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依賴型蛋白激酶的結構圖

2020-11-27 科學網

 

3月11日《結構》(Structure)雜誌封面的圖片背景是一個DNA依賴型的蛋白激酶分子(DNA-PKcs)的冷凍電鏡圖,而前景則為該圖描繪出的亞納米級的DNA依賴型的蛋白激酶分子。DNA雙鏈斷裂被公認為由DNA依賴型的蛋白激酶決定,DNA依賴型蛋白激酶的催化亞基是通過調節非同源末端連接通路來修復DNA的雙鏈斷鏈的。

 

在最新研究中,Williams等人運用冷凍電鏡單粒子重建方法,以7Å的解析度測定了一個DNA依賴型蛋白激酶的結構。在此解析度下,DNA依賴型的蛋白激酶中的α-螺旋分子結構和雙鏈DNA末端的結合位點清晰可見。DNA-PKcs的結構由貫穿分子的密度棒組成,這些密度棒顯示出α螺旋結構,這是在低解析度電鏡中觀察不到的結構特徵。DNA依賴型蛋白激酶結構中對接的同源性模型表明,多達8個螺旋結構的HEAT重複圖案與密度圖完全吻合。

 

令人驚訝的是,在這樣高的解析度下,雖然實際的空間已經精細地顯示出底部是最適合的位置,但該激酶的結構域卻可以分別進入分子的頂或底部。這個關於DNA與DNA依賴型蛋白激酶相互作用的模型表明,雙鏈DNA的其中一條鏈可以進入了中間的通道並與凸出α-螺旋進行相互作用。(科學網 武彥文/編譯)

 

(《結構》(Structure),Vol 16, 468-477, 11 March 2008,Dewight R. Williams, Phoebe L. Stewart)

 

更多閱讀(英文)

 

 

