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是達爾文一生中最光輝的年代!

2020-12-05 探索互聯科技

1859年,達爾文一生中最光輝的年代。《物種起源》一書出版的這一天,不僅對達爾文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一天,也是19世紀大批有知識'的人生物學觀點及人在生物界中地位觀點開始轉變的一天。這種轉變就像哥白尼在16世紀指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而發生的轉變一樣。然而,在人們的思想轉變之前,為捍衛達爾文這一進化論學說曾不得不進行了10年尖銳的鬥爭。《物種起源》剛一問世,就像一顆炸彈一樣,在人們心中開了花,它首先轟擊了人們的傳統觀念,轟擊了宗教迷信。它用極其豐富的材料,確鑿的證據,證明了生物世界不是由上帝創造的,而是由少數古代祖先的直系後代創造的生物是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地發展的。生物進化論對宗教迷信是個極大的打擊,大大開拓了人們的認識領域和知識結構,極大地影響了人類認識的發展。

對那些宣揚上帝創世說的封建教士們來說,這是一個致命的理論,他們感到了達爾文理論的威脅,便結成了同盟,向達爾文進行口誅筆伐,惡毒攻擊。這些攻擊有些來自宗教界,有些來自科學界,信件如雪片般向達爾文飛來。對於大多數的批評,達爾文早有心理準備,所以心裡也並不以為意,他總是對那些粗暴的謾罵付之不屑一顧的一笑。然而,有許多來自老朋友的批評卻使他十分難過。他一向敬重的亨斯羅教授來信說他只能接受達爾文很小一部分的觀點,委婉地傳達出他根本不同意達爾文的觀點。幸好他並沒有對他有惡劣的言詞,就像他以前的地質學老師塞治威克教授做的一樣。塞治威克教授對他的批評語言尖刻,令人無法容忍,他的語氣間充滿了憤恨、嫉妒、諷刺。他寫道:「我讀完該書痛快多於愉快,我認為你的理論是一場惡作劇,提倡這一理論的人都有腐敗的理解力。」

並且他狂怒地寫道:「從前我不相信宗教裁判者會是一個好人,可是現在我知道了,一個人可以用火燒另一個人,同時又可以有一顆像塞治威克那種又慈善又高貴的心。」他署名是:「從前是你的朋友,現在是猴子的兒子的塞治威克。」達爾文忍不住痛苦地嘆息:「腐敗的理解力,可憐的老塞治威克啊!」一股悲戚的神色籠罩在他的臉上。愛瑪安慰他說:「不要傷心,查理,這裡還有萊伊爾和虎克的來信呢。」達爾文說:「快把他們的信念給我聽!我一向把他們當作是有資格的裁判者。萊伊爾更是我的裁判長。」虎克的信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地支持達爾文的進化論:「這本書對於奇異事實和新鮮現象的分析是多麼豐富啊!這無疑是一部成功的偉大著作,如果把我的不成功的論文放在這本書旁邊,它就像英國皇家旗幟旁的一塊爛手巾。」

並且他狂怒地寫道:「從前我不相信宗教裁判者會是一個好人,可是現在我知道了,一個人可以用火燒另一個人,同時又可以有一顆像塞治威克那種又慈善又高貴的心。」他署名是:「從前是你的朋友,現在是猴子的兒子的塞治威克。」達爾文忍不住痛苦地嘆息:「腐敗的理解力,可憐的老塞治威克啊!」一股悲戚的神色籠罩在他的臉上。愛瑪安慰他說:「不要傷心,查理,這裡還有萊伊爾和虎克的來信呢。」達爾文說:「快把他們的信念給我聽!我一向把他們當作是有資格的裁判者。萊伊爾更是我的裁判長。」虎克的信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地支持達爾文的進化論:「這本書對於奇異事實和新鮮現象的分析是多麼豐富啊!這無疑是一部成功的偉大著作,如果把我的不成功的論文放在這本書旁邊,它就像英國皇家旗幟旁的一塊爛手巾。」達爾文聽了虎克的話忍不住笑了起來:「萊伊爾怎麼說,愛瑪。」

然而,萊伊爾的信讓達爾文失望了,因為他無法放棄自己原有的信仰,故而態度十分曖昧,並且他對書中關於人是從動物演化而來的思想十分震驚,他在信中說他不願意公開為達爾文辯護。失去了萊伊爾的支持,是一個很大的損失。萊伊爾在英國學術界的權威地位使他的話極具份量。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一個朋友的贊同,使達爾文感到茫然若失,他自言自語地說:「我要說服你,萊伊爾,我要你站到真理這邊來,我一定要說服你。」達爾文不顧病弱的身體,坐車趕到倫敦萊伊爾家裡。正好萊伊爾和虎克在客廳裡討論問題,他們一見達爾文,都十分驚訝地問:「你不在家養病,跑到這裡來幹什麼?」「有比養病更重要的事,我的萊伊爾。」達爾文未及坐好便說。「萊伊爾,無論多少人的辱罵我都不在乎,只要有你一句贊同,可是,你這個我心中認定的裁判長,對我的理論如此的冷漠,這讓我難以忍受,我希望你能站到我這邊來,站到真理這邊求」。

