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斯基摩人冰棍」到「希特勒葡萄酒」——最具爭議的美食享受

2020-12-05 新時區

德國小熊糖廠Haribo部分禁售一款甘草糖

德國小熊糖廠Haribo推出這款甘草糖,選用的形狀本來是想讓消費者聯想到環球航海者在世界各地有可能收集到的紀念品。不過2014年,一場圍繞著這款糖果形狀引發的爭議不得不讓糖廠重新做出考慮。在瑞典和丹麥,不少消費者指責這款糖果的形狀涉嫌種族歧視。Haribo糖廠無奈只好宣布這款產品在瑞典和丹麥下架。不過在網上人們仍能購買到這款甘草糖。

針對「愛斯基摩人」冰棍的抗議

差不多100年來,有一款名叫「愛斯基摩人派」的冰棍在美國市場上銷售。這也是全世界銷售歷史最長久的冰棍。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款冰棍的名字也開始顯得不合時宜。原來「愛斯基摩人」這個詞是一個貶義詞,原本的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因此也不斷有人站出來對這款冰棍的名稱表示抗議。

帶有歧視性名稱的巧克力甜食

歐洲有一款巧克力做的傳統甜食,外觀是個黑色巧克力墩,裡面填滿了奶油。荷蘭人把這款甜食叫做「Moorkop」(黑人腦袋)。生產這款甜食的食品廠Hema也一再遭到抗議。從今年3月底開始,這款甜食不再叫「 Moorkop」,而只能被叫做「 Chocoladebol」(巧克力球)。

義大利超市裡的希特勒葡萄酒

希特勒?史達林還是墨索裡尼?義大利的超市裡出現了一批標籤很具爭議的瓶裝酒,而這種酒的銷量卻還出現大增的趨勢。特別是在義大利國內的很多度假地區,有些超市的酒品貨架上擺滿了這樣的酒瓶,從元首葡萄酒到希特勒啤酒,不一而足。據銷售商說,帶有國家社會主義標籤的葡萄酒尤其受到德國遊客的歡迎。

選項黨政治人物在納粹酒瓶前擺拍

選項黨政治人物在納粹酒瓶前擺拍 毒舌人士這次會立刻給當事人貼上「法西斯」的標籤。2018年德國選項黨在黨內針對選項黨政治人物畢斯曼( Jessica Biemann)展開了一項調查。在此之前網上廣為傳播著一些照片,照片上可以看到畢斯曼靠在一個廚房桌子前,桌子上擺放著4瓶帶有希特勒標籤的葡萄酒瓶。不過一輪調查之後,畢斯曼只是收到一份黨內警告。

「吉普賽肉排」還叫「吉普賽肉排」

煎過的肉排配上青椒洋蔥番茄醬汁,這道菜在德國和奧地利是一道廣受歡迎的大眾菜。在這兩個國家,人們管這道菜叫「吉普賽肉排」。不過這道菜名也並不是沒有爭議的。因為「吉普賽人」( Zigeuner )這個詞在現代德語語境下是貶義詞,充滿了對一個族群的偏見和歧視。所以2013年,新提人和羅姆人聯合會要求食品廠家對「吉普賽肉排」更名。不過這一努力沒有取得成功。這道菜的菜名還是叫 「吉普賽肉排」。

