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拍攝的電影人物,每一個都是鮮活的角色

2020-11-29 萍萍娛樂匯

首先,電影總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霸王別姬只是喜歡的人更多一點。但是我就覺得無極搜索妖貓傳都很好而且我覺得陳凱歌一直都沒變,不管多少歲拍出來的電影都有一種固執到偏執的少年愛情我覺得陳凱歌是最適合那句「出走半生,歸來還是少年」的人。因為大部分時間,世界上大部分民眾都是沒有邏輯性的,或者邏輯推理性很弱,陳導是一個非常強調細節表演,以小見大的人。

而如果不是《演員請就位》陳導把為什麼要這麼表演的細節和原因說出來,相信包括演員在內的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表演?該用什麼情緒?如何深挖角色?而拍成影片之後陳導內在的邏輯推理更不會像演員請就位一樣一句一句的去指導,去解釋!我不知道你們發現沒,陳導拍攝的電影人物,每一個都是鮮活的角色,每一個角色都會有幾句突顯的臺詞讓我們記住。

而不是像大多主角一樣主角就擁有主角光環,而其它人都是背景板,很難被記住;像白晝流星我會記住哥哥弟弟,也會記住李叔和航天員,也會記得他有一個大伯,甚至只是出場過的警察也記得,大致情節和場景也記得,雖然網絡風評不好,但其它導演確實很少有這樣讓人記住的能力!而陳導所具備的能力,就是把每一個人塑造成圓形人物,而大部分人,都只是塑造一大堆的扁平人物罷了,甚至市場上的影片電視劇,主角和所有人一樣,也只是扁平人物。

而平面化人物和圓形人物相於,圓形人物每個都包含了大量的故事,每個故事都好似未講完,都留有遺憾,所以我們在看陳導的電影時,時常會有意尤未盡語焉不詳之感,容易引起人情緒和情感上的缺失,而這恰恰是陳導追求的電影藝術和人生感照映,也是他導演的電影故事龐大架構所在,能理解的人也就少了!我覺得《搜索》挺好看的,個人不認為它是爛片。

《道士下山》我也挺喜歡的,有幾個畫面超美,印象深刻。而且我覺得我大概能看懂導演想講啥。《妖貓傳》當時和幾個小夥伴一起去看的,同行的幾個人從電影院出來都表示好看,值回票價,也都把它推薦給了身邊的人,不知道為啥網上一堆差評。《無極》現在口碑不是已經反轉了麼。總得來說,我覺得陳凱歌還是挺厲害的導演。看到他導的電影我是會去電影院支持的。

