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十年!20多張「愛心欠條」背後的故事讓人淚奔

2020-12-05 荔枝網新聞

  在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提起吳敏秋教授,師生們讚不絕口。十年前,吳敏秋被診斷為「原發性肝癌」,面對病魔,他沒有被嚇倒,如往常一般站在講臺上完兩節課,才到醫院就醫。兩年後,吳敏秋病情惡化,進行了肝移植手術。全校師生和吳敏秋的同班同學紛紛慷慨解囊,很快便籌集到52萬多元愛心款,解了燃眉之急。面對一份份溫暖的愛心,吳敏秋給每一個獻愛心的人寫下一張「欠條」,如今八年過去了,56歲的吳敏秋終於還完了「欠款」。

  一天上八節課  「抗癌教授」堅守講臺

  這位意氣風發、說話鏗鏘有力的老師就是吳敏秋,在課堂,他不用講稿,不用低頭翻筆記,45分鐘侃侃而談。在他的課堂,有一種說不出的輕鬆,他也因此俘獲一批「粉絲」的心。該校大二學生曾子耘說:「我們有兩本教材都是他編寫,想學知識都會聽他的課,甚至外班的學生也來蹭課,我現在還有吳老師年輕時候的照片,跟他是朋友。」

  大二學生謝孟娟說:「我覺得吳老師特別正直而且善良,講課也特別幽默。他生病還堅持給我們上課,我覺得他是一個特別愛學生的人。」

  很難想像,這個笑容滿面的人,8年前,做過肝移植手術,現在每天要吃兩次抗排斥藥與病魔抗爭。吳敏秋像剛滿格的電池一樣充滿活力,甚至有時,一天上八節課。

  吳敏秋說,這其實是一種愛的傳承。「我現在體能真行,身體各方面恢復都很好。談不上學習榜樣,就是用自己的行動去帶動周邊的人,因為作為老教師,你就應該知道老師應該怎麼做。」

  站好「最後一班崗」  一通電話鐵漢落淚

  時間回到十年前,2009年的12月17日上午,「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書擺在吳老師的面前。可上午第三節課鈴聲還沒響,他已經站在了講臺上,這一天他還為所教的班級上完了4節課,第二天又繼續調上了一整天的課,完成了學期所承擔的教學內容。課堂上仍是一如既往地生動幽默、和風細雨。

  回憶當年,吳敏秋的妻子陳麗到現在心情都難以平復。「當時我真感覺天都塌了,我心裡蠻生氣的,你已經是這個病了,你還在上課。」陳麗說。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蔣春茂說:「當時他查出病情以後,沒有告訴學校任何人,跟家人也沒有講,而是堅持把課上完,然後才跟家人講的,他主要擔心學生沒人上課怎麼辦。」

  面對生死,怎會如此淡定?吳敏秋說:「因為我本來課表上有課,我認為生了一個病,病灶把它切掉就行了。」

  當時,高職動檢07班是全院聞名的「掉鏈班」,男生多女生少,調皮搗蛋的學生不少,進校3學期已先後換過6個班主任。吳敏秋老師臨危受命,用耐心去演繹師愛、父愛。一天,當同學們得知吳老師病倒了,他們都慌了。十年過去了,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動物醫學院07級學生錢華至今回憶起班主任吳老師生病後全班慌成一團的情景,還會隱隱眼泛淚光。「老師請假出去了,可能在醫院就醫,等他檢查出來快要去上海開刀的時候,我們才知道。心裡都挺難過的。」


右一為錢華,她和同學相約來看望吳敏秋↑

  吳敏秋說:「學習委員打電話跟我講的時候,就哭著說,老師你快回來吧,你走了以後,我們班上又有好多同學不學好了。還有好多的學生家長,也打電話、發簡訊。我在醫院裡面眼淚也下來了,動情了。」

  2010年2月,吳敏秋進行了肝部分切除術。從醫院出來休息沒多久,他就回到了心愛的講臺上。在此期間,他帶病主持完成了全國執業獸醫師培訓教材《執業獸醫臨床操作手冊》和《獸醫實驗室檢驗手冊》主編編寫工作。


2010年2月,吳敏秋在上海住院期間照片。他一邊等待手術,一邊整理書稿、校對↑

  不料,2011年年底,病情惡化,主治醫生建議肝移植。然而一百萬元肝移植手術讓全家掉入了冰窟。他們東拼西湊只籌到了13萬元,還差87萬從哪裡來?

