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劉輝5月27日報導:日前,央視播出了「有機蔬菜有玄機」的一則報導,曝光了某超市售賣的有機蔬菜存在使用化肥等一系列問題。
短時間內,到底什麼樣的才算有機蔬菜成了市民熱點?除了價格貴,消費者還應了解哪些知識點?對此,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了解。
想成「有機」條件很多
「其實有機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外界可能對有機缺乏正確的了解。」上膳源」創始人、上海容邦集團總裁李相軍接受記者採訪說到,「由於傳統農業、化學的農業在生產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問題,於是有機農業應運而生。」
那麼,何為有機?
據了解,有機食品的「有機」,說的是其生產方式,相對應的概念不是「無機食品」,而是「傳統食品」或者叫「常規食品」。
「有機食品」一般的要求包括:物種未經基因改造;生產過程不得使用傳統農藥、化肥等非天然物質;產品的加工過程不能進行離子輻射處理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機蔬菜的生長環境就與普通蔬菜也大不相同,首先種植土地要有兩至三年轉換期。
在這期間需要把土地放荒,讓土壤中的農藥化肥慢慢稀釋降解,直到轉換期滿了,土壤檢測達標了,才能種蔬菜。正宗有機蔬菜上市,外包裝上還應有國家相關機構頒發的「有機碼」證明。
潛力巨大又「緋聞」纏身
據披露,在有機農產品需求和銷量最大的上海,有機農田的面積僅9700畝,全國有機農產品在全部農產品中的比例至今仍未超過0.1%,國內有機食品銷量僅佔食品銷售總額的0.02%。
有機種植潛力巨大的同時,但又「緋聞」纏身。
記者發現,與普通蔬菜相比,有機蔬菜的價格要貴上10多倍;普通消費者難以辨別,有機蔬菜市場也魚龍混雜;「以假亂真」的現象層出不窮,市工商部門也曾對此亂象開出過巨額罰單……這些現象都讓消費者下不了購買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