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類】森林砍伐與水土流失

2021-02-15 看紀錄片學單詞

自1960年代開始,每年有1300萬公頃的森林消失在煙霧中或是成為木材。世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遜森林面積已消失 20%,全球第四大島嶼婆羅洲曾布滿森林,十年內將完全消失,海地山坡上的樹林只剩下2%,復活節島的故事和島上居民的遭遇或許值得我們反思。

 

 (高清視頻見底部連結)

Line 1】 Since the 1960s, deforestation has constantly gathered pace. Every year, 13 million hectares of tropical forest, an area the size of Illinois - disappear in smoke and as lumber. 自1960年代開始,森林砍伐越來越快,每年,有1300萬公頃的熱帶森林,面積等於伊利諾斯州,消失在煙霧中或是成為木材。

★★★ deforestation  n.森林砍伐

★★★ hectare  n.公頃

tropical forest  熱帶雨林

★★ lumber  n.木材

 

Line 2】 The world's largest rain forest, the Amazon, has already been reduced by 20%. The forest gives way to cattle ranches or soybean farms. Ninety-five percent of these soybeans are used to feed livestock and poultry in Europe and Asia. 亞馬遜是世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其面積已縮小20%,森林讓路給牛場和大豆田,95%的大豆用來餵飼歐亞兩洲的禽畜。

★★★ cattle ranch  養牛場

★★★ soybean  n.大豆

★★★ livestock  n.牲畜

★★★ poultry  n.家禽

 

Line 3】 When they burn, forests and their soils release huge quantities of carbon, accounting for 20% of the greenhouse gases emitted across the globe. Deforestation is one of the principal causes of global warming. 當它們焚燒時,森林及它們的土壤釋放出大量的碳,佔全球釋放的溫室氣體的20%,森林砍伐是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account for  佔比

emit  v.排放

★★★ deforestation  n.森林砍伐

principal  a.主要的

 

Line 4】 Barely 20 years ago, Borneo, the fourth-largest island in the world was covered by a vast primary forest. At the current rate of deforestation, it will have totally disappeared within 10 years. Living matter bonds water, air, earth and the sun. In Borneo, this bond has been broken in what was one of the Earth's greatest reservoirs of biodiversity. 二十年前,全球第四大島嶼婆羅洲布滿了原始森林,以目前森林砍伐的速度,十年內它將會完全消失。生物把水、土、空氣、陽光結合,婆羅洲曾是全球最大生物品種的搖籃,如今這個鏈條斷裂了。

primary forest  原始森林

★★★ deforestation  n.森林砍伐

bond  n.紐帶

★★ reservoir  n.儲藏

★★ biodiversity  n.生物多樣性

 

Line 5】 This catastrophe was provoked by the decision to produce palm oil, the most consumed oil in the world, on Borneo. Palm oil not only caters to our growing demand for food, but also cosmetics, detergents and, increasingly, alternative fuels. 在婆羅洲生產全世界銷量最高的棕櫚油引發了這場大災難,棕櫚油不僅滿足我們增長中的食品需求,還可用於生產化妝品、清潔劑和替代燃料。

★★ catastrophe  n.大災難

★★ provoke  vt.招致

★★★ palm oil  棕櫚油

★★ cater to  滿足…需要

★★★ cosmetic  n.化妝品

★★★ detergent  n.洗滌劑

increasingly  ad.越來越

alternative fuel  替代燃料

 

Line 6】 The forest diversity was replaced by a single species - the oil palm. Monoculture is easy, productive and rapid. For local people, it provides employment. It is an agricultural industry. 森林的多樣性被單一品種的棕櫚取代,棕櫚樹的單一栽培容易,產量高而且生長快。這為本地人提供工作崗位,這是一種農業產業。

diversity  n.多樣性

★★★ monoculture  n.單一栽培

productive  a.多產的

 

Line 7】 Soybeans, palm oil, eucalyptus trees - deforestation destroys the essential to produce the superfluous. But elsewhere, deforestation is a last resort to survive. 黃豆、棕櫚油、桉樹,森林砍伐是捨本逐末,但在其它地方森林砍伐是生存的最後手段。

★★★ soybean  n.大豆

★★★ palm oil  棕櫚油

essential  n.基礎

★★ superfluous  a.過剩的

last resort  最後手段

 

Line 8】 In Haiti, one of the world's poorest countries, charcoal is one of the population's main consumables. Once the pearl of the Caribbean, Haitican no longer feed its population without foreign aid. 海地,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碳是最主要的消耗品之一,曾經是加勒比海明珠,如今卻要依賴外國援助才能養活人民。

