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通過禪定就能認識真理?請勿曲解量子力學

2020-11-24 人民網

原標題:通過禪定就能認識真理?請勿曲解量子力學

聲稱「意識是量子力學的基礎」,「量子力學發展到這個地步,居然發現人類的主觀意識是客觀物質世界的基礎了」,乃至「客觀世界是一系列複雜念頭造成的」。筆者認為這些說法都是不對的。

現在人們經常碰到「量子」一詞。這首先是因為量子科學技術取得的成就,比如量子通信衛星的發射。但是量子力學與日常經驗相去甚遠,對它的理解也有種種偏差,筆者後面要舉的一個例子,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清時先生的一些觀點。

不少作者喜歡將「量子」作為一個名詞去解讀。確實,每個基本粒子就是某個場的基本激發,叫做量子,比如光子就是光的量子。但是現在「量子」一般是作為一個形容詞或者前綴,意思是服從量子力學規律,比如量子粒子、量子系統、量子場、量子通信。學科名稱也是這樣,比如量子科學、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關於微觀客體的基本理論框架,關於微觀客體的所有科學規律都在此框架中。微觀客體基本上是指原子或者更微觀的粒子,比如電子和光子。宏觀物體是由微觀粒子構成,怎麼確定量子力學的適用範圍?有種理論說原則上量子力學也適用於更大的客體,但是它們與環境耦合,從而失去量子行為。實驗室裡,確實有比原子大的東西被孤立,從而表現量子行為。是不是情況總是這樣,尚無定論。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對於我們所在的現實宏觀世界,不能直接套用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一個機率理論,但又與宏觀世界的機率理論不一樣。在宏觀世界,可能有如下描述、某個粒子有多少機率(也叫概率,或者可能性)處在第一個位置,有多少機率處在第二個位置,等等。 而在量子力學中,則如下描述:某個量子粒子有多少機率幅處在第一個位置,有多少機率幅處在第二個位置,等等。機率幅是一個複數,它的大小的平方等於機率,它比機率的信息多,量子力學中很多美妙之處可以追溯到這個複數機率幅。

粒子除了位置,還有速度。在宏觀世界,我們也可以描述某個粒子有多少機率具有某個速度,有多少機率具有另一個速度,等等。還可以說,這個粒子有多少機率在某個位置而同時具有某個速度,這個機率就是在某個位置的機率乘以具有某個速度的機率。量子力學中,可以說,某個量子粒子有多少機率幅具有某個速度,有多少機率幅具有另一個速度,等等。但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不可以說這個粒子有多少機率幅在某個位置而同時具有某個速度。如果粒子有明確的位置,它的速度就不確定,反之亦然。

各個位置的機率幅的集合叫做這個量子粒子的量子態。有趣的是,各個速度的機率幅的集合也是這同一個量子態。在宏觀世界,牛頓定律描述物體的位置和速度如何隨時間確定性地演化。量子力學基本定律描述量子態如何隨時間確定性地演化。有了量子態,各種物理量(比如位置和速度)就可以按部就班計算出來。因為量子態本身不是物理量,很多物理學家將它當作關於量子系統的信息或者知識,而不是量子系統本身。也有物理學家將它當作量子系統本身。還有物理學家不關心這個問題。這種詮釋上的分歧一般不影響量子力學的運用。

量子力學還規定,測量某個屬性時,量子態以某個機率 「塌縮」到明確某個具有這個屬性的量子態。比如測量量子粒子的位置,結果它就明確處於某個位置。究竟哪個位置?每個都有可能,機率就是相應機率幅大小的平方。測量速度的情況也類似。

測量引起的量子態隨機塌縮與量子力學基本定律描述的確定性演化截然不同。大多數物理學家只將它們當作計算規則。有人試圖調和這兩種過程。其中有個偏門的假說,說測量引起的量子態塌縮由測量者的意識引起。這個方案的不合理之處這裡不贅述。關鍵是,即使採納這個說法,也要注意在此假說中,量子態只是關於量子系統的知識或者信息,所以意識改變的只是關於客觀世界的知識或者信息,而不是客觀世界本身。而且即使意識參與測量導致的塌縮,它也沒有參與確定性演化。朱院士沒認識到這些,將這個很少物理學家認可的假說說成「量子力學界的共識」,聲稱「意識是量子力學的基礎」「量子力學發展到這個地步,居然發現人類的主觀意識是客觀物質世界的基礎了」,乃至「客觀世界是一系列複雜念頭造成的」。筆者認為這些說法都是不對的。

現在談量子糾纏,舉一個例子如下。兩個粒子有某個機率幅分別處於第一和第N個位置,又有某個機率幅分別處在第二和第N-1個位置,等等,而每個粒子卻沒有獨立的處於某個位置的機率幅。但是量子糾纏不能用來瞬時傳遞信息。朱院士說「糾纏一方得到的任何信息,另一方也會馬上感到,不需要信息傳遞」,以及「如果兩個地方的物質處於糾纏態,從糾纏的一方的所有信息,可以瞬間傳遞到糾纏的另一方去,這種傳輸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是瞬間傳播的」。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相對論規定了信息傳遞不能超光速。