相關焦點

  • 陳凱歌《白晝流星》:依舊熱愛,依舊少年
    但作為一部電影,要有一脈相承的氣質和一以貫之的主題,才能顯得分而不斷,散而不亂。總導演陳凱歌,便是這其中把控大局的人。在七位導演中論資排輩,陳凱歌做總導演實至名歸,他是國內第五代導演的靈魂人物,也是享譽國際的電影大師。
  • 18歲「電影控」零下十幾攝氏度跟陳凱歌拍電影
    去年冬天,他進入知名導演陳凱歌的劇組,跑到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北方參與新片拍攝。今年,他被美國頂尖的電影學院錄取。    牛語    總不能從18歲開始,就把未來50年都定下來了。還是要去嘗試一下!    金程寬採訪視頻    詳見南都APP深圳大件事。
  • 陳凱歌直面爭議,十二字總結《白晝流星》,會繼續創作電影
    陳凱歌表示,電影剛開始的時候成立了一個小組,只有兩個人,他和黃建新,其他人都還沒確定,兩個人商量之後決定陳凱歌做總導演,黃建新做總製片人。接著吸收了張一白進來討論,「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 陳凱歌拍出了溫暖和善良
    看過電影就會發現,有這樣的結果並不意外。《我和我的祖國》是很特別的主旋律電影,沒有說教、也沒有用常規的宏觀視角去展現七個經典瞬間,七個單元構思巧妙、視角獨特,拍攝過程中,每個單元對應的導演都全力以赴,他們都有很大的創作自由度,將自己的導演風格注入到電影中,所以說,無論是導演還是七個單元的作品都不相伯仲、難分優劣。
  • 每一個漢字都是鮮活的有機體
    《中華書法小故事》由著名書法家、書法博士安軒編寫,集漢字知識和書法知識於一身,把漢字的誕生、成長變化,以及五體書法是怎麼變來的,每一種書體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以及特點等,都用小故事的形式,生動有趣、通俗易懂地娓娓道來。
  • 《搜索》陳凱歌自編自導的劇情電影,評分7.4分
    其中最突出的是在他的電影《無極》上。 但陳凱歌就是陳凱歌,他不需要所有人的理解,他的作品也不需要所有人都能夠讀懂,因為,他在他的作品中埋入了太多的含義,人們往往只看表面,很少能夠看見那些隱藏在電影中雖然細微,卻又值得深思的含義。
  • 《霸王別姬》的那些臺前幕後:張國榮有沒有搶尊龍的角色
    《報仇》中哥哥、嫂子、弟弟的人物角色設置、戲夢人生的概念,也與《霸王別姬》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1991年,陳凱歌的《邊走邊唱》上映,蘆葦和李碧華看過電影後,兩人都沒明白陳凱歌在電影裡想要表達什麼,便達成共識:陳凱歌做導演可以,千萬不能讓他碰劇本。 面對蘆葦"不能碰劇本"的要求,陳凱歌只能爽快:"那太好了,我省事了。"
  • 陳凱歌舉報up主吐槽視頻 玻璃心還是正常維權?
    B站截圖   up主都吐槽了什麼?  那麼,B站up主們都吐槽了什麼?中新網記者翻看了多個吐槽視頻,大多都圍繞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展開,分別涉及陳凱歌與李誠儒的爭論、陳凱歌執導的《甄嬛傳》片段、《寶貝兒》片段以及演員晉級爭議等。
  • 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被評為最差一段,陳飛宇演技拖劉昊然後腿
    《我和我的祖國》可以算是國慶檔最大流量預訂了,整部電影由六個導演拍攝的六個獨立故事組成,管虎拍攝的《前夜》,主演是黃渤。張一白導演的《相遇》,主演是張譯,任素汐。徐崢導演的《奪冠》,主演是吳京。薛曉路導演的《回歸》,主演是杜江。
  • 陳凱歌的白晝與流星,第五代導演的高光與錯位
    作為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哲學的思辨性、深入內涵的發掘、藝術的極致,以及對過往歷史的信手拈來,令陳凱歌的電影一向偏於對藝術性的考究和現實性的深思。但似乎《霸王別姬》之後,「江郎才盡」的帽子在陳凱歌頭頂就不曾被摘下。其實,《霸王別姬》之後,陳凱歌也不曾停止過對作者電影的探索。
  • 網傳的《霸王別姬》是陳凱歌父親陳懷皚代拍,到底可不可信?
    關於電影《霸王別姬》我相信大多數觀眾都在聽說過它的藝術成分後去觀看過這部集結了我們熟悉的「哥哥」張國榮、女神鞏俐以及為人熟悉的張豐毅,這個三個人以高完成度出演的自己角色,張國榮更是真正表演出了程蝶衣的「不瘋魔不成活」,這樣一部水準極高的電影斬獲了坎城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金棕櫚,而且是中國第一部獲此殊榮的影片,導演陳凱歌也被推上巔峰。
