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意外發現:1種胺基酸吃太多 加劇乳腺癌耐藥性

2020-11-24 健康界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見的癌症,絕大多數這類癌症依靠雌激素生長。雌激素受體陽性(ER+)乳腺癌經常使用他莫西芬治療,這類藥物的作用是阻斷激素對腫瘤的影響。然而,許多患者的腫瘤最終會對他莫西芬產生耐藥性,從而導致癌症復發或轉移。

圖片來源:Nature

4月17日,來自哈佛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在1篇Nature論文[1]中揭示了一種名為亮氨酸的胺基酸與他莫西芬耐藥性形成之間意向不到的關聯。此外,研究還發現了一種可將亮氨酸導入細胞的關鍵蛋白,該蛋白可調節ER+乳腺癌細胞對他莫西芬的敏感性。

亮氨酸是必須通過食物獲取的9種必需胺基酸之一。牛肉、雞肉、豬肉和魚都富含亮氨酸。先前已有研究證實,減少總亮氨酸的攝入能夠改善新陳代謝。由於細胞本身不能產生亮氨酸,因此科學家們能夠操縱培養皿中細胞暴露於亮氨酸的水平,以觀察這種胺基酸對來源於人類的ER+乳腺癌細胞生長的影響。

SLC7A5調節ER+乳腺癌細胞的增殖(圖片來源:Nature)

這項研究顯示,亮氨酸水平降低抑制了ER+乳腺癌細胞的分裂,反之亦然。令人驚訝的是,科學家們還發現,儘管亮氨酸水平較低,對他莫西芬產生耐藥性的細胞仍能生長。

進一步的研究表明,1個名為SLC7A5的表面蛋白是細胞將亮氨酸運到胞內所必需的。在對他莫西芬耐藥的ER+乳腺癌細胞中,這種蛋白表達水平較高。研究顯示,提高SLC7A5水平可以使細胞吸收更多的亮氨酸,且足以使乳腺癌細胞對他莫西芬耐藥;而SL7A5抑制劑治療能夠使得小鼠ER+腫瘤縮小。這表明,抑制SLC7A5可能是治療ER+乳腺癌一種潛在的方法。

圖片來源:Nature

領導該研究的Senthil K. Muthuswamy博士認為,這項成果揭示了一種克服ER+乳腺癌患者對激素療法耐藥的潛在新策略,也為低亮氨酸飲食可能對ER+乳腺癌患者有益提供了證據。由低亮氨酸植物蛋白組成的飲食可能是ER+乳腺癌患者更好的選擇。

接下來,Muthuswamy博士團隊將調查是否限制亮氨酸的飲食能夠阻止小鼠中ER+乳腺癌細胞的生長或增強癌細胞對治療的響應。研究人員表示,類似的臨床試驗價值巨大,因為如果試驗結果如人意,那麼,將提供改善ER+乳腺癌治療非常簡單的方法。

富含天冬醯胺的食物包括奶製品、乳清、牛肉、家禽、蛋、魚、海鮮、蘆筍、土豆、豆類、堅果、種子、大豆和全穀物;天冬醯胺含量較低的食物包括大多數水果和蔬菜。(圖片來源:Nature)

近年來,調查胺基酸對腫瘤發生、發展以及治療的影響是熱門研究方向之一。除了影響乳腺癌的耐藥性,去年2月,英國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在另1篇Nature論文[2]中證實,天冬醯胺(一種非必需胺基酸,機體可合成) 是a防止三陰性乳腺癌(TNBC,佔所有乳腺癌的12%-20%)擴散的關鍵。當小鼠被餵以低天冬醯胺飲食,或用藥物來阻斷天冬醯胺,腫瘤就很難擴散了。

具體來說,研究發現,原發性腫瘤中天冬醯胺合成酶(細胞利用該酶來製造天冬醯胺)的出現與之後的癌症擴散密切相關。利用化療藥物L-asparaginase處理或飲食限制減少天冬醯胺合成酶後,癌症轉移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而當實驗小鼠被餵以富含天冬醯胺的食物時,癌細胞擴散得更快了。

天冬醯胺作為癌症侵襲和轉移的驅動因素(圖片來源:Nature)

基於這一發現,領導該研究的Gregory J. Hannon教授及其同事考慮進行1項早期臨床試驗,在此試驗中,健康的參與者將採用「低天冬醯胺飲食」。如果這類飲食能導致天冬醯胺水平下降,下一步,他們將啟動招募癌症患者的臨床試驗。

總結來說,這些不斷發表的證據表明,患者飲食對癌症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過,需要強調的是,儘管這些研究都刊登在頂級期刊上,但在臨床試驗結果出來前,患者不應該在不與醫生交流的情況下從飲食中完全排除任何特定的營養組成。

參考資料:

