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糖信號通過影響生長素合成參與種子灌漿過程的分子機制

2020-10-06 BioArt植物

New Phytol. | 6-磷酸海藻糖通過激活生長素合成促進種子灌漿


責編 | 逸雲


種子從早期的胚發育到灌漿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可以保證種子的存活和營養存儲。種子胚胎的這種分化過程受到糖和激素的調控。研究表明,種皮中的蔗糖酶可以通過控制進入種子早期胚胎的蔗糖水平影響該發育進程【1】。6-磷酸海藻糖(T6P)作為海藻糖生物合成的中間產物,也被證明是連接植物發育與碳代謝以及啟動種子灌漿過程的關鍵因子【2】。最近的研究還發現,糖代謝反應和種子發育進程還受到生長素生物合成的影響【3】,但是目前尚不清楚種子中的碳水化合物代謝和生長素之間是否可以協同調控該過程。


近日,德國Leibniz Institute of Plant Genetics and Crop Plant Research的Tobias Meitzel及其合作者在New Phytologist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Trehalose 6-phosphate promotes seed filling by activating auxin biosynthesis的研究論文,揭示了糖信號通過影響生長素合成參與種子灌漿過程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首先對生長過程中的豌豆胚進行了代謝分析,發現T6P的水平在種子胚-灌漿過渡階段與蔗糖的變化高度一致,並且在種子營養儲存時期保持較高水平,這表明T6P可能響應蔗糖的積累從而控制種子發育變化。在此基礎上,該研究進一步通過構建轉基因株系或異源表達體系增強了T6P磷酸酶(TPP,催化T6P脫磷酸為海藻糖)的表達,從而減少了種子胚中的T6P含量。結果發現,轉基因株系的豌豆胚中的蔗糖水平升高但澱粉顆粒變小,同時種子變小且皺縮。以上表明T6P是介導種子從胚發育到種子灌漿的關鍵因素,可以影響蔗糖向澱粉的轉化以及子葉分化過程。


T6P promotes reserve starch accumulation and cotyledon differentiation in pea


研究人員通過轉錄組分析發現了轉基因株系中生長素合成相關基因表達的變化,並鑑定到生長素合成基因TAR2TRYPTOPHAN AMINOTRANSFERASE RELATED2作為T6P的潛在靶標。進一步的研究發現,tar2突變影響種子胚向灌漿過程的轉變,種子小且皺縮,同時澱粉含量降低。此外,該研究還通過對TAR2和TPP過表達株系進行雜交分離,發現後代即使TPP水平很高,但是TAR2的高表達可以將種子大小和澱粉含量恢復到正常水平。以上表明T6P在TAR2的上遊發揮作用。


A simplified model of the T6P-auxin signaling pathway regulating embryo maturation in pea


總之,該研究表明T6P通過刺激胚的生長以及維持澱粉生物合成在種子灌漿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並且生長素在T6P調控網絡的下遊發揮作用。該研究為代謝信號影響植物相變的激素調控機制的研究提供了依據。


參考文獻

【1】Weber H, Borisjuk L, Heim U, Buchner P, Wobus U. 1995a. Seed coat-associated invertases of fava bean control both unloading and storage functions: cloning of cDNAs and cell type-specific expression. Plant Cell 7: 1835-1846.

【2】Wahl V, Ponnu J, Schlereth A, Arrivault S, Langenecker T, Franke A, Feil R, Lunn JE, Stitt M, Schmid M. 2013. Regulation of flowering by trehalose-6-phosphate signaling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Science 339: 704-707.

【3】McAdam EL, Meitzel T, Quittenden LJ, Davidson SE, Dalmais M, Bendahmane AI, Thompson R, Smith JJ, Nichols DS, Urquhart S, Gélinas-Marion A, Aubert G, Ross JJ. 2017. Evidence that auxin is required for normal seed size and starch synthesis in pea. New Phytologist 216: 193-204.