  • 陳凱歌領她進門,王志文視為摯友,夏雨給她介紹女演員
    當晚這群年輕人來到了中興酒樓,觥籌交錯之際,陳凱歌當著眾人的面立下了一個flag:「以後我要讓大家都出現在我的電影裡。」這不過是飯桌上的一句玩笑話,但在場的那個女孩卻一直惦念了32年。陳凱歌的承諾或許很難兌現了,但他對藝術的那股「軸勁兒」卻改變了這個女孩之後的人生。
  • 假如陳凱歌來拍 《小時代》
    郭敬明只是為電影封了幾個小時高架橋、租了幾棟別墅與奢牌酒店,而陳凱歌可以為一部電影,造一座城:《刺秦》,替中國影視行業建了橫店影視城,《趙氏孤兒》又在象山起了一座春秋戰國,而為《妖貓傳》籌備六年搭成的襄陽唐城,已然成為中國古裝影視作品的首選地,連迪士尼拍《花木蘭》都要讓劉亦菲在襄陽跑遍皇城。
  • 陳凱歌夾帶「私貨」太嚴重
    這部電影分為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七個片段,都是根據我們國家重要時刻的真實大事件改編的,由7位不同的導演和演員拍攝。而作為總導演,也作為白晝流星的導演的陳凱歌,他和他的這部30分鐘短片,以及他的兒子陳飛宇,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爭議,甚至被評為7個片段裡最不行的一部分。
  • 17年,他從未真的離去|陳凱歌|蝶衣|張國榮|程蝶衣|霸王別姬|李碧華
    可以說,是張國榮為程蝶衣這一角色注入了靈魂。在選角時,陳凱歌飛去香港,在文華酒店的咖啡廳裡見到了張國榮。他不知道對方能夠理解多少,便一個人一口氣講完劇情,沒想到對方站起來和他握手,說:「謝謝你給我講的故事,我就是程蝶衣。」很久以後,陳凱歌回憶:「這是一個令人汗毛直立的瞬間。這樣的經驗只有這一次。」
  • 沒想到,快七十歲的陳凱歌能把青春片拍得這麼好
    拋開陳凱歌「第五代」電影導演的身份不提,光是坎城金棕櫚他都提名了五回,時至今日,中國導演裡也只有他從坎城捧回了一尊金棕櫚。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1952年出生,年近七十的陳凱歌,如今依然還能這麼精準的把握片中一二十歲的年輕男女的情感狀態。
  • 陳凱歌用鏡頭重現神舟十一號著陸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陸芳作為2019年中宣部國家電影局推出的頭部電影項目之一,《我和我的祖國》集結華語電影最強實力與資源,組建前所未有的「中國電影夢之隊」。該片由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七位導演聯袂,數十位優秀演員鼎力加盟,禮讚新中國成立七十華誕。 《我和我的祖國》由華夏電影公司出品,以七個故事回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普通人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歷程。
  • 陳凱歌熬夜導演《過關》,拿第一總算是實至名歸
    曾經有一位導演說過,這世上沒有演不好戲的演員,只有不會導戲的導演,如果有好劇本加持,相信任何演員都可以演出好戲。 其實寧靜也說過,演員這個職業沒有什麼高低貴賤,表演太簡單了,幾乎是零技術,只要角色到位,導演幫助,任何人,哪怕是沒有學過表演的吃瓜群眾,也可以演好戲。
  • 《白晝流星》獲差評,劉昊然做陪襯,陳凱歌捧兒子太明顯?
    在剛過去的國慶假期裡,相信很多人肯定都紛紛走進電影院觀看了目前該部電影已經達到23億票房,觀眾們的反響也是一片叫好。作為獻禮片,這部電影所採用的都是優質演員,從老戲骨到新生代演員,都是經過層層篩選出來的。所有參演的演員不光要演技突出,在道德和國民關注度上也要是脫穎而出的。儘管如此,這部電影的所有參演人員都是零片酬的。
  • 經典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編劇最喜歡的角色是這個老鐘錶匠
    1977年一部名叫《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的電影風靡了全國,影片中的瓦爾特風度翩翩,有勇有謀,假扮德國兵、智鬥蓋世太保,一切都做得遊刃有餘,與國內電影裡呈現的遊擊隊員不同,與國內電影裡的粉面小生也不同,第一次中國觀眾感受到了一個不羈硬漢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