1.Diet high in leucine may fuel breast cancer's drug resistance

2.Diet may influence the spread of a deadly type of breast cancer, study finds

相關焦點

  • 暨南大學研究:在18種即食食品中均發現了多藥耐藥性基因
    此前已有研究發現,肉類、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不僅是抗生素耐藥性基因(ARGs)和AR細菌的貯存庫,而且通過直接接觸或食用受汙染的食物,環境和人類之間在傳遞ARGs和AR細菌。當地時間10月22日晚間,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在線發表了由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日本大阪府立大學聯合完成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在中國南方的18種即食(RTE)食品樣本中全都發現了多藥耐藥性基因。
  • Nature雜誌1月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針對幾種癌症的基因組數據進一步提示著這種治療策略可能有益於很多癌症患者,包括胃癌患者和結腸癌患者。」從事抗生素開發的研究人員目前急需要深入理解細菌細胞壁的組裝機制來開發出新型抗生素抵禦當前抗生素耐藥性的流行,僅在美國每年就有將近1.2萬人會因抗生素耐藥性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而死亡。
  • 最新研究:129名患者親測,巧妙的斷食方法,有助於乳腺癌的治療
    2015年,發表在《CANCER RESEARCH》上的一個研究發現:不管你胖不胖,只要體內存在胰島素抵抗,患乳腺癌風險就多1倍。:模擬禁食與化學療法結合使用時,可以減少藥物的耐藥性,加速乳腺癌的治療。
  • 飲食限制能阻止癌症擴散 一種胺基酸是「關鍵」!
    在最新發表的Nature論文中,他們進一步證實,多種食物中富含的一種胺基酸——天冬醯胺 ——是防止致命乳腺癌擴散的關鍵。當小鼠被餵以低天冬醯胺飲食,或用藥物來阻斷天冬醯胺,腫瘤就很難擴散了。governs metastasis in a model of breast cancer」的研究發現,通過限制三陰性乳腺癌小鼠體內的天冬醯胺(組成蛋白質的20種胺基酸之一),能夠顯著降低癌症轉移到機體遠端部位的能力。
  • 世衛組織曝光:1種「野菜」吃太多,肝癌或會「找上門」,勸少吃
    世衛組織曝光:1種「野菜」吃太多,肝癌或會「找上門」,勸少吃 因為蕨菜中含有原蕨苷這種致癌物質,曾經也有專家做過研究,長期向一頭牛投餵蕨菜,一段時間後,發現牛的白細胞與血小板數量驟減,造血功能出現障礙,並且牛的膀胱處還出現了惡性腫瘤。 而在1965年的時候,科學家又對小白鼠做了一項實驗,長期向小白鼠投餵用蕨菜製作成的飼料,發現小白鼠同樣出現了惡性腫瘤。
  • 兩篇Nature文章同時發現導致乳腺癌異質性的關鍵突變
    2015年8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比利時的科學家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在癌基因PIK3CA中發現一個重要突變
  • BET抑制劑:癌症耐藥性機制
    針對表觀基因組——化學修飾後的DNA,相關的組蛋白和促進DNA進行染色質包裝的其他蛋白質;所有這些都影響基因的表達,而且是一個很好的替代方法。延續著去年兩篇發表在Nature上的文章,在本期1月21日Nature上的一篇文章探討了BET抑制劑的表觀基因組靶向藥物的潛力,解釋了它們的耐藥性機制,為改善其臨床反應提供了潛在途徑。
  • Nature:乳腺癌異質化很早即出現
    乳腺癌是一類高度異質性腫瘤,組織學形態和基因組差異都顯多樣化。目前基於乳腺癌基因表達譜分析提出的乳腺癌基因分型,包括luminal A, Luminal B, ERBB2+, basal-like和normal-like等亞型。
  • 出國看病新資訊:乳腺癌ER陽性患者耐藥新發現
    出國看病新資訊:乳腺癌ER陽性患者耐藥新發現市場信息網   2020-09-24 15:11:14   來源:    評論: 乳腺癌療法旨在阻止這一過程,但癌細胞通常會產生耐藥性。  ER陽性乳腺癌患者可使用芳香酶抑制劑的藥物治療,該藥物可防止雌激素的產生並使依賴這種燃料的癌症餓死。但對許多這類患者而言,當癌症擴散到身體其它部位時,芳香酶抑制劑會停止起作用。出國看病機構盛諾一家轉診的女性患者中,乳腺癌人數最多。希望這一研究新發現,能為更多出國看病的乳腺癌患者帶去新希望。
  • 抗生素耐藥性新機制研究最新進展(第1期)
    小編盤點了近期提出的細菌耐藥性產生的新機制,以饗讀者。這些新機制表明細菌耐藥性機制的產生可能遠超我們的想像。1.PLoS Biol:重磅!2.Environ Pollut:令人意外!噬菌體攜帶抗生素耐藥性基因doi:10.1016/j.envpol.2016.11.059根據一項新的研究,來自多種環境的病毒組攜帶著抗生素耐藥性基因。這一結果提示著噬菌體---感染細菌的病毒---可能在轉移讓細菌產生耐藥性的基因中發揮著作用。
  • 女人常吃五種水果能預防乳腺癌
