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裡區全力打好治水攻堅戰 現代化中心城區更具魅力

2020-12-04 騰訊大閩網

一座城,因水而興;一城景,因水而秀。在高素質高顏值的海上花園廈門,作為特區發祥地,湖裡區坐擁「八山兩水、三面環海」的生態資源,五緣灣、湖邊水庫、埭遼湖……

銘記殷切囑託,打造水清、岸綠、景美、宜居的現代化中心城區,湖裡區一直在努力——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他們深化推行河長制,全面施行湖長制,加快推進截汙控源、水環境治理,水體管護取得明顯成效。2018年,湖裡區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地表水水質監測斷面達標率100%,順利通過國家生態環保部督查和「回頭看」專項巡查,百姓期待的水清岸綠的日子正一步步從夢想變為現實。

截流汙水促循環 精心呵護城市「綠肺」

一片溼地染綠一座城。位於島內東部,坐落於湖裡區的五緣灣溼地公園就是城市的綠肺,更是廈門的新客廳、新名片,處處散發迷人的氣質。

不過,由於水體交換能力弱、汙泥淤積嚴重,曾經的五緣灣也被水質差、氣味臭等問題深深困擾著。而隨著一場系統整治行動的打響,讓灣區水域重新煥發生機。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年來湖裡區通過清淤、截流雙管齊下,同時實施源頭治汙,還在侖後、坂美、枋湖南路、高林等10處地段新建了截流點,對排入五緣灣的生活廢水截流淨化,進一步提升五緣灣水質環境。

治水僅僅是一個側面。湖裡區還對五緣灣綠色生態景觀進行全方位升級。2018年以來,湖裡區對五緣灣進行精細化的「梳妝打扮」,先後完成五緣灣市政設施修繕、灣區綠化提升、溼地公園綠化提升等工程,吸引眾多鳥類前來築巢棲息,構築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核心休閒區」。

如今,走進灣區,您一定會偶遇這樣的美景:縱橫交錯的棧道平臺、隨風搖曳的芊芊水草、筆直挺立的落羽杉……構成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更為魚蝦鳥類構建一流的生存環境。記者從湖裡區市政園林局獲悉,今年,他們將進一步提升溼地生態環境,在五緣灣迷宮水域增種2000—3000平方米的睡蓮,其中不乏萬維莎等珍貴品種,「清波之上睡美人,雙色灑金斑;綠裙浮水,萬點佛光,清風一縷香。」——這樣的迷人美景將在夏日到來之際,與市民朋友們見面。

市區兩級聯合治水 臭水湖變身休閒樂園

每天到江頭公園天地湖附近散步休閒,是呂厝社區居民楊行健的習慣。但在過去,天地湖可不是好去處,反而是附近居民的「痛」——每逢夏天,尤其雨後,會散發陣陣惡臭,附近居民都要躲著走。

令人欣喜的是,很快,天地湖就上演蛻變記。「你看,現在的天地湖不僅沒了臭味,湖水清澈,周邊還種起了紅樹林。」楊行健笑著說。

蛻變背後是市區兩級「河長」的聯動發力。地處江頭公園的天地湖也是篔簹湖的一部分,由於附近汙水管網不完善問題嚴重,造成汙水流進天地湖,導致水質惡化嚴重,尤其在雨後一度出現惡臭的情況。

於是,市篔簹湖管理中心通過提高天地湖的水位,增加水體交換的頻次,讓水質得以淨化提升,還對湖底進行清淤,進一步提升水體質量。同時,還對附近管網安裝汙水溢流監控系統,進行智能化監測。

湖裡區全力配合,加大對周邊居民生活區和餐飲業的排汙及衛生保潔監管力度,定期清淤及疏通市政雨水管網。江頭街道呂厝社區的綠色環保志願者也加入其中,每天在公園巡邏淨化,宣傳文明行為。

