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已成癌魔首惡,南醫大遺傳密碼解開國人「肺癌之險」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醫科大學沈洪兵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肺癌是一種複雜性疾病,是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目前,他的課題組通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找到19個國人肺癌易感基因,構建中國人群肺癌多基因遺傳風險評分指標,可實現前瞻性預防。
-
肺癌精準治療新突破!揭示高海拔地區肺癌人群基因突變特徵
,首次揭示高海拔西藏地區肺癌人群基因突變特徵,對指導高海拔地區人群的肺癌精準治療具有重大意義。 研究團隊對 17 例 Ⅰ-Ⅲ 期高海拔地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Tibetan-LUAD/LUSC)的石蠟包埋標本(FFPE)進行全外顯子測序,並與相對低海拔地區的高加索非小細胞肺癌人群(TCGA-LUAD/LUSC)(以下簡稱「高加索人群」)和 漢族非小細胞肺癌人群(Han-NSCLC)(以下簡稱「漢族人群」)的數據進行比較,以探尋高海拔地區非小細胞肺癌人群的分子特徵
-
【專家述評與論著】|非高危人群的肺癌篩查策略
非高危人群的肺癌篩查策略[J]. 中國癌症雜誌, 2020, 30(10): 726-732.現在有些單位把肺癌CT篩查當作員工福利,不分年齡、基線CT結果和其他因素,每年都做1次,不但浪費醫療資源,而且對員工的身心健康亦有害。我們建議將第1次基線LDCT的時間提前至30歲附近,並根據基線CT的發現結果,結合不同年齡段和其他危險因素將隨訪間隔延長2~10年。針對非高危人群應當採取折中的篩查策略,不但能早期發現肺癌,還能減少CT的輻射暴露。
-
臉紅不宜喝酒、中國人群甲狀腺疾病風險高 全自主中國人群基因研究...
研究證實,導致喝酒臉紅和酒精代謝能力差的乙醛脫氫酶2基因rs671變異是東亞人特異性的,在中國人群中的攜帶者遠高於全球其他人群,「rs671變異也是誘發食管癌發生的重要風險因素,喝酒臉紅還是應少喝酒。」
-
...ChinaMAP發布最大規模中國人群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和表型研究成果
研究者在成分分析中發現,日本人群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重疊。圖說:ChinaMAP 10588人的餐後血糖遺傳風險的多基因評分(PRS)中國人常患什麼病?ChinaMAP對中國人群的遺傳性疾病相關變異位點進行了全面分析。
-
液體活檢技術新突破!AI驗血,有望篩查早期肺癌|肺癌|驗血|AI|ctDNA...
目前,肺癌的推薦檢測方法是CT掃描,但做CT不僅昂貴,而且有較高的假陽性率。因此,科研人員轉向研究更加精準而簡單方便的篩查手段,比如通過液體活檢技術來「驗血測癌」。為把ctDNA檢測應用到癌症早期篩查中,史丹福大學的馬克西米利安·戴恩(Maximilian Diehn)和Ash A. Alizadeh教授等人改進了現有的ctDNA檢測技術。通過癌症個體化深度測序(CAPP-Seq)來捕獲患者血液樣本中極少量的ctDNA,進而來檢測與非小細胞肺癌相關的突變。
-
ChinaMAP發布最大規模中國人群全基因組測序和表型研究
他表示,對人群樣本的無偏選擇能夠更好地估計遺傳效應與疾病或疾病標記之間的關聯,健康記錄的長期追蹤是評估疾病與環境因素關聯不可或缺的,不同規模的隊列可觀察到的新發病例數,有利於發病率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此外,曹研究員強調,發病機制的檢測和常見病診斷的建立是進行準確風險評估的前提。那麼,這項以無差別的中國人群為樣本的研究揭示了中國人群哪些基因組特徵?
-
低劑量螺旋CT在肺癌篩查時尚需解決的問題探討
作為臨床醫師,為了提高LDCT的成本能效,可以考慮將肺癌的篩查和其他胸部臟器損傷一起檢查,比如長期吸菸既是肺癌發病的高危因素,也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在用心臟CT評估冠脈血管的同時,完全可以同時行肺癌篩查。已經有研究設計了新的CT掃描方案,並達到了提高成本效能的預期效果。
-
《中國人群靜脈血栓常見遺傳危險因素》解讀
靜脈血栓是複雜的多基因-環境因素疾病,家系分析以及孿生子研究表明,靜脈血栓形成約有 60%由遺傳因素控制。在歐美國家,已經發現了與歐美人群靜脈血栓形成有關的多種常見遺傳危險因素,其中Factor V Leiden 和 Prothrombin G20210A變異的個體患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顯著增加。
-
ChinaMAP發布最大規模中國人群...
