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遲但來!山東網友實名舉報馬寧論文:一稿多發!足協沉默

2020-11-23 騰訊網

在上海德比戰中,足協啟用了京魯大戰中爭議較大的var裁判馬寧,任職本場比賽的主裁判。比賽還沒開始,就已經給這場比賽增添了一定的「趣味性」。

在德比戰中,馬寧判罰了點球,並出示了10張黃牌,不過球迷對他本場的執法還是比較滿意,這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足協的壓力和馬寧個人的風評。

但關於馬寧的爭論還沒有結束。

前段時間,魯能VS國安的第一回合主裁判沈寅豪就在比賽中多次出現爭議判罰,憤怒的球迷在隨即在網上po出了沈寅豪論文造假的實錘證據,隨後沈寅豪也回到了同濟大學就此事做出解釋,這才有了第二回合韓國主裁判金希坤認為段劉愚進球有效,馬寧認為進球無效的故事,對如此爭議的判罰,足協還是選擇沉默。

在10月23日深夜,一名山東球迷在網上po出了關於馬寧論文的照片,他指出馬寧的論文存在「一稿多發,學術不端」的問題,並且已經實名舉報。

馬寧的論文到底有沒有問題我不知道,這些也是專業人士需要去鑑定的東西。不過,這論文造假的事處理起來還真不輕啊。從同濟大學對外的公告來看,這件事一旦坐實,沈寅豪的裁判生涯可能就要黃了。

再往前說,就是傅明的論文造假問題,當時也是魯能的比賽,一共出現了3次有爭議的判罰,賽後球迷也扒出了傅明的論文。要知道傅明是國際級裁判,也被中國足協正式聘為五位首批職業裁判之一,是足協十分器重,且會重點培養的對象。

我覺得馬寧現在的地位也跟傅明差不多,能在極有爭議的情況下,執法上海德比戰,還是爭冠組的生死戰,可見足協對其重視程度。

不過,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如果馬寧的論文真的到了必須要處理的程度,我覺得該罰就罰,該處理就處理,在大是大非面前,再好的執法水平都是沒有用的!

各位,你們怎麼看?

