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視頻「炎帝和黃帝怎樣成為華夏族的始祖?」後講述:炎帝和黃帝是華人世界公認的中華民族的始祖,他們生活的時代是中華文明起源的時代。那麼,中華文明是怎樣起源?早期國家又是怎樣產生和演變呢?
【課標解讀思路】
1、了解石器時代中國境內有代表性的文化遺存
讓學生在地圖上和教材中找出中國古文化遺存存在的時間和空間的分布,最後歸納出早期人類分布的基本特點和它們的生產方式。
2、認識中國古文化遺存與中華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產生的關係
⑴通過引導學生歸納中國古文化遺存存在的時間和空間的分布,及其獲得的成就,得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中原核心起源的特點。
⑵在講述「從部落到國家」這一目時,通過材料解釋和史料實證的方式,闡述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產生的關係。
3、通過甲骨文、青銅銘文及其他文獻記載,了解私有制、階級和早期國家的起源特徵。
重點結合甲骨文的圖片材料來講述,幫助學生認識甲骨文的主要作用是用來佔卜,從而反映早期國的特徵是「王權和神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和文化遺存】
舊石器石器時代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中國舊石器時代重要人類遺址分布圖」,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出北京人和元謀人的方位,在教材正文中找出他們生活的時間,最後歸納出早期人類分布的基本特點和它們的生產方式。
2、新石器時代
此處知識點較多,而且比較凌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好教材的「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分布圖」,以思維導圖的思路,讓學生按下圖閱讀教材並填空,以此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
3、總結語:從舊石器時代過渡到新石器時代,說明原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的進步,從而也推動生產關係發生了變化。那麼,生產關係都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從部落到國家】
本目導入:從部落發展到早期國家的形成,這是原始社會生產關係的重大變化。
三皇時代通過一些圖片分析傳說中的三皇對中華文明的貢獻,教會學生正確認識神話、傳說、遺址等的史料價值,培養學生用史料實證歷史事實的能力。
五帝時代通過一些圖文材料理清五帝之間的關係,並講清楚炎帝和黃帝成為華夏始祖的由來和「禪讓制」的內涵。
3、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個思維導圖的表格,梳理好三皇五帝時代知識點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概括問題的能力。
【商和西周】
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解讀的方式,幫助學生構建商和西周興亡的線索。
商和西周的統治
⑴對於商朝的政治制度,講清楚內外服制度即可。
很重要的一段話:商朝的都城多次遷移,後來定於殷,所以也稱殷朝。商朝的國家管理結構是內外服制:內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區,外服指商王間接控制的方國和部落。
⑵對於西周的制度和其它方面的問題,教師可以先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歸納出整個西周的知識點,然後,再結合地圖或圖片資料講清幾個制度。
3.對於商朝的成就,要重點結合甲骨文的圖片材料來講述。幫助學生認識甲骨
文的主要作用是用來佔卜,從而反映早期國家政治制度的特點是「王權和神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4.對於商周的經濟,最好也能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課堂小結】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們創造出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例如,世界上絕無僅有的養蠶繅絲技術,成熟而又富有圖案美的甲骨文,充滿著政治智慧的內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等等,這些是令每一個中國人都引以為傲的文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