原文連結:

https://nph.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nph.16956

相關焦點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發現玉米籽粒發育與灌漿協同調控中心因子
    研究發現,調控玉米胚乳和胚儲藏物質合成的多個重要轉錄因子同時受到上遊轉錄因子ZmABI19的調控;此外,ZmABI19還通過調控多個植物激素相關因子來調控玉米籽粒早期發育。O2屬於bZIP家族轉錄因子,調控較多醇溶蛋白基因表達;O2直接調控澱粉合成途徑關鍵基因SSIII、PPDKs及蔗糖合酶編碼基因Sh1、Sus1和Sus2表達,它使儲藏物質合成從底物到產物的代謝途徑中受到高度協同的轉錄調控。O2是胚乳灌漿調控的關鍵轉錄因子,克隆和解析O2上遊調控基因及分子機制對破解胚乳灌漿起始信號具有重要意義。
  • Science生長素渠化過程中生長素細胞間定向運輸的調控機制
    生長素轉運是由生長素轉運蛋白PIN介導的。生長素「渠化假說」認為極性定位的PIN轉運蛋白通過轉運生長素形成的生長素轉運通道,確定了維管系統形成的位置。不同植物物種中均發現表達PIN蛋白的生長素通道出現在維管形成之前,連接新形成的器官或側枝,或者發生在葉脈形成、胚胎發生、創傷後維管再生過程。這些結果說明生長素是維管形成的必要信號。
  • 小肽整合生長素途徑參與不同溫度下擬南芥花發育過程
    調控擬南芥花發育機制進行研究,發現不同溫度條件下的生殖發育需要整合生長素依賴的花發育的多種途徑。通過一系列表型分析,該研究發現CLV2/CRN信號與CIK1/2/4共受體一起通過蛋白磷酸酶POL依賴途徑促進花的生長。通過對crn clv3雙突變體花原基生長狀態進行分析,發現CLV2/CRN可以獨立於CLV3起作用。研究發現clv2/crn突變體在不同溫度下花原基終止數量具有顯著變化。
  • 研究發現:生長素也可誘導和維持種子休眠
    人民網北京8月30日電(記者 馬麗)據中科院網站消息,該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何祖華研究組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生長素是第二個可以誘導和維持種子休眠的激素。相關研究成果於8月28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 種子從休眠向萌發轉變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一個關鍵轉折點。
  • 茉莉酸協同脫落酸信號延遲種子萌發的分子機制被雲南大學揭示
    Plant Cell | 雲南大學餘迪求團隊闡明植物激素茉莉酸協同脫落酸調控種子萌發的分子機制前人研究表明,茉莉酸(Jasmonate, JA)是植物體內一類十分重要的生長調節物質,參與調控植物的生長發育及對環境因子的響應,如在一些作物及擬南芥中抑制種子萌發過程,然而相應的分子調控機理及信號傳導通路仍不清楚。
  • 讓種子按時休眠的分子機制
    適當的種子休眠能夠防止穗上發芽。然而,過長的休眠期會對種子發芽率產生不利影響,導致田間發苗率降低,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因此,研究種子休眠的分子調控機制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種子休眠是由多種植物激素調控的。乙烯在調控種子休眠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我們對其中的分子機制卻知之甚少。
  • Nature: 中國科學家發現一條新的生長素信號轉導途徑
    Nature:中國科學家發現新的不依賴於TIR1的生長素信號轉導途徑研究背景:經典的生長素信號通路是指生長素與其受體TIR1/AFBs結合後, 能穩定其受體與生長素信號抑制因子Aux/IAA蛋白的互作, 且能夠泛素化降解Aux/IAA蛋白, 釋放出被Aux/IAA蛋白抑制的生長素響應因子
  • 生長素作用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該研究發現蛋白酶體活性調節蛋白 PTRE1 介導了生長素對蛋白酶體活性的調控及生長素信號途徑重要因子 Aux / IAA 蛋白的降解,進而精細調控生長素信號和作用。生長素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發揮重要調節作用。
  • 科學家解析漆酶參與植物新型木質素聚合的分子機制
    這類木質素分子的單一結構單元和線性結構使之成為合成碳纖維和製作高值化學品的一種非常理想的生物原料。儘管C-lignin單體(咖啡醇)的生物合成路徑已經有所報導,然而其單體在植物體內如何聚合形成C-lignin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
  • 植物所揭示種子休眠與萌發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種子休眠與萌發是植物由生殖生長過渡到營養生長的重要發育轉變進程,涉及大量基因的激活或者沉默。組蛋白修飾介導的表觀遺傳基因轉錄調控可能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但其分子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SNL1和SNL2參與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分子機制
