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思想的蘆葦,是目前已知最具有獨特思想的高級動物。從遠古至今日,從茹毛飲血到文明古國,秉承著新奇和對未知事物的渴望,人類對自然和宇宙的探索從未終止過。在人類的這種無限的追求中,人類對自然和宇宙發出的追問逐漸演變為哲學,而哲學這種寶貴屬於人類特有的精神財富還要從七萬年前說起。
當今的人類全部由幾萬年前的智人人種進化而來,在距今約七萬年前,地球上曾生活著很多已知和未發現的人種。有位於非洲的智人、位於歐洲和中亞的尼安德特人、位於亞洲東部的直立人等。但距今約7萬年時,生活在非洲的智人的大腦在短時間內異常的突飛猛進,這種基因突變使得智人的大腦變得更靈活,並逐漸成為了地球上的新主人。
這次認知革命的主要特點是人類產生了新的交流溝通方式——語言的產生,有了語言,人類就可以表達更多的富有創造性的東西。
人類在語言的基礎上不僅可以交流一些看到的東西,也可交流些看不到的事物;不僅可以直接說正經的事兒,還可以閒著沒事八卦一些無聊的趣聞。而對看不見的東西的闡述正是人類宇宙觀的雛形,人類的閒暇又是哲學產生的必要條件。
「哲學產生於驚異、閒暇、自由。」。亞里斯多德語。人類由於自身能力有限,再加上遠古時代的愚昧,使得人類想要通過有限的自身對自然界乃至宇宙做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以解答我們心中的困惑,找回自己迷失的靈魂。下面我對亞里斯多德的這三點做出以下簡要的解釋。
驚異來源好奇心,好奇心是每個人天生所有,只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好奇心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衰弱,代之而起的是奸詐、狡猾、虛偽與假寐。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獲得越來越多知識的同時就會越來越失去原初的一些東西。而那些僥倖仍然保有好奇心的成年人,小編認為就是最具有哲學天賦的人了。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再也不用像原始社會一樣每天忙於打獵生存,這使人類有著大筆的時間清閒休息。在距今一萬年前的原始社會,誕生了眾多的原始骨制項鍊、壁畫等藝術品,這些正是閒暇無事兒時的產物。閒暇時人類往往會做一些無聊的事情,並從中產生很多的思考,其中不免有對自然和宇宙的追問。
對於一個一天只有三四個小時自由時間的上班族是沒有任何時間去思考哲學的,因為他沒有時間,沒有閒暇的基礎。物質是基礎,精神是保障,在不能保障最基本物質需求時人很難做出更高級的行為。
閒暇的當夜深人靜時,你獨自一人走上空曠的街道,走入靜謐的公園,白天嘈雜車水馬龍的城市裡已經被寂靜的黑夜籠罩住了,你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呆呆的透過樹葉望著漫天繁星的天空,你可能不禁發出感慨:「漫天的星鬥好漂亮,比起廣闊的天空,塵世的一切有算得了什麼的?」於是,在這閒暇的夜晚,哲學誕生了。
自由不僅是一項最基本的人身權利,更是自然賦予我們的一項財富,體現在肯定個人的價值種。自由是人類智慧的泉源,「自由之所以重要,正是因為人人生而不同,每個人的獨立特性是每個人的生命的獨特意義之所在」周國平語。
無論驚異、閒暇還是自由這些根源都來自於距今七萬年前的那場認知革命改變了人類的大腦,而複雜而又發達的大腦正是人類具有這一思考功能的根本條件。
哲學起源於所有的人類頭腦中,而哲學一詞起源於古希臘。哲學的英文是philosophy,其中philo意思是love(愛),sophy意思是intelligence(智慧),哲學即愛智慧,是一門追求智慧的學科,它崇尚尋求自然、宇宙以及人生的真理,而非眼前的絨毛小利。它滿足的是人靈魂的渴求,並希望將自身與整個宇宙建立聯繫的渴求。
人類不同於動物,卻有動物的肉體;人類不同於上帝,卻有一顆渴望永恆的靈魂,真正的智慧只有神才擁有,而人的局限性卻使人類渴望永生卻又無法擺脫塵世的羈絆,這使人類在物性和神性中不斷徘徊,成為自然賦予人類的最大的惡作劇,又是人類稱之為人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人是形上學的動物」叔本華語,自誕生一刻就妄想洞悉整個宇宙和人生,以解除內心中的困惑。但是這種困惑卻越纏越大,以至於人類在探索中不斷前進,卻又永遠找不到心中的那一片無比光明的燈塔,人類就是這樣在一個尋找燈塔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這就是哲學的宿命。
作者:孤星
想看更多精彩的相關內容請歡迎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