★★★ charcoal  n.木炭

★★★ consumable  n.消費品

pearl  n.珍珠

 

Line 9】 On the hills of Haiti, only two percent of the forests are left. Stripped bare, the soil no longer absorbs the rainwater. With no vegetation and no roots to reinforce them, nothing holds the soils back. The rainwater washes them down the hillsides as far as the sea. Erosion impoverishes the quality of the soils, reducing their suitability for agriculture. 海地山坡上的樹林只剩下2%,裸露的土壤無法吸收雨水,沒有植物和根莖的加固,土壤被雨衝走,雨水把它們從山坡上衝進大海,雨水侵蝕令土壤貧瘠,不宜耕種。

strip  v.剝

bare  a.赤裸的

absorb  v.吸收

★★ vegetation  n.植被

reinforce  vt.加強

★★ erosion  n.侵蝕

★★★ impoverish  v.使貧瘠 

★★ suitability  n.適宜性

 

Line 10】 In some parts of Madagascar, the erosion is spectacular. Whole hillsides bear deep gashes hundreds of meters wide. Thin and fragile, soil is made by living matter. With erosion, the fine layer of humus, which took thousands of years to form, disappears. 在馬達加斯加雨水侵蝕景像非常壯觀,山坡布滿數百米寬的深坑,土壤由生命物質構成,薄而脆弱,經過數千年形成的一層腐植土因雨水侵蝕而消失。

★★ erosion  n.侵蝕

★★ spectacular  a.壯觀的

bear  v.帶有(某種標記或特徵)

fragile  a.脆弱的

layer   n.層

★★★ humus  n.腐質土壤

 

Line 11】 Here’s one theory of the story of the Rapa Nui, the inhabitants of Easter Island, that could perhaps give us pause for thought. Living on the most isolated island in the world, the Rapa Nui exploited their resources until there was nothing left. Their civilization did not survive. On these lands stood the highest palm trees in the world, they have disappeared. The Rapa Nui chopped them all down for lumber. They then had to face widespread soil erosion. The Rapa Nui could no longer go fishing. There were no trees to build canoes. 復活節島的故事和島上居民的遭遇,或許值得我們反思。復活節島是世上最偏僻的島嶼,島上居民把資源開發殆盡,他們的文明已不存在。這裡曾矗立世上最高的棕櫚樹,如今蕩然無存。當地人把樹變木材導致大量水土流失,當地人無法再出海捕魚,因為已無樹木用來做獨木舟。

inhabitant  n.居民

pause  n.暫停

isolated  a.偏遠的

chop down  砍倒

lumber  n.木材

widespread  a.廣泛的

★★ erosion  n.侵蝕

★★★ canoe  n.獨木舟

 

Line 12】 And yet the Rapa Nui formed one of the most brilliant civilizations in the Pacific. Innovative farmers, sculptors, exceptional navigators, they were caught in a vise of overpopulation and dwindling resources. They experienced social unrest, revolts and famine. Many did not survive the cataclysm. 但復活島人曾建立太平洋最耀眼的文明,富有創造力的農夫,雕塑家和傑出的航海家,如今卻在人口過剩、資源減少的夾縫中掙扎,結果釀成社會動蕩,叛亂和饑荒,巨變中很少人倖存。

brilliant  a.燦爛的

★★ innovative  a.創新的

★★★ sculptor  n.雕刻家

exceptional  a.傑出的

★★★ navigator  n.航海家

★★★ dwindle  v.減少

★★★ unrest  n.不安狀態,動蕩局面

★★ revolt  n.叛亂

famine  n.饑荒

★★★ cataclysm  n.大災難

 

 

 

註:一星詞彙為四級難度,二星詞彙為六級、考研難度,三星詞彙為雅思、託福及以上難度,大家根據自己的考試要求選擇性學習,參考所列詞句自由做筆記,學單詞、漲知識。建議準備一個專門的本子,日積月累,這會是不小的收穫!

