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蕩四十年 · 衝刺諾貝爾獎
1977年,中國科學界開始謀求走出去、請進來,積極改善與國際科學界的交流交往。1977年6月,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錢三強應邀率團赴澳大利亞訪問,在一次交流活動中,澳方科學家表示:「你們人工全合成胰島素的工作是應該獲得諾貝爾獎金的,問題在於你們願不願意接受。」回國後錢三強立即向中科院的其他領導報告,並專門就參與諾貝爾獎評選一事提出了建議。
-
揭秘黑洞 UCLA女教授獲諾貝爾獎
揭秘黑洞 UCLA女教授獲諾貝爾獎【美國新聞速遞】楊平俊 綜合報導2020諾貝爾獎於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來自美國、英國和德國的三名科學家,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表彰他們在黑洞研究領域的貢獻,他們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110萬美元)。
-
中國曾三次拒絕諾貝爾獎:資產階級的獎不要
:為胰島素工作提名諾貝爾獎 第一次:周恩來委婉拒絕 第二次:江青說:「資產階級的獎金,我們不要!」 第三次:鄧小平、聶榮臻、周培源等非常重視 1966年12月24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導《我國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結晶胰島素》。這項成果一直是中國科學界的驕傲,它像「兩彈一星」一樣,證明了中國人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仍可在尖端科研領域與西方發達國家一決高下,甚至做出世界一流的成果。
-
蚊子引出的6個諾貝爾獎
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蚊子可以引出6個諾貝爾獎。1965年諾貝爾化學獎由美國化學家Robert Burns Woodward獲得。Robert Burns Woodward被尊稱為現代有機合成之父,他首次人工合成了奎寧等天然產物,開創了天然產物全合成的先河。(在此之前,治療瘧疾用的是金雞納霜,是將南美一種金雞納樹的樹皮研磨成粉末製成的,原料稀缺,價格昂貴。後來研究發現金雞納霜的主要成分是奎寧。)Woodward成功人工合成奎寧後,該藥物得以大量生產,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
中國備受爭議4大科學家,本應獲得諾貝爾獎,卻因此事留終身遺憾
諾貝爾獎無疑是目前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的獎項,各國的科學家都希望能夠獲得諾貝爾獎,這不僅代表著個人的榮譽,也是世界對自己科研成果的認可。然而目前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並不多,這並不是因為我國科學家的水平差,而是有很多優秀的科學家因為種種的原因錯失了諾貝爾獎,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4位。
-
這4位中國科學家做出巨大貢獻,本應獲得諾貝爾獎,卻留下遺憾
提到世界上含金量高的獎項,就一定會想到諾貝爾獎。我國目前獲得諾獎的人並不多,其實還有一些優秀的人才因為種種原因錯失獲了獎項。一、湯非凡這位科學家的名氣不高,但為微生物學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出生於1897年,畢業於哈佛。當時正值抗戰時期,他毅然回到國內,組建中央防疫處。
-
可愛的中國,奮進的上海 | 「三葉草」的詩篇:人工合成核糖核酸背後...
1982.1.18參加中國科學院在北京科學會堂召開人工合成酵母tRNAAla 學術報告會的人員合影圖片由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化與細胞所)提供︱作者:姚詩煌 蘇瑞常 1981年12月20日下午6點,座落在上海嶽陽路的科學院幾幢研究所大樓
-
人工合成胰島素登頂化學合成之巔
1958年,胰島素化學結構的解析工作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自然》發表評論文章說:合成胰島素將是遙遠的事情。可能是在同時,遙遠的中國卻正式開啟了這個「遙遠」的事情——人工合成胰島素。幾年後,由中國科學院生化所、有機所以及北京大學精幹技術力量組成的中國團隊成功將「遙遠」鎖定為7年。
-
中國走近諾貝爾獎第一人 2007年才被揭秘 很少有人記得他的名字
中國走近諾貝爾獎第一人 2007年才被揭秘 很少有人記得他的名字 說起人類歷史上的瘟疫,那就必須提起消滅了2500萬歐洲人的黑死病。那大家是否好奇,是誰消滅了黑死病?