在湖裡區,像這樣的市區兩級聯動治水模式,也複製到五緣灣、湖邊水庫等水域,形成合力整治、合力監管、合力巡查的常態化機制。同時,湖裡區在「大城管」機制引領下,推行國企化管養,聘請實力派大管家——湖裡建發城建集團對水域及周邊環境進行全方位保潔與提升,持續為水環境「保鮮」。

持續升級水岸景觀 營造詩意棲息生活

家住湖邊水庫湖心島的葉先生每天都會雷打不動在朋友圈「打卡」,以提醒自己堅持晨跑。而在他每天的朋友圈中,總有一張湖邊水庫的晨景。

對於很多居民而言,湖邊水庫公園裡擁有最好的跑道,湖中清水漣漣,岸邊綠植濃密,環湖一圈六公裡,跑起來,時不時湖面上吹來微風,花香沁人心脾,好不愜意。

水清、岸綠、景美凝聚著百姓的美好期待,更是湖裡區不斷努力的目標—— 湖邊水庫是廈門島集雨面積最大的一座淡水水庫,近年來市區兩級多次開展綜合整治,通過庫區清淤、環水庫雨汙截汙箱涵、垂直護岸建設和補水調水等舉措,恢復了湖邊水庫作為應急水源的功能,更營造出一流的生態環境,使之變身為集休閒、健身於一體的城市公園。

這個過程中,湖裡區把更多目光投向湖岸景觀的建設、營造與管理。正值春天,湖邊水庫公園正迎來新一輪的環境提升,在健康步道鋪設透水磚的同時,還將對沿湖綠植進行全方位彩化、美化、香化,屆時湖岸美景將更迷人。

那麼,如何為水環境持續保鮮?湖裡區河(湖)長機制不斷釋放能量。就在今年春節前,湖裡區總河(湖)長帶隊開展巡湖行動。當巡到湖邊水庫公園時,發現一座歷史違建「藏」在岸邊,有關部門立即行動,短短幾天內就拆除、復綠。

值得一提的是,湖邊水庫的活水還不斷「輸送」到島內東部另一處湖水——埭遼湖中,促進水體交換,至今已完成9次「補水」。引活水、截汙水、種植物、勤管理,如今重獲新生的埭遼湖也是湖裡區水域治理的又一成果。

鞏固再提升 讓水更清岸更綠景更美

今天是世界水日,以「堅持節水優先,強化水資源管理」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將在湖裡區火熱開展,河(湖)長制科普、節水小妙招、《水土保持法》普及講解等一系列有趣活動將開進機關、公園、社區、小區。從今年開始,湖裡區也將建立長效機制,每天定期宣傳水環境知識,實現日常化、長期化,讓生態保護理念深植百姓心間。

事實上,今年也是湖裡區水環境治理的鞏固提升年,他們將繼續以河(湖)長工作為平臺,以「水清、岸綠、景美」為目標,共築水域監管體系。這個過程中,湖裡區將立足自查整改,從加快入海排放口治理、水體治理、截汙控源、水域周邊環境整治、水生態提升等方面多管齊下,共同發力持續加強水域綜合治理與監管。

這個過程中,湖裡區將特別注重鞏固控源成效、加大監督監管力度,對已清退小石材加工廠等汙染源定期開展網格化巡查,建立長效機制, 防止回潮。更重要的是,湖裡區還將嚴格落實國家海洋督察、中央環保督察等整改工作,持續跟蹤推進入海排放口整治。

水功能區水質 達標率保持100%

2018年,湖裡區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地表水水質監測斷面達標率100%,順利通過國家生態環保部督查和「回頭看」專項巡查,並順利通過省、市對區河(湖)長制工作數據採集。

2018年,湖裡區五個街道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江頭、禾山、金山街道分別完成天地湖、埭遼湖、洪水頭明渠「一湖(渠)一檔一策」。目前,全區共有區、街河(湖)長12名,副河(湖)長14名,專職河道專管員8名。