「你先不要著急,查理,我和萊伊爾正在談這個問題,他的信仰改變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在現在這種情況下,他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了。」虎克說。「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進化論的。」事實上,對進化論接受的困難主要是關於人的起源問題。人們很難接受人是來源於猿猴這一說法。在哥白尼時代,要人們放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很困難的。同樣,在達爾文的時代,要人們完全放棄人在生物界特殊的地位,也是非常困難的。人們心中帶有一種屈辱感,使他們感到屈辱的是,人不是通過奇蹟來到地球上,而是來自猿或是和猿同一個祖先。即使那些認為達爾文是偉大的科學家的學者當中,也有人流露出這種感情。發表在報刊上的書評也都集中在人的起源問題上。神學家也發表意見,攻擊達爾文說:「應該把這本書的作者交給聖學院,大學院,教室和博物院去擺布才是。」

最初,反對的聲音總是佔了上風的。然而達爾文為人一向溫和,常常是對自己的對手也十分彬彬有禮,雖然他處身於圍攻的風暴之中,也是如此。同時,由於他的著作的無形的力量,也使許多人的偏見得到衝擊,許多動搖分子也被說服了,在越來越多的無私追尋真理的人中間,找到了信仰者和朋友。在讀者中也出現了一批全部接受達爾文理論的狂熱崇拜者。植物學家華生,在著作出版不久後,便寫信給達爾文說:「您的主導思想,即『自然選擇』的思想,一定會被當作科學上的確定真理而被人們接受的。它具有一切偉大的自然科學真理所具有的特徵,變模糊為清晰,化複雜為簡單,並且在舊有的知識上增添了新的東西。您是本世紀,甚至是一切世紀的博物學中最偉大的革命者。」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人,對達爾文的基本理論歡欣鼓舞,十分贊同,但他們認為,在某些不重要的細節上還具有缺點。針對不同的問題,他們提出了不同的解釋。但是,他們的解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偏離了達爾文的思想。就像達爾文自己說的那樣:「有趣的是,每個人都說出一個意思,可是按照這個意思已經不再同意我的理論了。」有些有聲望的學者,對達爾文著作的嚴謹性,對他的真誠的態度給予了肯定,但指責他理論的方法本身存在著問題,許多原理並不是從觀察和實驗中直接得出的等。達爾文說:「當雷和閃電的發生第一次被證明是連續發生的原因時,那時若說閃電不是上帝親手製造的,人們同樣是無法忍受的。」在這些雜亂無章的各種各樣意見和流派中不可能不發生爭論,達爾文主義必須為自己爭得地位,它必須首先要克服因循守舊的習慣,一場捍衛達爾文主義的鬥爭開始了。

在這場鬥爭中,達爾文許多朋友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而其中託馬斯、赫胥黎則是其中的主將,他被達爾文稱作:「我的總代理人。」赫胥黎是英國生物學家,古生物學者,他和達爾文一樣,也是從一艘軍艦上開始他的博物學家事業的。他曾以海軍助理軍醫的身份在《雷捷利斯涅克》號上參加了四年考察工作。他曾獲得倫敦皇家學會的獎章。他是一個優秀的科學普及工作者,他經常給工人公開講課,因此,他練就了一種簡明扼要講述問題的本領,他有著雄辯的口才和對問題的清晰敘述的能力。在他早期的研究中,赫胥黎對物種起源問題採取觀望態度,是一種積極的懷疑主義的態度。一方面,他不相信聖經創世論,不相信超自然的力量幹預自然界的進程;另一方面,流行的拉馬克的進化論也由於證據不足而不能使他信服。

達爾文與他相識不久,但很快就建立了親密的關係,因為,達爾文認為赫胥黎對自然史方面提出的每一個新思想都能做出積極反應。所以,《物種起源》出版後,達爾文非常重視赫胥黎的意見。赫胥黎在第一次讀完《物種起源》後給達爾文寫信說:「自從九年前我讀了貝爾的論文之後,博物學著作沒有一本給我留下這樣深刻的印象。我衷心地感謝你給了我大量的新觀點,我認為,這本書的格調是再好也沒有了,它可以感動甚至那些對這個問題一無所知的人們。我準備赴湯滔火也要支持您的理論……如果我沒弄錯的話,有人將對您進行辱罵,或者歪曲您的思想,我希望您不要為此苦惱或惶惑不安。您可以相信,您已經博得了一切敢於自由思想的人對您永遠的感激。至於那些惡犬要吠,要吼叫的話,您應知道,您的一些朋友無論如何還是有一定戰鬥能力的,這種戰鬥能力對您或許還是有用的,我正在磨利我的爪和牙,在等著他們呢!

