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科幻史詩劇,《2001太空漫遊》開篇章:人類的黎明

2020-12-02 饞貓影視

饞貓影視,越看越饞,大家好,我是饞貓。

《2001太空漫遊》是一部1968年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的科幻劇。這部電影是公認的現代科幻電影的鼻祖,劉慈欣也曾經謙虛的說,他的所有作品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的拙劣模仿。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看看容易被忽略的一部科幻史詩劇,《2001太空漫遊》,需要細品才明白

今天我們就試著來解讀一下這部史上最偉大的科幻片。

電影共分為四個章節,在這之前有一段長達三分鐘的黑屏,背景是無序的噪音。這段最直接的用意像是在勾起觀眾的好奇心,催促大家儘快入場落座的意思。二就是象徵宇宙誕生前的混沌。還有就是這個黑屏可以理解為片中反覆出現的「黑石」。它在看著你,因為「黑石」每次出現,都會發出這種噪音。

影片的第一章叫The Dawn of Man(人類的黎明)。

幕布亮起,電影開始,背景音裡響起「施特勞斯」的古典名曲《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首曲子,如果大家聽過,想必都會被這段音樂所震撼,短短的一個序曲就奠定了整部電影的基調,莊嚴肅穆以及對宇宙未知的敬畏感。

鏡頭來到幾百萬年前的非洲平原,內容主要表現一群猿猴的崛起。小說裡的主角是其中一隻叫「望月」的猿猴,但電影裡沒有交代姓名。這群猿猴在非洲大草原上覓食生活,它們(這裡還用這個它來表示它們依然是動物)與野豬、豹子、斑馬這些動物都處在同一食物鏈中,時刻有可能送命。生活掙扎在溫飽線上,飢一頓飽一頓。他們為了食物、水源、配偶,族群間也會發生爭鬥,主要是比誰的嗓門大,不行就掄拳頭上。如果當時外星人降臨地球,並不會覺得這群猿猴有什麼過人之處。

突然這一天,猿猴的洞口出現了一塊不是自然界的黑色的石碑,它的表面與邊角都非常的光滑。同時,背景音裡出現了人聲與電磁噪音混雜的聲音。猿猴們被黑石與聲音影響它們好奇地去觸摸這個黑色的石碑。在這個時候,庫布裡克給了一個曙光照耀「黑石」的鏡頭,這個鏡頭在影片裡關鍵的時候就會出現,當然,每當它出現的時候,人類的命運就會發生轉折。

觸摸「黑石」後的他們(這裡已經可以使用這個他來表示,從本質上講,人是能夠製造工具並能夠使用生產工具以從事生產勞動的動物,這一點將人與動物區分開來)不知道事情已經完全改變了。其中這個叫「望月」的猿猴,在面對動物屍骨的時候,突然產生了一個念頭,他拿起了一塊骨頭左右砸了兩下。這時,背景音再次傳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骨頭在「望月」手中變成了一把錘子,工具的概念出現了,這就是智慧的曙光。

不要小看這把錘子。在幾百萬年前,它是絕對超越時代的黑科技,有了這把錘子,猿猴族群的生活水平立馬提升。剛才還吃了上頓沒下頓,現在可以人手一塊大肉排了。工具不光可以打獵,還能揍同類。以前爭奪資源需要拼命,現在有了錘子黑科技,學會了使用工具的「望月」族群將能走出非洲,成為佔領世界的智人。

進化的大門向這群猿猴打開了。

這一段中庫布裡克其實想要表達的意思有兩重,一就是人之所以為人,工具的發明是關鍵的一步。二就是庫布裡克否認了自然的進化觀。這群猿猴並不是註定要成為萬物靈長的。如果沒有「黑石的點化」,就算再過幾百萬年猿猴也不會開竅。也就是說,他認為宇宙裡有一個更高的主宰力量,放置了黑石,激發猿猴,走上了進化之路,一切都盡在更高文明主宰者的掌握中。

從開篇來看,感覺這確是一部非常自我的片子。影片開頭長達三分鐘的黑暗足以讓沒有耐性的觀眾退場。語言在片子裡是純粹的配角,第一句人的聲音是在片子的第25分鐘。這對於習慣於聽到對白的觀眾們來說,實在是費勁的折磨。

從猿人到人類,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步。庫布裡克把它處理得如故事一樣。影片中那一瞬間,空中飛躍的骨頭變換成漆黑太空裡漂浮的宇航器。漫長的文明史就濃縮在一秒之內。然而,這是人類的滄海桑田;卻是宇宙的微不足道。偉大和渺小,便共存於這一秒。

大家對「黑石」有著什麼樣的理解,明天我們接著聊第二章:A Trip to the Moon (月球之旅)

