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驗單上的參考值是臨床解讀檢驗結果的重要依據,但臨床醫生單純根據參考值來判斷結果,當跟主任出門診時,怕是要被主任「逐出」門診室。為了避免此等「慘劇」發生,檢驗人還不快來惡補一下知識!
01
LDL-C:不同患者降脂目標值不同
LDL-C作為血脂指標之一,不同人群的LDL-C控制目標不同。
血液化驗單上的正常參考值範圍,是針對普通人群的。對於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一級預防人群的LDL-C合適水平,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給出了建議:
對於不同ASCVD危險人群降脂治療,LDL-C目標值亦不同:
02
BNP/NT-proBNP
BNP/NT-proBNP是目前心衰診療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標誌物,臨床上有助於心衰篩查、診斷、鑑別診斷、預後評估等,但臨床應用中應充分考慮一些影響因素。
年齡
BNP/NT-proBNP水平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所以臨床診斷急性心力衰竭時,應充分考慮年齡因素。
NT-proBNP>450ng/L(<50歲成人)
NT-proBNP>900ng/L(50~75歲成人)
NT-proBNP>1800ng/L(>75歲成人)
性別
女性的BNP/NT-proBNP水平普遍高於男性,臨床診斷中需考慮性別因素的影響。
腎功能
腎功能不全時,BNP/NT-proBNP水平會升高,臨床診斷時需依據腎功能不全程度來判斷。
如正常成人NT-proBNP<300ng/L時,即可排除急性心衰;而當合併腎功能不全時(eGFR<60mL/min/1.73m ),則調整為NT-proBNP<1200ng/L。
03
肌鈣蛋白:需動態監測
肌鈣蛋白作為反映心肌細胞受損的指標,具有較好的敏感性,臨床上常作為診斷心肌壞死最特異和敏感的首選標誌物。
肌鈣蛋白指標的升高,常常作為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依據,但因為肌鈣蛋白常在心肌梗死症狀發生後2~4h開始升高,10~24 h達到峰值,持續升高時間可長達10~21 天,所以臨床上肌鈣蛋白指標的升高與否,只是對心肌損傷的實驗室檢測,並不能僅僅據此作出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
我們應當動態監測肌鈣蛋白的水平,結合臨床實際情況後再做判斷。
此外,臨床上還需注意非特異性的肌鈣蛋白升高,如嚴重感染、慢性腎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
04
凝血INR:不同患者範圍不同
INR是口服華法林患者的常用監測指標,但需注意,不同患者INR控制範圍各不同。
對於口服華法林抗凝治療的非瓣膜房顫、瓣膜病伴或不伴房顫、靜脈血栓栓塞患者,INR應維持在2.0~3.0。
對於人工機械瓣膜置換後患者,口服華法林抗凝,INR應維持在2.5~3.5。
而對於生物瓣膜置換後患者,術後3個月口服華法林抗凝,INR應維持在2.0~3.0。
05
血鉀
眾所周知,血鉀正常值為3.5~5.5mmol/L。但在某些患者中,血鉀需要維持在較高水平。
如在尖端扭轉型室速患者中,血鉀維持在4.5~5.0mmol/L最為合適;心力衰竭患者血鉀維持在4.2mmol/L左右最佳。
來源:心血管時間
編輯:Bling 審校:R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