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世界第一,華為將發第二顆7納米系列晶片,逼近製造物理極限

2020-12-03 選股寶

18日晚,華為終端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表示,華為即將成為全球首個同時擁有兩顆7nm SoC晶片的手機品牌。

資料顯示,其所指的是華為將於6月21日發布的新機——華為nova 5系列。三款型號分別搭載麒麟980、麒麟810和麒麟710。

其中業界目前普遍猜測,麒麟810就是華為將發布的第二款7nm手機SoC晶片。據爆料,麒麟810還會首次搭載華為自研的昇騰(Ascend )310AI 晶片,基於達文西架構和採用了12 納米工藝,傳聞實際表現與麒麟980處理器的寒武紀NPU不分伯仲。

分析認為,7nm製程工藝作為衡量手機晶片性能的關鍵標準,一直以來都是各大廠商致力追逐的方向。甚至從晶片製造的角度來看,7nm逼近矽材料晶片的物理極限。未來隨著國產技術的繼續提高,國產晶片有望在國內的份量將進一步得到提升,也將得到更多資源傾斜。

相關公司方面,據選股寶主題庫(xuangubao.cn)華為海思概念板塊顯示,

潤和軟體:華為體系內少數的以諮詢服務、軟體產品、解決方案等為主營業務的技術合作夥伴;曾與華為合作AI晶片麒麟970應用等開發

中科創達:與華為長期合作,為其第一款人工智慧手機晶片麒麟970提供人工智慧的IP和軟體解決方案。

誠邁科技:公司業務領域涵蓋移動晶片、移動智能終端、移動網際網路及汽車電子行業,與華為有著長期穩定的多方面合作關係。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風險提示: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相關焦點