 

 

 

【看紀錄片學單詞】

人文丨自然丨科教

進入公眾號,可分類查找

 

 

看高清視頻,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騰訊視頻,再點擊播放界面底部的提升3倍流暢度,打開騰訊視頻】,就可以調節清晰度(需先安裝騰訊視頻APP)

相關焦點

  • 冰川融化水土流失 長江源區生態遭遇陣痛
    來源:經濟參考報部分河段水質下降、冰川融化水土流失加劇、內湖鹹水匯入長江北源楚瑪爾河……不久前,記者跟隨科考隊員,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行程2500多公裡,目擊長江之源水文、水資源、河流泥沙、生態環境等方面正在悄然發生的深刻變遷。
  • 三北工程建設30年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成效顯著
    國家重點工程三北工程建設30年取得了多方面的建設成果,其中一個突出成果是,30年始終不懈地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取得了突出成效。共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積3億多畝,每年減少輸入黃河泥沙3億噸。    三北工程自1978年上馬以來,將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作為一項主要任務。
  • 亞馬遜森林砍伐影響農牧業
    新華社電 亞馬遜森林的砍伐和燒荒不僅引起全球氣候變化,增加溫室效應,而且還會導致亞馬遜生態體系的變化,影響當地農牧業的發展。這是7月29日在巴西巴西利亞閉幕的第3次「亞馬遜生物圈—大氣層大範圍實驗」科學會議得出的結論之一。
  • 陝西黃土高原新增水土流失防治面積2074平方公裡
    ■ 減少年入黃沙685.05萬噸■ 城鎮汙水處理率達到80%■ 森林覆蓋率提高3%10月31日,記者從省財政廳獲悉:近日,財政部陝西監管局對我省黃土高原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複試點資金進行績效評價。
  • 淺談:城市森林對城市生態系統的影響
    自工業化革命以來,人類對環境的影響已經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的任何時期,一方面人類的生產活動每年將大量的碳排放到大氣中;另一方面,人類對自然界的一些改造活動(如森林砍伐)使得碳排放量增加、吸收能力降低。這兩方面的人類活動導致全球大氣中CO2濃度呈不斷升高的趨勢,CO2質量分數已由工業化前(1750年)的(280±10)μg/g增加至當前的367μg/g。
  • 當前湖北省生態環境存在的五大問題
    三、森林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災害不時發生。80年代中後期農村的承包體制變革,導致森林被大量砍伐,使天然林面積下降速度增快;加之人工林分質量不高,森林結構不合理(經濟林比重偏大,防護林比重偏小)、森林資源分布極不均勻、重要林區採伐速度比森林更新速度快、宜林地面積因開墾和基建佔地而大幅度減少等諸多因素造成水土流失加劇,丹江水庫、清江流域、漢江中遊和湖北三峽庫區國土面積之和是全省的
  • 水土流失與石漠化有什麼關係?
    水土流失與石漠化有什麼關係?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 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答:把水土流失與石漠化的關係說成「密切關係」您不會答應,可能會回應一句:「正確的廢話。」□從成因的關聯上看,先有水土流失,後有石漠化。石漠化是水土流失嚴重的表現。□從分布地區上看,水土流失可以出現在熱帶、亞熱帶、溫帶、半乾旱、半溼潤、溼潤等地區,分布較廣;石漠化一般出現在熱帶、亞熱帶的溼潤、半溼潤地區,且集中在喀斯特地區,分布較窄。這樣看來,水土流失地區不一定有石漠化;石漠化地區一定有水土流失。
  •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積逾45萬平方公裡
    新華網銀川9月8日電(姜雪城 李雪)記者從正在銀川召開的黃河中遊水土保持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了解到,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面積已經達45.4萬平方公裡,佔總土地面積的70.9%。
  • 陝西在黃土高原累計治理水土流失5.5萬平方公裡
    新華社西安11月26日電(記者劉彤)陝西省水利廳副廳長魏小抗26日在西安表示,多年來,通過紮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陝西在黃土高原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達5.5萬平方公裡,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成果明顯。魏小抗說,陝西是中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省份之一,其中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積近10萬平方公裡。近年來,陝西通過採取預防保護、綜合治理、生態修復等措施,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持續推進小流域、固溝保塬、坡耕地治理和淤地壩建設,強化生產建設項目遙感監管。
  • 黑猩猩和人類在烏幹達衝突:你砍伐了森林,我就去殺死你們的孩子