相關焦點

  • 愛斯基摩人最愛的「美食」,讓中國吃貨自愧不如,網友們甘拜下風
    所以吃貨的戰鬥力難以想像,讓很多來到中國的外國人都由衷的感到欽佩,但是今天要說的是愛斯基摩人最愛的「美食」,卻讓中國吃貨自愧不如,網友們甘拜下風。這種美食是生活在北極愛斯基摩人最喜愛吃的一種美食,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還受到當地人的喜愛。這種食物製作方法非常複雜,並且需要花費好幾年的時間才可以完成。
  • 愛斯基摩人的獨特美食——醃海雀,世界最臭食物,一般人接受不了
    居住在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原意是貶意「吃生肉的人」,主要居住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的海岸邊落戶,透過獵捕維生。他們的外表和我們中國人差不多,但由於他們很早就遷移到北極圈生活,身體基因已經與東亞人不一樣,他們身體有一些機能負責製造脂肪酸去飽和酶,可以控制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多寡。
  • 愛斯基摩人的美食,中國吃貨都難以下咽,你敢挑戰吃一口嗎?
    中國被世界公認為美食「強國」,連自傲的法國人都認為世界上只有兩大菜系,一個是法國菜,另一個就是中國菜,可見中國菜系是多麼的偉大。旅居於中國的外國人,每當提起中國美食,差點都要頂底膜拜,美味到都不想回到自己國家了。然而「一山還比一山高」,接下來要說的愛斯基摩人的最愛「美食」,卻讓聞名世界的中國吃貨傻眼了,都拒絕接受這道「美食」。
  • 世界上最硬的冰棍,比石頭還要堅硬,日本人最愛吃!
    炎熱的夏天馬上就要到來,而最解暑的東西就是冰棍了,最熱的時候吃上一個冰棍,那簡直就是非常享受的一件事。但是你知道在日本有一種冰棍嗎,這款冰棍在日本有超級高的人氣,這種冰棍是不會融化的冰棍,你有沒有想到日本還能有一款硬的能夠砸死人的冰棍,這個冰棍的名字叫做村井屋紅豆冰棍,從外表看跟我們在街邊買的紅豆冰棍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這款冰棍有我們意想不到的硬,硬到什麼程度呢?,下面就帶大家前去看看。
  • 愛斯基摩人的招牌名菜--醃海雀(Kiviak)
    因為北極寒冷的氣候,很少有植物可以在那裡生長,生活於此的愛斯基摩人無法像其他地區的人那樣通過食用植物的方式補充維生素,大家都知道維生素對於人體生長所起的作用。生活於北極的愛斯基摩人只能通過食用生肉來補充人體所必須的維生素,因為肉在高溫烹飪的時候,其中大部分的維生素都會被破壞,當然,北極燃料的缺乏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長此以往,愛斯基摩人就養成了吃生肉的習慣。
  • 愛斯基摩人的雪:一樁百年未決的懸案
    這周一凌晨,盼了許久的北京初雪總算落下來了,儘管雪落時無聲,日出後無痕,但著實讓人激動。有關今冬北京初雪懸案終於帷幕,然而一樁關於愛斯基摩人的雪的懸案,100年來爭議不斷,至今懸而未決。  初中時,我曾讀到一篇講愛斯基摩人的文章,最引人入勝的內容是描述愛斯基摩人語言那段。
  • 1922年,無聲紀錄片《北方的納努克》,記錄愛斯基摩人的日常生活
    攝於近百年前的《北方的納努克》,再現了愛斯基摩人原始的生活,為人們打開了北極大陸的神秘大門,令觀眾驚訝於所看到的一切。導演弗拉哈迪花16個月,與愛斯基摩人一起生活。本片拍完後,納努克一家因拍攝影片沒時間儲存足夠食物過冬,第二年冬天在飢餓嚴寒中去世,為影片蒙上一層悲劇色彩。而部分搬演的擺拍鏡頭,也令這部紀錄片的真實性備受爭議。
  • 愛斯基摩人為什麼一輩子都吃生肉?基因變異還是另有原因?
    愛斯基摩人是人類族群中最奇異的一個分支,他們長年生活在氣溫零下20-30度的北極圈裡,每年一半的時間處於極晝,另一半時間則處於極夜。愛斯基摩人的生活裡,幾乎沒有日夜交替的說法,要不就是太陽一直照射的永晝,要不就是漫長而寒冷的永夜。
  • 世界上最硬的冰棍,能把門牙給磕斷,硬度達到了藍寶石級別
    日本人的想像力非常豐富,腦洞非常大,這一點在很多方面都有所體現。他們會做出讓我們意想不到的美食,例如將楓葉做成天婦羅。在美食的製作上,日本人可謂是發揮了無窮的想像力,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日本做不出來的。例如,我們現在比較喜歡吃含奶油豐富的冰棍,這樣吃起來比較軟。
  • 比鯡魚罐頭還臭,愛斯基摩人當成寶,中國吃貨看到後:佩服
    美食能夠吸引人的目光,刺激人的味蕾。對美食理解不同導致各個國家的飲食文化存在較大差異。中國的吃貨能夠把在外國泛濫成災的物種吃到滅絕的地步,還有許多外國人不能接受的奇葩食物。外國人曾評皮蛋為世界上最難吃的食物,但在中國人眼裡它就是一道美味佳餚。
