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認同感太低的人,有哪些表現?最後一條你中了嗎?

2021-01-09 深夜孤獨的人

人有七情六慾,人食五穀雜糧,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特定的個性和性格,但是也有很多年輕人由於自己生活的環境和一些其他的原因,好像生活得並不是特別有自我認同感,那麼,自我認同感太低的人,有哪些表現呢,最後一條,你中了嗎?

1.遇到別人向自己表白時第一反應永遠是配不上別人

很多當代年輕人都有「社恐」,遇到陌生人,不想大聲說話,不想和他人對視,不想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不想聽到別人拒絕,不想和陌生人接觸,又不想自己一個人,總是覺得自己做的不好,覺得仿佛所有人都在注視著我的一舉一動,不想犯一點錯,害怕別人的目光,不想追求自己喜歡的人,喜歡我的人也不想接受,總是覺得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差的那個人。有這種心理的人,大概都很孤獨吧。

2.別人有說有笑,自己一說話瞬間冷場

很多人都會說,對!在那種沒有一個熟人的群,一般情況下我不說話,除非是必要,然後一發完,立馬退出聊天界面去做其他的事,過很久很久我的消息被其他的消息刷沒了我才點進去看。因為我知道我的身上自帶冷場,我也害怕冷場。所以我一般不聊天。小編想告訴大家的是,不要太在乎別人的眼光,多為自己想想。其實就會好很多。

3.對事物敏感,對誇讚持懷疑態度

有時候,被人誇的時候,特別是現在,誇人好像成了一種基本社交禮儀,所以面對別人的誇獎也沒有以前那樣開心了,不太分得清真假。其實你換過來思考一下,每個人都需要很多的肯定和真心的鼓勵,才有那麼點信心,有時候受到一點打擊就容易自卑。所以一路走來,真的很感謝那些肯定過我、表揚我的人,他們都是我生命裡溫柔的存在啊。

4.感覺自己沒有優點 缺點倒是能看出一大堆~

或許你的缺點,在別人眼裡卻是優點呢,自古成大事者,必知錯改錯,而絕不認錯,你可以自己私下承認有缺點,也可以改正缺點,可絕不能告訴自己全是缺點。其實真正的優點往往是自己察覺不到的,而且對你來說是很普通的事,但其他人會幫你記在心裡,不一定是最親近的人,可能是你的一個平常的舉動感動了陌生人,做自己就好了,自己開心就好。生活並沒有那麼苦。

