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PK小販:我們不是天敵|豆瓣|王天成|城市夢|陳為軍|生門

2021-01-09 騰訊網

文 慄霖

真正的「城市夢」,是讓自己活,也讓別人活。

看《城市夢》中城管與攤販的PK大賽。/素材來源:《城市夢》。剪輯:新周刊APP 風雨不收徐霞客

隨著近十幾年的城市化進程,城管與佔道經營、流動攤販之間的「恩怨情仇」不時上演。

當最強佔道釘子戶,遇上正在改革的「文明執法」「陽光執法」城管隊,會碰撞出哪些牽動人心、哭笑不得的故事呢?

8月28日,紀錄片《城市夢》上映,並在9月14日上線視頻網站。影片中的城管與攤販之間,不像我們的刻板印象那樣,只有強權與對抗。

佔道經營的雜貨店,與城市融為一體。/《城市夢》海報

《城市夢》展現了城管與攤販如何從對立走向和解、如何在矛盾中尋求共生。

脫離城管和攤販的社會身份,其實我們都是渴望美好生活的、具體的個人。

無論是城市管理者,還是身處其中的普通人,我們都能從《城市夢》中看到人性的魅力。

生活的弱者PK工作的弱者

《城市夢》的開頭,字幕交代了該片所處的時代大背景——改革開放40年來,大約8億人從農村湧入城市。農民進入城市遭遇「謀生難」,各地政府則面臨「管理難」。

14年前,56歲的農民王天成帶著右手殘疾的兒子、剛出生的孫女,一家老小從河南農村來到400公裡外的武漢討生活。他們最終在武漢洪山區的魯磨路落下腳,以一個街邊報刊亭為根據地,一點點佔道擴張成為集水果攤、簡易服裝店、日用百貨為一體的雜貨鋪。

兒子王兆陽,23歲在工廠做工時,失去了右手。/豆瓣

這些年和魯磨路的城管隊「鬥智鬥勇」「一手打,一手談」,才勉強維持著這個佔道經營的雜貨鋪,這也是一家人的生活來源。

可是在2014年,他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魯磨路按照城市發展規劃,要打造「珠寶一條街」,需要清理所有沿街流動攤販及佔道經營的商戶。

城管隊希望王天成配合整改工作,已經70歲的王天成王爹爹(武漢人對年長者的尊稱)大喊道:「他們城管欺負我是個腦梗,我老伴兒是個癌症,我兒子是個殘疾!我兒子為改革開放沒了右手!」王爹爹邊喊邊拍打城管隊員的胸口,「我不會配合的,我要活!我要生存權!我要治病!」

城管隊長在王爹爹面前,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豆瓣

印象中強勢的城管在王爹爹面前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他(王爹爹)就是激我們動手,我們一動手就完了」。被扇耳光的城管隊長,也只能無奈地說「我年輕,我扛得住」。

一邊要靠擺攤為生,一邊是在「武漢要發展,武漢要做文明城市,武漢要做大城市」的政策指引下,奉命清理違規攤販,保證城市的乾淨整齊,兩邊都沒有錯。如同一位城管隊員說的,「他們是生活的弱者,我們是工作的弱者」。

通過紀錄片展現他們各自的無可奈何,是為了增進彼此的理解,而非長久的對立。

陳為軍

一個悲憫、包容的記錄者

陳為軍是《城市夢》的導演,在1994年開始紀錄片創作。作品有展現愛滋病群體的《好死不如賴活著》;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片、講述小學生競選班長的《請為我投票》;聚焦教育與階層的《出路》;以及在2016、2017年先後推出的電影版和劇集版,記錄女性懷孕生產的《生門》等。其中,《出路》和《生門》的社會影響較大。

陳為軍,1969年出生於武漢,紀錄片導演。/豆瓣

8月11日,在武漢的《城市夢》首映式上,陳為軍因在國外休養身體,只發來了一段視頻。他在視頻中說這是他的收官之作,其實早在2016年《生門》上映時,陳為軍就表露過隱退之意,但那時候《城市夢》的素材已經拍攝完畢。

通過影片我們知道,《城市夢》的故事發生在2014年。團隊跟拍一年,積累了600多個小時的素材,陳為軍覺得自己不可能完成如此大量的後期製作。根據影迷透露,陳為軍身體不好、重病纏身。也許這也可以解釋他為什麼沒有出席首映式,為什麼要結束近20年的紀錄片生涯。

從2014年開始,歷時6年,《城市夢》光後期製作就花了4年,陳為軍認為這是一個痛苦漫長的過程。

《生門》熱播期間,陳為軍在接受《新周刊》採訪時,提到他的創作理念:「紀錄片是一種『和解』,它不是新聞,告訴你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事,而更多的是在解釋背後的原因。」

