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骷髏師成名之戰,再遇此軍,蘇軍必以5倍兵力對付

2021-01-09 天下將令

眾所周知,二戰時期的德國軍隊憑藉著其強大的戰鬥力可謂是橫掃歐洲多國。在西線,德軍幾乎是沒有對手,而在東線戰場上耶是與之相反,陷入了與蘇聯的戰爭泥潭當中。當時的德軍除了其國防部隊之外還有一支生力軍,那就是德國的黨衛軍。剛開始的德國黨衛軍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突出的表現,直到在德米揚斯克包圍戰中才算是打出了名氣。當時的黨衛軍骷髏師帶隊突圍蘇軍的包圍圈,真正意義上的展露了鋒芒。

1941年11月,德軍發動的颱風行動當中,由於蘇聯的頑強抵抗和冬季的到來,使得德軍不得不停止進攻。在此情況下,蘇軍也趁勢展開反攻並以大量的優勢部隊在德米揚斯克附近包圍了大量的德軍。這次包圍戰也是蘇德會戰以來,蘇軍一次將如此眾多的德軍精銳部隊包圍。面對這樣的情況,蘇軍實際上也沒有完全的把握能夠吃掉這支部隊。

從當時被包圍的德軍自身來看,當時的軍隊戰鬥力還是較為頑強的,並且在包圍之後其後勤補給也是受到了德國空軍空的支援,甚至有些部隊在被包圍之前還領到了冬裝加以禦寒。可以說這時候的德軍後勤力量保障還是十分充裕的,有足夠的實力與蘇軍作戰鬥。

在眾多被包圍的德軍當中,可以說不得不提到黨衛軍的骷髏師了,該部隊在之前的軍事行動當中傷亡大部。其2萬多人的編制,實際上真正有戰鬥力的也就差不多在1萬左右,然而就是在1萬人左右卻在當時的突圍戰當中卻擔任了主要的突擊力量。在被包圍之後德軍也調集了大量部隊增援,妄圖解救包圍圈中的德軍。而包圍圈裡的德軍也在拼命自救,於是乎在1942年的4月28日,德軍被包圍部隊在骷髏師的帶領下成功的打開了一個缺口,最終逃出了蘇軍的包圍圈。

而此戰骷髏師可謂是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包圍圈裡的大量德國部隊,在戰後也僅剩6700餘人。在此之後,曾對黨衛軍十分看不起的德國國防部隊也從新開始評估了黨衛軍的戰鬥力,它也成為了當時黨衛軍的成名之戰。甚至在之後的與骷髏師的戰鬥當中,蘇軍一旦聽到是與骷髏師作戰,那麼他們必定會以5倍以上的優勢兵力做準備。