10處地段

湖裡區打響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制定《湖裡區推進建築飾面石材生產企業汙染整治工作方案》,對摸排出的68家建築飾面石材加工企業名單完成全面整治,整治工作完成率100%。同時,排查並依法查封或立案處罰工業類小作坊55家。近年來湖裡區還在侖後、坂美、枋湖南路、高林等10處地段新建了截流點,對排入五緣灣的生活廢水截流淨化。

守護生態綠洲 爭當市民湖長

見到侯寶軍,是周六下午的三點。此時他已經穿上紅馬甲,和火炬公園市民園長志願者服務隊的志願者們,拿著清理垃圾的工具,準備和垃圾「開戰了」。

有水便生靈氣,火炬公園裡一大一小兩個湖,讓整個公園顯得極具生機。儘管整個公園看似乾淨整潔,可由於一些市民或遊客的不文明行為,仍有一些垃圾藏於綠化帶中,一些遊客餵食湖中魚兒時,將垃圾袋扔在水中。

面對這些不文明行為,侯寶軍像是雷達精確定位,迅速發現一個又一個隱藏在綠化帶中的菸頭,並熟練地將菸頭夾起放在垃圾袋中。侯寶軍笑稱這是熟能生巧,湖邊什麼樣的垃圾多,他再清楚不過。最讓他頭疼的是,市民餵魚時扔在湖邊石板上泡爛的饅頭以及漂浮的塑膠袋。

當天,這塊重災區又出現垃圾,侯寶軍立馬跳過護欄來到石板上,先是用工具將魚食推向深水處,再將漂浮的垃圾夾起放在垃圾袋中。沒一會,這裡就恢復乾淨整潔。

「你很難想像2016年之前這個湖是什麼樣子。」侯寶軍說,那簡直是「臭水湖」,隔著一條路都能聞到湖裡傳來的臭氣。2016年下半年,湖裡區對整個湖進行整治處理,清汙除淤,死水變清水,休閒娛樂的市民逐漸多了起來。

就在2018年7月31日,熱心生態環境保護的侯寶軍被聘為火炬公園市民園長,同時也自覺擔當起「湖長 」。從此,維護公園環境整潔乾淨,保護湖水生態環境,宣導文明行為,成為每日「必修課」。

「叫一聲『湖長』,感覺身上多了份責任。」侯寶軍時刻關注著湖水的一點一滴。在他的帶動下,火炬公園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紅馬甲,與他並肩作戰,一支由熱心鄰裡組成的火炬公園志願者服務隊應運而生,並迅速發展到111人。他們定期清理公園衛生死角,勸導市民不亂扔垃圾,倡導愛護湖水環境。他們的行動收穫感動,市民專門給他們送來錦旗。

