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為愛煮海,終得所願

2021-01-21 冬冬拉歷史

元代雜劇中神話題材的劇本比較稀少,其中被稱為「神話劇雙壁」是李好古的《沙門島張生煮海》和尚仲賢寫的《洞庭湖柳毅傳書》,今天我們重點來說一下李好古的《沙門島張生煮海》,簡稱《張生煮海》也有版本叫《張羽煮海》。

張生煮海
張羽煮海

李好古,元代戲曲作家,生平不詳,鍾嗣成在《錄鬼簿》中將其列為「前輩已死名公才人」,《錄鬼簿》中還有一段對他的評價「芳名紙上百年圖,錦繡胸中萬卷書,標題塵外三生簿。鎮兇宅,趙太祖,劈華山,用工夫,煮金海張生,故撰文,李好古,暮景桑榆。」關於他的其他信息就很少了,《張生煮海》算得上是他三部作品中的代表作,因為其他兩部並沒有隨著時代遷移流傳下來,有些可惜,相信也是很優秀的作品。

沙門島張生煮海

並不像傳統元雜劇中的四折一楔子的基本文學體制,《張生煮海》全劇四折,沒有楔子,不過這並不影響整體表達。在第一折中,外扮東華仙上場時的唱詞就基本上簡單概括了事情的前情提要,而且用「為因瑤池會上,金童玉女有思凡之心,罰往下方投胎脫化。金童者,在下方潮州張家,託生男子身,深通儒教,作一秀士。玉女於東海龍神處,生為女子。」埋下伏筆,這是神話傳說常用的套路,就是神仙犯錯貶下凡間,歷完劫後重返天庭,這個愛情故事也是如此,第四折中的「則今日雙雙攜手登仙去,也不枉鮫綃帕留為信物。閒看他蟠桃灼灼樹頭紅,撇罷了塵世茫茫海中苦。」與前文呼應,為文中張生與瓊蓮在封建社會中的自由戀愛披上合情合法的偽裝,國家政府禁演劇目這件事可不只是現代社會中才有。

張生煮海選段

這部劇中的唱詞十分清新脫俗,讓人耳目一新,朱權就曾經在自己的《太和正音譜》中跨過「李好古之詞如孤松掛月」,這是極高的評價了。龍王三公主瓊蓮出遊時描寫海景的唱詞可謂是清新脫俗,「清宵無夢,引著這小精靈,閒伴我遊蹤。恰離了澄澄碧海,遙望那耿耿長空。你看那萬朵彩雲生海上,一輪皓月映波中。」海景寫的是真美,同時也將瓊蓮對於自己生活環境的驕傲與喜愛表現得淋漓盡致,此時再有一曲悠揚的琴聲,那便是美景無敵了,作者估計也是這麼想的,花前月下改為寺中海前,才子佳人倒是沒有變化,借琴消愁的張生與少女懷春出遊的瓊蓮自然而然地相遇,一見鍾情,並以鮫紗帕定情,相約八月十五結親,下一折就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人仙殊途,愛情路上本就布滿荊棘,且看張生破局。

張生煮海選段

第二折中的張生算得上是為愛衝鋒陷陣的勇士,他等不到約定的時間便要去尋瓊蓮,凡身肉軀肯定是找不到身為龍女的瓊蓮,這時主角光環使他遇到了仙姑毛女,然後開了上帝視角知道瓊蓮身份,以及如何順利娶到媳婦。當然這些都離不開張生的不懼強權敢於鬥爭和對於愛情的堅貞,雙方對待感情都是如此,所以才能在重壓之下博得一個好結局。