相關焦點

  • 二戰德軍骷髏師有多可怕?被稱為蘇軍的死神,成員都有抑鬱症
    說起二戰中令人聞風喪膽的部隊,估計大家都不會遺漏掉德軍的武裝黨衛軍,其中有三支黨衛軍堪稱王牌中的王牌。他們分別是骷髏師、帝國師和維京師。今天我們就來瞧瞧他們在二戰中的所作所為,來比比看誰才是真正的「地獄之師」。
  • 二戰東線戰場德軍最後的勝利,殲滅蘇軍52個師,第三帝國的續命之戰
    第一次是德軍奪城之戰,第二次是1942年5月德軍在此粉碎蘇軍攻勢,第三次是曼施坦因打的,第四次發生在1943年8月,蘇軍終於勝了一次,收復哈爾科夫。這不是瘋狂,而是他比別人更敏銳地洞察到,兩軍力量懸殊背後,卻隱藏著微妙的動態改變——蘇軍這一輪攻勢在由盛轉衰,而德軍力量卻正在增強。
  • 蘇軍戰場上的「死神」,德骷髏師實力多強?最後卻慘遭處決
    ,更何況當時的蘇聯兵力也不賴。在德國的東線戰場上,從1941年的巴巴羅莎計劃再到颱風計劃,從庫爾斯克會戰再到哈爾科夫戰役,從柏林戰役再到春醒行動,一場場的對決讓這支部隊人數驟減。在1942年德軍經歷了逐個擊破後,終於與蘇聯相遇,而這一對峙便是數年,在歐洲戰場上所向披靡的德國,將其王牌部隊骷髏師投入了戰場上,當時蘇聯將德國重重包圍。
  • 二戰東線戰場蘇軍十次史達林突擊,消耗德軍數百萬,收復全部失地
    蘇軍為了徹底殲滅戰場南翼的德軍集團,解放整個第聶伯河西岸烏克蘭地區,蘇軍集中了朱可夫元帥指揮的烏克蘭第1、2和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指揮的烏克蘭第3、4方面軍,總兵力260餘萬人,火炮28654門、坦克2015輛、作戰飛機2600架,兵力為德軍的2倍,炮兵多1.8倍,航空兵多1.6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則比德軍多2倍。
  • 沃羅涅日拉鋸戰的開端,蘇軍與德軍的混戰,第一次沃羅涅日戰役
    1942年中下旬,德軍發動沃羅涅日戰役,此戰目的皆在配合盧甘斯克方向的攻勢,打開通往高加索和史達林格勒的大門,奪取蘇聯的兩個重要工業區,充實德軍的戰爭力量,而蘇軍在沃羅涅日艱難的招架並將德軍拖入了拉鋸戰,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第一次沃羅涅日戰役。
  • 魔鬼利刃:邪惡黨衛軍「四大王牌」師,帝國師第一,骷髏師居第四
    1941年骷髏師參加入侵蘇聯作戰,據和骷髏師交過手的蘇軍士兵回憶,黨衛軍骷髏師在戰場上作戰的手段一貫殘忍,甚至發生過當著蘇軍的面火燒戰俘的惡劣事件。,他們在戰場上不管對面蘇軍攻勢有多猛,這支部隊的士兵卻從來沒有怯戰過,即使明知勝利無望,但沒有得到撤退命令也絕不會後退半步。
  • 德軍的最後一次勝利,勞班坦克大決戰,摧毀蘇軍351輛裝甲車輛
    8個步兵軍,2個坦克軍和2個摩託化騎兵團,總兵力多達10萬人之眾,並擁有1289輛裝甲作戰車輛。而德國軍事歷史上更是對圍殲戰異常的痴迷,儘管很多時候被圍殲的都是日耳曼人的軍隊,但在防禦反擊和運動戰中對對手的孤立部隊實施殲滅戰,並在伺機需求殲滅或重創對手主力部隊的戰術似乎沒有什麼大問題,前提是兵力與後勤以及戰略資源能夠支持這樣行動。
  • 春季覺醒行動,德軍裝甲部隊最後的一擊,蘇軍將如何化解危機?
    德軍計劃由迪特裡希大將率領第六裝甲集團軍對蘇軍發動一次側翼打擊,軍隊將在巴拉頓湖以北地區展開並向蘇軍烏克蘭第三方面軍發動進攻,擊潰蘇軍的第27軍和第6近衛坦克集團軍,奪回布達佩斯並將蘇軍驅逐到多瑙河以東,然後與德軍的E軍群匯合,圍殲蘇軍的第26軍和第57軍。
  • 4000輛坦克打700輛坦克,蘇軍覺得自己優勢很大,A了上去
    為此,西南方面軍決定在南方投入實力最強的機械化第5、8、15軍進行反擊作戰,這三個機械化軍加起來一共有2483輛坦克,包括716輛先進的T-34、KV型坦克,對付克萊斯特綽綽有餘。
  • 火力強勁可以點名,防護卻奇差:德軍靠蘇軍反坦克炮打穿蘇軍戰車