-
諾貝爾獎總人數排名榜!哈佛151人雄踞第一,清華大學0人
過去一段時間,諾貝爾獎陸續揭曉,六大獎項再一次與國人無緣,而離上一次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又足足過去了5年時間。首先給大家科普一下,諾貝爾獎設立之初有5個獎項,分別是物理、化學、文學、醫學、和平獎。而在1968年,增設了經濟學獎,所以目前一共有6個獎項。
-
為什麼人工牛胰島素沒獲得諾獎?並非是人員太多,它有一根本不足
可能我們所了解的版本大多都是這個,但當時的條件下,中國的人工牛胰島素真的能夠獲得諾貝爾獎嗎?在中國化學家把它人工合成出來之前,美籍化學家vincent du vigneaud 已經在世界上第一個合成出了一種由8個殘基組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催產素。正是由於這項成果,vincent du vigneaud獲得了195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
為什麼得諾貝爾獎的人很多,但是得兩次諾貝爾獎的人有多少呢?
1911年再獲化學獎,發現鐳元素。不過同在1911年,居裡夫人獲得諾獎之前,她和去世丈夫學生,另一位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郎之萬的所謂不倫之戀,居然登上了1911年11月4日的《巴黎新聞報》「愛情故事:居裡夫人與郎之萬教授」的文章,一時間鬧的風風雨雨。而就在這一年的12月10日,居裡夫人領取了人生中的第二次諾貝爾獎。似乎正應了情場失意,什麼場得意。
-
諾貝爾獎故意不給中國?這4位中國人本應該獲獎,卻被忽視
五年前,屠呦呦作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當她被諾貝爾獎宣布的那一刻,舉國沸騰,轟動國際,因為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
-
中國結晶牛胰島素項目緣何未獲諾獎,或許與這位科學大咖存在有關
作者 吳苡婷1965年9月17日,中國科學家完成了結晶牛胰島素的全合成。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蛋白質。這項成果也獲1982年中國自然科學一等獎。1923年10月,諾貝爾獎委員會曾將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班廷和麥克勞德,以表彰他們發現胰島素的這一科學創舉。使得糖尿病從」絕症「變成」可治之症「。
-
重金投資科學領域 韓國民眾為獲諾貝爾獎著急
重金投資科學領域 韓國民眾為獲諾貝爾獎著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5日 15:15 來源:新華網 雖然討論會的主題是基礎科學發展,但每次在這種會議上,主持人和與會者都不會漏掉一個問題——「韓國人能否在科學技術領域獲得諾貝爾獎?」 韓國人對諾貝爾獎的痴迷已經達到令人吃驚的程度。從2004年10月到次年2月,韓聯社和韓國科學文化財團以「挑戰諾貝爾獎的韓國科學家」為主題,向全國436名科學家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最有希望獲諾貝爾獎的韓國科學家是黃禹錫。
-
19年19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日本是憑什麼做到的?
,今年不再舉行傳統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頒獎儀式改為線上舉行。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
-
繼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之後,中國科學家再次在人工生命合成領域取得...
北京時間8月2日凌晨,英國《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覃重軍研究團隊與合作者的論文「創建有功能的單染色體酵母」。這是繼上世紀六十年代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之後,中國科學家再次利用合成科學的策略,去回答生命科學領域一個重大的基礎問題,為人類對生命本質的研究開闢了新方向。
-
「科技增肌」黃金搭檔:中國美國的2項世紀發明生長激素+胰島素
中國和美國,聯手引爆了科技增肌新紀元。 某些健美網紅,外觀上顯然是「科技增肌」健身,但卻恬不知恥自稱是「自然健身」。其中的原因不止是臉皮厚。根本原因是中、美兩國的2項發明,讓健美網紅們胸有成竹,肆無忌憚地撒謊。
-
打開人造生命的大門 這回中國人工合成領先一步
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國屏的評價則流傳更廣:這項成果是繼上世紀60年代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和tRNA之後,中國學者再一次利用合成科學策略,去回答生命科學領域一個重大的基礎問題。 如今成果發布已經過去一段時間,隨之而來的思考和追問並沒有停止。
-
乙醯輔酶A人工合成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江會鋒團隊利用新酶設計技術創建了從甲醛到乙醯輔酶A合成的人工途徑,為開發新的生物製造原料提供了思路(圖1)。自然生物從原料到乙醯輔酶A往往需要經過8-10步以上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