相關焦點

  • 你是一個缺乏自我認同感的人嗎?
    一個人的自我認同感指的是將自身內在的感覺、自我意識以及外部評價等加以綜合,從而對「我是誰」這個問題給予好的回答。當然,這是我們在與他人交往時,把信念和價值觀融合到自己人格中去並對自我價值進行評價的過程。這種評價往往來自於在平時生活中對自身的看法。
  • 提升孩子的自我認同感,激發他的自信潛能
    那些缺乏自我認同感的孩子每做一個動作,甚至每說一句話,都要看旁人的眼神,唯恐自己哪裡做不好,他不能確定自己到底能不能有好的表現,需要從旁人尤其是父母或老師那裡獲得肯定或者認同,這樣他才感到心安。可即便如此,有些對自己認同感嚴重不足的孩子,總是需要反覆進行心理建設以給自己打氣,才可能去表現,而且其表現也多半並不能令自己滿意。而一旦發現自己沒有表現好,這種對自己的不認同感恐怕會更深。
  • 愛上「接近自己的人」?不是巧合,是你的自我認同感太低!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過這種感覺?本來自己對於某人是沒有任何好感或情愫的,可是當你察覺到對方意圖接近自己、變得比較主動之後,你到最後竟也不小心愛上他/她了?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巧合嗎?調查結果顯示,將近30%的人都承認,「自從被原本沒有情感的人主動接近後,自己也默默對其產生好感和情愫。」我們來聽聽接受調查的人是怎麼說的。「公司裡有一位前輩,他長得不算帥,我本來對他是沒有好感的,但就在他約我去喝酒之後,我卻漸漸開始在意起他了,後來我甚至開始期待他聯絡我,我知道自己喜歡上他了。」
  • 是孩子缺乏「自我認同感」,原因家長難辭其責
    在生活中,一些孩子總是低頭不自信、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其實是缺乏「自我認同感」的表現,對此家長難辭其咎。如果孩子現在已經有些類似傾向了,家長千萬別忽略了。孩子的不自信源於家庭孩子的「自我認同感」低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源自原生家庭的成長環境以及所受到的教育。
  • 孩子總是低頭自我封閉?不僅是不自信,更是孩子「自我認同感」低
    一、「自我認同感」對孩子的成長意義自我認同感簡單來說就是自己接納自己,能夠站在理智的角度上熱愛生活,而不是每天抱怨。及時自己有缺點也能夠欣然接受並改正,朝著遠大的目標前進,最後對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認同,有以下三方面的意義。
  • 該如何保持穩定的自我認同感呢?
    如果自己的身份認同是王者,面對問題會有無窮的信心。能想盡一切辦法來解決問題,最後真的獲得巨大成功;而切換到失敗者模式,就丟掉了「我能行」的信念。仿佛被綁住了手腳,十成功力只發揮出一兩成,結果以失敗告終。為什麼自我認識會如此劇烈地波動呢?當我們對自身的認識,基本建立在外界的反饋上,那就很容易因為環境的變化而波動。
  • 消極的人一事無成!想要提高自我認同,我們必須要這樣做!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如何提高我們的自我認同感。在現代生活的節奏中,絕大多數人的壓力都是很大的,稍有不慎就會進入消極的連鎖反應中而無法自拔。就算是讀了一些勵志的文章,效果也是一般。那是不是我們會一直這樣消極下去呢?
  • 讓孩子變得開朗自信,家長要做好這3點,提高孩子的自我認同感
    如今大多數的父母都知道,鼓勵孩子所帶來的正面積極的效果,經常被父母認同和鼓勵的孩子,自我認同感很強,外在的表現就會很自信勇敢,相反,如果經常被父母訓斥和打擊的孩子,自我認同感就比較弱,現在表現出來就會顯得自卑、敏感、多疑。自我認同感是健康人格的基礎,自我認同程度的高低,影響著孩子今後的成長和發展。
  • 從育兒角度解析《想見你》:探究青春期孩子,要如何做到自我認同
    《想見你》:探尋青少年青春期自我認同之旅 在《想見你》這部劇中,從育兒角度來解析,則可以看到青少年的自我認同問題。他一邊痛苦,一邊對自己進行自我否認,他不喜歡這樣的自己,最終他選擇了跳海自殺。 生活中因為不認同自己,不喜歡自己、接納自己的人產生輕生的念頭的人不在少數,每年青少年自殺的人數數字讓人感到害怕。生活中像王詮勝的人很多,他們接納不了自己,否定自己,才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其三,莫俊傑。
  • 可以讓孩子慢慢增強認同感,來改善他們內心的自我價值感的缺失
    s心理專家姚春水曾經講過一個理論:在個體通過系統化的精神發展訓練方法解決身體問題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會保留一部分內心的自我價值感。然而,內心價值感的缺失會降低他人對自己的認同感,從而縮小自我與他人、與社會的距離。
  • 家長巧用「歸因理論」,助娃找到自我認同感
