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因水而興;一城景,因水而秀。在高素質高顏值的海上花園廈門,作為特區發祥地,湖裡區坐擁「八山兩水、三面環海」的生態資源,五緣灣、湖邊水庫、埭遼湖……
銘記殷切囑託,打造水清、岸綠、景美、宜居的現代化中心城區,湖裡區一直在努力——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他們深化推行河長制,全面施行湖長制,加快推進截汙控源、水環境治理,水體管護取得明顯成效。2018年,湖裡區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地表水水質監測斷面達標率100%,順利通過國家生態環保部督查和「回頭看」專項巡查,百姓期待的水清岸綠的日子正一步步從夢想變為現實。
截流汙水促循環 精心呵護城市「綠肺」
一片溼地染綠一座城。位於島內東部,坐落於湖裡區的五緣灣溼地公園就是城市的綠肺,更是廈門的新客廳、新名片,處處散發迷人的氣質。
不過,由於水體交換能力弱、汙泥淤積嚴重,曾經的五緣灣也被水質差、氣味臭等問題深深困擾著。而隨著一場系統整治行動的打響,讓灣區水域重新煥發生機。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年來湖裡區通過清淤、截流雙管齊下,同時實施源頭治汙,還在侖後、坂美、枋湖南路、高林等10處地段新建了截流點,對排入五緣灣的生活廢水截流淨化,進一步提升五緣灣水質環境。
治水僅僅是一個側面。湖裡區還對五緣灣綠色生態景觀進行全方位升級。2018年以來,湖裡區對五緣灣進行精細化的「梳妝打扮」,先後完成五緣灣市政設施修繕、灣區綠化提升、溼地公園綠化提升等工程,吸引眾多鳥類前來築巢棲息,構築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核心休閒區」。
如今,走進灣區,您一定會偶遇這樣的美景:縱橫交錯的棧道平臺、隨風搖曳的芊芊水草、筆直挺立的落羽杉……構成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更為魚蝦鳥類構建一流的生存環境。記者從湖裡區市政園林局獲悉,今年,他們將進一步提升溼地生態環境,在五緣灣迷宮水域增種2000—3000平方米的睡蓮,其中不乏萬維莎等珍貴品種,「清波之上睡美人,雙色灑金斑;綠裙浮水,萬點佛光,清風一縷香。」——這樣的迷人美景將在夏日到來之際,與市民朋友們見面。
市區兩級聯合治水 臭水湖變身休閒樂園
每天到江頭公園天地湖附近散步休閒,是呂厝社區居民楊行健的習慣。但在過去,天地湖可不是好去處,反而是附近居民的「痛」——每逢夏天,尤其雨後,會散發陣陣惡臭,附近居民都要躲著走。
令人欣喜的是,很快,天地湖就上演蛻變記。「你看,現在的天地湖不僅沒了臭味,湖水清澈,周邊還種起了紅樹林。」楊行健笑著說。
蛻變背後是市區兩級「河長」的聯動發力。地處江頭公園的天地湖也是篔簹湖的一部分,由於附近汙水管網不完善問題嚴重,造成汙水流進天地湖,導致水質惡化嚴重,尤其在雨後一度出現惡臭的情況。
於是,市篔簹湖管理中心通過提高天地湖的水位,增加水體交換的頻次,讓水質得以淨化提升,還對湖底進行清淤,進一步提升水體質量。同時,還對附近管網安裝汙水溢流監控系統,進行智能化監測。
湖裡區全力配合,加大對周邊居民生活區和餐飲業的排汙及衛生保潔監管力度,定期清淤及疏通市政雨水管網。江頭街道呂厝社區的綠色環保志願者也加入其中,每天在公園巡邏淨化,宣傳文明行為。
在湖裡區,像這樣的市區兩級聯動治水模式,也複製到五緣灣、湖邊水庫等水域,形成合力整治、合力監管、合力巡查的常態化機制。同時,湖裡區在「大城管」機制引領下,推行國企化管養,聘請實力派大管家——湖裡建發城建集團對水域及周邊環境進行全方位保潔與提升,持續為水環境「保鮮」。
持續升級水岸景觀 營造詩意棲息生活
家住湖邊水庫湖心島的葉先生每天都會雷打不動在朋友圈「打卡」,以提醒自己堅持晨跑。而在他每天的朋友圈中,總有一張湖邊水庫的晨景。
對於很多居民而言,湖邊水庫公園裡擁有最好的跑道,湖中清水漣漣,岸邊綠植濃密,環湖一圈六公裡,跑起來,時不時湖面上吹來微風,花香沁人心脾,好不愜意。
水清、岸綠、景美凝聚著百姓的美好期待,更是湖裡區不斷努力的目標—— 湖邊水庫是廈門島集雨面積最大的一座淡水水庫,近年來市區兩級多次開展綜合整治,通過庫區清淤、環水庫雨汙截汙箱涵、垂直護岸建設和補水調水等舉措,恢復了湖邊水庫作為應急水源的功能,更營造出一流的生態環境,使之變身為集休閒、健身於一體的城市公園。
這個過程中,湖裡區把更多目光投向湖岸景觀的建設、營造與管理。正值春天,湖邊水庫公園正迎來新一輪的環境提升,在健康步道鋪設透水磚的同時,還將對沿湖綠植進行全方位彩化、美化、香化,屆時湖岸美景將更迷人。