  • 華為將在聯發科推出6納米晶片,一點也不令人感到意外
    眾所周知,華為九千麒麟成了業界「絕唱」,同為「中國心」的聯發科天璣系列為華為手機救急呼喚。更有甚者,據知情人士透露,華為新機型或將推出全新的聯發科處理器,該處理器採用最新的6納米工藝,最終 CPU體系結構將升級到A78,與MT6893完美匹配。假如華為的P50晶片上市,一點也不令人感到意外。
  • 電子晶片逼近1nm極限,摩爾定律失效,頂上來的將是光電晶片
    隨著摩爾定律逐步逼近物理規律極限,微電子技術集成電路發展瓶頸已經出現,光電晶片成為下一代晶片技術發展的方向之一。利用光信號進行數據傳輸、處理和存儲的光電晶片有望成為5G和人工智慧時代的關鍵基礎設施,並帶動整個信息技術產業進入「從電到光」的轉換過程。1、美國光電晶片研發屢獲突破,技術水平處於世界領先地位2019年1月,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光子集成晶片。
  • 華為最後的驕傲!全球首發5納米麒麟9000晶片,超越蘋果高通
    我們都知道,按照正常的流程來說在歷代的Mate系列發布之前, 華為都會搶先發布其御用搭載的新麒麟晶片,這次自然也不例外。但由于禁令的原因導致華為終端CEO餘承東親自表態在9月15日之後麒麟晶片將不能再被製造出來這意味著麒麟9000晶片將成為絕唱,也是華為的最後一搏。
  • 傳華為將首發聯發科6nm晶片,唯創新可破製程「內捲化」危機
    另據知名業內人士表示,華為、小米和OV等廠商都有基於聯發科A78平臺的開案新機。我們知道,華為的麒麟9000成「絕唱」在業內已有定論,同為「中國芯」的聯發科天璣系列為華為手機救急的呼聲巨大。更有消息人士稱,華為新機或將首發聯發科的一款全新處理器,該處理器為最新6納米工藝打造,而CPU架構終於升級到A78,與MT6893的情況完全吻合。
  • 電子晶片逼近1nm極限,摩爾定律失效,頂上來的將是光電晶片
    隨著摩爾定律逐步逼近物理規律極限利用光信號進行數據傳輸、處理和存儲的光電晶片有望成為5G和人工智慧時代的關鍵基礎設施,並帶動整個信息技術產業進入「從電到光」的轉換過程。1、美國光電晶片研發屢獲突破,技術水平處於世界領先地位2019年1月,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光子集成晶片。該晶片可以存儲光並修改光的頻率,有望應用於光量子信息處理、光信號處理和微波光子學。
  • 八千名工程技術人員攻堅2納米工藝,臺積電意欲突破晶片製造極限
    隨著美國用舉國之力封殺華為公司,逼迫各種晶片代工廠競相斷絕與華為的合作關係,導致半導體材料晶片的研發難題再度浮出水面。工藝流程水準的高低決定了晶片的性能,現階段,世界上最好的和已完成批量生產的工藝流程當屬臺積電的5 nm工藝流程,但臺積電明顯不適合停止5 nm工藝流程,據了解,臺積電已啟動8000多名技術工程師全力合理布局2 nm工藝流程的研發,以維持其在晶片代工製造行業的領先地位。難道2納米就是晶片加工工藝的物理極限麼?
  • 三星發布3納米路線圖,半導體工藝物理極限將至?
    3nm以下工藝一直被公認為是摩爾定律最終失效的節點,隨著電晶體的縮小將會遇到物理上的極限考驗。而臺積電與三星電子相繼宣布推進3nm工藝則意味著半導體工藝的物理極限即將受到挑戰。未來,半導體技術的演進路徑將受到關注。
  • 晶片真的很難製造嗎?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華為該怎麼辦呢?
    為了壓制華為,美國已一次又一次提升限制範圍了——8月17日晚,美國商務部發文稱:將進一步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的權限,華為不得採購使用美國技術製造的晶片,並且將38家華為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又是晶片!
  • 5nm是物理極限 晶片發展將就此結束?
    摩爾定律是指IC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然而事情的發展總歸會有一個權限,5nm則是矽晶片工藝的極限所在,事實上,隨著10nm、7nm晶片研發消息不斷報出,人們也開始擔心矽晶片極限的逐漸逼近,會不會意味著摩爾定律最終失效,進而導致半導體行業停滯不前。
  • 7納米!華為鯤鵬920晶片問世,最強性能面向智能計算
    新智元報導 編輯:小芹、張乾、金磊【新智元導讀】華為今天發布「鯤鵬920」晶片,7納米,業界性能最高;同時,三款泰山伺服器問世。至此,華為憑藉麒麟980,昇騰系列和最新發布的鯤鵬系列晶片,建立起龐大的基礎算力架構,全面邁向智能化。
  • 當晶片工藝製程突破物理極限後,該怎樣尋求新的晶片製造技術?
    第一、什麼是物理極限我們經常聽人說,某某東西已經達到了物理極限,就不能再改進了,其實,這樣的說法並不嚴謹。物理作為一門科學,它所做的工作其實就是通過對客觀事實的觀察和測量,利用數學工具對物質的運動規律進行定量描述,是人類對於物質世界的一種認識手段。
  • 5G晶片美國制裁華為又到高潮,其實矽晶片已接近物理極限
    臺積電已經宣布開始量產5nm晶片,7nm晶片也是臺積電第一個宣布量產。隨著美國制裁華為的時間日益臨近,華為高端晶片的危機正在進一步的加大。 有人說這個消息不準確,已經開始有7nm晶片開始量產了,但是量產的7nm晶片每個月只有幾萬片,能提供給華為多少才能滿足
  • 中國晶片企業拿下世界第一,華為幫了大忙!
    晶片產業發源誕生於美國,此後的幾十年裡,逐漸發展成為科技行業無可替代的核心零部件,被譽為「現在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雖說美國最近幾年在晶片製造方面有點沒落了,但是放眼整個半導體行業,美國還是實力最強的玩家。
  • 全球AI晶片企業華為排12,中微5納米工藝,我國晶片到底如何?
    大家都知道晶片設計出來是要代工廠來生產的,晶片製造工藝不行,在好的晶片設計也是白搭,世界上最好的晶片代工工藝排在首位的當然是大名鼎鼎的英特爾,此外還有三星和臺積電實力也都非常的強,也只有它們這幾家有實力和技術代工最先進的晶片工藝。大家也都知道現在手機最好的晶片供應商高通今年的旗艦處理器驍龍845也只是第二代10納米製程。那麼中微都掌握了5納米那不是,碉堡了,領先世界了。其實不是這樣的。
  • 14納米的晶片與7納米的晶片,有什麼差別嗎?
    14納米與7納米是什麼意思?晶片中14納米與7納米,指的是晶片的製程。大家知道晶片是由電晶體組成的,製程越小,那麼在同樣面積的晶片裡,電晶體就越多,相對應的性能就越強了。以華為麒麟980及華為麒麟970為例,麒麟980是7nm工藝的晶片,麒麟970是10nm工藝的晶片。麒麟980為69億個電晶體,麒麟970為55億個電晶體,提升了25.5%左右。在同樣大小的一塊晶片裡,7nm工藝的晶片顯然可以比10nm的工藝搭載更多的東西,更別說是14nm的了,所以現實中越小的製程,技術越先進,相應的性能越高。
  • 「上海製造」入選首條5納米晶片生產線
    5納米,相當於頭髮絲直徑(約0.1毫米)的二萬分之一,將成為集成電路晶片上的最小線寬。臺積電計劃明年進行5納米製程試產,預計2020年量產。最近,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收到一個好消息:其自主研製的5納米等離子體刻蝕機經臺積電驗證,性能優良,將用於全球首條5納米製程生產線。
  • 不用頂尖光刻機,中芯國際一樣能製造7納米晶片,臺積電已實現
    但是中芯國際是個例外,它跟荷蘭阿斯麥訂購了一臺頂尖的光刻機,就是通常說的EUV光刻機,光源波長13.5納米,可以用於製造7納米以下尺寸的晶片,那麼這臺光刻機有沒有到貨呢?答案是沒有,不過倒有另一臺光刻機成功出貨,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到達深圳灣,它就是193納米波長的DEV光刻機,這臺光刻機也不差。
  • 華為有可能收購臺積電,讓其為華為製造晶片嗎?
    中國大陸的晶片製造為中芯國際最強的,但在19年之前,中芯國際只能批量生產28nm的低端晶片。雖然中高端晶片可以在實驗條件下生產,但它們不能大規模生產。中芯國際的外部宣傳將在19年上半年實現14nm晶片生產(優良率為95%),但14nm晶片只是中端晶片。對於高端7納米晶片,目前只有臺積電和三星可以批量生產。
  • 華為使用中芯國際14納米晶片了,為何不優先使用臺積電7納米呢?
    據報導,從2020年開始華為將加強、加大和中芯國際的合作,已經將之前給臺積電的訂單陸續轉單給中芯國際。我們都知道,當前中芯國際晶片代加工使用的還是14納米工藝,而臺積電已經達到了5納米,那為何不優先使用臺積電的呢?
  • 我國的晶片製造水平如何?
    晶片和光刻機的製造實際上均屬低端,其中,世界第五和國內第一的晶片製造廠所掌握的技術尚屬低端,跟原來為其供應技術的美國相關企業相比差距較大,跟世界頂級的臺積電相比差距甚大;國內唯一和世界四家之一/第四的光刻機製造廠上海微電子及其基本上全部分布在國內的配套廠所掌握的技術也都尚屬低端,與世界頂級的ASML及其分布在除中國外全球的世界頂級配套廠相比差距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