陶瓷上的張生煮海

張生與瓊蓮都是本劇中形象鮮明,極具社會意義的人物。身為凡人,雖心思不甚靈巧,但是卻有一顆堅韌的心,拿到銀鍋、金錢、鐵杓時按照要求,用煮海這一行為贏得自己在愛情上的主動性,此時張生將海裡攪得個天翻地覆,「則見錦鱗魚活潑刺波心跳,銀腳蟹亂扒沙在岸上藏,但著一點兒,就是一個燎漿。」寶物危及龍王族人安危,於是龍王找到石佛寺長老勸阻張生,從而順從張生瓊蓮兩人婚事,身為神仙的龍王屈服於身為凡人的張生,這是極具諷刺意味,也極能鼓舞人心的一處描寫。在這個時候凡人通過自身努力戰勝了無所不能的神仙,無疑能向觀眾們傳達出只要不放棄肯努力,戰勝神仙都是可能的,還有啥可怕的呢?反映出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於利用自身的努力戰勝上天磨難的殷切期望。

戲曲中的張生與瓊蓮

瓊蓮這個人物也很有代表意義,她遇到中意的張生,果斷大膽地示愛,面對父親的詢問,不遮遮掩掩,坦誠相告,是一個敢愛敢恨、形象鮮明的角色,她渴望愛情,並且在愛情來臨時主動抓住機會,這使得瓊蓮這一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立體。勇敢的張生和瓊蓮只能讓人嘆上一句「天作之合」。