那麼,如何為水環境持續保鮮?湖裡區河(湖)長機制不斷釋放能量。就在今年春節前,湖裡區總河(湖)長帶隊開展巡湖行動。當巡到湖邊水庫公園時,發現一座歷史違建「藏」在岸邊,有關部門立即行動,短短幾天內就拆除、復綠。
值得一提的是,湖邊水庫的活水還不斷「輸送」到島內東部另一處湖水——埭遼湖中,促進水體交換,至今已完成9次「補水」。引活水、截汙水、種植物、勤管理,如今重獲新生的埭遼湖也是湖裡區水域治理的又一成果。
鞏固再提升 讓水更清岸更綠景更美
今天是世界水日,以「堅持節水優先,強化水資源管理」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將在湖裡區火熱開展,河(湖)長制科普、節水小妙招、《水土保持法》普及講解等一系列有趣活動將開進機關、公園、社區、小區。從今年開始,湖裡區也將建立長效機制,每天定期宣傳水環境知識,實現日常化、長期化,讓生態保護理念深植百姓心間。
事實上,今年也是湖裡區水環境治理的鞏固提升年,他們將繼續以河(湖)長工作為平臺,以「水清、岸綠、景美」為目標,共築水域監管體系。這個過程中,湖裡區將立足自查整改,從加快入海排放口治理、水體治理、截汙控源、水域周邊環境整治、水生態提升等方面多管齊下,共同發力持續加強水域綜合治理與監管。
這個過程中,湖裡區將特別注重鞏固控源成效、加大監督監管力度,對已清退小石材加工廠等汙染源定期開展網格化巡查,建立長效機制, 防止回潮。更重要的是,湖裡區還將嚴格落實國家海洋督察、中央環保督察等整改工作,持續跟蹤推進入海排放口整治。
水功能區水質 達標率保持100%
2018年,湖裡區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地表水水質監測斷面達標率100%,順利通過國家生態環保部督查和「回頭看」專項巡查,並順利通過省、市對區河(湖)長制工作數據採集。
2018年,湖裡區五個街道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江頭、禾山、金山街道分別完成天地湖、埭遼湖、洪水頭明渠「一湖(渠)一檔一策」。目前,全區共有區、街河(湖)長12名,副河(湖)長14名,專職河道專管員8名。
10處地段
湖裡區打響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制定《湖裡區推進建築飾面石材生產企業汙染整治工作方案》,對摸排出的68家建築飾面石材加工企業名單完成全面整治,整治工作完成率100%。同時,排查並依法查封或立案處罰工業類小作坊55家。近年來湖裡區還在侖後、坂美、枋湖南路、高林等10處地段新建了截流點,對排入五緣灣的生活廢水截流淨化。
守護生態綠洲 爭當市民湖長
見到侯寶軍,是周六下午的三點。此時他已經穿上紅馬甲,和火炬公園市民園長志願者服務隊的志願者們,拿著清理垃圾的工具,準備和垃圾「開戰了」。
有水便生靈氣,火炬公園裡一大一小兩個湖,讓整個公園顯得極具生機。儘管整個公園看似乾淨整潔,可由於一些市民或遊客的不文明行為,仍有一些垃圾藏於綠化帶中,一些遊客餵食湖中魚兒時,將垃圾袋扔在水中。
面對這些不文明行為,侯寶軍像是雷達精確定位,迅速發現一個又一個隱藏在綠化帶中的菸頭,並熟練地將菸頭夾起放在垃圾袋中。侯寶軍笑稱這是熟能生巧,湖邊什麼樣的垃圾多,他再清楚不過。最讓他頭疼的是,市民餵魚時扔在湖邊石板上泡爛的饅頭以及漂浮的塑膠袋。
當天,這塊重災區又出現垃圾,侯寶軍立馬跳過護欄來到石板上,先是用工具將魚食推向深水處,再將漂浮的垃圾夾起放在垃圾袋中。沒一會,這裡就恢復乾淨整潔。
「你很難想像2016年之前這個湖是什麼樣子。」侯寶軍說,那簡直是「臭水湖」,隔著一條路都能聞到湖裡傳來的臭氣。2016年下半年,湖裡區對整個湖進行整治處理,清汙除淤,死水變清水,休閒娛樂的市民逐漸多了起來。
就在2018年7月31日,熱心生態環境保護的侯寶軍被聘為火炬公園市民園長,同時也自覺擔當起「湖長 」。從此,維護公園環境整潔乾淨,保護湖水生態環境,宣導文明行為,成為每日「必修課」。
「叫一聲『湖長』,感覺身上多了份責任。」侯寶軍時刻關注著湖水的一點一滴。在他的帶動下,火炬公園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紅馬甲,與他並肩作戰,一支由熱心鄰裡組成的火炬公園志願者服務隊應運而生,並迅速發展到111人。他們定期清理公園衛生死角,勸導市民不亂扔垃圾,倡導愛護湖水環境。他們的行動收穫感動,市民專門給他們送來錦旗。
「誰能想像野鴨、白鷺會在這裡安家。」侯寶軍說,努力總有回報,如今火炬公園湖水清清,小廣場乾淨整潔,這才是文明廈門應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