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地夫記錄了地球上最高水平的微塑料汙染

2020-08-09 產業前沿

馬爾地夫以其美麗的海岸線而聞名於世,是全球旅遊勝地,其周圍的水域中的微量塑料汙染量是世界上最高的,有可能嚴重影響淺礁中的海洋生物並威脅島嶼社區的生計。

微塑料是碎片,長度小於5毫米,由於其微觀尺寸通常被認為是看不見的水汙染物。隨著時間的流逝,小塑料碎片會從塑料瓶,紡織品和衣物中分解出來,留在世界海洋中。

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的海洋科學家記錄了拉法亞尼環礁人口最多的奈夫魯(Naifaru)沿海22個地點的沙子中的塑料汙染水平,以確定該島周圍有多少微塑性物質。人們發現在海洋環境中普遍存在著微塑性分布,研究結果發表在《全面環境科學》雜誌上。

弗林德斯大學榮譽學生和首席研究員託比·帕蒂(Toby Patti)說,微塑料高度集中在奈法魯附近的水域中。

「在馬爾地夫奈法魯發現的微塑料濃度(55 -1127.5微塑料/千克)比以前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人口稠密的地區發現的微塑料濃度(3-611微塑料/千克)高,與在馬爾地夫其他地方有人居住和無人居住的島嶼上發現的汙染物(197 -822顆粒/千克)。

「我們研究中發現的大多數微塑料的寬度小於0.4mm,因此我們的結果引起了人們對淺層珊瑚礁系統中海洋生物攝入微塑料的可能性的關注。微塑料的積累是生態系統的一個嚴重問題。以及依靠這些海洋資源為生的當地社區,可能對人類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洋流可能從印度洋等印度洋鄰國,印度以及馬爾地夫的土地開墾政策,排汙和汙水處理系統差的情況下,運輸了高含量的微塑料。

凱倫·伯克·達席爾瓦(Karen Burke Da Silva)教授說,臭名昭著的「垃圾島」被用作垃圾掩埋場,也促使該島周圍發現高濃度的微塑性物質。

「馬爾地夫目前的廢物管理做法無法跟上人口增長和發展步伐。這個小島嶼國家在廢物管理系統方面遇到了一些挑戰,過去十年來,人均島上產生的廢物增加了58% 」,伯克·達席爾瓦(Burke Da Silva)教授說。

「在沒有減少廢物的大量增加和廢物管理的迅速改善的情況下,小島嶼社區將繼續在海洋環境中產生高水平的微塑性汙染,可能對生態系統,海洋生物和當地島嶼社區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

研究人員現在正在研究珊瑚魚的胃中含量,以在後續研究中觀察它們是否具有充滿微塑料的腹部。(來源:大學網)