這部神仙劇在愛情外衣的包裹下將兩個勇於抗爭的靈魂描繪得入木三分,雖有些時代局限性,但稱得上是一部經典之作,配得上「神仙劇雙壁」的稱號。

相關焦點

  • 多虧了張生和崔鶯鶯,使得有情人終成眷屬成為佳話
    《西廂記》講述了張生與崔鶯鶯這一對有情人衝破困阻終成眷屬的故事。全劇共五本二十一折。劇情是:書生張君瑞在普救寺裡偶遇已故崔相國之女鶯鶯,對她一見傾心,苦於無法接近。此時恰有孫飛虎聽說鶯鶯美貌,率兵圍住普救寺,要強娶鶯鶯為妻。崔老夫人情急之下聽從鶯鶯主意,允諾如有人能夠退兵,便將鶯鶯嫁他。
  • 真實版崔鶯鶯與張生:是一段始亂終棄的悲劇
    提到崔鶯鶯、張生、紅娘,很容易聯想到《西廂記》「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的大團圓結局,孰不知真實版的鶯鶯與張生的故事是一段始亂終棄的悲劇。  託名張生的負心人便是唐代大詩人元稹。鶯鶯察覺到元稹的訣別之意,反而說「愚不敢恨」,並主動為元稹彈奏琴曲《霓裳羽衣》,可是傷慟欲絕,彈奏的琴聲「哀音怨亂」,曲不能終。  為何元稹能這樣迅速狠心拋棄鶯鶯?是因為他去長安科考成功後,被望族招親,並被選為校書郎。「一夢何足雲,良時自婚嫁。當年二紀初,嘉節三星度。朝蕣玉佩迎,高松女蘿附。韋門正全盛,出入多歡裕。」
  • 張生對崔鶯鶯薄情寡義,始亂又終棄,什麼愛情?幌子而已!
    即便如此,身上依舊具備了平民百姓子女所不可能具備的大家閨秀的氣質。所以當張生邂逅鶯鶯的時候,眼前一亮、一見傾心。而鶯鶯對這個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文質彬彬的張生也是一見如故,兩人是一見鍾情、很快墜入愛河。再加上中間又有丫環紅娘在裡頭做信使和催化劑,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成就了魚水之歡。可是鶯鶯的母親得知後,極力反對。
  • 西廂記中張生的歷史原型竟然是他
    《西廂記》是元代著名雜劇作家王實甫(1260年-1336年)所著,它正面提出了"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的主張,具有更鮮明的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題。主要劇情是:書生張君瑞在普救寺裡偶遇已故崔相國之女鶯鶯,對她一見傾心,苦於無法接近。
  • 《鶯鶯傳》中的張生,和《董西廂》的張生,有什麼根本的區別?
    張生,在此以前的描寫中,都是作為一個負心人的形象出現的。在《董西廂》裡,他卻變成了對鶯鶯熱烈追求、並終成眷侶的多情才子。借廂而居、月夜吟詩、道場附齋,一心用在了鶯鶯身上,而「自茲厥後,不以進取為榮,不以幹祿為用,不以廉恥為心,不以是非為戒。夜則廢寢,晝則忘餐。顛倒衣裳,不知所措。蓋慕鶯鶯如此」,真是「千方百計,無由得見意中人;費盡身心,終是難逢仡戲種」(卷一),張生如痴如狂了。
  • 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為什麼這麼曲折?
    在崔鶯鶯的貼身丫鬟紅娘的幫助下,張生與崔鶯鶯終成眷屬。那麼問題來了,兩情相悅的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為何歷經坎坷?01.《西廂記》與《鶯鶯傳》眾所周知,如今的《紅娘》源於明王實甫的《西廂記》,因為荀慧生先生所扮演的紅娘實在太出色了,於是改名《紅娘》,以確定紅娘的第一主角地位。
  • 《鶯鶯傳》中,張生為何對崔鶯鶯始亂終棄?為何《西廂記》卻不同
    張生當初決定拋棄崔鶯鶯時,連他的朋友們都大惑不解,如此有才華,有情誼的絕代佳人,你怎麼忍心拋棄?張生自己的解釋是:「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於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貴,乘寵嬌,不為雲,不為雨,為蛟為螭,吾不知其所變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據百萬之國,其勢甚厚。然而一女子敗之,潰其眾,屠其身,至今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勝妖孽,是用忍情。」
  • 你若無心我便休,西廂記裡的崔鶯鶯沒有遇到張生,卻遇到了元稹
    面對崔夫人的阻攔,崔鶯鶯出生嘲諷「蝸角虛名,蠅頭微利」,還叮囑張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但是一個並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崔鶯鶯就是這樣,為了自己的愛情,不甘心遵從家長的安排,不願將就,只想遵從了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不管他張生的門第有多低,不管他也沒有高中狀元,不給他有錢沒錢,不管他有無政治地位,她都依然痴心不改的愛著張生,願意陪伴在他的左右。哪怕是把自己也獻給張生。
  • 什麼叫煮海,從《煮海歌》看不一樣的柳永
