綻放在扶貧路上的「藍玫瑰」——記駐莒縣寨裡河鎮王標東村第一...

2021-01-15 澎湃新聞

活潑、堅定、熱情,她把芳華綻放在異鄉貧困村;母親、女兒、第一書記,這些身份同屬一個人———莒縣稅務局店子集分局副局長王曉波。

  2019年初,寒冬時節,莒縣稅務局派駐店子集分局副局長王曉波到寨裡河鎮王標東村任「第一書記」,站在年久失修的辦公場所,看到鄉親們漠不關心的眼神,王曉波也一度想打「退堂鼓」,但想起臨行前,跟稅務局領導和同事們許下的一定會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的諾言,她內心堅定了。

  2020年末,又是一個寒冬,走在王標東村新修的村道上,王曉波顯得有些興奮,看著「春意盎然」的蔬菜大棚,村民步履匆匆地忙年,旁邊的群眾也熱情地跟她打招呼:「王書記,來坐哦。」

心貼心,新風勁吹新農村

  「扶貧必須腳踏實地,必須作為。」王曉波來到王標東村,心裡就默默地下了決心,一定要身體力行,讓村裡變個樣。

  一到村裡,王曉波就走街入戶、實地調研。夜色涼如水,山村早早進入了夢鄉,但王曉波的宿舍裡依舊燈火通明。她白天入戶了解實況,晚上還要整理資料、研究下一步策略,有時一研究就到了深夜。

  經過一個月的調研,王曉波了解到,該村瓜菜種植、蔬菜大棚等傳統農業是村裡主要經濟來源。村黨組織活動場所年久失修、荒草叢生,村裡黨員31人,支部班子凝聚力渙散、戰鬥力弱,村民增收渠道窄、路子少,所有村民都盼望著能有個「領頭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寫在紙上的「病灶」找到了,可落實在行動中的卻是一件一件的難事,如何對症下藥至關重要。王曉波決定,從改善村委基礎設施入手,積極協調上級單位籌集資金,對村委辦公房屋進行改建修繕,在村內建起了村黨群服務中心、黨員群眾議事中心、村支部辦公室、農家書屋和文化活動廣場等場所,配備配齊了健身器材,購置了新辦公桌、配置了電腦、印表機等,村內村外環境面貌大為改善。

  獨腳難行,孤掌難鳴,實事要辦好,「虛」功要做實。要想儘快打開局面謀發展,必須把基層黨建擺上重要位置,充分發揮村「兩委」和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為此,王曉波組建了「王標東村黨建工作群」,帶領著村內黨員挨家挨戶做工作,向外出黨員和村民介紹全村產業發展規劃、基礎設施項目、脫貧攻堅政策、黨建知識等黨務村務信息,引導幹部群眾思考、討論全村發展大問題。通過建立矛盾調解機制,累計調解大小矛盾糾紛20多起,村莊發展有了穩定的環境,村班子空前團結,戰鬥力和凝聚力增強了,望著村民們那想擺脫貧困的堅毅目光,王曉波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發展思路。

穩打穩,公路修到家門口

  「王標東村是一個以傳統種植產業為主的村莊,行路難、耕作難,是打贏脫貧攻堅的最大障礙。」經過充分調研後,王曉波提出了「規劃先行、分步實施、穩打穩紮、務求實效」的建設原則,把村內道路、水利設施等民生工程建設作為優先項目,集中火力攻堅。

  鋪開「作戰圖」,立下「軍令狀」。王標東村路難走,道路窄、路邊雜物堆積,群眾出行和勞作極為不便。「儘快為群眾解決出行問題,改造村組道路。」王曉波與村「兩委」商量後,搶晴天、戰雨天,硬化村內道路2000米、胡同10條,方便了村民的出行,結束了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歷史。

  水利興,百業興。針對王標東村人畜飲水和農田灌溉難題,王曉波多渠道籌措資金,掀起水利建設高潮。她積極聯繫派駐單位,爭取專項資金20萬元,對村內灌溉設施進行了修繕維護,徹底解決村民靠天吃飯的問題。「全村234戶672人的飲水問題得到解決,農田水利設施至少能管好幾十年。」村民王興寶看著新修的灌溉設施高興地說道。

