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除隔離期員工,沒有同理心的公司讓人害怕

2021-01-08 人民日報

視頻來源:一手video

據報導,瀋陽的小劉被公司派到外省出差,回來後,社區告知需隔離十四天,於是他向公司報告,但第二天公司要求小劉三天內到崗。因需要隔離,小劉沒能如期到崗,隨後公司通知其已被開除,理由是曠工3日。目前,小劉準備申請勞動仲裁。

開除隔離期員工,沒有同理心的公司讓人害怕。要知道,今年1月24日,人社部發布《關於妥善處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勞動關係問題的通知》,就曾明確指出,對因疫情防控措施導致不能提供正常勞動的企業職工,企業應當支付職工在此期間的工作報酬,並不得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四十一條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然而,在這樣的制度背景下,這家公司還敢把隔離期員工開除,令人瞠目結舌。

再大的公司,也是由微小的個體組成。疫情當前,公司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這的確是事實。開除隔離期員工的做法並不可取,這傳遞的是錯誤的公司價值觀,傷害的是員工的忠誠。就現實而言,難道沒有任何比這更好的辦法嗎?降低企業的經營壓力,完全可以根據平時績效考評,去淘汰那些混工位的員工,為何要進行一場逆向淘汰?

同理心也是公司的無形資產。災難當前,把員工當家人的公司,員工也會把公司當家一樣捍衛。疫情衝擊之下,為降低成本、節省開支,個別公司肆意侵犯職工權益,其實是在給自己挖坑布雷。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院長葉敬忠就曾說過:「我們心中所追求的,不應該只有500強這個目標,還應該有悲天憫人的靈魂。」疫情危急時刻,也有很多公司對待員工十分暖心,有的努力確保員工通勤和用餐的健康安全,並幫助員工化解心理問題、提升員工復工的積極狀態;有的有序分批推動員工復工,並表示招10000人的計劃不會變。

疫情不是公司胡作非為的理由。大疫當前,與大多數公司積極自救不同,有一些公司選擇了花式裁員。試問,當這樣的公司真正想引進人才,千金買馬時,誰又願意棲身於此?誰又願用熱血奉獻,換來管理者卸磨殺驢?

(來源:重慶日報)