謝謝閱讀,祝您心明眼亮~

相關焦點

  • 馬寧遭網友實名舉報:論文一稿多發,學術不端
    直播吧10月24日訊 微博網友@阿彌陀佛-呵呵噠 曬出實名舉報馬寧的截圖,這名網友稱馬寧存在論文一稿多發的不端學術行為。
  • 魯能球迷實名舉報馬寧學術不端,論文惡意一稿多發
    虎撲10月24日訊 來自山東的微博網友「阿彌陀佛-呵呵噠」透露,他已經實名舉報魯能與北京國安一役中引起爭議的視頻助理裁判馬寧,稱其2006年發表的論文與2007年發表的論文存在極高的一致性,屬於惡意一稿多發,重複發表,嚴重的學術不道德,學術不端。
  • 馬寧遭實名舉報!論文一稿多發被指學術不端!專業人士:不會追究
    剛在上海灘德比吹出一場精彩比賽的馬寧,還沒有來得及享受媒體球迷的讚譽,他就遭遇了晴天霹靂:來自網友「阿彌陀佛-呵呵噠」曬出的截圖,他實名舉報馬寧存在論文一稿多發的不端學術行為,希望相關領導查處。
  • 馬寧論文也被查!球迷向所在學院實名舉報,一稿多發學術不端
    而就在近日馬寧論文也被差了,而且還被球迷們實名舉報他一稿多發的學術不端行為。,甚至還給出了明確的對比,顯示雖然有一部分是有些不同的,確實大部分的內容都是一樣,所以球迷們實名舉報馬寧這樣學術不端的行為。 查論文絕對是近兩年來中超最火的詞語了,從最早中招的金哨傅明,到前段時間的沈寅豪,他們都因為論文的原文被一度禁哨
  • 球迷舉報馬寧論文一稿多發、重複發表,屬嚴重學術不端
    京魯大戰兩回合比賽的爭議判罰轟動中國足壇,昨天有球迷對次戰VAR裁判馬寧的論文提出質疑,舉報他一稿多發。博主「阿彌陀佛-呵呵噠」在微博上舉報稱:「馬寧2006年發表的論文與你2007年發表的論文存在極高的一致性。這屬於惡意一稿多發,重複發表,嚴重的學術不道德,學術不端。
  • 繼查出裁判沈寅豪抄襲後,馬寧一稿多投也遭舉報
    有意思的是,京魯大戰的次回合,雖請來了韓國裁判,但外國裁判判罰進球效之下,VAR裁判中的馬寧,卻堅持回放此前的身體接觸,最終令韓國裁判改判——這顯然再次引發了魯能球迷的巨大不滿。不過,足協顯然依然力挺馬寧,在10月23日晚的上海德比戰中,依然派出馬寧擔當主裁,且更具一種「示威性」的表達則是,馬寧在出發前,中超裁判們站在一排相送,並與馬寧擊掌鼓勵——這似乎有抱團取暖和團隊一心對外的意思了吧?
  • 湘潭大學教授論文一稿十投遭質疑
    記者根據該信件提供的信息下載了10篇論文的全文,發現其第一作者的確是同一個人,論文分別刊登在《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甘肅金融》、《河北金融》、《金融發展研究》、《上海商學院學報》、《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經濟與管理》、《上海金融學院學報》、《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綏化學院學報》上。
  • 黃金大米事件中方停職研究員涉嫌論文一稿多發—新聞—科學網
    刊登了轉基因大米「黃金大米」試驗論文的《美國臨床營養雜誌》昨天向記者表示,已經就引發爭議的論文展開調查。此外,該論文的作者之一、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蔭士安涉嫌在以前的科研工作中「一稿多發」,把相似度極高的論文分別投給中外學術期刊。
  • 「一稿多投、一文多發」有利於科研成果廣泛快捷的交流
    來源:科學網 作者:王立新 論文是作者智慧和辛勤勞動的結晶,是人類科學進步的基石;期刊是發表論文的載體、是靠論文生存的寄生蟲。這是基本事實,是探討「一稿多投、一文多發」問題的出發點。 作者發表論文是促進人類科學進步的重要環節,所以發表的渠道越多越有利於學術成果的交流,因而也就越有利於人類科學事業的發展與進步。
  • 天大教授被學生123頁材料實名舉報事件後續!所涉期刊回應
    來源 | 新京報、募格課堂此前報導 編輯 | 學術君 此前,募格課堂報導有關「天津大學研究生實名舉報教授 通過123頁的舉報信「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張裕卿和其女張絲萌學術造假」顯示, 在2011年到2020年間,「張裕卿至少造假了30到40篇碩士畢業論文,還有至少50篇學術期刊論文。」
  • 淮安市委黨校講師劉東傑多篇論文涉一稿多投被舉報
    劉東傑手寫的公開致歉信近日,一名叫劉東傑的作者以相同或高度相似的題目在不同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的事情,引發網友關注。據悉,事件當事人劉東傑為江蘇淮安市委黨校一講師,他對北京青年報記者回應稱,因為之前對相關的學術規範、學術道德的認識較淺,加上對自己的學術能力不自信,為了稿件能發表,才幹出一稿多投和重複發表的事。劉東傑稱,他現在已經在改正錯誤,願意為此事承擔責任。同一論文曾在不同期刊發表16次引關注近日,有媒體對劉東傑一稿多投的現象進行了曝光。
  •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張裕卿和其女被研究生實名舉報
    2020年11月19號,一封長達123頁的實名舉報信在圈內瘋傳,舉報信名為《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絲萌學術造假》。《舉報信》主要列舉了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絲萌論文造假,為其女以不正當手段發表論文,讓女兒得以從外校保送到天津大學。張裕卿教師強迫學生論文造假。張裕卿如何指導舉報者本人論文造假。
  • 天大研究生實名舉報導師學術不端,提供123頁舉報信!校方已回應
    11月19日,根據一份由天津大學化工專業一名研究生實名舉報材料「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張裕卿和其女張絲萌學術造假」顯示, 該校化工學院教授張裕卿,在2011年到2020年間,所做的實驗、發表的論文多次造假,並多次幫助其女兒發表論文等。
  • 長江青年學者鄧大才被指學術不端 存在一稿多投
    現代快報訊 近日,有學生在網上舉報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分黨委書記、院長,長江青年學者鄧大才存在一稿多投、論文重複、抄襲等學術不端的問題。5月14日,鄧大才就此事向現代快報記者表示,早年因素養不高,確實存在一稿多投的現象。華中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的一名工作人員則告訴記者,目前校方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調查。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回應關於饒毅實名舉報3學者論文造假
    饒毅實名舉報李紅良、耿美玉、裴鋼學術造假。繼近期中國免疫學界相關科研工作者被曝出多達60多篇學術科研論文出現造假嫌疑之後,今天,微信圈流傳我國著名科學家、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實名舉報的截圖信息。就在剛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作出回應:饒毅校長向基金委實名舉報武漢大學李紅良、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國產阿爾茲海默症藥物GV971的研究者)造假。以下是截圖:
  • 三峽大學一院長被舉報學術不端 8篇論文重複發表
    這些下屬都是大學教師,他們舉報的還是老問題:陳宇京有8篇論文重複發表、一稿多發,有些涉嫌變相抄襲。  陳宇京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他的論文沒有變相抄襲,而所謂重複發表,屬於非主觀、非自願因素造成的,「學校對這件事已有結論了。」
  • 著名科學家饒毅實名舉報裴鋼等三位科學家學術造假
    ,今天,微信圈流傳我國著名科學家、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實名舉報的截圖信息。饒毅校長向基金委實名舉報武漢大學李紅良、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國產阿爾茲海默症藥物GV971的研究者)造假。
  • 教授被學生123頁材料實名舉報,所涉期刊回應
    天津大學教授張裕卿被學生實名舉報,持續引發關注。新京報記者通過中國知網檢索發現,張裕卿目前總發文量為53篇,總下載量為12184,主要方向為有機化工、無機化工、環境科學與資源利用。上述論文中10篇最高被引用文獻,大部分第一作者為張裕卿。其中,一篇發表於2015年的文獻第一作者為張裕卿,第二作者為舉報者。
  • 饒毅實名舉報論文造假,是什麼原因讓這位大學校長如此怒髮衝冠
    11月29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實名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會舉報李紅良等三人論文造假,請該委核實此事,為中國科學界洗刷恥辱。學術界最不能容忍的現象,就是學術造假。這次饒毅舉報的三個造假者每一個身份都很不簡單,全部是學術界的領軍人物: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教授,現任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該院官網介紹,李紅良是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這位已經不是第一次被舉報了,就在去年也被武漢大學的同事舉報過。裴鋼院士,是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
  • 李志民:論文一稿多投是否學術不端值得商榷
    在治理的過程中,關於學術不端的範疇也在逐漸由概況到具體,從模糊到明晰,但其中關於一稿多投是否屬於學術不端至今仍然爭論不休,有人將學術論文一稿多投比作一女兩嫁,一房多賣,也有人認為一稿多投並不像剽竊、篡改他人學術成果那樣非黑即白,它既是現實情況下不得已的手段,也是著作權人的合法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