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品No.43」趙亞薛:利用轉化思維,求三角形面積

2021-01-14 教育3點0踐行者

當一道題求三角形的面積的時候,我們的腦海裡就會跳出它的面積公式S=ah÷2

公式說明:a是三角形的底,h是底所對應的高

以上這個是基本公式,接下來,我介紹一下用轉化思維,從不同角度,也可以求出三角形的面積。

方法1:可以把三角形轉化為平行四邊形的形式求取面積。

在①號圖形中,我們利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時,三角形的底等於平行四邊形的底,三角形的高等於平行四邊形的高。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正好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因此,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其中,底×高表示的是與之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在②號圖形中,選擇兩邊的中點連線剪開,通過旋轉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時,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三角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三角形高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積正好等於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因此,三角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2)

方法2:可以把三角形轉化為長方形的形式求取面積。

方法3:可以用求梯形面積公式求出三角形的面積。

梯形面積公式:

S=(a+b)×h/2

當梯形的上面這條邊a=0時,此時的梯形面積就是三角形的面積。

總結:求三角形的面積方法很多,不能局限一個思路。

溫州市實小2016級6班 趙亞薛

指導老師:藍作坤

相關焦點

  • 【探究作業】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看看孩子們的探究!
    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推導,非常重要。任何一個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也就是可以轉化成求三角形的面積。那三角形面積的公式如何推導呢?雖然前面已經有了平行四邊形推導的轉化經驗,但是如果只用倍拼法加以解決,又顯得很單一,也不利於後續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一般可概括為「倍拼法」和「割補法」兩大類型。
  • python利用海倫公式求三角形的面積
    前言從小學我們都知道,三角形的面積是底乘以高除以2。那麼已知任意一個三角形的三條邊,如何能夠求出三角形的面積呢?這裡我們用到了海倫公式。海倫公式又譯作希倫公式、海龍公式、希羅公式等,它是利用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邊長直接求三角形面積的公式,表達式為:其中p是三條邊的和的一半兒。 python根據三角形三條邊求面積1.三角形的三條邊的符合條件我們知道,三角形有三條邊,且三條邊需要滿足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否則不構成三角形。
  • 數學技巧 |幾何面積與陰影面積必背公式+最全解法!
    1 PART 「超全整理」快快拿走 從初一第一次接觸幾何開始,求面積,陰影面積就是必考的題型之一! 這份資料,請收好!
  • 數學技巧|幾何面積與陰影面積必背公式+最全解法!
    1 PART 「超全整理」快快拿走 從初一第一次接觸幾何開始,求面積,陰影面積就是必考的題型之一! 這份資料,請收好!
  • 「No.72」已知長與寬的關係及對角線的長度,求長方形的面積
    題目:已知一個長方形的長是寬的2倍,對角線長10釐米,求長方形的面積。這是圖形中比較簡潔的表達方式,只有一句話,就要我們求出長方形的面積,並且,觀察現在信息,我們還會發現,已知條件與求長方形的面積沒有直接的聯繫。
  • 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目標   1.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正確運用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類推遷移的能力.   3.培養學生勤於思考,積極探索的學習精神.
  • 初中數學中已知三邊長度的一般三角形求面積的四種方法及拓展
    在數學史上,他以出色地解決幾何測量問題而聞名,曾提出不少計算圖形面積和體積的精確或近似公式,其中包括著名的已知三角形三邊求三角形面積的海倫公式:設三角形ABC三邊長為a、b、c,r=(a+b+c)/2則S△ABC=sqrt(r*(r-a)*(r-b)*(r-c))我國南宋時期著名數學家秦九韶在《數書九章》中記述了「三斜求積術」,即已知三角形的三邊長,求它的面積,用現代式子表示即為
  • 利用面積法求點的坐標(七年級)
    (2)若過B作BD//AC交y軸於D,且AE、DE分別平分∠CAB,∠ODB,如圖,求∠AED的度數.(1)分析:由非負數的和為0,則每個非負數均為0可得到關於a,b的方程組,解出a,b的值,從而求出三角形BCA的面積,利用面積相等法可求出點F的坐標。
  • 三角形面積公式由來、演變和示例(1)
    、最常用也最是最為重要的公式,實際任意平面凸多邊形的面積都可以轉化為三角形面積,所以三角形面積公式.在中小學對三角形面積公式大家都很熟系,幾乎每一個學生都能記住這一經典公式,但是對這個公式的來龍去脈卻不甚了了,導致學生陷入數學死記硬背的局面,一遇到稍微難一點的問題,就無從下手.比如學生往往想不到用割補法求三角形面積,原因可能是學生只記住三角形面積公式的「表」,對三角形面積的內涵一無所知,這個也可能跟教師因為進度等原因直接跳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有關
  • 教師資格證(小學數學)大題專講23(面積轉化教學設計)
