被認為是繼化學藥物、抗體藥物之後的第三代藥物。目前,全球共批准數十種細胞治療產品,其中嚴格意義上的幹細胞藥物不到十種(某些細胞產品屬於體細胞,例如軟骨細胞、表皮細胞)。全球批准上市的幹細胞藥物截至目前,全球共批准8個幹細胞藥物,其中韓國就佔了4席。
  • KTE-C19成為首個CAR-T BLA,最危險藥物明年有望上市
    【新聞事件】:今天美國生物製藥公司Kite宣布將開始滾動申請上市其CAR-T藥物KTE-C19 (從此改名為axicabtagene ciloleucel這個申請是根據一個叫做ZUMA-1的臨床試驗結果,適應症為三個比較惡性的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變質濾泡性淋巴瘤(TFL)、原發性縱隔B細胞淋巴瘤(PMBCL)。同時諾華也宣布將在明年初申請上市自己的CAR-T療法CTL019,用於青少年復發難治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rrALL)。而JUNO則因事故頻繁而被甩出第一梯隊。
  • Patisiran獲批上市 「沉默」的小核酸藥物曙光乍現?
    上周,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誕生的消息刷屏網絡,隨即引起軒然大波,而基因編輯則是利用生物學手段(如CRISPR/Cas9技術)實現對特定的基因片段的敲除或者修復,技術並非創新且已成熟,但風險仍兼而有之(如脫靶效應、收益與風險問題等),故此已遭多方強烈反對。
  • 馬兜鈴酸致癌?權威部門給出了最新回應!
    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加強監管,對上市的含馬兜鈴酸產品進行專項檢查,加強檢驗檢測,嚴厲打擊違法生產、經營行為。  這篇論文通過對肝癌樣本的測序分析,發現來自中國臺灣的98個樣本中78%具有馬兜鈴酸誘發的突變分子標籤,或者說「指紋」。  此外,越南26個樣本中19%含馬兜鈴酸「指紋」,而其他東南亞國家的9個樣本中56%有馬兜鈴酸「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