    這一首能夠讓我們徹底改變對柳永看法的詩,叫做《煮海歌》:「煮海之民何所營,婦無蠶織夫無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輸徵。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島嶼。風乾日曝鹹味加,始灌潮波塯成滷。滷濃鹽淡未得閒,採樵深入無窮山。豹蹤虎跡不敢避,朝陽山去夕陽還。船載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熱。晨燒暮爍堆積高,才得波濤變成雪。自從瀦滷至飛霜,無非假貸充餱糧。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緡往往十緡償。
  • 《西廂記》的張生,令人討厭
    愛情是美好的,身處愛情的主人公讓人心動,讓讀者不禁為之快樂或憂傷。但也有例外,正如《西廂記》(《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的張生與崔鶯鶯。不客氣地說,很難讓人情感共鳴。崔鶯鶯還好,《西廂記》在張生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先天和後天都不足。張生形象鮮明,但十分不招人喜歡。
  • 張生:素有「元白」之稱的元稹原型,原來是這麼一個人!
    張生茶飯不思,為獲其芳心,只好求鶯鶯的丫頭紅娘牽線,並多次給紅娘送禮,請代為轉達他的情意。紅娘害怕,不敢轉達,便給張生出主意,讓他借對崔家有恩求婚,張生說「我生性孤傲不善迎合人,若通過媒人娶妻,納採,問名,少說也得三四個月,等那麼久我都成魚乾了」。分析張生所說,不無道理,一來是萍水相逢,不久便會各幹營生;二來他本來是守禮之人,如何以恩情強加於人;三來張生還未考取功名,無業何以成家。
  •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寺廟:不傳佛宣傳愛情,張生在這裡會崔鶯鶯
    歷史名劇《西廂記》,描述了張生和崔鶯鶯的戀愛故事。當年,張生赴京趕考,途中遇雨,到普救寺遊玩。碰巧,在寺內看見了扶送父親靈柩回鄉時滯留在寺內的崔鶯鶯。兩人一見鍾情。張生當年的讀書處西軒,就在大雄寶殿的西側。鶯鶯和她母親、侍女紅娘居住的梨花深院,就在大雄寶殿的東側。
  • 《鶯鶯傳》:窮書生愛上富家女,結果張生卻對鶯鶯始亂終棄,為何
    如下:"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於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貴,乘寵嬌,不為雲,不為雨,為蛟為螭,吾不知其所變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據百萬之國,其勢甚厚。然而一女子敗之,潰其眾,屠其身,至今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勝妖孽,是用忍情。"
  • 林黛玉不是崔鶯鶯,所以,賈寶玉也不是張生
    自從有此天地,他中間便定然有此妙文,不是何人做得出來,是他天地直會自己劈空結撰而出。」說得活像那位父天母地的孫悟空,直接從石頭縫裡蹦出來,這麼一部名著。其實我們知道,王《西廂》,文辭結構固然逸麗超群,仿佛天授,非人間能有,人物故事卻是有所本的。元稹的《鶯鶯傳》,就是源頭。有專家考證,這就是元稹本人的一段真實經歷,託名張生。
  • 《西廂記》中的才子佳人令人羨豔,張生原型是何人?
    第二種說法則認為,張生不是別人,就是作者元稹自己。元稹是唐代著名詩人,字微之,生於唐代宗大曆十四年(公元79年)。有人認為元稹就是張生,首先是感黨到《鶯鶯傳》在敘述這個故事時的真切,覺得事非經過,難以寫得這樣哀怨動人。其次,則發掘了不少相關的證明材料:其一是元稹生平與張生年齡上的吻合之處。
  • 我國唯一一座能談情說愛的寺廟,張生和崔鶯鶯就是在此一見鍾情的
    在古人眼中,佛門乃清淨之地,寺廟中的僧侶也得六根清淨,寺廟更不允許僧人談情說愛,打擾修行,遊客亦是。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山西有一座寺廟就可以談情說愛,也是我國唯一可以談情說愛的寺廟。普救寺,位於山西運城永濟市蒲州古城東邊3公裡的峨嵋塬頭上。
  • 我的聖誕願望是——願你們平安喜樂,得償所願!
    2020-12-24 12:02:18 來源: 派運服飾 舉報   聖誕節即將到來,願所有的不快樂都成為過去
  • 渣男張生的西廂豔遇記:對不起,你美得像妖孽,我不能和你在一起
    王實甫的《西廂記》把張生和崔鶯鶯描寫為一對歷經患難終得廝守的眷侶,但是事實上,在最初的原著,元稹的《鶯鶯傳》可沒有這樣一個美好的結局。一、初遇鶯鶯,驚為天人張生是一個容貌俊逸,氣質溫和敦厚的書生。鶯鶯擅長寫文章也擅長彈奏,但是她從來不會和張生交流這些,張生寫給她挑逗的文章,她從來不回;張生想聽她彈奏,她也從來不肯。又是張生要去考試的時候了,他又要和鶯鶯道別了。
  • 《西廂記》:張生在普救寺初遇崔鶯鶯,意境使人深思
    《西廂記》是我國古代一部文學小說,世人皆為白丁張生與相國小姐崔鶯鶯二人的愛情而傳揚,領略一段才子佳人情意綿綿的清麗傳說,但同另一個視覺觀看,也氤氳著禪意和美。作者王實莆曾在朝為官,只是不屑於朝廷的腐敗之風,辭了官,屬心在人間過著閒雲野鶴的日子,但又不滿朝中的不憤,執筆寫起雜劇,西廂記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