豆瓣評分高達9.5的劇集版《生門》。/豆瓣

他認為通過紀錄片可以梳理近幾十年中國的城市化進程,「讓大家看到小販的無奈和城管的無奈」,才有可能達成真正的和解。

在談及《生門》中頗受爭議的部分時,他認為我們不應該譴責那些拋棄身體發育不良的早產兒的家庭,「社會無法保障他們,當所有重擔壓在一個普通家庭肩膀上的時候,人是承受不了的」。

《生門》中的醫患關係,也值得每個人反思。/豆瓣

陳為軍用他悲憫、包容、善意的鏡頭認真記錄著生活中的普通人。在告別視頻的結尾,陳為軍說他所有想表達的都在這部片子裡了,「喜歡我片子的朋友,我們就在此別過。再見了觀眾朋友,謝謝大家」。

陳為軍低沉沙啞的聲音落下,《城市夢》的大幕拉開。喜歡陳為軍的影迷,想必禁不住鼻頭髮酸。

紀錄片的力量

在中國拍紀錄片,特別是不依賴於任何組織、不為了任何宣傳目的的獨立紀錄片工作者,算得上真正的勇士和理想主義者。

《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系列的總導演陳曉卿,曾經自嘲是紀錄片民工。耗時6年、光剪輯就花了1年的《四個春天》;跨度近10年、聚焦家鄉父老困苦生活的《礦民 馬夫 塵肺病》。他們中只有極少數是幸運兒,在引起廣泛關注後,吸引來商業投資,但更多時候,是人力物力極度缺乏。

《礦民 馬夫 塵肺病》,一部為底層發聲的紀錄片。/豆瓣

聚焦中國倖存「慰安婦」的紀錄片《二十二》,在當年獲得巨大反響,也得到了很多影視同行的幫助,但《二十二》的導演郭柯在接受媒體採訪中表示,拍攝過程中資金短缺是常事。

雖然紀錄片行業整體慘澹,但仍然有新人前赴後繼地加入。也許就像《城市夢》的監製陳梁所說:「每當你去敲擊社會繃得最緊的那根弦,就一定會帶來震動,聽到迴響。」但是敏感捕捉到那根弦,並採取一種各方都能接受的敲擊方法,卻很不容易。即使有妥協退讓,我們也應該感謝這群嚴肅的記錄者。

《城市夢》中的王爹爹,被認為是天生的演技派。/豆瓣

紀錄片還會給觀眾帶來震撼。

豆瓣網友@亞比煞表示,《城市夢》讓他重新看到了「附近」的王爹爹們,「作為一個從小在城裡長大的孩子,若不是還有這樣的電影存在,我大概很難真正理解這群人的辛酸。雖然他們離我這樣近,但對我而言,只是我每日匆匆走過街頭遇到的路人甲,我會理所當然地以為,大家住在一個城市裡,就理應過著相同的生活」。

也許這就是真實的力量、紀錄片的力量。沒有引導、沒有改編、更沒有表演,每一個鏡頭都是實實在在的生活記錄。

《城市夢》的結尾字幕顯示王爹爹的老伴李書香,已經在2016年因癌症去世,同年6月,作為全家希望的孫女王展萍考入中專。

孫女王展萍目前已經從中學生變成大學生。/《城市夢》

紀錄片的震撼就在於此,我們觀看了一段別人的真實生活,當觀看結束,片子中的人物還在繼續他們的生活,或進入人生新階段,或已經離開人世。

《城市夢》的出品人戴年文在被問到電影投資、排片量和票房時表示,該片的直接投資有六七百萬,但「票房不敢想」,「我們只想給《城市夢》一個電影的待遇。這是我們的孩子,我不會因為孩子天資不太聰穎就告訴他別上學了回家吧」。

《城市夢》從拍攝、剪輯、報審,到上映,一共用了6年。「大家不買票我也沒辦法,但我不能放棄……當然,也靠大家支持,比如看過片的觀眾口口相傳,媒體的宣傳,願意排片的影院等」,戴年文覺得自己的紀錄片夢,和王爹爹的「城市夢」一樣,靠自己堅持,也靠別人幫助。

王爹爹正在逐步實現他的「城市夢」。/《城市夢》

紀錄片的價值,在於給予矛盾雙方公平的展現機會,讓我們看到對方的難處和無奈。同時,紀錄片也試圖打破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的二元對立。因為現實世界,充滿了模糊不明、含混不清的灰色地帶。