「誰能想像野鴨、白鷺會在這裡安家。」侯寶軍說,努力總有回報,如今火炬公園湖水清清,小廣場乾淨整潔,這才是文明廈門應該有的樣子。

相關焦點

  • 廈門湖裡區重拳出擊除惡治亂 為「平安湖裡」增亮添彩
    7人,有力擠壓了違法犯罪空間,全力保障社會治安持續穩定。 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湖裡區以「六清」行動和「一十百千萬」行動為抓手,推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取得一定成效。近年來,湖裡轄區治安環境持續穩定向好,2018年和2019年轄區110刑事警情同比分別下降27.1%和18.9%,2020年上半年轄區110刑事警情同比再次大幅下降28.1%。 今年是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收官之年。
  • 深圳南山加快建成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
    擘畫了中心城區的「宏偉藍圖」,GDP連跨「三個千億」大關,廣東經濟第一區地位更加穩固。「四個中心」功能完善,「六大片區」破繭而出,「一軸一帶」蔚然成型,灣區天際線美輪美奐,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意象初顯。夯實了中心城區的「堅實脊梁」,瞄準「雙區」建設,實施「科技創新+總部經濟」雙輪驅動戰略,「3+3」戰略示範工程建設蹄疾步穩。
  • 紹興:打響「汙水零直排」攻堅戰
    原標題:打響「汙水零直排」攻堅戰 昨天(4月3日)上午,記者從紹興越城區「汙水零直排區」建設和空氣品質達標進位專項行動部署會上了解到,今年,越城區計劃於10月底前基本完成「汙水零直排區」建設各項工作,爭取順利通過省、市驗收;全力實現全年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80%,3個國控站PM2.5濃度達到35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氣品質省市排名進位的達標目標。
  • 廣州海珠區創新治水模式 清水綠岸造福百姓
    近年來,海珠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省、市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總體部署,結合本區實際,堅持把水汙染治理攻堅放在全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河湖長制為抓手,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不斷探索「黨建+治水、生態+治水、文化+治水、治城+治水、環島碧道+共享濱水空間」等具有「海珠經驗」的治水新路子,日益改善的水生態環境給人民群眾帶來越來越強烈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全力守好生態底線 構建生態環保新格局
    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過去5年,貴陽市森林覆蓋率從46.5%提高到55%;建成區人均綠地面積從10.95平方米提高到13.16平方米,增加20.18%。2020年,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98.9%,連續5年穩定在95%以上,環境空氣品質連續4年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在全國省會城市名列前茅;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水質總體優良;中心城區晝間區域聲環境平均等效聲級為三級,晝間道路交通聲環境平均等效聲級為二級,全市噪聲環境狀況總體保持穩定且呈一定程度改善趨勢;全市輻射環境整體保持良好。
  • 中海創助力福州打贏治水攻堅戰|內澇|補水|水系|水量_網易訂閱
    中海創科技 舉報    12月15日,中海創科技集團參與建設的福州城區水系科學調度系統
  • 濟陽書寫向高質量中心城區轉型的時代答卷濟陽
    今天人們如果來到濟陽,將會看到這樣一幅圖景徐徐鋪展開來:在這裡,全新發展規劃正在更廣闊的視野下加速展開謀劃對接;在這裡,更高更快更好的標準正在成為各項工作的「新常態」;在這裡,人們的思想和行動變得愈發開放包容、積極進取……歷史在見證、人民在期待,期待著她向高質量中心城區轉型的步伐越來越快、越來越堅定有力。
  • 唐山路北:加快建設繁榮舒適美麗的現代化中心城區_綜合新聞_唐山環...
    在「三個努力建成」目標指引下唐山路北:加快建設繁榮舒適美麗的現代化中心城區站西片區邊各寨回遷房主體結構封頂。  近年來,路北區從提高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角度出發,先後開展了區直管小區準物業改革三年計劃以及老舊小區改造、背街小巷改造、棚戶區改造、智能化疫情防控封閉改造、道路暢通工程,居民生活環境顯著改善,城市「微循環」不斷暢通。  為高標準打造「城市中心區」,路北區始終堅持高品質推動城市建設。
  • 湖裡區佛教協會幫扶自閉症家庭
    、湖裡區民族與宗教事務局局長葉毓青(左二)、明德法師(左一)、黃昌玲秘書長與星星的孩子交談(右一)(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2019年5月1日下午,由廈門市慈善總會、中共湖裡區委統戰部、湖裡區民族與宗教事務局指導,湖裡區佛教協會主辦,廈門天竺巖寺、覺性院、萬福寺、龍湫亭、天竺巖寺慈善基金、仙嶽書院等單位承辦,廈門市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會協辦的「星星點燈·照亮前程」主題活動在仙嶽公園的仙嶽書院舉行
  • 打造更具輻射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環中心公園活力城區「三大新引擎」為總牽引,打造首善之區高質量發展的「發動機」,全力打造「四大中心」,構建「福田中心區2.0版」,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典範城區。此外,福田充分發揮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核心引擎作用,依託大灣區、合作區、口岸區、保稅區「四區」疊加優勢,布局引進一批科技創新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前沿領軍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形成強大的源頭技術供給能力、創新成果轉移轉化能力、創新經濟持續發展能力,將福田整體打造成為集聚高端創新資源的都市型科創區