  「毫不誇張地講,我來到咱們村一天都當三天使。」聊起幫扶當「第一書記」的苦樂年華,王曉波很是感慨。她看著新建的村級工作場所、設備齊全的辦公室和新修的村組道路、水利設施,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興產業,致富路越走越寬

  「第一書記不僅僅是一個稱呼,更擔負著使命和責任,能為鄉親們幹成一件小事,我都會感覺莫大的欣慰和幸福,我為自己從事的事業和肩負的責任感到無尚榮光,從鄉親們熱情質樸的眼神裡,我讀懂了那份期盼和願望,我甚至怕褻瀆和玷汙那眼神。」這是王曉波經常掛在嘴邊的話,是決心也是鞭策。

  貧困戶如何實現穩定脫貧?王曉波深知,僅靠「輸血式扶貧」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與貧困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才能變「輸血」為「造血」,徹底拔掉「窮根」。

  王曉波在與村「兩委」全面分析後,制定了村級脫貧攻堅規劃,決定從該村擅長的傳統種植業入手,推動產業升級發展,助力貧困戶脫貧。謀定而動,她身體力行入戶做工作,流轉村內土地5.2公頃,打造了「泊月灣」項目,建起了8座蔬菜大棚,為80餘戶村民增加了7萬元的收入,8座蔬菜大棚年年優化種植品種,貧困戶的收入不斷增加……一個個產業項目在王標東村相繼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激發了村民勤勞致富的澎湃熱情,點燃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夢想。

  「過去村上要辦點公益事業,總是愁錢、沒底氣。」王標東村黨支部書記王家濤說道,現在村裡有了產業,每年村集體增加收入10萬元,可以為村民辦點小實事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019年的盛夏,王標東村村委會會議室座無虛席,一堂種植業技術專題講座深深吸引了臺下100多位聽眾。王曉波任該村「第一書記」以來,注重做好扶貧與扶智、扶志結合文章,為村裡聯繫專業人士送講座、送種植相關的書籍,豐富村裡的圖書室。

  「路通了、水引來了、產業項目做起來了,讓我們嘗到甜頭了,王書記進駐我們村裡,讓大家切實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抱怨、去爭論,而不一心一意去搞好自己的家庭建設呢?」在一次群眾代表會上,老黨員王興枚動情地說。

  種下一束陽光,收穫一片燦爛。在精準扶貧政策的照耀下,如今的王標東村,村容村貌日新月異,特色產業方興未艾,群眾幸福指數攀升,脫貧致富的夢想照進現實,穩步踏上了鄉村振興的新徵程。