    作者:寶寶知道 @懂得愛自己聽到乳腺癌這個詞,很多女性都會禁不住打顫,雖說乳腺癌是所有癌症中相對比較輕的一種,但是還是應該儘量的遠離乳腺癌,吃什麼水果能預防乳腺癌呢?女人吃5種水果不得乳癌1、芒果科學研究發現,女性多食芒果,有預防乳腺癌的作用。研究人員對芒果中的多酚進行了研究,特別是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丹寧(與癌症的預防和抑制有關)。丹寧酸是種多酚,帶有苦味,葡萄籽和茶葉中含有這種成分。研究發現,細胞分裂周期因多酚而被打破。這可能是芒果預防或抑制癌細胞的一種機制。
  • Nature 中文摘要 2 June 2016
    /nature/journal/v534/n7605/full/nature17676.html 本文分析了 560 例乳腺癌的全基因組序列,以理解導致單克隆優勢的驅動突變和產生體細胞突變的突變過程。Reid Townsend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34/n7605/full/nature18003.html 在乳腺癌中已經鑑定出大量特徵性體細胞突變,但這些基因改變對蛋白質組學的影響仍知之甚少。
  • 又雙叒登Nature子刊!四鏈DNA結構首次在乳腺癌細胞中發現
    他們首次證明,DNA的G-四鏈體在特定類型的乳腺癌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發現為個性化醫學提供了有希望的新目標。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 Genetics》雜誌上。為此,Balasubramanian團隊開發並使用定量測序技術繪製了22種乳腺癌患者來源的腫瘤異種移植(PDTX)模型中的差異富集的DNAG-四鏈體結構形成區域( G4Rs)。 在癌症發生期間,DNA複製和細胞分裂過程中,基因組的大部分區域可能會錯誤地複製多次,從而導致所謂的拷貝數異常(CNAs)。
  • 科學家發現逆轉三陰性乳腺癌對化療耐藥的新方法
    由於三陰性乳腺癌缺乏靶向療法,故其全身治療主要依靠化療,而化療耐藥性是三陰性乳腺癌治療的主要障礙。
  • Nature重要成果:一項肺癌研究意外發現,揭示3個抗癌藥靶點
    領域:癌症雜誌:Nature亮點:1)賓大科學家揭示了潛在的肺癌治療新靶點,如CDK2、SOX2和HMGA22)靶向CDK2有望克服CDK4/6抑制劑的耐藥性腫瘤的發展總是與細胞內異常的蛋白相關。CDK4/6抑制劑Palbociclib、Ribociclib、Abemaciclib已被批准用於治療乳腺癌。然而,如果RB在腫瘤中不表達,這些抑制劑就是無效的[4]。圖1 腫瘤細胞中的RB蛋白(圖片來源:Nature)a.
  • 豆腐和冬天很配,常吃有6種好處,但食用時要注意3點
    這種情況,除了多喝水之外,還可以多吃一些補水食物。而豆腐含水量很高,經常食用正好可以幫助我們緩解這些問題。此外,冬天人們喜歡進補,牛羊肉等溫熱食吃太多了就容易出現上火情況,而豆腐有清熱降火的作用,還能緩解肉類食物的油膩。所以,專家建議,冬天一定要多吃豆腐。2、預防心血管疾病現在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很常見的疾病,而冬季又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
  • Cell Cycle:乳腺癌細胞耐藥性的分子機理
    2015年2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Norris Cotton綜合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治療ERBB2(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II)陽性乳腺癌的新型療法,該類乳腺癌通常會對療法產生強烈的耐藥性
  • 基因「魔剪」和乳腺癌的不解之緣
    上世紀90年代,另一位女科學家Maria Jasin發現BRAC1/2突變和遺傳性乳腺癌具有很強的相關性,BRCA基因參與DNA同源重組介導的DNA修復,加深了人們對DNA修復機制的理解。在這項非隨機、開放標記的Ⅰ期研究(NCT02793856)中,研究人員收集實體瘤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細胞,在T細胞中進行CRISPR/cas9介導的免疫檢查點基因PD-1的敲除,並在體外擴增,然後輸回病人體內,從而誘導對腫瘤細胞的免疫反應。
  • 英國劍橋大學團隊繪製出乳腺癌G-四鏈體DNA結構區域圖譜
    英國劍橋大學Shankar Balasubramanian小組的一項最新研究繪製出乳腺癌G-四鏈體DNA結構區域圖譜。相關論文於2020年8月3日發表於《自然—遺傳學》。研究人員繪製了22個乳腺癌患者來源腫瘤異種移植(PDTX)模型中差異性富集的G-四鏈體(G4)DNA結構形成區域(G4Rs)。G4Rs與高表達的高度擴增基因啟動子以及體細胞單核苷酸變異體相關。G4R圖譜的差異揭示了不同PDTX中的七個轉錄因子程序。
  •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為何會耐藥?新發現有望延長有效期
    乳腺癌是女性第一大惡性腫瘤,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約佔所有病例的70%。 而內分泌(激素)治療是一種有效治療ER/PR+乳腺癌的方法,能成功阻止癌細胞的生長並減少復發。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乳腺癌患者對內分泌療法產生耐藥性。如何逆轉內分泌治療耐藥,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