相關焦點

  • 同理心和成長性思維重構微軟
    納德拉帶領微軟公司擁抱同理心、培養無所不學的求知慾和建立成長型思維,不斷試錯迭代、尋求成功轉型方略,實現微軟自我轉型與文化重塑,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個組織。不斷變革戰略和核心產品,由一家傳統軟體公司進化成平臺型企業,以雲+AI搭建生態實現轉型重生,成為全球商業史上經典戰例。微軟公布2020財年第三財季財報顯示,微軟第三財季營收350億美元,同比增長15%;淨利潤107億美元,同比增長22%。
  • 情商的關鍵是同理心,那同理心的本質是什麼?
    不過當然這樣去歸納有點模糊,我們更喜歡用一個詞去形容,那就是——同理心。同理心在情商修煉中放在了第一位,同時在博弈論,親密關係相處秘訣等等方面,都佔據了很大的比重。我們對同理心的理解,主要是在一種將心比心,感情代入,站在對方的立場,用對方相似的認知思考問題的能力。
  • 掠食同理心數值賞罰行為一覽
    導 讀 掠食同理心數值賞罰行為一覽,玩家在進行選擇過後同樣可以在遊戲中的同理心系統中看到自己的同理心數值。
  • 沒有同理心的人是什麼樣的,參考這位女明星
    首先聲明,非黑非粉,每個人都有優秀和不足的地方,客觀分析,請勿過度解讀。先從出自這位女星的名言「憑什麼讓別人了解你的辛苦」講起。重點來了,正當張大大滿臉疑惑的時候,她來了句「你往下看,哪個人不辛苦……憑什麼讓別人了解你的辛苦。」這句話的殺傷程度不亞於,妻子懷胎十月,臨產後憔悴虛弱,迫切渴望丈夫的溫暖和關懷時,對方來了句「哪個女人生孩子不疼」,能給到妻子想要的關愛嗎?你會覺得對方活得通透嗎?
  • 鏡像神經元 | 我們與生俱來的「同理心」
    其實人們天生就具備「同理心」。首席神經學家馬可·亞科博尼(Marco Iacoboni)發現,在我們的大腦中,有一種腦細胞可以「反射」我們從他人那裡感知到的東西。這一發現可謂是關於同理心的生物學基礎,也是理解「社會大腦」的關鍵。
  • 什麼才是真正的同理心?看完你就明白了
    有一次,在針對新型電冰箱 進行頭腦風暴的會議時,穆爾問了一個簡單的問題:「我們難道不能設計一種讓有關節炎的人也能輕易打開的門?」上司看著她,不以為然地說:「我們不為那些人設計。」穆爾很生氣。什麼叫做「那些人」?她被上司的話一激,決定採取行動,而她的做法將成為20世紀最激進的同理心實驗之一。她將親身體會成為85歲老太婆是什麼樣子。
  • 同理心測試,通情量表 EMP,共情能力測試
    2021-01-03 12:45:53 來源: 科技料 舉報   通情量表EMP,又稱為同理心
  • 菁英校長的同理心教育
    我們會這麼做,關鍵在於同理心。很多領導人認為,決策時應該把同理心排除在外,不只學術界的人士這麼想,商業界的更是。對他們來說,重大決策應該根據經驗事實、數據和冷靜的判斷來定定。但我花了一輩子所了解到的恰好相反。經驗告訴我,做決策和設定目標時,同理心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 是「同理心」高的表現
    有關"同理心" "同理心"的定義 百度百科對於"同理心"的解釋是:"同理心"也可以理解為:"設身處地去理解同理心"有以下幾個原則 "同理心"的幾個主要原則 想要他人理解我,我則需要先理解他人。只有將心比心,才會被人理解。 只能夠去修正自己,不能夠去修正別人。想要成功地與人相處以及想要讓別人尊重自己的想法,需要去先改變自己。
  • 同事發燒40度,員工送同事去醫院,卻被領導開除,聊天記錄曝光
    其實這個東西沒有那麼複雜,很多人還是非常懂得感恩的,同事之間能夠互相幫助一下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畢竟大家是平時接觸時間最長的人。 這不,有個員工發帖子吐槽了自己的領導,原來是自己的同事突發高燒,然後員工就立馬送同事去醫院了,由於情況太緊急自己就沒有跟領導請假
  • 陳根:複製人類同理心,機器人怎麼理解機器人?
    文/陳根同理心是人類的一種特殊心理狀態,是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性的覺知、把握與理解,也是指人們將心比心,心理換位的能力。顯然,這種能力除了幫助我們認識他人和理解他人外,也給我們提供了預測他人行為的可能,這意味著,人們能夠更好地合作。
  • 那個被突然開除的民航人
    沒有一絲絲預兆,沒有一點點防備...... 今天,2020年10月23日,S公司一個十多年奮戰在一線的機務工程師突然被公司開除了 就因為幾條「違紀」視頻,直接就是開除,沒給任何機會,沒有任何餘地。至於沒有任何溝通,直接就是開除嗎?
  • 抓住時機培養孩子同理心
    「同理心」是多麼基本的處事心態?可是現在的人往往會缺乏同理心。這是為什麼?學校、書本並不會教孩子同理心。所以這需要我們家長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讓孩子為他人著想。#同理心#同情我上學的時候是籃球隊的隊長。雖然個子不高,但是很有爆發力。
  • 「我難受孩子也無動於衷」,學會3個步驟,科學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全文字數:約2190字閱讀時長:約7分鐘每個人生來都有一顆溫暖的心,有些人之所以冷漠並不是因為他們生來如此,而是受到了外界環境的影響。決定了一個人是否能夠尊重和理解別人的關鍵就是這個人是否具有同理心,尊重他人的人也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
  • 人與動物的同理心,動物是否和人類一樣,相互理解思考?
    今天我們常用一個詞,同理心,指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站在對方立場思考,將心比心。其實,早在達爾文的第二部重要的著作《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就提出了人與動物同理心的概念,指的是人不僅與動物有相似的解剖特點,而且有相同的心理特徵,以此來證明人是起源於動物。人與動物心理的同質與異質當然,人與動物的同理心是有很大差異的。比如,人的同理心包括幾個內容。
  • 周冬雨的一句話,告訴你什麼是同理心,怪不得網友對她路轉粉
    同理心是指設身處地理解,感情移入,共感,共情,也就是心理換位,將心比心,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它跟同情心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你會安慰人嗎?可能你覺得自己做得已經很不錯了。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想著讓事情變得更好。
  • 悅讀|運用同理心三步驟,讓你說話更容易被對方接受!
    比如,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衣衫襤褸的人時,我們會覺得對方好可憐;遇到一位胡攪蠻纏的人,我們會覺得對方不講情理。但是,人生中也有道理告訴我們:不要隨便去評論一個人,因為你不知道他經歷了什麼!中國古語也有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實,這些都在說明一個道理:人要有同理心!
  • 面試加分思維二:與考官有同理心
    在面試的作答中,有一種方式能夠更容易獲得考官的青睞,從而讓考官能主動給出一個較高的分數,就是和考官建立同理心,與考官產生共鳴。一方面是要在形式上與考官多互動交流,另一方面是要在內容上符合考官的預期。考生在進入考場之後要積極地與考官進行互動交流,要給考官留下一個積極向上的形象,而不能讓考官覺得是非常機械的一個人。
  • 因為發朋友圈,被老闆開除:低情商的人是如何走上「絕路」的?
    記得之前看到過一個新聞,一個員工因為在朋友圈曬出自己的年終獎,結果第二天就被老闆開除了。原因是因為這個員工剛來一年,因為表現不錯就被獎勵了一萬。被辭退時,HR說:你來公司不到一年就拿了這麼高的年終獎,可是你發朋友圈有沒有考慮過其他同事的感覺嗎?考慮過對公司的影響嗎?
  • 《100天後會死的鱷魚》炒作消費日本社畜的同理心,網友:良心不會痛...
    追悼商店」之類的活動,都讓網友開始懷疑事情不單純……為鱷魚君開設的追悼商店什麼周邊都有,種類眼花繚亂密密麻麻的扭蛋機連續幾場的線下展覽會和音樂組合「萬物生長」合作推出主題曲作者曾經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過:自己是為了紀念在事故中去世的朋友而創作的這部漫畫,並沒有接受什麼廣告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