相關焦點

  • 警徽在扶貧路上閃光——記興和縣賽烏素鎮興隆堡村駐村第一書記...
    2018年5月,賈鵬潮被選派至興和縣賽烏素鎮興隆堡村開展駐村工作,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長。 在興隆堡村的700多個日日夜夜,賈鵬潮這名「80後」駐村書記,紮根農村,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讓肩上的警徽在扶貧路上熠熠閃光。
  • 省派第一書記南陽駐村扶貧工作調查第一書記如何打贏「扶貧仗」
    很快,在鎮黨委的協助下,村裡選舉、任命了村支書和副支書,完成了對村班子的調整。村裡線路老化,武守巖和班子成員幫忙架設四五百米的新線路;為幫助貧困戶脫貧,武守巖到省裡爭取扶貧資金,發展村集體經濟……「手中無米雞不來」,武守巖說,村「兩委」班子只有不斷為群眾謀福利,真正成為群眾致富路上的「領頭羊」,才能在群眾中間樹立起威信。「基礎設施先脫『貧』,產業發展才能跟上。」
  • 稅務扶貧故事薈|扶貧路上的暖心事兒
    一盤雷竹筍炒臘肉鋪出產業致富路  「秦書記,這是我一早拔下來的新筍,第一口讓你嘗一嘗。」 鳳來社區13社貧困戶冉昌政抱著一小捆筍,腳上還沾著泥,笑盈盈地站在鳳來社區駐村第一書記秦蟬鳴的家門口。  「老冉,這是你的勞動成果,我可不能白收!
  • 第一書記陳鑫:真抓實幹圖發展,扶貧路上踐初心
    2018年10月陳鑫受組織委派來到吉州區興橋鎮甫裡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兼隊長自駐村以來陳鑫始終情系發展心懷一方百姓用腳踏實地的幹勁贏得群眾認可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任第一書記以來在陳鑫的「望、聞、問、切」的扶貧下甫裡村貧困戶48人全部脫貧先後籌措資金200多萬元用於村內扶貧
  • 莒縣招賢鎮:鮮花智能化溫室大棚帶動村民致富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蕾 實習記者 孫銘良 通訊員 宋年升 日照報導走進日照市莒縣招賢鎮大羅莊村玫瑰產業園,沿著花香小路向裡探尋,道旁花團錦簇,陣陣芳香縈繞,一體化連跨智能溫室結構、自動化氣候控制、自動化水肥控制、標準化採後處理……這個集諸多高科技元素於一身的現代化溫室大棚,充滿詩情畫意
  • 扶貧路上不落一人 脫貧成果有效鞏固
    ——瀋陽市發展改革委駐村扶貧工作採訪記  2020年是脫貧攻堅全面收官之年,遼寧省瀋陽市發展改革委持續聚焦脫貧攻堅任務,以壯大集體經濟和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為重點,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目標,堅持「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幫扶」,堅決貫徹黨中央扶貧工作部署,不斷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工作力度,爭取扶貧項目建設資金
  • 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廣西首演,以黃文秀事跡致敬扶貧幹部
    9月16、17日,由田沁鑫任編劇、導演的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在廣西文化藝術中心與觀眾見面。編劇、導演田沁鑫謝幕該劇以在扶貧一線殉職的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的真實經歷為藍本。以再現黃文秀事跡、講述黃文秀扶貧故事的形式,致敬數百萬名奮戰在扶貧路上的駐村幹部、第一書記,以及犧牲在扶貧崗位上的一線幹部,從廣西百色一個村的「扶貧之路」,照見全中國貧困地區的小康大道。廣西百色田陽縣的壯族姑娘黃文秀,2016年從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時,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但她毅然回到百色深入農村基層,成為百坭村第一書記。
  • 盡職盡責駐村 用心用情扶貧——記南方電網廣西南寧賓陽供電局駐村...
    為深入學習中央領導同志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入推進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更好地弘揚、反映奮戰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第一線的中國南方電網各級選派駐村工作隊員、扶貧工作隊員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講述他們熱心溫暖的故事,日前,筆者來到了賓陽縣古辣鎮六窯村委,用鏡頭記錄了中國南方電網廣西南寧賓陽供電局選派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宋志業在脫貧攻堅路上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了他盡職盡責駐村
  • 板旺村第一書記李遠強:邊境扶貧戰場的「守邊衛士」
    雖然我已經轉業,但在脫貧攻堅這場戰鬥中,我同樣不能後退一步……」這是法卡山下憑祥市上石鎮板旺村第一書記李遠強駐村日記裡的一段文字。從2015年10月至今,從板旺村駐村工作隊員到板旺村第一書記,他已在板旺村這個邊境貧困村裡開展了整整5年的駐村扶貧工作。
  • 漫畫丨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地圖