    教學分析:《三角形面積》這節課是在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中主要採用複習導入、奠定基礎—創設情幸、探究新知——思考總結、鞏固強化三個階段的思路進行教學。同時,特別強調兩個相同三角形組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知識點轉化,讓學生經歷觀察、思考、探索、交流、總結等過程,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數學思維。第一步:複習導入,奠定基礎。
  • 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常用策略和方法
    常用的三角形面積求解方法是作高法,利用公式S=d*h/2,其中d為底邊邊長,h為底邊高。學生在學習了正弦、餘弦定理之後,開始會覺得其對於三角形面積的求解變得得心應手,因為直接利用面積公式S=absin(theta)/2就可以了。
  • 五年級數學上冊《三角形的面積》經典說課稿
    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並認識三角形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在整個第五單元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是對三角形認識的進一步加深,又是以後學習梯形面積公式推導的基礎。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特點,充分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我確立如下三維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推導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求三角形的面積。
  • 這道題求三角形的面積,難度不大但很經典,面積公式運用是關鍵
    言歸正傳,今天我們講解一道求陰影部分面積的數學題,此題並沒有什麼難度,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是應該做出來的。若不能正確解答,則肯定需要繼續努力。 雖然此題屬於比較簡單的數學題,用小學階段所學知識就能輕鬆地解答出來。數學世界在此分享這些有趣的數學題,目的是希望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並且能夠給大家的學習提供一些幫助!
  • 人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三角形的面積》
    一、說教材《三角形的面積》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六章第2課時的內容,主要是通過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進而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以及應用,該教學內容是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將為後面學習梯形面積奠定了基礎,因此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 一定要用割補法求三角形面積嗎?來試試新思路吧!
    一定要用割補法求三角形面積嗎?來試試新思路吧!在反比例函數與一次函數結合之後,求構造出的三角形面積也是常見考點之一。通常情況下,這類三角形如果底和高並不與坐標軸平行,那麼幾乎都會採用割補法,將它們變成底和高易求的三角形或四邊形,然後割補成所需要三角形面積,割或補的要訣就是「橫平豎直 」,儘量沿坐標軸作輔助線。但是,如果僅此感覺一招走天下,似乎也不是學習數學的好方法,因此,今天介紹的另一種求三角形面積的思路,我稱之為等面積法。
  • 小升初數學必看:求陰影面積常用的幾種方法,面積倍數比法靠轉化
    求陰影面積是小升初常考題型,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幾種類型下,常用的陰影面積求法!必須會的基本規則圖形面積公式: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圓的面積=半徑的平方×圓周率求陰影面積常用的幾種方法直接求法:已知陰影圖形是規則的圖形,可直接根據對應的面積求解
  • 高中數學平面向量-三角形面積公式拓展
    三角形面積公式相必大家都已經很熟知(一個是底乘高除二,一個是三角函數公式),覺得這塊內容很簡單;但是如果把三角形放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內,還是一個不規則三角形的話,求其面積的難度就被大大增加了。很多考題曾經出現過這樣的情況,難倒了不少考生。
  • 文科立體幾何求體積題目中常用的轉化法
    這裡的轉化頂點法又可以分為兩種,第一是不改變錐體的頂點,通過轉化頂點可以將一個不好求體積的錐體轉化為規則的可求體積的錐體,例如三稜錐P-ABC可轉化為A-PBC,第二,轉化頂點法也可以改變本來錐體的頂點,比如讓求三稜錐P-ABC的體積,但是高並不好求,即便是轉化頂點也不好求,那麼我們可以把頂點P放到一個與底面平行的平面上,在這個平面上的任意一點到底面的距離都是高而且每條都相等
  • 全網總結最全:17種求三角形面積的公式,從平面到立體,收藏!
    現在網絡上和老師可能都給孩子們總結了很多有關三角形面積公式,但都是缺篇少量的。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這份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絕對可以顛覆你對三角形面積計算的認識,以後遇到類似的題目只要直接套用公式即可。我敢肯定至少到目前為止全網絡總結最全的一次。
  • 初中必考:(坐標系中)求線段長和三角形面積的通用方法
    一、學習目標1、由數軸上兩點間的距離轉化為坐標系中求線段的長度,進而探索坐標系內任意兩點間的距離;2、運用所掌握的方法解決坐標系內三角形面積的解題策略點評:(i)若兩點在x軸上,則求它們之間的距離的方法是「右減左」,若兩點在y軸上,則求它們之間的距離的方法是「上減下」;(ii)求坐標系中三角形的面積,就是用上面的方法,把底和高分別表示出來後,代入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化簡計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