《城市夢》就處在這樣的灰色地帶,它不是公權力與平民百姓的對抗,是「生活的弱者」與「工作的弱者」之間,由摩擦走向和解的試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只有增進彼此的了解,才不會讓你的夢變成他人的地獄。把每個人都當作有尊嚴的人對待,讓自己活,也讓別人活。

在空閒時間,王爹爹會非常享受地抽起煙來。/豆瓣

《城市夢》素材龐大,出品方表示該片也會像《生門》一樣,採用院線電影+劇集版。出品方還透露該片會參加明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評選,祝願有個好結果。

《城市夢》的院線票房目前看來不甚理想,但片子已經在視頻網站上線,我們期待它能被更多人看到,也期待劇集版可以早日與大家相見。

相關焦點

  • 拍過《好死不如賴活著》《請投我一票》的陳為軍導演,用《城市夢...
    一面是從河南農村來到武漢謀生的王天成一家,他們的「城市夢」很簡單:留下來,活下去,讓孫女在這裡結婚生子,成為真正的「城裡人」。 而作為城市的管理者,城管一方的「城市夢」則是維護城市秩序,用洪山區城管局二中隊隊長胡毅峰嘴裡常嘀咕的那句話來說就是:「城市要發展,武漢要當大城市。」
  • 陳為軍 漫長的告別|封面人物
    「我們其實很多時候都不知道社會是怎麼運作的,城管是我們理解社會的一個切口。」陳為軍說。 《生門》的拍攝對陳為軍是一種折磨,從另一面看,則又不是。2014年,我經過武漢時,他很興奮地打開筆記本電腦,讓我看其中的素材。我看到了心跳兩次停止的夏錦菊最終被救活的視頻素材。驚心動魄的場面來自趙驊的拍攝,他在手術室裡待了七個小時。他被稱為「定海神針」。
  • 《城市夢》:紀錄電影參與城市治理
    《城市夢》是陳為軍執導的紀錄片,於2020年8月28日在中國院線上映。該影片講述了武漢市洪山城管局與違規佔道經營多年的商販王天成一家在一年中「鬥智鬥勇」的過程。陳為軍是中國內地紀錄片導演、編劇、攝影師,1994年開始從事紀錄片創作。1999年,執導個人首部紀錄片《獨立鏡頭》。
  • 專家點評《城市夢》:王天成一家的境遇代表了以中原人為代表的黃河...
    「王天成一家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像我們祖先歷史上的南遷,中原人能在全國各個地方生根發芽開花,王天成一家三代人的努力讓孫女成為武漢人,是一個非常好的夢,每個人的城市夢匯集到一起,就代表著中國夢。」孟磊對片中一個鏡頭印象尤為深刻,「在電影結尾,武漢政府在路邊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光大人在背,小孩兒也背,還在教剛說話的娃娃背,這個鏡頭的意義太深刻了。」
  • ...一小撮人的堅持和理想」——陳為軍和一代紀錄片人走過的路 |...
    (受訪者供圖/圖)陳為軍瘦了一點兒。他在國外養病,沒能回來,只能自拍一小段視頻,和觀眾打招呼。他不願意外界關注他的病情,但又清楚地知道,紀錄片是再也拍不動了,眼下這一部就是他的收官之作了。他是來道別的——「……喜歡我片子的朋友,我們就在此別過。」紀錄片《城市夢》上映當天,全北京的排片數量是0。
  • 「它不應該是邊緣的、一小撮人的堅持和理想」——陳為軍和一代...
    他是來道別的——「……喜歡我片子的朋友,我們就在此別過。」紀錄片《城市夢》上映當天,全北京的排片數量是0。陳為軍對好多事都無所謂,包括公映、發行,拍攝已經投了六百萬,他覺得沒必要再多花錢。但他的製片人戴年文不服氣,「憑什麼?這樣一個導演。連個電影的標籤都不給它打上,我接受不了。我一定要做。」戴年文第一次見陳為軍,就覺得他「特別不像個導演」,長相憨厚,人很實在。
  • 豆瓣8.9的華語紀錄片,值得寒門學子反思,上學真的是唯一出路嗎
    影片信息:片名:《出路》導演: 陳為軍上映日期: 2012-11-28(美國)片長: 59分鐘豆瓣評分:8.9關於導演陳為軍去年小影和大家分享過一部記錄國內4個產婦在極端情況下在醫院生產過程的紀錄片《生門》,小影印象挺深刻,而這部《出路》,正是《生門》導演所拍。
  • 醫療紀錄片《生門》登陸衛視背後:談了四家只有一家願買