  • 搶抓發展機遇、擔好「北起」使命,濟陽加快向高質量中心城區邁進
    >9月3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八場發布會。發布會上,濟陽區委副書記、區長孫戰宇介紹了濟陽區在動能轉換、雙招雙引、重點改革推進、新區品質提升等方面的情況。
  • 解讀深圳中心城區新型環衛市場化模式的「創新密碼」
    2020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1周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福田作為深圳中心城區,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戰略部署和黨中央國務院「雙區驅動」戰略要求,立足「全國最乾淨城區」建設,大膽創新,先行示範,率先在深圳實施新型環衛PPP改革,劍指傳統環衛市場化模式弊端和瓶頸,大規模研發投入新型機械化設備,形成了環衛現代化
  • 佛山順德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觀察(上):「強中心」戰略激發城市向心力
    順德以「強中心」戰略引領城市現代化建設。圖為金鳳凰廣場。順德中心城區建設工程指揮部供圖什麼是「強中心」?三年前,如果問順德人這個問題,答案不會太清晰。城市中心是引領城市集聚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2018年1月8日,順德提出以「強中心」引領城市現代化建設,以「大良—容桂」為主體的中心城區成為推進高品質現代化城市建設的主戰場。
  • 中國水科院組建60周年現代治水與科技創新高端論壇召開
    因此當前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發生深刻變化,必須從改變自然、徵服自然為主轉向調整人的行為、糾正人的錯誤行為為主。推進新時代水利改革發展,必須加快轉變我國的治水思路,把握一個前提,處理好三個關係。牢牢把握節約用水這一前提,深刻領會節水優先的重大意義和內涵要求,把節約用水作為解決我國三大問題的首要選項,把充分節水作為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配置、調度的前提。
  • 創新「智慧大腦」、規劃「河道公園」……南通市打造高質量治水...
    拆除100多處壩頭壩埂,利用拓撲導流牆技術讓中心城區44條斷頭河全部實現水系貫通;創新水利工程智慧管控系統,實現城區涵閘、泵站一體化的集中管理與調度;自然做功,利用歷史形成的水利分區和水位落差,跨區聯動,形成「西引東排、北引南排」的活水暢流格局…… 南通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吳曉春
  • 從垃圾分類準確率看「湖裡實力」
    遍布湖裡區的垃圾箱房,不僅成為城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還將垃圾分類變成一種新風尚。 作為廈門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湖裡區把垃圾分類作為「一把手」工程,系統化、縱深式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構建「法治為基、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因地制宜」的工作格局,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湖裡經驗」。 好載體、好機制、好舉措!
  • 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當前,既要看到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的明顯成效,也要清醒認識和把握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面對的挑戰和機遇,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以環境質量改善的實際成效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必須樹立和貫徹新發展理念,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 (三)牢牢把握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明顯提高和人民生活顯著改善,人民群眾期盼享有更優美的環境。
  • 廈門湖裡創新園推行「四維黨建」模式「四大亮點」引領人才成長
    湖裡區工業園區黨工委組織開展湖裡創新園黨員政治生日會。(通訊員鄭潔雯提供)臺海網7月6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在鮮紅的黨旗前高舉右拳,道出最堅定的承諾——剛剛過去的「七一」,湖裡區工業園區黨工委組織湖裡創新園黨員政治生日會,黨員們重溫入黨誓詞、曬出「學習強國」積分、觀看紅色電影《古田軍號》,擦亮黨員身份、牢記入黨初心。
  •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2019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2019年7月9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2019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攻堅國考、省考斷面水質達標,根據廣東省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2018年1號令及《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廣東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
  • 「十三五」期間佛山治水成效顯著
    今年11月中旬,佛山生態環境治理再獲央媒關注,佛山治水經驗登上《小康》雜誌。近年來,佛山加大水環境治理力度,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明顯成效。2020年前三季度,水質達到「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廣佛跨界河流水質呈明顯改善趨勢,省考佛山水道橫滘斷面、西南湧和順大橋斷面水質從2016年劣V類提升至Ⅳ類,水質為「十三五」同期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