    【軍事家二戰專欄】地面猛虎篇-拼湊出來的獵手,黃鼠狼-3坦克殲擊車「混血獵手」列傳:二戰德軍「黃鼠狼」3坦克殲擊車技戰史(下)四. 部隊編成「黃鼠狼」系列坦克殲擊車的出現,主要是為了滿足德軍統帥部對下屬級反坦克炮單位部分自行化的需求。在「黃鼠狼」系列出現以前,德軍只裝備過少量有捷克制47毫米反坦克炮的1號坦克殲擊車。
  • 蘇軍與德軍激戰布達佩斯,擦出火花的羅馬尼亞與匈牙利
    1944年,羅馬尼亞突然脫離了納粹陣營,向蘇聯投誠並加入了反法西斯陣營,此後羅馬尼亞軍隊開始協助蘇軍作戰,他們的第一個任務是跟隨蘇軍進攻匈牙利本土。在聽到了這個作戰目標以後,羅馬尼亞官兵們一個個生龍活虎,羅馬尼亞軍在進攻匈牙利首都期間,戰鬥之頑強瘋狂震驚了蘇軍和德軍。
  • 德軍最後的瘋狂——阿登反擊戰
    然而瘋狂的希特勒依舊沒有打算向盟軍投降,他幻想著利用東線蘇軍在冬季攻勢基本停滯的機遇,迅速集結主力到西線,對英美盟軍發動一次突然襲擊。試圖再來一次敦刻爾克奇蹟,包圍消滅英美主力,逼迫英美接受有條件的議和,然後再集中力量對付東線的蘇軍。
  • 只有23名戰士的巴甫洛夫大樓,德軍為何58天攻不下?位置極其特殊
    (德軍也用波波沙)巷戰開始之初蘇軍是比較慌亂的,第62集團軍原司令員洛帕京將軍認為根本守不住城市,結果被督戰的赫魯雪夫當場拿下同樣,進攻城區的德軍各師也是傷亡慘重精疲力盡,說什麼也得喘口氣補充一下,然而小鬍子已經越來越不耐煩,直接電示保盧斯:「趕緊完成這項行動,史達林格勒必須拿下」!於是德軍只好恢復進攻,戰至9月26日,按巷戰的傳統標準評判,史達林格勒基本可以認定為陷落:德軍已經佔領城區的80%以上和中心城區的90%,德軍巴赫少將第71步兵師的若干分隊甚至前出到了河邊。
  • 德軍包圍莫斯科勝利在望,為何卻突然潰敗?蘇聯靠天氣反敗為勝
    在前期德國對蘇聯的對策是十分成功的,先是穩住蘇聯,集中兵力進攻法國和英國,隨後再對蘇聯進行偷襲。德軍在西歐戰場上勢如破竹,希特勒得意忘形,還沒好好喘口氣,就和英國打了起來,結果被英國空軍打敗,使得希特勒進攻英國的計劃徹底泡湯。但是他沒有停下侵略的腳步,把目光投向了東邊的鄰居蘇聯。
  • 近百萬蘇軍全軍覆沒,基輔戰役為何成為二戰時最大的圍殲戰
    基輔戰役是蘇聯與德國在二戰前期發生的一次大型戰役,這場戰役蘇軍慘敗,大量有生力量被德軍殲滅,60多萬蘇軍被德軍俘虜。德軍也因為此戰的勝利,佔據了烏克蘭大片地區,並在蘇聯西南戰場佔據了主動權。 有一種說法認為基輔戰役,是二戰時期眾多大型戰役當中最大的圍殲戰,據說這種說法是來自於希特勒。
  • 1944年冬,納粹德軍發動最後一次攻勢,兩個團美軍向德軍投降
    他們認為雖然1940年德軍是從阿登地區突破法軍防線的,但1944年的情況和1940年已大不相同,德國軍力已經受到嚴重的削弱,尤其是空軍力量,而此時的盟軍實力要比德軍雄厚很多,裝備也要好很多。頭腦發熱的希特勒聽不進去反對的聲音,執意要求下屬去完成這個反擊計劃。這次行動代號為「秋霧」,定於11月底或12月初發動。
  • 史達林下令死守,損失70萬蘇軍,堪稱二戰東線戰場最慘烈一役
    盟國蘇聯讓德國75%的兵力都折損在了這場戰爭中,是其餘國家的總數的好幾倍。德國把之前佔領了的16個國家都當做了自己在戰爭中的後勤部隊,為自己提供資源和兵力,這基本就是整個歐洲,戰爭過程無比坎坷曲折,傷亡異常大,但是如果你讓蘇軍選一場最為可怕的戰役,相信他們一定會選擇基輔戰役。
  • 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蘇聯紅軍對德軍十次打擊的第七次打擊
    1944年春天開始,蘇軍連續發動了6次大規模進攻戰役,展開了對德軍的強大反擊,除庫爾蘭半島外,在各個方向都進展到1939年國境線。德軍在這一系列打擊中遭到嚴重損失,德國的政治經濟及兵力都漸入困境。蘇軍的戰役企圖是粉碎德軍雅西-基什尼奧夫集團,解放摩爾達維亞,迫使羅馬尼亞退出與德國合夥的戰爭。同時,奪取對德國至關重要的普羅耶什蒂油田,動搖德國繼續戰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