  病魔無情人有情  人間真情暖人心

  吳敏秋的妻子陳麗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求助到吳敏秋上中專時的老同學石玉華,石玉華當即在電話裡表示,她捐5萬,然後再設法聯繫其他畢業的同學。


畢業照,最後一排左一為吳敏秋,第一排右三為同學石玉華↑

  石玉華說:「因為我個人沒有這麼大的力量,所以我就給我們班上的同學打電話,請他們幫助,吳敏秋平時對我們也是很好的,我們班上同學相處的感情都比較好。」

  就這樣,他兩萬你三萬,積少成多愛心匯聚。同時,江蘇牧院師生也自發地愛心捐款,很多校領導一掏就是兩萬。吳敏秋給每一個人寫下了一張「欠條」,並在欠條上寫上一家三口的名字。


吳敏秋的全家福,後排左一為吳雪媛↑

  吳敏秋說:「當時我愛人包括我在內,謝絕了我們全體師生的捐款,他們聽到了說我們以個人的名義捐,那這樣還是捐啊,我說算我跟你們借。」妻子陳麗說:「借條上我們老吳還有我的名字,還有我女兒的名字。給人家一個放心,假如我們兩個還不了,我女兒代替我還,其實當時好多同學這個借條是不肯要的。」吳敏秋的女兒吳雪媛說:「我們很感謝大家對我們的關心,因為我很快也要大學畢業,步入社會,會有自己的能力去賺錢,自己去養活家人。」

  錢籌到了,配型也幸運地找到,2012年2月,吳敏秋順利做完肝移植手術。術後,醫生叮囑休息半年再考慮工作的事情,但是吳敏秋休息三個月就迫不及待地走上講臺。

  闖過「大坎」,吳敏秋最大的快樂就是工作,就是給學生上課。他說:「並不是說這麼大的學校,就差一個老師或者你一個人的課,大家多替你上一節課就代掉了,但是我能上一節課,其他人就可以分出其他精力幹其他事情來。」

  8年忘情工作還清「欠款」  心懷感恩傳遞愛

  這些年來,吳敏秋的奉獻從講臺上延伸到農村廣闊的舞臺。作為獸醫行業的知名專家,他曾多次給一線獸醫人員和養殖專業戶作畜禽疾病防治知識講座,為養殖企業(戶)解決疑難雜症,為帶動周邊地區畜牧業經濟的發展灑下了一路汗水。在農民朋友的心中,他就是「獸醫110」。 在日常工作中,他將自己三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獸醫臨床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青年教師,充分發揮著名師「傳、幫、帶」的作用。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老師劉莉說:「我們學校很多的老師都得到了吳老師無私的指導,吳老師都是傾囊相授。他是我們全校老師或者學生學習的榜樣。」

  八年來,吳敏秋一家三口勤奮工作,終於將20多張「愛心欠條」還清,同時,對於很多捐錢不留名的學生,吳敏秋設法查到後,想方設法在人情上來償還。

  吳敏秋說:「我真的心懷感恩,在我的筆記本上,有很多我的學生集體捐的錢,具體誰出多少錢分不清。我在日記上一一記下來。我要還人情,因為這是同學們的一片心。只要我的學生,哪怕他們畢業走再遠,只要回到泰州,我管飯陪玩。他們結婚生子,我一定包上紅包。」

  世間所有的美好都是環環相扣,愛心也如此,愛心具有傳遞和感染人心的力量。這是一個關於愛和奉獻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感恩和信守承諾創造愛的奇蹟的故事。吳敏秋曾與病魔進行過生死較量,但依然堅強地工作,堅守著三尺講臺,辛勤耕耘。在他的心目中,課堂和養殖場是他的舞臺;他的生命中,責任和愛是他的底色。從教35年,他用愛心、責任心和堅韌的毅力詮釋了高尚的師德。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明玉花 徐授科 編輯/韓瑜)