相關焦點

  • 植物鈣依賴蛋白激酶( CDPK)
    通過體外磷酸化實驗,鑑定出的底物多為離子通道蛋白,與代謝相關的酶類以及參與脅迫反應相關的蛋白。CDPK在參與植物激素應答和響應逆境脅迫機制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但仍有很多方面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植物體內存在一套非常完善的抵禦脅迫的應答機制,同一刺激能引發不同信號的傳遞途徑,同時各途徑之間存在相互作用,所以研究CDPK參與不同信號轉導以及蛋白激酶之間的相互關係,對於揭示植物逆境信息傳遞的機制有重要意義。參考文獻:[1]武志剛,武舒佳,王迎春,鄭琳琳.植物中鈣依賴蛋白激酶(CDPK)的研究進展[J].草業學報,2018,27(01):204-214.
  • Nature:揭示DNA依賴性蛋白激酶在rRNA加工和造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2020年3月9日訊/生物谷BIOON/---DNA依賴性蛋白激酶(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DNA-PK)是結合DNA並修復雙鏈斷裂的最重要的酶之一。這種修複方式對於產生能夠幫助免疫系統抵禦入侵者的受體至關重要。但是DNA-PK不僅結合DNA,而且還結合RNA。
  • AMP蛋白激酶發生核苷酸依賴性構象改變
    近期來自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發表了題為「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undergoes nucleotide-dependent conformational changes」(AMP激活的蛋白激酶發生核苷酸依賴性的構象改變
  • 基於結構的蛋白激酶抑制劑設計
    蛋白激酶是經過很多實驗和事實驗證的有效的抗癌藥物靶點,截至2017年,美國FDA總共批准了38個小分子蛋白激酶抑制劑,其中大部分用於癌症的治療。同時激酶作為其他疾病的靶點有效性的驗證工作也在進行中,包括神經失調,炎症及代謝類疾病。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擬南芥鈣依賴蛋白激酶調控肌動蛋白細胞骨架組織和免疫!
    模式觸發免疫和效應蛋白觸發免疫的分子成分和連接節點尚未完全了解(New Phytologist | 破壞的肌動蛋白:植物病原菌攻擊感應的新參與者?)。圖1:CPK3磷酸化擬南芥肌動蛋白解聚因子ADF4圖2:Ser-105和Ser-106對於ADF4與肌動蛋白的相互作用至關重要
  • 不同酪氨酸激酶級聯活化突變型和野生型檸檬酸脫氫酶1的機制
    腫瘤細胞一大特徵為細胞能量代謝的重編程,而這種重編程主要依賴於基因組的不穩定性和易變性賦予癌細胞基因改變,從而推動腫瘤的發展。腫瘤細胞基因組的高通量DNA測序分析揭示了某些人類腫瘤的體細胞突變,這些突變預示了通常由激活的生長因子受體觸發的信號通路的持續激活(如FLT3)。
  • 朱健康院士等揭示SnRK2蛋白激酶調控miRNA合成的新機制—新聞...
    朱健康院士等揭示SnRK2蛋白激酶調控miRNA合成的新機制通過調控mRNA的剪切和翻譯,miRNA參與了植物生長發育、脅迫應答等許多生物學過程。III型核糖核酸酶DCL1、鋅指蛋白SE以及雙鏈RNA結合蛋白HYL1是miRNA合成複合體的核心組分。已知植物激素脫落酸和滲透脅迫應答途徑能夠影響miRNA的積累,但詳細的分子機制並不清楚。
  • 自噬受體蛋白Optineurin結合TBK1激酶和泛素蛋白的分子機制
    長期致力於基於核磁共振、X射線晶體衍射等分析技術的結構生物學相關的研究工作,開展了眾多與自噬通路相關的蛋白/蛋白間相互作用的機制研究。迄今已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Genes & Development、Autophagy、PNAS、EMBO J等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發表了30多篇SCI論文。
  • BMC Biology | CIPK15激酶介導NH4+轉運蛋白的反饋抑制
    ATM1活性的反饋抑制由蛋白激酶CIPK15所介導,通過對C端保守的蘇氨酸殘基磷酸化調節NH4+的攝取和積累。植物銨轉運蛋白(ATMs)家族是負責NH4+攝取的關鍵轉運蛋白,其活性受變構反饋抑制的調控,由胞質內C端蘇氨酸的磷酸化(CCT)所介導。
  • 清華大學磷酸化蛋白組學揭示組蛋白H3.3可增強刺激誘導型轉錄
    在染色質的刺激響應特徵中,組蛋白磷酸化是通過激酶級聯信號傳遞至刺激響應基因的有效信號傳遞手段,並有增強其轉錄的可能。組蛋白是真核生物體細胞染色質的主要蛋白質組分,和DNA共同組成核小體結構,並在基因調控中發揮作用。組蛋白H3.3是常規組蛋白H3的一種變體,是單細胞真核生物(如酵母)中組蛋白H3的唯一形式。
  • CBE單鹼基編輯器的Cas9非依賴型DNA脫靶風險評估及優化
    文章對多種CBE系統的Cas9非依賴型DNA脫靶風險進行了評估並加以優化。文章開發出較全基因組測序更為快速、便捷且經濟的實驗策略,並以此為基礎對CBE系統的Cas9非依賴型DNA脫靶風險進行了有效評估;之後研究者還通過蛋白質工程等策略對CBE系統進行優化,有效地減少了Cas9非依賴型DNA脫靶風險的發生。
  • Pr公司利用蛋白晶片用於激酶分析研究
    Procognia(簡寫Pr)公司近日宣布,GlaxoSmithKline公司(GSK)將會利用他們的蛋白質晶片來分析用於藥物研發的激酶試劑盒。     根據這項協議,GSK公司將會使用Pr的蛋白質晶片技術和自己的激酶抑制劑來驗證是否能將這些晶片整合到激酶篩選過程中。
  • Immunity:GSK3β蛋白激酶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作用機制
    來自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發現了GSK3β蛋白激酶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作用機制,這為了解病毒感染誘導I型幹擾素表達及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分子調控過程做出了新貢獻。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雜誌子刊、免疫學領域著名雜誌Immunity(影響因子20.5)上。
  • 以纖維蛋白為分解對象的酶—納豆激酶!
    水解酶的化學結構和作用原理 在提供顯著的健康益處方面,蛋白水解酶(或蛋白酶)毫無疑問是功能完全的膳食補充劑之一。 一種蛋白酶只分解一個特定的「目標」,而納豆激酶就專以纖維蛋白為分解對象,或者說纖維蛋白只能被納豆激酶所分解!納豆激酶(nattokinase簡稱NK)又名枯草桿菌蛋白酶,是在納豆發酵過程中由納豆枯草桿菌(Bacillus subtilisl natto)產生的一種絲氨酸蛋白酶。
  • p27變構激活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4
    p27變構激活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4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13 18:34:04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Seth M.
  • 某蛋白激酶可調控細胞死亡方式
    近日,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韓家淮教授課題組的一項研究表明,存在於人體內的一種名為RIP3的蛋白激酶是將細胞凋亡轉換成細胞壞死的分子「開關」,通過調控這個開關,就可以調控細胞死亡方式。這一發現,被認為為臨床治療與細胞壞死的相關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6月4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以長篇研究報告的形式在線刊登了這項最新研究成果。
  • Cancer Cell: 激酶組+磷酸化蛋白組揭示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潛在靶點
    2020年7月,美國史丹福大學Julien Sage團隊在《Cancer Cell》(IF=26.6)上發表了題為"Unbiased Proteomic Profiling Uncovers a Targetable GNAS/PKA/PP2A Axis 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Stem Cells"的研究論文,利用激酶組、RNA-seq、互作組、磷酸化蛋白質組等方法確定蛋白激酶
  • 如何畫出牛X的基因(組)結構圖?
    可為什麼要畫牛X的基因結構圖呢?從某種影響因子來說確實沒必要。對你沒看錯,就是影響因子。
  • 蛋白連連看,揭示激酶GSK3是心肌纖維化的關鍵靶點
    心肌纖維化是HCM的一個特徵,被認為是導致快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其特徵是心肌成纖維細胞過度增殖、肌成纖維細胞活化和纖維細胞外基質(ECM)蛋白沉積增加。靶向心肌纖維化是備受關注的治療幹預方式,然而,驅動纖維化進展的潛在分子信號機制仍然有待研究。
  • 植物中的「叛逆者」——蛋白激酶SnRK2.8,協助病原菌侵染
    Mol Plant | 植物中的「叛逆者」——蛋白激酶SnRK2.8,協助病原菌侵染來源 | Mol Plant植物科學編輯 | BioArt主動防禦也被稱為誘導防禦,主要通過植物體內的相關受體蛋白觸發機體的一系列免疫反應,比如活性氧的產生,胼胝質的沉積,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活等來限制病原菌的感染。同時,病原菌也會分泌效應分子 (蛋白) 進入植物細胞,來抑制植物的免疫應答,從而提高植物的易感性,促進病原菌的感染。已有的研究表明,病原菌分泌的效應蛋白可以被宿主中的激酶磷酸化,這種翻譯後修飾對它們的活性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