相關焦點

  • 馬爾地夫記錄了最高的微塑性汙染
    馬爾地夫以其美麗的海岸線而聞名,是全球旅遊熱點,其周圍的水域中的微塑性汙染量是世界上最高的,有可能嚴重影響淺礁中的海洋生物並威脅島嶼社區的生計。微型塑料是長度小於5毫米的塑料廢料,由於它們的微觀尺寸通常被認為是看不見的水汙染物,小塊的塑料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從塑料瓶、紡織品和衣服中分解出來,並留在世界海洋中。
  • 微塑料幾乎已侵入地球上的每個縫隙
    現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附近的弗林德斯大學的海洋科學家,為馬爾地夫的垃圾恐怖故事增加了另一個可預測的統計數據:以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而聞名的島嶼鏈,其海灘和近岸水域中微塑料含量也是世界最高水平的地方。儘管大多數早期研究都集中在海灘上發現的,漂浮在地表的較大塑料上,但從最深的海溝到最高的高山山脈,幾乎不可見且滲透性更強的塑料碎片幾乎已擴散到地球上的每個縫隙中
  • 《整體環境科學》期刊:微塑料已經入侵地球上幾乎每個角落
    馬爾地夫由1192座小島組成,照片為從上空俯瞰部分地區的景象。 這個小小島國的灘沙與離岸水域中也有全世界最高濃度的微塑料。PHOTOGRAPH BY DAVID LIITTSCHWAGER,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美國國家地理(撰文:LAURA PARKER編譯:塗瑋瑛):數篇新研究提供了更多關於微塑料正在哪裡擴散及如何擴散的線索。印度洋的馬爾地夫群島(The Maldives)有1192座島。
  • 最新研究證實,牡蠣、扇貝等海鮮中微塑料汙染水平最高
    近日,由英國赫爾大學和赫爾約克醫學院共同牽頭的一項研究發現,在海產品中,貽貝、牡蠣和扇貝受微塑料汙染水平最高。微塑料中含有不同濃度的聚乙烯、增塑劑等各種化學物質,越來越多的證據揭示了這類物質對於水生生物存在的影響,但是對人體健康影響如何尚不確定。無論是水生生物還是人體,想要研究微塑料帶來的危害,明確掌握其含量及分布是關鍵。赫爾大學和赫爾約克醫學院牽頭的這項研究對海產品中微塑料汙染水平進行了系統審查和分析,並估計了人類每年通過食用海產品攝入的微塑料量。
  • 海底微塑料汙染達有史最高水平,每1平方米薄層中多達190萬個!
    曼徹斯特大學2020年4月30日報導,科學家發現海底有史以來最高水平的微塑料。微塑料通過載有工業和生活廢水的河流輸送到海洋,再由強大的沉積物(濁流)帶到海底峽谷,然後通過「底流」在海底運輸,並沉積在泥沙中。其他微塑料從海面下沉,也可以被海流拾起並攜帶。
  • 食鹽已被微塑料汙染,我們的地球和食物還有安全的嗎?
    調查數據表明,全世界銷售的食鹽品牌中,有90%都被微塑料汙染,其中主要是海鹽。該調查一共抽取了39個品牌的食鹽,其中36種都或多或少有微塑料的汙染。其中不含微塑料的,一個是我國臺灣的品牌,還有一個是法國的品牌。很幸運,另一種是我們大陸的品牌。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有史以來最高水平的微塑料含量
    一項國際研究項目揭示了海底有史以來最高的微型塑料碎片含量水平,僅1平方米的薄層中就有高達190萬片。每年有超過1000萬噸的塑料垃圾進入海洋。漂浮在海上的塑料垃圾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然而,這樣的漂浮在海面上的塑料垃圾只佔進入世界海洋的塑料的不到1%。
  • 美媒:貝類成微塑料汙染重災區
    合眾國際社網站2020年12月28日發表題為《研究顯示,海產品中軟體動物體內微塑料含量最高》的報導,全文摘編如下:你盤子裡的蛤蜊、牡蠣和扇貝可能有同一個秘密成分:微塑料。英國赫爾大學赫爾·約克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2014年至2020年的50多項研究進行了分析,以評估全球魚類和貝類中的微塑料汙染水平。調查人員發現,軟體動物中——比如蛤蜊、貽貝、牡蠣和扇貝——微塑料的含量最高。在亞洲沿海收集的軟體動物受微塑料汙染最嚴重。研究人員提出,可能這些地區受到塑料汙染的情況更嚴重。報告稱,科學家仍在試圖了解這些被微塑料汙染的魚和貝類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 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大本營周圍微塑料濃度最高
    ,「人類製造」首次現身8440米的珠峰近日,一項研究在海拔8440米的珠峰平臺上找到了微塑料汙染的痕跡,這也是已知最高的微塑料。本月20日,發表於Cell旗下One Earth期刊的一篇論文指出,珠峰頂上除了這些肉眼可見的垃圾,還有大量微塑料(microplastics)。這類難以清除的汙染物將給珠峰清潔隊帶來更大的挑戰。全球最高的微塑料論文作者之一理察·C·湯普森(Richard C. Thompson)是「微塑料」概念的提出者。
  • 科學家首次在珠峰發現微塑料足跡,汙染治理迫在眉睫
    研究人員通過分析探險隊從珠穆朗瑪峰上採集回來的雪和溪流樣本,發現了珠穆朗瑪峰上存在被微塑料汙染的證據。研究人員表示,珠穆朗瑪峰大本營周圍分布的微塑料濃度最高,而且在海拔高達 8440 米的峰頂之下也存在微塑料。
  • 微塑料正在汙染地球,每15年沉積率翻一番