相關焦點

  • 科學巨匠達爾文的一生,研究成果驚動世界!
    1831年,達爾文畢業後,他的植物學教授推薦他作為英國海軍「小獵犬」號上的義務自然學家,參與為期五年的全球科考航行。達爾文乘坐「小獵犬」號環繞南美海岸,穿越太平洋至大洋洲,然後到達南非,最後返回英國。這次經歷讓他領略到了地球上生物的多樣性以及它們之間的異同。
  • 歷史文化——達爾文《物種起源》正式出版
    1859年11月24日,達爾文《物種起源》第一版發行,共1250冊,當日便銷售一空。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進化論逐漸撼動整個世界——誰也不會想到,正是這一生物學的理論,意外地對中國近代思想史乃至中國現實產生巨大影響,且至今不絕。
  • 161年前,達爾文發表了《物種起源》,對人類歷史產生巨大影響
    在1859年11月24日,在英國倫敦,眾多倫敦市民湧向書店,競相購買一本剛出版的新書。它就是《物種起源》(全名:《論藉助自然選擇(即在生存鬥爭中保存優良族)的方法的物種起源》),這本書的第一版1250冊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1831年,達爾文被推薦參加「貝格爾號」的環球旅行。
  • 六月讀書精選:1859年達爾文封爵事件、《巴黎,上午7點》
    而在第二部分"這不屬於你」中,他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化身成了六歲的孩童跟著父親開車經過遭洪水侵襲的大道,走向未知的未來。《第十位繆斯》(The Tenth Muse)凱薩琳·鄭(Catherine Chung)著凱薩琳·鄭第二部小說的敘述者是一個數學天才,而在這裡她被比作是第十位繆斯,她放棄了不死之身來奏響自己的人生之曲。
  • 牛頓、達爾文、達文西的秘密手稿​
    《牛頓手稿集》17世紀60年代—1727年史上最彪炳煊赫的科學家,留下了世上最龐大的珍貴手稿集。幾個世紀以來,由於不喜歡牛頓在某些學科上的見解,它的保管者們長期嚴格限制人們接觸這些手稿。艾薩克·牛頓爵士(1643—1727)是最傑出的科學家、數學家,也是啟蒙運動中的自然哲學家。
  • 歷史上的今天,達爾文《物種起源》正式出版
    以下資料來自網絡公開資源,由孫壯編輯整理達爾文《物種起源》正式出版在160年前的今天,1859年11月24日(農曆1859年11月1日),達爾文《物種起源》正式出版。歷史循環論讓位於進步史觀,它當時更多地預示著一個新的軸心時代的到來。
  • 達爾文人生的轉折點
    一言堂 達爾文人生的轉折點 □方舟子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9-02-11    [列印] [關閉]     有時一個偶然的事件就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選擇在我讀高一時(1982年),正在「向科學進軍」的中國大張旗鼓地紀念達爾文逝世100周年,出版了許多達爾文著作和進化論科普作品,激發了我對生物學的興趣,並一直持續下來。
  • 達爾文《物種起源》:經典的錯誤理論
    《物種起源》是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 – 1882)論述生物進化的重要著作,出版於1859年11月24日。該書大概是19世紀最具爭議的著作,其中的觀點大多數為當今的科學界普遍接受。在該書中,達爾文首次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
  • 歷史上的今天 | 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去世
    達爾文本人說過:「我一生中主要的樂趣和唯一的事業,是我的科學著作。還有一些在旅行中直接考察得到的最重要的科學成果。1831年,亨斯樓推薦達爾文參加「貝格爾號」的環球旅行。這次環球旅行可以說徹底改變了達爾文的一生,使他在生物學研究上更進了一步。
  • 達爾文生平
    但是從這本書中,幾乎看不到進化論的思想。 同年,達爾文與他的表妹埃瑪(Emma)結婚,到1841年,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時,達爾文的身體狀況開始惡化。從此除了去倫敦拜訪親友,或因健康原因去療養外,幾乎沒有離開距倫敦幾英裡的唐別墅(Down house)。 他一生只在三個地方生活過,4年在倫敦,5年在小獵犬號上,其餘的時間都在唐別墅度過。
  • 最熟悉的陌生人: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說了啥?