    漫畫丨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地圖 在稅務機關, 有著這樣一群駐村「第一書記」: 他們,蹲在村頭村尾
  • 闞雲超一行到前付村調研指導駐村扶貧工作
    11月25日上午,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闞雲超一行到通許縣豎崗鎮前付村調研指導扶貧工作闞雲超一行首先來到前付村產業扶貧基地,詳細查看了即將上市的芹菜、紅薯、南美白對蝦的種植養殖情況。他強調,要進一步加大消費扶貧力度,注重打造自身品牌、開拓對外市場、提升產品價值,助力村集體經濟的高層次、高質量發展。在前付村黨群服務中心,闞雲超認真聽取了我校駐村第一書記、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劉會賓代表省派第一書記團隊、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對村裡工作規劃和發展的匯報。
  • 民族歌劇《扶貧路上》首演,以黃文秀先進事跡濃縮還原全國...
    《扶貧路上》通過對黃文秀事跡的再現,挖掘廣西扶貧的主戰場——百色這片土地上的先進典型和可歌可泣的故事,展現奮鬥在基層扶貧第一線的駐村幹部、第一書記等黨員幹部、預備黨員勇於擔當、永不懈怠的扶貧精神,濃縮還原全國扶貧攻堅戰線,實現文藝作品傳遞的時代性和引領性。
  • 哈爾濱銀行駐村扶貧工作隊:脫貧攻堅 一直在路上
    2017年中下旬,駐村扶貧工作隊主動登記貧困戶危房,多次奔走縣、鄉政府及相關部門。三年來,共新建彩鋼房35所,完成了扶貧攻堅安居扶貧目標。  只爭朝夕助脫貧 不負韶華謀發展  哈爾濱銀行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吃住在村、崗位在村、工作在村,全心全意投入在雙龍村的精準扶貧工作中。
  • 世界上第一株藍玫瑰
    華夏經緯網7月2日訊:據新華網報導,多少年來,人們一直認定培育出藍色的玫瑰是不可能的。6月30日,充滿神秘色彩的藍玫瑰在東京與世人見面,令人驚嘆不已。經過14年苦心研究,日本三得利公司與澳大利亞一家生物技術公司利用移植基因和三色紫羅蘭中的藍色色素合成培植出了世界上第一株藍玫瑰,並有望在未來4年打入市場。據研究人員介紹,這些藍玫瑰的顏色完全出自色素圖譜中,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單車少年」丨織金縣化起鎮大山村駐...
    2016年3月至2020年2月,在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化起鎮大山村任駐村幹部,2020年2月到桂果鎮工作。期間,我和貧困戶之間有過爭執,有過爭吵,但我們都沒有放棄彼此,那份情更濃,那份愛更深。回顧這五年,我們之間有說不完的話,有道不盡的「小故事」,那都是我們經歷過的點點滴滴。從背上行囊,離開家的那天起,我就踏上扶貧徵程。
  • 「小邢書記」專業氣象扶貧記
    那該做哪些準備,來防禦災害保護咱的生命財產安全呢……」 甘肅平涼市莊浪縣中莊村村委會的一間辦公室裡,村民們正聽「第一書記」邢剛講解氣象災害防禦科普知識。  2019年5月,聽從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使命召喚,90後氣象黨員邢剛,抱著投身甘肅氣象扶貧事業的初心,擔任平涼市莊浪縣中莊村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開展扶貧工作。
  • 生動再現扶貧路上黃文秀感人故事
    生動再現扶貧路上黃文秀感人故事 ——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觀後感      在全國上下即將全面奪取脫貧攻堅最後勝利之際,由中國話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導演田沁鑫導演的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上演了。
  • 「我的扶貧故事」下決心啃下扶貧「硬骨頭」|開陽縣金鐘鎮茅坡村駐...
    2019年,我被選派到開陽縣金鐘鎮茅坡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茅坡村是開陽縣偏遠山村之一,山高坡陡、地少人多。村裡共有8個村民組360戶,共143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23戶69人。那裡不僅沒有特色產業,也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村民的日子過得比較艱難。雖然前期已經了解到不少村裡的情況,可剛到村裡報到的第一天,我還是傻眼了。
  • 用真心幫扶群眾 用真情聯繫群眾——記皋蘭「85後」扶貧幹部李文靜
    用真心幫扶群眾 用真情聯繫群眾——記「85後」扶貧幹部李文靜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每個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和扶貧幹部是打贏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的主力軍。正是由於他們的無私奉獻和辛勤工作,讓一大批貧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眾多的貧困群眾走向了富裕。
  • 【我的扶貧故事】李繼文:脫貧路上的力行者
    【我的扶貧故事】李繼文:脫貧路上的力行者 2021-01-06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