相關焦點

  • 湖北農民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現在應給多少錢
    "欠條",老農的名字叫做楊明榮,而他拿出的這張價值400大洋的欠條,帶著上世紀的特殊記憶。 因為這張欠條的特殊性,相關部門很快就注意到了。因為這是一張紅軍留下的欠條,並且距今已經85年之久了。根據楊明榮老人的描述,這張借條是他的祖父楊長銀傳下來的,而借條的出具方則是紅一軍第一師第七大隊孝感縣特務營第一分隊。 相關單位拿到欠條以後,就派遣了專家們著手開始查閱史料進行求證,最終他們發現,這張欠條背後的真實故事。
  • 湖北老農曾借給紅軍四百大洋,85年後拿出「欠條」,應還多少錢
    在艱苦的戰爭歲月裡,紅軍從小小的一支隊伍發展成浩浩蕩蕩的幾十萬人,不僅僅是他們所堅持的信仰帶走極強的感染力,更是背後老百姓的支持,紅軍和老百姓之間感人的故事那是說上好幾天好幾夜都說不完的,那今天小編我便選一例十分有趣的來講,這還得從一張小小的「欠條」說起~1930年的時候,彼時正逢中國工農紅軍的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在湖南會師
  • 湖北老農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價值多少錢
    不同的時代裡都會有一些擁有高尚品質的人,在戰亂不斷的年代裡,擁有高尚品質的人更是難能可貴了。這樣的人和這樣的故事都應該被我們後人所宣揚和稱讚。在2015年的時候,湖北省孝昌的老農民,就拿出了85年前的欠條,根據村民的回憶這個欠條是他爺爺留下來的,當時一共借了400塊大洋,這也是跟親戚鄰居湊成的。在欠條出現之後,經過專家的驗證,這是因為這張欠條兒年代久遠,承載著很多的故事。欠條很是陳舊,甚至還有些模糊,可我們還是能從上邊依稀看出這張欠條的內容來,上邊還有著打欠條人的名字,還有借了多少錢的數額。
  • 湖北老農翻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現在應還多少錢
    而我們今天這個故事中的主角——一張欠條,便是這份情感的最好體現。一、一張欠條引出的故事人們在進行財產交易的時候,總是會留下一些憑證,這並不是對他人的一種不信任,而是對自己財產的一種保護。但是我們故事中的這張欠條,並不是出借者想要保護自己的財產不被損失而立,反而是因為借款人要堅決保障對方的利益而寫下的。圍繞在這張欠條的兩方,便是1930年時的紅一軍第一師第七大隊孝感縣特務營第一分隊和湖北當地的一位名叫楊長銀的農民。我們都知道,即便是在戰爭進行到最為艱難的時候。
  • 農民拿出85年前的「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能追回來嗎?
    於是在孝感縣大悟山的紅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七大隊就向村民們求助,這張欠條就是在這個時候寫下的。為了幫助紅軍,楊家東拼西湊拿出了400塊大洋。紅軍答應楊長銀一家,在戰爭結束後,就將錢還給他們,在寫下了欠條不久後,紅軍就離去了。這張欠條被楊長銀一家珍藏到了現在,楊明榮從小就聽著紅軍的故事長大,對這張欠條也有所了解。
  • 湖北老農拿出80多年前欠條,紅軍曾借款400大洋,如今需還多少錢
    仙2015年,有一位平凡的湖北老農拿出了一張80多年前的欠條,驚動了當地的民政部門,這是一張紅軍曾借款400大洋的欠條,經過多方的研究和審查,證明了這張借條的真實性,那麼,這麼一張80多年前的400大洋借條,如今需要還多少錢呢?
  • 一個珍藏了85年的「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祖傳三輩珍藏品
    拿出了一張當年紅軍留下的欠條。在85年之前,有這樣的一位紅軍向他的祖父,借了400大洋。要知道,現在400大洋,說多也不多,但是說少也不少,可以吃不少頓早餐。在85年之前,那400更是一筆天大的數目。那這背後的故事是什麼?按照如今的生活水平,又要給這位老爺爺換多少錢呢?
  • 湖北老農翻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現在應還多少錢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墨梅》抗日戰爭時期為了抵禦外族的入侵,中國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當然有現在這樣美好的生活,最先緬懷的是曾經的先輩。「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在這個過程中舉國上下萬眾一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經過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新中國。
  • 85年前,紅軍借了湖北老人400大洋,老人拿欠條討要,應還多少?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人民群眾幫助紅軍的故事! 一次,這支紅軍擴編,增加了很多生面孔,為了解決新兵的武器裝備,紅軍指戰員向老百姓借錢,老百姓紛紛慷慨解囊,其中楊長根最是大方,將多年積攢的四百塊大洋悉數借給紅軍,紅軍指戰員便給楊長根打下一張欠條,不久,這支紅軍接到緊急命令,需要立即轉移,從此之後,這支紅軍再也沒有回來,而那張欠條也從楊長根手中傳了下去!
  • 湖北老農拿出幾十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現在值多少錢?