弦論(企圖統一自然界基本相互作用的某種理論)中,組成萬物的基本粒子是弦的振動模式。朱院士以此聲稱「物質不是客觀實在」。弦論尚未得到實驗支持,但本文提到,基本粒子是某個場的基本激發或者說振動模式,而且是量子粒子。然而這些都不代表「物質不是客觀實在」,只是說明客觀世界的微妙和豐富。

朱院士還將宇宙起源歸結於法身或「心」,聲稱「物理學步入緣起性空的禪境」 「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這些是馬後炮式的牽強聯繫。按此邏輯,不管科學家到達哪裡,都可以說佛學大師在那裡等候多時。朱院士還認為「不做實驗,不作推理」,通過禪定就能認識真理。若真如此,能否先於科學解決一個問題,比如告訴大家暗物質是什麼?

(責編:劉琨(實習生)、黃策輿)

相關焦點

  • 現象學認識不到唯一排它性的真理
    元子說獲得諾獎只在於人們能夠超越現象學認識到真實物理的時間所需要的過程。元子說的新概念物理提前回答了代表主流學派的大衛格羅斯所百年展望的物理學十大難題。關鍵詞:超越現象學 元子說新概念物理 元子說的場物理 光物理 核物理真理是唯一排它性的,這是常識!
  • 堅持和發展對真理標準的科學認識
    新的時代條件下,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應當繼續堅持和發展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這一科學認識,以問題為理論創新的基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用人民的實踐檢驗真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以創新為真理發展的動力,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取得新勝利。
  • 論真理
    大量的人都在大談「真理」,於是對「真理」這個概念出現了千奇百怪的多種認識,有從文字上去認識的,有從自己的認識上去理解的,最多的是從各種理論認識上去理解的,目前對於真理實際上根本就沒有明確而有效的定義,因此出現了「絕對真理」、「相對真理」、「沒有真理」就是真理等等似是而非的「真理」。最滑稽的是「不確定」、「不穩定」也在不少人的認識中變成了「真理」。
  • 什麼是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什麼說量子力學很詭異?
    量子力學是描寫原子和亞原子尺度的物理學理論 。該理論形成於20世紀初期,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物質組成成分的認識。微觀世界裡,粒子不是撞球,而是嗡嗡跳躍的概率雲,它們不只存在一個位置,也不會從點A通過一條單一路逕到達點B 。根據量子理論,粒子的行為常常像波,用於描述粒子行為的「波函數」預測一個粒子可能的特性,諸如它的位置和速度,而非確定的特性。
  • 論真理的範圍性——範圍論在實踐中的應用
    科學家在創立量子力學的同時,也就體現了一種觀察問題看待問題的方法。量子力學的出現,打破了牛頓力學絕對真理的神話,它表明,諸如經典物理學、量子力學、相對論等科學理論,都僅僅只是在一定的範圍內才是正確的。範圍論的目的是要為這種觀察問題看待問題的方法,提供哲學上的依據,使它成為人們接受與使用的觀察問題看待問題的方法。
  • 科學和真理的區別
    顯然,以上的科學和真理定義就是不接地氣的,甚至根本就不存在他們講的所謂科學和真理。因為,他們舉不出一個「接地氣」的科學和真理例子。下面,小編就來尋找一個「接地氣」 的科學和真理定義。科學的定義其實也可以通過這樣簡單的推理來得出。小編認為,因為,自然科學教科書上的觀點都是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被人們充分認可的觀點,所以科學的定義就是:科學就是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被人們充分認可的觀點。
  • 量子計算機先導--認識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20世紀初由普朗克、愛因斯坦、薛丁格、玻爾等多位科學巨匠創建的一門物理學分支,量 子力學是區別於經典力學、相對論(宏觀低速、高速世界),研究微觀量子世界的學科,但是量子力學的發展卻始終伴隨著否認與質疑。
  • 技術爆炸給我們的大腦帶來新的洗禮,這些曾經的真理或被證偽
    在工業革命時期產生了大量的真理、定理,指導著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然而直到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才真正發現原來當時受到技術和歷史的局限性,我們對很多事物的認知是片面甚至是錯誤的。由於長時間我們從心底已經接受了這樣的認知,當一些慣性的思維或者是認知被推翻後,我們雖然知道什麼才是真相,但是依然感覺難以接受。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有哪一些真理被證偽。
  • 量子力學理論與唯物認識論
    最近,有網友提出量子力學理論是我們傳統的唯物認識的一個革命,宣告了傳統唯物認識論的崩潰。認為量子力學理論已經重新構建了人與存在的相關關係,認為世界不在是物質的存在,而是由於我們的觀測才得以存在,即我們的感知影響著事物的存在。我們作為存在信息的接收者,存在就是表達在我們意識中的感知信息。