研究者在成分分析中發現,日本人群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重疊。圖說:ChinaMAP 10588人的餐後血糖遺傳風險的多基因評分(PRS)中國人常患什麼病?ChinaMAP對中國人群的遺傳性疾病相關變異位點進行了全面分析。
-
9種癌症「遺傳」風險高!有家族史的人要小心了……
肺癌日本一項前瞻性研究發現,一級親屬(父母和兄弟姐妹)中有肺癌患者的人,患肺癌的機率更大,且女性的風險比男性更高。我國2008年一項研究中也發現,女性肺癌患者有腫瘤家族史的比例高於男性患者。此外,日本一項調查顯示,肺鱗狀細胞癌患者中,35.8%有家族史;肺泡細胞癌的女性患者中,有家族史的為58.3%。
-
南京醫科大學校長、啟東人沈洪兵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腫瘤的發生是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是遺傳因素,這是先天的。另一方面是環境因素,比如大氣、室內環境、水體、食物汙染等。此外,個人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抽菸、喝酒也會影響腫瘤的發生和發展。」 不僅在中國,惡性腫瘤在世界各國都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
肺癌篩查專家共識,搶「鮮」看!
為了提高中國肺癌的診治效果,減少發病率和死亡率,中華醫學會特意編寫了《肺癌篩查與管理中國專家共識》,為肺癌的防控體制提供借鑑與指導。 共識中給出了對高危人群的界定:年齡在40歲及以上,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險因素的患者都需要進行篩查: 吸菸≥400年支(或20包年),或曾經吸菸≥400年支(或20包年),戒菸時間≤15年; 有環境或高危職業暴露史(如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
-
中國人群最常見的23個致癌因素公布
醫訊君語:專門針對中國人群,分析了23種主要致癌風險而導致的發病比例! 日前,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赫捷院士和陳萬青教授牽頭髮表在《柳葉刀——全球健康》上的重磅論文,專門針對中國人群,分析了中國各個癌腫由於23種主要致癌風險而導致的發病比例。
-
中科院啟動「中國人群精準醫學研究計劃」預期4年完成
日前,中國科學院宣布啟動該院重點部署項目「中國人群精準醫學研究計劃」,將在4年內完成4000名志願者的DNA樣本和多種表現型數據的採集,並對其中2000人進行深入的精準醫學研究。研究包括全基因組序列分析、建立基因組健康檔案及針對重要慢性病的遺傳信號開展預警和幹預研究等。 中國精準醫學計劃由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牽頭、多個院所參加的交叉學科團隊。
-
篩查因人因地 重點關注40 49歲人群
該最新指南較2014年共識有明顯的不同,如篩查的人群強調40~49歲人群應密切關注,在經濟社會、衛生條件允許的地方應納入篩查,且篩查的手段更加豐富,更精準的免疫化學法檢測和無創的糞便DNA檢測被推薦為篩查的方法,該指南的改進將有利於改變我國結直腸癌高發病率、高死亡率和低早期診斷率的現狀,且更加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為臨床醫師的篩查工作提供指導和參考。
-
女子車禍入院,篩查新冠肺炎竟意外發現早期肺癌
肺癌已成為發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且有年輕化趨勢,每年11月是「全球肺癌防治關注月」,彭光明主任特別提醒,早期肺癌通常無明顯症狀,X光胸片也很難明確,被發現時往往已到中晚期,甚至失去手術機會,建議45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1次胸部CT篩查。
-
結直腸癌的體檢篩查不只是腸鏡,還有高危因素評分、糞便檢查等等
那麼對於結直腸癌來說還有沒有其他是體檢、篩查方法呢,當然是有的,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但是我強調一下,腸鏡永遠是最終的檢查) 一、關於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風險評估 有兩個評分表,這高危因素評估問卷適合於所有人,經濟、實惠、性價比高,下面我會放出評分表,第一個主要包括年齡因素、性別因素、是否有家族史和是否有吸菸史。
-
發病率和死亡率均第一,肺癌如何預防和篩查?專家建議來了
新華網重慶11月17日電(陳雨)11月是國際肺癌關注月,11月17日是「國際肺癌日」。在中國,肺癌佔據發病率及死亡率首位,是我國「名副其實」的癌症第一殺手。肺癌的發病原因是什麼,哪些是高危人群,如何遠離肺癌,一起來聽聽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部腫瘤中心主任江躍全怎麼說。
-
...泛生子助力癌症遺傳諮詢——《Counseling about cancer》中文...
大會由孫燕院士首先致辭,他強調癌症知識發展日新月異,面向大眾的科普教育非常重要,在坐同仁務必共同努力,幫助中國人群提高防癌意識,遠離癌症。隨後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助理、副秘書長劉端祺教授發言,他指出為儘快遏制我國癌症上升勢頭,去年9月,衛計委聯合十六部委印發的《中國癌症防治三年行動計劃》提出:「探索建立癌症篩查和早診早治的長效機制,推廣機會性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