相關焦點

  • 從拋起的骨頭到太空的宇航器,《2001太空漫遊》篇章二:月球之旅
    今天我們接著來解讀這部科幻史詩《2001太空漫遊》的第二個篇章:月球之旅(A Trip to the Moon )。上期我們了解了《2001太空漫遊》的開篇章,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隨便讀讀深度解讀科幻史詩劇,《2001太空漫遊》開篇章:人類的黎明。
  • 人類的太空史詩;《2001太空漫遊》上映50年
    談起科幻片,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的《2001:太空漫遊》是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這部電影從它產生開始就對後世的電影產生了難以迴避的影響。這部首映於1968年4月5日的電影距離今天也有50年了,50年已經是一段相當長的距離了。
  • 容易被忽略的一部科幻史詩劇,《2001太空漫遊》,需要細品才明白
    今天,我們來聊一部經典的科幻史詩巨著,《2001太空漫遊》,這是一部1968年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的科幻劇。這部電影是公認的現代科幻電影的鼻祖,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影響了其後所有的科幻片創作。無論是在拍攝技術還是內容的立意方面,讓50年後的今天看起來依然讓人嘆為觀止,這麼多年來,大家對這部片子的的討論也從未終止過。
  • 五十多年之後,太空科幻史詩《2001太空漫遊》依舊無法被超越
    早在1968年憑藉執導的《2001太空漫遊》,就已經凸顯了他的顯赫地位。這部開創性的作品在第一次上映時只獲得了褒貶不一的評價,票房也不溫不火,但現在它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之一。例如在2012年,英國電影協會對有關史上最偉大電影的調查中,《2001太空漫遊》排名第二。有趣的是,即使是在電影最狂熱的粉絲當中,對於電影的主題也有一些困惑和不同的解釋。
  • 《2001太空漫遊》:一部催眠且晦澀的史詩級科幻片
    僅僅七年後,科幻電影便橫空出世。有如1902年法國導演梅裡愛的《月球旅行記》,1904年的《太空旅行記》和1907年的《海底兩萬裡》,一個嶄新的電影類型片——科幻電影開啟了人類想像力通過電影藝術表達的時代。
  • 《2001:太空漫遊》:未來啟示錄
    科幻大師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遊》和電影巨擘斯坦利·庫布裡克的同名電影於1968年先後橫空出世後,毫不誇張地說,科幻小說和電影的領域便矗立著令人矚目的豐碑和燈塔。這兩部作品誕生後直到今天,它們對現實的影響有目共睹,一大批卓越的的科幻小說家和電影導演更是用自己的作品致敬過往與未來。
  • 半個世紀過去了,《2001太空漫遊》仍是最酷的科幻電影
    太空漫遊》最新版預告片(01:59)        庫布裡克的舊作《2001太空漫遊》將與《發條橙》、《1984》、《妙想天開》等一同參加11月8日英國電影學會舉行的科幻電影展。
  • 《2001太空漫遊》——宇宙的想像力
    沒有一句臺詞,用長達6分鐘的時間來描繪導演心中史前的洪荒景象,是60年代著名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的開頭。很多不喜歡,或者對節奏緩慢的科幻片沒有多大興趣的人,很難看的下去這部電影。可是喜歡的人,慢慢坐下來,靜靜的看著,反倒會沉浸其中,甚至欲罷不能。
  • 電影 | 《2001太空漫遊》:最偉大的科幻電影
    許多人以為《2001太空漫遊》是2001年後的電影,其實影片於1968年上映的,它是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一部科幻片,根據科幻小說家阿瑟·克拉克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
  • 《2001太空漫遊》開啟科幻電影新大門(圖)
    100 多年之後,電影大師斯坦利·庫布裡克在他執導的電影《2001 太空漫遊》中,首次將《藍色多瑙河》與浩瀚的宇宙相接,流淌的音符仿佛在訴說廣闊太空的深邃與神秘,使人沉浸其中。半個世紀過去了,這部影片早已是眾多影迷心中最偉大的科幻電影之一,成為探索生命與宇宙的經典之作,同時也開啟了科幻電影新的大門。
  • 科幻迷們有福了!全新珍藏版《2001太空漫遊》上市
    □文/半島記者 黃靖斐電影《流浪地球》的火爆點燃了中國影迷、讀者對科幻電影、小說的期待,引爆了閱讀科幻小說的狂潮。但很多人不知道,劉慈欣的《三體》《流浪地球》都受到一部「科幻神作」的影響,就是《2001:太空漫遊》。正值人類登月50周年之際,讀客文化推出了全新珍藏版《2001:太空漫遊》,讓處在閱讀狂潮之中的國內讀者,再次領略這部「科幻界」曠世之作的魅力。