  • 從「量子力學」到「佛教無明」,觀修空性與科學探究真理是一致
    科學的發展提升了物質文明,但也加速了環境的破壞,核武器的威脅,能源的耗竭,基因工程的突變,人工智慧的不可控制,而問題的根源就在見地上與時俱進的學佛者,不應避開科學的話題,因為科學探討宇宙人生的道理,與佛法並無二致,由否定造物主的主觀存在,進而討論客觀的物質存在,直到量子力學的出現
  • 朱清時校長:用禪定深度開發自己的意識
    像用科學儀器可以延伸五官,藉助禪定能夠深度開發意識,使你做意識的主人。答:為了得到這個如實知見,需要對客觀世界中諸法的緣起進行深入、細緻、準確的觀察,並在此基礎之上通過「實踐 → 認識 → 再實踐 → 再認識」的方法,覺知諸法都是緣起,無常無我。然而一般人的心識的專注度清晰度和敏銳度都不足,無法進行這樣的觀察。人對世界一切的觀察,都是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的體驗為基礎。
  • 也許,真理不允許無限逼近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量子力學期望對世界的本質進行統一的描述,但是每次努力,都被某個界限所抵擋!也許,真理不允許被無限逼近!對4種力的大統一,被擋在萬有引力上,只完成了75%。對物質的精確測量,被擋在普朗克尺度上!
  • 2020年搞笑諾貝爾獎出爐,科學和真理並非都是一本正經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蔣肖斌)北京時間9月19日上午,果殼聯合快手科普推出了2020年搞笑諾貝爾獎解讀直播。本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發了聲學獎、心理學獎、和平獎、物理學獎、經濟學獎、管理學獎、昆蟲學獎、醫學獎、醫學教育獎、材料科學獎共計10個獎項,包括利用蚯蚓「抖」出法拉第波、通過實驗證明了用人類糞便冷凍後製作的刀具並不好用、忍受不了別人吧唧嘴是一種長期存在的疾病——恐音症等趣味獎項。
  • 北大力學,全國培養院士最多的力學學科
    力學是近代科學的起點深刻影響著人類社會北大力學是中國力學本科教育的起點它承載著保家衛國打造大國重器的崇高使命它秉承百年北大的優良傳統和深厚文化底蘊通往星辰大海的壯麗徵途在此啟程力學是最早向「權勢即真理地心說就是羅馬教會所要壟斷的「真理」。力學學科特別是其中的動力學,就是在反對地心說,發展日心說中逐漸成熟起來的。力學的進步推動了現代科學的發展。牛頓力學的出現標誌著真正自然科學的興起和黎明時刻的到來。
  • 「禪定」是個有點神秘化的概念,跟「神通」會有必然的聯繫嗎
    對「神通」有看法,或許會影響一些佛家弟子的宗教情感,所以姑且說有「神通」的方便吧,如果「禪」跟「神通」會有必然的聯繫,那麼大目犍連的「神通」就該當是從「禪定」中修習得到的。那麼大目犍連修習的是哪個圓通法門呢?會是禪定嗎?
  • 因果律是如何不再成為科學界真理的?量子和混沌理論告訴你
    天體如此穩定地按照預定軌道運動,就如同神親自刻畫了因果律這等絕對真理!自從經典力學完美地解釋了天體的運動之後,科學家比如拉普拉斯,就曾自豪地宣稱:「如果某一位天才在過去或未來的任一時刻明白了宇宙所有事物之間的全部關係,那麼他就能夠說明在過去或未來任一時刻所有這些事物的相對位置、運動和總作用。」
  • 真相大反轉:是我們在求真理,還是真理在求我們?
    真理就存在我們之中,真理存在於我們的認知裡,真理就存在於我們的行為中。其實,真理一直存在於我們的認知裡,只是我們不知道哪些部分是真理;真理一直呈現在我們的行為中,只是我們不知道運用了什麼真理。我們判別真理標準的模糊與混亂,使我們遺憾地錯過了真理。我們只是把一些有效的方法和道理看成為相對真理,相對真理其實就是可以幫助我們達到目的的工具。
  • 通過「狹義相對論」剖析所謂「絕對真理」到底是什麼?
    前面我通過10多篇文章詳細介紹了狹義相對論的起源、誕生過程、內涵以及意義,其中對愛因斯坦用理性戰勝直覺的偉大創舉表示了高度的評價,但是有很多反相對論的網友卻認為「狹義相對論」未必正確,為啥會覺得這麼一個物理理論是不正確的呢?其主要原因就是這些網友壓根不懂狹義相對論。
  • 量子力學有沒有可能完全就是錯誤的?愛因斯坦的物理法則很可惜!
    量子力學有沒有可能完全就是錯誤的?愛因斯坦的物理法則很可惜!量子力學具有部分真理,不是絕對真理,就像牛頓力學一樣,有其使用範圍,不能簡單的稱之為對的或者錯的。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物理理論是絕對正確的。個人覺得,未來會有比量子力學更普適的理解出現,期待這一天。
  • 愛因斯坦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愛因斯坦關於真理的名言
    愛因斯坦是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相對論——「質能關係」的提出者,「決定論量子力學詮釋」的捍衛者(振動的粒子)——不擲骰子的上帝。  愛因斯坦對天文學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他提出了宇宙學理論,並且創立了相對論宇宙學,引進了宇宙學原理、彎曲空間等新概念,大大推動了現代天文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