    甚至是自己想上洗手間的時候,也因為不敢跟老師說,硬生生的憋著,最後導致了孩子尿褲子的情況。老師認為孩子的不自信程度有些嚴重,可能是因為自我認同感的缺失,會影響孩子許多方面的發展,所以就趁著孩子年紀還小,向閨蜜提出來,希望閨蜜能夠注意到這一點,並且建議閨蜜可以用"歸因理論"法,對孩子的行為做出一些改善。
  • 孩子自卑不敢嘗試,因為孩子自我認同感低,家長這樣做孩子更自信
    歡歡的這種自卑不敢嘗試的思想,讓老師大吃一驚,後來經過老師的詢問才知道原來歡歡生活在一個長期被父母壓制的環境中,父母總是貶低她:你怎麼什麼都做不好,我怎麼生出來你這麼個笨蛋。所以歡歡在生活當中不敢嘗試,生怕自己做錯了就會受到父母的責罵,知道了真相的老師們也不由連連嘆息,這個孩子真是被耽誤了。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對他們有什麼意義呢?
  • 家有中等生在學校常被「忽視」怎麼辦?教孩子「自我認同」是關鍵
    但是後來我便慢慢地學會"自我認同",而這種能力也讓我在"被忽視"的困擾中脫離出來。所以,如果家庭裡有中等生在學校常被"忽視",我們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自我認同"的能力。這個世界上並非每個人都能活在聚光燈下,總有身處角落,很難被人發現和關注的人群,就像每個班級都有中等生群體,而老師的精力決定了老師往往會容易忽視"中等生",這是一個社會現實,我們無法改變,因而我們能做的,要做的就是教孩子學會"自我認同",從孩子自身去獲取價值感。1.學會"自我認同"能避免過度依賴"他人認同"社會是由人組成的群體,個人與他人之間聯繫緊密。
  • 「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好」:自我認同感低的人,如何提高自信?
    她一直想要變得優秀,努力做好粉絲心中女藝人的形象,但又容易突然變得不自信,於是開始自我懷疑,陷入自責中。賽客自卑症專家認為:自卑在心理學上是一種軟弱的情感體現。鄭爽深處就是自我否定,自我認同感很低,很少看到自己的進步。鄭爽自我認同感低的表現,也代表著億萬年輕人在努力奮鬥中,一次一次懷疑自己。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 當孩子缺乏自我認同的時候,家長應該如何教育?
    什麼是自我認同?自我認同是能夠理智地看待並且接受自己以及外界,能夠精力充沛,熱愛生活,不會沉浸在悲嘆、抱怨或悔恨之中,而且奮發向上,積極而獨立,有明確的人生目標,並且在追求和逐漸接近目標的過程中會體驗到自我價值以及社會的承認與讚許。
  • 教會孩子「自我認同」,孩子更自信
    1、自信心就像舉世無雙的陳楚楚一樣,身邊的人都把她看作是最為有能力的人,大家閨秀,名門之後,她依然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這源於她對自身的不認同,才讓自信心流失,沒有對自我的認可可言。所以,自我認同感影響最直接的就是一個人的自信心。
  • 孩子總是不自信,可能是自我認同感低,家長這樣做,幫助孩子改變
    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教育方式,每個父母都有自己對孩子未來的期許,有的家長在乎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父母在乎的是孩子是否吃飽穿暖,還有的父母在很努力的證明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正確的,可是很少有父母去關注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很多人看起來和大多數人一樣,可他的內心極度自卑,這與原生家庭是密不可分的,這其實也就是孩子的自我認同感低。
  • 【蓋婭健康】你的「自我感」還剩多少?
    埃克哈特·託利說過一句與所有神秘主義者共鳴的話:「那些徹底死掉的人,才能得到上帝的精髓。」  拉瑪那·馬哈希尊者也說過:「你將充分體會你的榮光就藏在自我感的止息之中。」  《禪林》中則說:「活著的時候要像個死人,徹底死掉。」
  • 不自信的人,都是缺乏自我認同感
    那這個實驗跟自信有什麼關係呢?昨天看了一個諮詢,大概是一個男生跟一個陌生女生開玩笑,女生罵他神經病,然後他就懷疑自己,是不是話說錯了啊,還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對,以後都有跟陌生人開玩笑的陰影了!然後找到諮詢師溝通,說他太在乎一個人的態度,或許不是他的原因,可能女生當時心情正不好呢!
  • 快男潘曦呼籲社會關注男性教師社會認同感引爭議
    近日,一名微博簡介為快男潘曦的用戶發微博寫道自己曾做老師飽受歧視,認為男教師缺少的原因或因為社會地位太低,以至於難以找到對象。該博主呼籲社會關注男教師的社會認同感,引發網友關注。快男潘曦微博呼籲關注男教師社會地位博主原文:@潘曦PX:全社會能關注男教師的社會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