  • 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發現植物根進化的分子源頭
    化石證據顯示,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的共同祖先在泥盆紀中期出現了根起源事件。但是我們對這次根起源過程中的分子進化歷程知之甚少,其中的關鍵科學問題是生長素信號通路在根進化中如何被招募並主導根器官的發生。(水蕨)的研究發現,生長素是控制不定根和側根發生的核心激素。
  • 華中農業大學徐芳森課題組發現茉莉酸信號參與調控缺硼引起的擬南芥生長抑制
    缺硼脅迫時植株的最初反應就是根尖的快速生長受到抑制,然而缺硼抑制根尖生長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機制還不清楚。硼主要在細胞壁果膠中交聯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分子(RG-II),保持細胞壁的完整性。已有證據表明,缺硼條件下多種植物激素參與了植物的缺硼反應,比如在低硼處理的擬南芥和甘藍型油菜中均發現茉莉酸相關基因和蛋白存在表達差異。
  • 研究人員發現植物根進化的分子源頭
    化石證據顯示,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的共同祖先在泥盆紀中期出現了根起源事件。但現有研究對這次根起源過程中的分子進化歷程知之甚少,其中的關鍵問題是生長素信號通路在根進化中如何被招募並主導根器官的發生。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蕨類植物Ceratopteris richardii(水蕨),發現生長素是控制不定根和側根發生的核心激素;施加生長素可誘導水蕨產生大量不定根;生長素信號通路直接激活CrWOXA的表達以形成根創始細胞(root founder cell
  • 上海師範大學黃繼榮課題組發現赤黴素通過調節黃酮醇合成影響擬南芥主根的生長
    研究發現赤黴素合成或者是信號通路的輸出的阻斷能夠降低植物株高從而產生 「矮杆,高產」的優良農藝性狀。除了調控莖稈的伸長,近幾年的研究表明,赤黴素及其信號通路還調控植物分櫱、側根發育、光合作用、主根生長、抗逆性等一系列重要農藝性狀。然而,赤黴素調節主根生長的機理目前仍不清楚。
  • 研究人員發現植物根進化的分子源頭
    化石證據顯示,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的共同祖先在泥盆紀中期出現了根起源事件。但現有研究對這次根起源過程中的分子進化歷程知之甚少,其中的關鍵問題是生長素信號通路在根進化中如何被招募並主導根器官的發生。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蕨類植物Ceratopteris richardii(水蕨),發現生長素是控制不定根和側根發生的核心激素;施加生長素可誘導水蕨產生大量不定根;生長素信號通路直接激活CrWOXA的表達以形成根創始細胞(root founder cell),CrWOXA直接激活CrWUL的表達使得根創始細胞分裂為根尖,CrWOXA和CrWUL都是WOX家族的轉錄因子基因
  •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藜麥耐鹽與高營養價值分子機制
    研究通過對藜麥基因組的高質量組裝和鹽泡細胞的轉錄組分析,揭示了藜麥耐鹽和高營養價值的分子機制。  藜麥(Chenopodium quinoa)是源自美洲安第斯山脈的一種假穀物,距今已有7000多年歷史。近年來,全球藜麥的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其種子均衡的營養組成,也是美國國家航空與航天局選定的太空人食物。
  • Cell Reports | 福建農林大學林德書課題組發現生長素調控錐形細胞形態的機制
    福建農林大學基礎林學與蛋白質組學研究中心林德書課題組以擬南芥花瓣錐形細胞為模式開展研究,發現了細胞骨架微管的螺旋圓圈排列與錐形細胞頂部變尖的各向異性生長有關【3,4】。生長素影響了一系列的植物生長與發育的過程。
  • 生長素響應因子選擇性結合AuxRE元件,調控生長素信號
    PNAS | 生長素響應因子選擇性結合AuxRE元件,調控生長素信號責編 | 逸雲生長素是一類重要的植物內源激素,其參與調控植物多種生命進程。生長素信號通路的轉錄調控依賴於生長素響應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 ,ARF),ARF能夠與生長素響應基因的順式作用元件
  • 植物種子萌發的分子信號調控網絡被揭示
    種子休眠是一種適應性症狀,當外部環境不利於植物生長時抑制種子萌發;當種子感知並整合來自環境的適宜的溫度和光照等信號後,才打破休眠並啟動胚胎的重新發育【1】。但是目前對於種子萌發發生的信號調控機制尚不清楚。
  • 廣州大揭示生物鐘基因GmLHY調控大豆乾旱脅迫響應的分子機制
    >生物鐘在植物開花、植物激素生物合成和非生物脅迫響應等多種生物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the ABA responses的研究論文,揭示了大豆中與擬南芥CCA1/LHY同源的核心生物鐘組分GmLHYs 調控大豆乾旱脅迫響應的分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