    紅軍也不能白拿百姓的東西,隊長給每一位價錢的人家都寫了欠條,籤上自己的名字,說是以後有能力一定會給他們。而在這麼多的百姓中,借錢最多的是一位叫楊長銀的老人他借給了紅軍400塊的大洋。這筆錢在當時可不是一筆小數目,還有一部分是楊長銀跟自己的親戚借的。
  • 85年前,紅軍借了湖北老人400大洋,老人拿欠條討要,如今應還多少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人民群眾幫助紅軍的故事! 一次,這支紅軍擴編,增加了很多生面孔,為了解決新兵的武器裝備,紅軍指戰員向老百姓借錢,老百姓紛紛慷慨解囊,其中楊長根最是大方,將多年積攢的四百塊大洋悉數借給紅軍,紅軍指戰員便給楊長根打下一張欠條,不久,這支紅軍接到緊急命令,需要立即轉移,從此之後,這支紅軍再也沒有回來,而那張欠條也從楊長根手中傳了下去!
  • 85年前,紅軍借了湖北老人400大洋,老人拿欠條討要時需要還多少?
    二、湖北老人家中,翻出塵封85年的借條 那是在2015年的時候,湖北有一位70多歲村民名叫楊明榮,他在自家翻出了一張泛黃的紙條,而仔細一看才發現,那竟然是楊明榮的爺爺楊長銀與紅軍在85年前籤定的一張借條。
  • 山西一老農手持欠條,價值1100萬,專家鑑定後:敢問令尊是?
    在現代社會,花錢如流水,甚至在「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之下,湧現一大堆的拜金女,或者是虛榮心爆棚的一些人。但是要說的不是這些人,而是關於軍隊「借錢的問題」。向老百姓借錢,留下欠條在古代遇上徵戰就會向老百姓借一些錢,等結束了再歸還給人家,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即使是一個皇帝也要做到講誠信,不能虧待了老百姓,人家的錢也是血汗錢,當然也有一些是從當地的富商那裡借來的錢,為了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富商們給的錢也會多一些。
  • 85年前的「欠條」,老農借了紅軍400大洋,現在該還多少錢?
    就算到了窮途末路之時,紅軍也絕不觸碰底線,用了老百姓的東西,一定會還回去,或者是用錢買,或者是打一張欠條。當時,紅軍在財政方面也很緊缺,所以大多數時候都是以「打欠條」的形勢,約定好到期歸還。但是,在戰爭中無數英烈犧牲流血,很多百姓為了保衛家國,也丟掉了自己的性命。所以,紅軍手中的很多「欠條」也就無法再兌現。
  • 「感恩帳本」背後的愛心延續 50歲陳金霞捐獻眼角膜回報好心人
    當時,家庭月收入僅有兩千多塊,但做出照顧小叔子家兩個小孩的決定時,她沒有猶豫。「我當時根本顧不得想別的,只想好好照顧小孩。」陳金霞對記者說道。從2009年開始,陸續有不少好心人知道了他們的故事,紛紛送錢送物。
  • 愛心只為保安康——記平涼市愛心公益協會捐助活動
    然而在一線人員背後,也有諸多的愛心人士和志願者們在默默奔忙,為抗疫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們就在我們身邊。平涼市愛心公益協會於2012年由熱愛公益事業的志願者們組成,組織開展扶貧、幫困、救災、環保、助學等各項公益事業,協會以「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公益,傳播正能量,當愛心奉獻的傳播者,做公益事業的行動者」為宗旨,以組織開展公益活動,服務社會為使命。
  • 一農民拿出紅軍欠條,85年前資助400大洋,如今政府兌付多少?
    戰爭時期,革命組織不管條件多麼艱難,都不能損害老百姓的利益,這樣的行為跟國民政府比起來,可以說是形成了一個極其鮮明的對比,因為那個時候的國民政府簡直就像強盜一樣,他們每次缺乏物資的時候,都會跑到老百姓家裡肆意搶奪,有時候甚至連人都不放過,有很多無辜百姓被國民政府抓壯丁,被迫進入部隊服役
  • 85年了,當初農民借給紅軍400大洋,如今拿出「欠條」可以值多少
    400大洋,如今拿出「欠條」可以換多少錢,大家一定也很好奇吧,我們接著往下看。也是農民心中最可愛的人。【向老鄉借錢】農民在和紅軍的相處中,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如果紅軍遇到什麼難事的話,農民一定是二話不說一定會幫助的,85年前,當時紅一軍需要更多的人加入他們,這樣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才能有把握取得勝利,當時紅軍條件很艱苦,所以根本沒有多餘的糧食來養活多出來的士兵,這讓紅軍很苦惱,畢竟戰爭的勝利很重要,後來他們經過一番商議,就想出一個相對比較可行的辦法
  • 父親死後留20萬欠款,大兒裝傻,小兒拿欠條還債,債主倒給80萬
    小兒子心想著,自己4年前就已經做了人家的上門女婿,父親翻修房子無非就是給當時哥哥迎接嫂子的時候當作新房用,但其實父親這樣做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兒,父親拿出來的這張欠條,但發現是一張複印件。
  • 2020年BigPicture自然世界攝影大賽結果揭曉,照片背後有什麼故事
    現在我們來介紹裡面的其中的一些作品和作品背後的小故事。1-特等獎:安迪·帕金森(Andy Parkinson)的「野兔球」(Hare Ball)。為了拍到這張山兔,安迪·帕金森蜷縮在蘇格蘭冬季風暴中,忍受了數周的嚴寒和狂風,冰雪都吹到了他的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