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很好奇設計怎麼會和數學扯上關係,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不止有關係而且是大有關係。在設計創作中,設計師不僅要考慮色彩線條,還要考慮三維空間中構件之間的光影透視關係,這樣才能在平面的畫板上體現出更逼真的效果。當然能畫出來並不一定就能夠生產出來,還要保證產品的幾何結構符合三維世界的空間幾何空間原理。接下來我將帶領大家了解一些矛盾的設計,我們先從彭羅斯三角形(又稱矛盾三角形)開始。

彭羅斯三角形是由三個相同的長方體相互垂直連接而成,它最早是由瑞典藝術家Oscar Reutersvrd在1934年製作,在20世紀50年代被英國著名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所設計推廣。這個三角形看似合理,在現實世界卻是不可能製造出來的。我們可以簡單地驗證一下為什麼不可能,假設a和b互相垂直,b和c也互相垂直,那麼c所在的平面必然與a所在的平面是平行的,所以a和c不可能相交的,那麼啊a、b、c是無法形成一個閉環的。

1950年,彭羅斯在之前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並設計彭羅斯階梯的圖案。潘洛斯階梯是:四條樓梯,四角相連,但是每條樓梯都是向上的,因此可以無限延伸發展,在此階梯上永遠無法找到最高的一點或者最低的一點 。這個悖論就更容易驗證了,我們從A點向上走能夠到達B,說明B點比A點要高,接著繼續向上走一直回到A點,得出結論A點又比B點要高,明顯相互矛盾了。
有意思的是荷蘭著名的視錯覺畫家莫裡茨·埃舍爾對此深感興趣,受此啟發,他創作了版畫《相對性》和《畫廊》,作品中明顯感覺到彭羅斯階梯的味道。


1958年彭羅斯把他的研究發現公諸於世,這個發現也成為著名的數學悖論之一,彭羅斯階梯也被歷史上被稱為「不可能的階梯」。彭羅斯階梯不可能在三維空間內存在,但是放入更高階的空間,如同莫比烏斯環、克萊因瓶,就可以很容易的實現了。埃舍爾還真是對這個問題鍥而不捨,他後來對拓撲結構和莫比烏斯環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創作了《紅蟻》。

那些有悖科學原理的創作,雖然只能存在於二維平面中,但是也帶來一種全新的創作方向,埃舍爾正是當年那個新方向的開拓者,在此向大師致敬。
此文章為思考的小土豆原創,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