    地質學家指向了地球上現在普遍存在的一種物質:塑料。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人類世,這是一個由人類對這個星球的影響主導的時期。我們在改造山脈和移動水道,工業發展正在對氣候造成破壞,地質記錄中留下了核物質痕跡。再加上微塑料汙染,這一日益普遍的威脅正在海洋中盤旋,並蔓延到遙遠的北極地區。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高」微塑料
    本報訊 繼太平洋最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之後,人們又在珠穆朗瑪峰上發現了微塑料的蹤跡。這些微塑料個體寬度小於5毫米,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是較大物品破裂造成的。他們在所有樣本中,均檢出了微塑料。「儘管對珠峰展開研究令人興奮,我們也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樣本,但大家還是期待不會從中發現汙染物,畢竟我們不希望環境受到汙染。」該研究負責人Imogen Napper表示。
  • 英媒:珠峰峰頂附近發現微塑料汙染
    英媒稱,地球最高處和最深處都出現了微塑料。此前在太平洋11公裡深的馬裡亞納海溝發現了這種塑料微粒,如今又在珠穆朗瑪峰上探測到這種物質。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11月20日報導,這是首次在珠峰上發現這種直徑不足5毫米的塑料微粒。
  • 塑料汙染多嚴重?全球一半的人體內都有微塑料!
    上則泰國公益廣告裡已經用事實告訴我們,塑料對於海洋生物的毀滅性災害。當人類將垃圾隨意拋到江海湖泊裡,塑料垃圾就會分解成越來越小的顆粒,進入水生物的體內。海洋裡,多達114種水生生物的體內都發現了微塑料。
  • 北極海水中發現微塑料汙染 洗衣廢水等或是罪魁禍首
    在北極海水中發現的微塑料汙染中,合成纖維佔比高達92%,其中聚酯纖維是最常見的。研究作者稱, 這意味著在微塑料汙染世界海洋時,紡織品、洗衣機和廢水很可能是罪魁禍首 。他們在北極發現的聚酯纖維與洗衣機和汙水處理廠的水中的纖維大小相同。
  • 澳科研機構:深海微塑料汙染更嚴重
    新華社坎培拉10月6日電(記者嶽東興 白旭)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6日發布公報說,該機構已完成世界第一個評估全球海底微塑料汙染總量的研究,結果表明,全球深海中約有1400萬噸該類汙染物,預計是海洋表麵塑料汙染總量的兩倍以上。相關成果已發表在新一期《海洋科學前沿》雜誌上。該研究負責人賈斯廷·巴雷特介紹,進入海洋的塑料汙染物會分解,最終形成微塑料。
  • 微塑料汙染海洋,貽貝、牡蠣和扇貝汙染最嚴重
    ,最新研究發現,海洋生物其中的軟體動物,包括貽貝、牡蠣和扇貝,是所有海鮮中微塑料汙染最嚴重的類別。微塑料是由較大的塑料顆粒分解產生,有些是作為清潔劑或美容產品的添加劑直接生產的,最終通過廢水進入水道和海洋。一旦到達海洋,微塑料就時常被野生動物吃下吐,常常讓動物因難以消化而死亡。
  • 微塑料現身珠穆朗瑪峰,這標誌著地球徹底被微塑料統治
    剛剛,新聞報微塑料已經攻陷珠穆朗瑪峰峰頂。這是繼馬裡亞納海溝之後,珠峰頂部首次發現微塑料。至此,包括空氣、地表、海洋的地球立體空間全部被微塑料汙染。「2004年,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湯普森等人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關於海洋水體和沉積物中塑料碎片的論文,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指的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顆粒。
  • (微)塑料汙染對土壤生態系統的影響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導 讀:塑料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產品而被廣泛應用,塑料汙染也成了一個全球性的環境汙染問題。近年來,土壤塑料汙染的問題也開始受到關注。德國科學家Rillig是世界上最早關注土壤微塑料汙染的學者之一,他指出微塑料進入土壤後,積累到一定程度則會影響土壤性質、土壤功能及生物多樣性。隨後,一些學者進行了相對深入的研究,發現土壤中的微塑料對水分、養分的運輸和作物生長均有不良影響。關於土壤塑料汙染今年已有綜述論文,他們比較全面地論述了相關的研究進展,總體比較宏觀。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高」微塑料
    他們在所有樣本中,均檢出了微塑料。「儘管對珠峰展開研究令人興奮,我們也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樣本,但大家還是期待不會從中發現汙染物,畢竟我們不希望環境受到汙染。」該研究負責人Imogen Napper表示。另外,樣本採集的地點中海拔最高的是8440米,該樣本中每升雪有12種微塑料。「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高』的微塑料。」Napper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