    這是紀錄片導演陳為軍在系列作品《生門》中提出的命題。2017年12月21日,以生育為題材的醫療類紀錄片《生門》在東方衛視晚間黃金檔開播。該片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為背景,通過40多個家庭和產婦的真實故事,向觀眾展示生命誕生過程中的殘酷和溫情。
  • 城管抱住小販搶氣球放飛?官方:沒抓穩飛掉了
    7月5日,一段網傳視頻顯示,湖南長沙多名城管抱住一名賣氣球小販,搶走氣球並隨手放飛。此舉引發網友質疑:不對可以處罰、可以沒收,為什麼直接弄飛? 8日,長沙市芙蓉區定王臺街道城管辦戴主任表示,城管不是有意放飛,是收繳過程中沒抓穩飛掉了。
  • 城管自述:上執法車就怒火攻心
    曾經,經常泡天涯論壇的宋志剛就這麼想,可當他成為一名城管,才知道,事情不是這麼簡單。從憤青到城管宋志剛第一次出外勤時,真被嚇著了。那是2008年夏天的一個傍晚,北京市婦幼保健醫院門口的道路已經被堵得水洩不通。烤地瓜、炸臭豆腐、烤麵筋的攤位前聚集著大量的顧客。突然,一行身著制服的城管人員前來稽查,意外的是,賣烤地瓜的女小販竟不理會。
  • 陳為軍:做紀錄片的人,心要純正
    圖片來源於網絡長江商報消息 本周銳讀周刊的「武漢獨立影像訪談錄」,採訪到的是紀錄片導演陳為軍,他執導的《請為我投票》曾在2008年入選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前10名,並在國外多次獲獎。這部展現武漢某小學的三年級學生如何民主選舉班長的影片,IMBD得分為8.1(總分為10),而在豆瓣網上,則擁有人數過萬的評價。
  • 城管MPA有多少可行性
    近日,北京城管執法系統的36名城管隊員走進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開始MPA(公共管理碩士)學習的第一課。據介紹,這是全國首次為城管系統專門開設的MPA課程班,這36名學員都已擁有本科學歷,將專修《現代城市治理》等七門課。
  • 陳為軍:記錄難以接受的真實
    和愛滋病人握手無法感染,但當真握手時,你可能會想,我不是在和一個人握手,而是在和很多病毒握手。」陳為軍還記得,當馬深義把自己的電話寫在一張紙條上遞給他時,他是「用兩根手指頭捏著放進口袋的」。2001年夏天,陳為軍進入文樓村,陸陸續續拍到第二年春天。彼時,當地政府對此事管得很緊。陳為軍和許多媒體同行剛進村就被「軟禁」了。
  • 紀錄片導演陳為軍:從吃喝中可見國人的倫理觀
    早報記者在放映後採訪了該片導演陳為軍。當被問及對自己拍攝對象——普通的中國人最大的印象是什麼時,陳為軍說:「有個好事業,娶個好老婆、生個好孩子,這就是普通中國老百姓最希望過的一生。」  我不喜歡強化使命感的東西  東方早報:「西湖樓」裡,你最愛吃的一道菜是什麼?  陳為軍:粉皮羊肉真是太好吃了。這可不是為他們做廣告(笑)。
  • 北京街頭現神秘「便衣隊」 商販稱比城管更猛
    六裡橋地區是北京城鄉的交通樞紐之一,附近有兩大長途汽車站以及北京西站,黑摩的和非法商販的生意非常火爆也難以根治,近日有網友發現六裡橋一帶出現「假冒的城管」查抄無照商販。記者近日在此處探訪發現,由於「執法」時很「猛」,附近小販和黑摩的對「便衣」們非常忌憚。而令人奇怪的是,記者先後諮詢了民警、城管和街道等部門,曾經出現在多部門聯合執法中並參與到查扣黑摩的行動的「便衣」竟然無人「認領」。
  • 公務員面試:「城管執法」類考題為何經久不衰
    二、城管執法意義何在   考官之所以愛出城管執法類的題目,是因為在現代社會,城市管理是城市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城管執法是城市管理的一種具體手段或者途徑,對於建構和諧社會、建設宜居城市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自然,城管執法類題目便成了公務員面試的一大熱點。
  • 城管:買的菜和水果總被懷疑是收繳的(圖)
    「城管工作是個細活,最主要的就是要與商家溝通,做好宣傳工作,讓商家理解城市管理的重要性,自覺遵守城市管理規定。溝通、宣傳多了,矛盾就少了,工作就好做了。」楊曦告訴記者,這就是城管執法工作的精髓。  楊曦,1977年出生於四川崇州一個農村家庭,幼年家庭十分貧困,靠自己努力拼搏,2005年進入崇州城管執法隊,現為崇州市城管局黨組成員、執法大隊大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