  • 世界上最硬的冰棍,一不小心磕掉牙,日本人是這樣吃它的
    夏天到了,在夏季最受歡迎的美食當然那就是冰棍了,夏季火熱的冰棍品種非常多,今年有雙蛋黃和各種網紅水果雪糕,可是今天要介紹的是一種奇特的冰棍。它被稱為世界上最硬的冰棍,吃它還得小心,一不小心容易磕掉牙,這樣的冰棍真的有人買來吃嗎?要怎麼吃呢?
  • 一份愛斯基摩人引領全球時尚的簡史
    在天寒地凍的北極地區,生活著一群冰雪精靈——愛斯基摩人。  約一萬年前,他們的祖先從亞洲遷徙到達美洲,如今分布在從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到格陵蘭的北極圈內外,包括加拿大、西伯利亞和格陵蘭島等地。他們孤獨地生活在北極區域,憑著自己的智慧在冰雪世界中生存了下來。  他們適應環境的特色服飾和穿戴,至今影響著當今的冬季時尚。
  • 《北方的納努克》一百年前的愛斯基摩人,彪悍的生活不是傳說
    愛斯基摩人的祖先,早在幾千年前從亞洲開始出發一路遷徙到北極,之後他們就成了這片被冰雪覆蓋大陸的主人。那可是北極啊,一片冰雪蒼茫,連熊和狐狸甚至狼都被一望無盡的雪原同化成了白色。幾乎是寸草不生的地方,卻生活著一群和我們一樣的人類,這原本應該是神話傳說中的故事,卻被彪悍的愛斯基摩人寫成了現實。
  • 歷史上的野人女真是現在的愛斯基摩人嗎?
    野人女真本來就是一個泛稱,他們一直處於非常原始的氏族部落文明期,沒有形成統一的政權,而是極其分散,生活在堪稱地球上最苦寒的區域,雖然以漁獵為主,流動性沒有純遊牧民族那麼大跨度,但是在這片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自身文化文明的發展是極其緩慢的,中原的先進文明,甚至後來俄羅斯的西方科技文明傳遞到這個片區也是非常緩慢的。他們甚至極少在歷史上被記載。
  • 愛斯基摩人的起源之謎
    世界上最不懼怕寒冷的愛斯基摩人的起源一直是人類學家們一直困擾的一個謎。傳統歷史學家認為,愛斯基摩人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即南方的商文化阿拉斯加、西伯利亞和中國。但相比之下,愛斯基摩人和中國之間的關係得到了更廣泛的認可。當然,在進一步確定的考古證據出現之前,這一學說受到了質疑。
  • 沒有他們,葡萄酒就只是「酸醋汁」
    那麼這樣的發現跟我們熟知的葡萄酒又有什麼關係呢?如果你是入門級的葡萄酒愛好者,那你就應該知道,在葡萄發酵變成甘香美酒的過程中,正是酵母菌在發揮著作用。 在巴斯德發現酵母菌等微生物之前,人們喝得葡萄酒通常採用自然發酵。那時人們喝到的葡萄酒味道其實沒有那麼好,與其說是酒,不如說是葡萄汁「發餿」後得來的「酸醋汁」。
  • 讓你吃驚的現代愛斯基摩人
    在地球的最北端,一年四季千裡冰封,一群穿著獸皮的人們住在冰屋裡,靠捕鯨為生,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當我帶著上述想像踏上北極最大的愛斯基摩人聚居地巴羅時,卻發現,這裡和我想的大不一樣。  巴羅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州最北端,是個只有5000人口的小城市。去年7月底,我在阿拉斯加最大的城市安克雷奇參加了當地旅行社組織的「巴羅一日遊」。
  • 《碧藍航線》愛斯基摩人艦船怎麼樣 愛斯基摩人艦船強度測評
    導 讀 碧藍航線愛斯基摩人是最新活動峽灣間的反擊中登場的新驅逐艦,也是皇家陣營中少有的炮擊型驅逐艦,下面就給大家帶來碧藍航線愛斯基摩人艦船強度解析
  • 生活在地球最北邊的居民,一起看看愛斯基摩人的傳統生活
    北極可是一個寒冷的地方,並且環境惡劣,處處充滿著危險,可是居然有一群神奇的人,可以生活在北極圈以內的地方,這可真讓人們大跌眼鏡,下面就讓靜靜給你介紹一下居住在北極的愛斯基摩人吧。愛斯基摩人就像我們國家的56個民族一樣,是一個生活在很北很北,很冷很冷的北極地區的民族,看似很神奇的愛斯基摩人,其實他們並不特殊,他們和我們中國人一樣是蒙古人種,也就是黃色人種。
  • 「跟著凱拉去冒險」之四:愛斯基摩人的「黑暗料理」
    「愛斯基摩人目前有大概14萬左右的人口,分別生活在加拿大、美國、格陵蘭和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北極圈地區,其實大部分的愛斯基摩人已不需要像我們的祖先那樣終生與茫茫冰雪鬥爭了,也能過上現代化的生活,可仍有一部分人堅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養雪橇狗、獵北極熊、住冰屋,我就是其中之一。」也達大哥哥得意地說:「走,帶你去看看我們剛剛建成的冰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