    萊爾用這個概念來解釋地貌的形成,而達爾文則用它來解釋物種的進化。這將是他要用25 年才能完成的理論拼圖中的第一塊。查爾斯·萊爾第二塊拼圖:植物學家約瑟夫·道爾頓·胡克是達爾文的同事和密友,一次通信中,在談到火山島特有的植物群時,胡克否定了一位法國同行的觀點。
  • 漫談進化論——達爾文與華萊士的故事
    1882年4月19日,達爾文在達溫宅逝世,享年73歲, 葬於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默默無聞的華萊士在達爾文的光輝籠罩之下,華萊士顯得鮮為人知,誰又曾想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學者曾經讓達爾文慚愧到打算燒掉《物種起源》的手稿,放棄發表。華萊士也是英國博學家,同時也是一位探險家。比起達爾文5年的環球之旅,華萊士的科學考察經歷毫不遜色。
  • 一封令達爾文目瞪口呆的信,讓他一年就寫出了《物種起源》
    今天聊聊關於達爾文的第二個謎題,1836年他環球航行結束回到倫敦,直到1859年出版《物種起源》這中間20多年他一直沒有動筆。可是為什麼從1858年到1859年,僅僅一年時間,他就把這本書給寫出來了呢?這就牽扯到科學史上的一樁公案。
  • 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1831年12月,達爾文登上英國「貝格爾」號海軍勘探船,開始為期5年的環球航行考察,先後到達南美、澳大利亞、非洲等地。在此期間,他採集了大量動植物標本,重點考察了火地島、加拉帕戈斯群島等地的生物。1835年9月16日,時年26歲的英國博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跟隨一艘名為「小獵犬」號的英國海軍測量船到達加拉帕戈斯群島。
  • 達爾文一次遠行成就一生(圖)
    列印 關閉航行中的「貝格爾」號資料圖片  1831年,剛從劍橋大學畢業的達爾文得到了一個機會,英國海軍部「貝格爾」號軍艦執行海洋測量任務,需要一位博物學者隨船出行。在劍橋求學的最後一年,達爾文曾饒有興味地讀了德國學者洪堡的《南美旅行記》,對書中描寫的海洋風光心嚮往之,對此自然求之不得。  有意思的是,這份說起來算是一趟官差的機會,人員的推選卻基本是私人性的。推薦他的人,是劍橋大學的亨斯羅教授。不過,達爾文的父親卻反對他出行。同古往今來的大多數家長一樣,達爾文的父親希望兒子能夠按照老爸設想好的路線生活。
  • 最熟悉的陌生人:你可能對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一無所知!
    達爾文從萊爾的地質學理論中吸取了一個觀點,即在一個漫長的時期內,緩慢而漸進地出現的微小改變最終可造成巨大的變化。萊爾用這個概念來解釋地貌的形成,而達爾文則用它來解釋物種的進化。這將是他要用25 年才能完成的理論拼圖中的第一塊。
  • 達爾文《物種起源》出版——科學史上的今天,11月24日
    1859年11月24日,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的開創性著作《物種起源》在倫敦出版。1859年版《物種起源》的封面《物種起源》全名《論依據自然選擇即在生存鬥爭中保存優良族的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
  • 青少年創新思維課 | 達爾文與《物種起源》的啟示
    每周二晚7:00上線視頻課、周五晚8:00在線2.0互動課引導青少年在真實案例中感受時代的發展、激發創新思考是什麼原因讓達爾文成了達爾文?是什麼因素讓從小喜歡打獵、抓蟲、探索新鮮物種的這個年輕人,放棄醫學、放棄成為令人尊敬的神父?成為當時少有的自然科學家?
  • 在達爾文的求學年代,進化的思想風靡八方
    在達爾文的求學年代,進化的思想正是風靡八方的時尚思潮。甚至已有好幾種進化學說在各處流傳。早在1794年,查爾斯·達爾文的祖父伊拉斯謨·達爾文便在他的醫學論文《動物生理學或有機生命定律》中,提出了「一切生物均誕生於一種『有生命的纖維」』的大膽論斷。
  • 世界最長壽動物去世 曾是達爾文的寵物龜
    「哈麗雅特」在2005年度過了175歲的生日環球在線消息:它的一生跨越三個世紀,踏足三個大洲,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動物,還曾經是達爾文的寵物。據《泰晤士報》報導,母龜「哈麗雅特」生於1830年,體重150公斤,去世前是《吉尼斯紀錄》認定的現存年齡最大的圈養動物。澳大利亞動物園的獸醫漢格說,它在22日突發心臟病,然後很快就在半夜停止了心跳。 據傳,「哈麗雅特」與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頗有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