  • 2001:太空漫遊與變形記
    ,然而當我正在看《2001:太空漫遊》電影時,覺得節奏對於我來說太慢,不是很看得進去。《2001:太空漫遊》裡的確出現了很多超前的概念。比如:視頻電話、空間站中利用自身旋轉的離心力來模擬重力、太空餐的特點以及太空廁所的使用方法等等…這些概念毋庸置疑是超前的,但對我沒有那麼大的震撼。對我產生1震撼的是這樣一種展望:人類以後器官會被機器所取代,當最後機器完全肉體時,我們便可以不再依靠宇宙飛船來遨遊宇宙,甚至到最後,我們可以蛻去肉體,以電磁的形式永生。這種想像衝擊了我。
  • 《2001太空漫遊》原作者 科幻大師克拉克去世
    美聯社消息,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家之一的英國人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被發現死於在斯裡蘭卡的家中,享年90歲。阿瑟-克拉克自上世紀60年帶以來,就飽受脊髓灰質炎等併發症的困擾,有時候還必須用輪椅才能行動。他的私人秘書Rohan De Silva稱,阿瑟-克拉克是因為呼吸問題而去世的。
  • 《2001太空漫遊》一部偉大的科幻電影
    《2001太空漫遊》自從上映以來就被有被冠為最偉大的科幻電影之稱。詹姆斯卡梅隆在節目裡提到,他曾經在電影院看了五遍《2001太空漫遊》,其中一次,有一個人直接衝到銀幕前大喊「It's God,It's God」。2001因為他所提出地問題之尖銳和深刻,也被我們稱為硬核科幻電影的代表作品,他包含了,人類進步的源泉,對科技的恐懼,人類的定義,宇宙對於人的無限。
  • 《2001太空漫遊》:傑作何以能歷久彌新?
    還有太空中的無重力狀態,乘坐太空飛船太空漫遊的乘客睡著,鋼筆等各種物件漂浮在空中;太空飛船的女服務員要把頭包起來防止頭髮散開;女服務員在艙內服務需要穿上重力鞋,克服失重狀態走路像步履蹣跚,等等這些細節無論是當年還是現在都使我們相信它的真實,尤其在當年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僅僅是蘇聯太空人加加林登上太空成為第一個從太空看地球的人。人類登月還是在電影上映一年之後。
  • 《2001太空漫遊》:科幻電影的先驅,探討了我們從何而來
    《2001太空漫遊》是科幻電影的代表作,在探索複雜主題、先見之明和視覺語言方面具有開創性。它不僅在視覺上比較震撼,還將科幻電影分為兩大類,甚至近年來最好的科幻電影也沒有達到《2001太空漫遊》所能達到的水平。
  • 《飛向太空》與《2001太空漫遊》:兩位大師的不同手法和同樣情懷
    《2001太空漫遊》由四段相對獨立的故事組成的:人類黎明、月球方碑、木星任務、無限蒼穹。前兩個故事講述的是人類的過去,後兩個故事講述的是人類的未來。整部電影其實是一種對人類歷史進程的描繪。我們可以發現,兩部電影到最後還是回到了「人」這個母題上,《飛向太空》思索人類、質疑人本身,而《2001太空漫遊》講述了自然環境如何影響人、改變人。
  • 2001:太空漫遊
    人類的進化使人類忘記了進化的目的,而那目的是與人類的傳統休戚相關的。《2001:太空漫遊》是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為斯坦利·庫布裡克1968年的電影劇本所作的小說。這個故事是根據克拉克不同的短篇故事所拼湊的,其中短片作品「前哨」(The Sentinel)裡的某個概念,可看做本書基礎架構。
  • 福利:送你2001太空漫遊
    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身的認知,它改變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它更是劉慈欣夢想的起點,無論什麼場合,劉慈欣都會變著法子表達對它的敬佩!這部偉大的作品,就是《2001:太空漫遊》。1964年,已經名聲大噪的電影大師庫布裡克,邀請科幻之王阿瑟·克拉克出手,兩位天神決定一起創作一部科幻作品。這一幹就是四年!4年後,電影《2001:太空漫遊》上映,從此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 唯一的2001太空漫遊
    多數科幻電影顯然屬於前者,畢竟情節和動作才是票房保障,太空漫遊則是為數不多的後者。作者沒有表現出取悅觀眾的迫切感,他試圖用視聽語言的方式,嚴肅探討未來生活場景的一種可能性。《太空漫遊》只適合電影這種媒介,如此奢侈的嘗試卻又背離了電影工業。畢竟電影是燒錢的行當,科幻片又是最燒錢的類型片,創作者很難不去重視市場的反響。但庫布裡克就這麼逆天而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