    雄性黑猩猩有時會為了吃肉而殺人,還會撕碎其他猴類或羚羊之類的動物。它們對人類很警惕,特別是成年男性,同時人類的行為也讓它們變得更好鬥更具有攻擊性。有人分析黑猩猩可能是出於好奇就像抓著一個玩具一樣抱起一個孩子。造成這一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烏幹達西部大量的黑猩猩因為農耕而失去了它們的自然棲息地。
  • 倪晉仁課題組在PNAS上發文揭示中國水土流失引發的CO2通量效應
    2016/06/01 信息來源: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流域土壤在水力、風力、凍融、重力等外營力作用下會發生破壞、剝蝕、搬運和沉積,其中在水力作用下造成的水土流失問題因其對生態環境的嚴重影響而受到廣為關注
  • 氣候對雨林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可能比森林砍伐更大
    例如,一項新研究對南美洲小型哺乳動物的龐大數據集進行了處理,並在處理過程中發現了一些令人驚訝的事情:氣候對雨林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可能比森林砍伐更大。功能多樣性是根據生物在其各自的生態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來研究生物多樣性的。與此同時,系統發育多樣性研究的是在一個特定的區域內,動物系譜樹有多少分支。按照這種方法,一塊幾乎完全由親緣關係密切的齧齒動物組成的土地,其多樣性將被認為遠遠低於另一塊擁有廣泛遺傳範圍的齧齒動物、有袋類動物等的土地——即使這兩塊土地上的物種數量相同。
  • 從水土流失到綠色新生,黃土高原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海潮青年:中學地理課本中的黃土高原,是被治理的對象,故給人的印象是水土流失、乾旱貧瘠、生態惡化、生活艱苦,其實,這些只是黃土高原的一面;黃土高原還有另一面,你是否會想起它曾育養早期文明之曙光,華夏古文明之搖籃,除了豐富的礦產,你是否還會想起它別樣風土人情和尚未被周知的地貌景觀,你是否會回顧它從哪裡來,是否會想像它到哪裡去?
  • 陝西累計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5.5萬平方公裡
    記者了解到,2019年底,陝西在黃土高原累計治理水土流失5.5萬平方公裡,建成淤地壩3.4萬座,攔泥58億噸,淤地86萬畝,增產糧食4億公斤。傾全力推進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提質增效建成21個國家級水土保持示範園區陝西省是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省份之一,近年來,全省採取預防保護、綜合治理、生態修復等措施,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持續推進小流域、固溝保塬、坡耕地治理和淤地壩建設,強化生產建設項目遙感監管。
  • 「地理素養」森林是如何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
    在中緯度條件下,一個基本鬱閉的森林生態系統,大約可截留當年降水量的15%—30%。其中喬木冠層對降水有較強的截持能力。同時,林冠可減少太陽長波輻射,降低風速和氣溫,減小林地空氣飽和水氣壓差等,從而降低土壤水分蒸發量。02枯枝落葉層①截蓄降水當林冠和林下植被層的承雨能力達到飽和後,從樹冠和植冠上落下的水滴對地面土壤具有更大的衝擊力。
  • 為什麼森林砍伐和物種滅絕使大流行的可能性更大
    隨著人類通過砍伐森林和建設更多的基礎設施來導致生物多樣性的減少,他們正在增加諸如COVID-19之類的疾病流行的風險。許多生態學家長期以來一直懷疑這一點,但一項新的研究有助於揭示原因:雖然有些物種正在走向滅絕,但那些傾向於生存和繁衍的物種——例如老鼠和蝙蝠——更可能攜帶潛在的危險病原體,從而使人類能夠跳到人類身上。
  • 解析水土流失監測儀器設備有哪些
    筆者結合野外工作實踐和市場研究,以三種水土流失監測儀器設備為例,從實踐角度對其進行點評,以期引起更多的研發者重視,更好地研製專業設備,推動行業技術水平提升。  (一)一種可攜式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儀  工作原理:設置徑流小區,實施人工模擬降雨,在產流產沙過程中收集水沙量,實時計算出土壤侵蝕模數。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技術及示範」啟動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技術及示範」啟動 來源: 水保所 科研院 作者: 王兵 王磊 發布日期: 2016-11-10
  • 過度砍伐樹木: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破壞只會導致悲劇
    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還有非常多的人,沒有環境保護意識,或者說他們有一定的保護意識,只不過因為金錢至上的原則,讓他們放棄了自己的道德,就比如我們現在在許多的新聞報導中,還能看到某個地方的森林被過度砍伐,而導致現在一片荒涼,這樣的現象。
  • 黃土高原竟然是大風颳來的,秦漢時期毀林開荒導致水土流失加劇
    資料顯示,第四紀冰期始於距今約200~300萬年前,結束於約1~2萬年前,也就是說黃土高原的形成經歷了大約200~300萬年,但是造成黃土高原大面積水土流失卻始於秦漢,主要是由於這一歷史時期社會相對穩定,隨著人口的大幅增長和少數民族的內遷以及大興土木而出現的大面積的毀林開荒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