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學霸!他讀大二時,就已發表6篇SCI論文!申請到國家級項目!

2021-01-10 教育旁觀者

對於眾多做學術科研的人而言,能在國際頂尖期刊上發表上一篇論文,都足以是讓自己頗感自豪的事。而能在大學本科期間,就能屢次在國際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論文,更是讓人膜拜。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樣一位學霸,名叫,謝天,這位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2016級基礎醫學專業本科生,截止目前卻已經發表了好幾篇重量級的論文:大二時發表兩篇SCI(分別為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截至目前,還有四篇SCI論文已被接收。

從小就一直是學霸的謝天,說起與醫學的結緣,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本來打算報考生命科學,但是分數不夠,正好在 2016 年武大開設了基礎醫學專業,因為兩個專業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就報考了基礎醫學。

「正好高三那年看到屠呦呦被授予諾貝爾獎的報導。老一輩科學家不畏艱辛幫助全人類抵禦疾病的事跡,讓我深受感動,也激起了我從事醫學研究工作的興趣。

」現在回想起以往的大學生活,謝天認為一點兒也不比高中輕鬆。出於對腫瘤研究的興趣,謝天在大一時就加入了基礎醫學院張秋萍教授的腫瘤免疫實驗室開始科研學習。

剛開始聽著師兄師姐的報告如同聽天書,多如牛毛的專業術語、複雜反覆的實驗操作,都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和積累,這對於一個剛入校園不久的新生而言,難度可想而知。但是,「去得多了還是有很多收穫的,慢慢地就能聽懂一些東西了」。

他後來回憶起這個過程,這樣形容,「過程很痛苦,壓力很大,雖說是一篇3、4分的論文,現在看來沒什麼,但對當時的我來說,光是了解專業詞彙就費了很大勁。」

謝天至今還記得大學的第一個長假 —— 十一長假,放假第一天他開始閱讀第一篇英文綜述,這篇綜述正文一共有六頁,一天讀一頁,「非常非常艱難,到最後我也沒有真正把它讀懂」。

自此,無論嚴寒或是酷暑、工作日或是節假日,他雷打不動七點起床,保證八點以前能坐在實驗室。

不過,後來證明,也正是實驗室的經歷,讓他很早就開始接受系統的科研訓練,包括文獻閱讀、實驗操作、數據分析、論文撰寫和課題設計等方面,也正因為如此,他的學術眼界也迅速得到了提升。

後來,謝天就在科研方面,慢慢展現出了自己的潛力,大二時,謝天還作為負責人申請到醫學部大創項目一項,隨後,他又作為負責人以答辯成績第一的成績順利申請到國家級大創項目一項。

做科研需要一顆安靜不浮躁的內心,只有擯棄了浮華,腳踏實地方能最終結出碩果,正如,謝天喜歡用《林徽因傳》裡的一句話,「真正的寧靜不是避開馬車喧囂,而是在內心修藩種菊,縱然往事如流,依然濤聲依舊。」

相關焦點

  • 武大學霸:還在讀本科,他就已發表6篇SCI論文,獲「特獎」,太牛了!
    大一時加入基礎醫學院張秋萍教授的腫瘤免疫實驗室,大二時發表兩篇SCI(分別為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國家級大創項目負責人,2019年夏赴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交流學習。目前還有四篇SCI論文已被接收,其中第三作者一篇、第四作者兩篇,還有一篇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完成的SCI論文正在審稿中。
  • 雙非院校讀研,有幸發了二區SCI論文,不讀博如何利用論文優勢?
    小師弟讀研時發了4篇中科院II區sci論文,均是環境類期刊中影響力較高的。畢業後,他還留2篇初稿給師妹,期間參與了實驗。研二時拒絕了團隊的碩博連讀,研三拒絕了團隊小導師的留學建議,更為遺憾的是他研三拒絕了推薦的一個博導(願意招他),去年新增為院士。不想讀博的理由很簡單,兩個字「累了」。之前,和他聊過,他的想法是工作2年後再去國外讀博。
  • 這位學霸真牛:他發表30篇SCI論文,發明專利28項,獲國內大獎!
    學霸不是說說而已羅鴻禹在導師、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李劍峰教授的悉心指導下,自2011年起一直從事「中紅外光纖雷射」方向的研究工作。該方向於2012年被光子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Photonics》進行了聚焦報導,將其與「中紅外光頻梳」和「中紅外量子級聯雷射」並列為未來中紅外光子領域的三大發展方向。
  • 88名本科生發表32篇高水平論文,我電的這個學霸年級厲害了!
    截至6月30日,全年級88人共發表32篇高水平論文,包括ACMMM、NIPS、ICLR、ICML、IJCAI、ECCV、SIGKDD、SIGIR、ICC、IoT、TVT等一系列國際頂級會議或期刊。學院本科生獲得多媒體領域頂級會議ACMMM最佳論文獎;本科生在國際頂級期刊ICLR上發表論文,均實現了我校本科學子在這一領域的首次突破。
  • 西工大「硬核學霸」集體亮相:保研清華、發17篇SCI論文、太優秀……
    獲2019中國機器人大賽亞軍(一等獎)等9項獎項;一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和一項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重點立項。4、何偉,航天學院17102-1班,博士研究生,導師為劉佩進教授和嚴啟龍教授。獲寶鋼獎學金、國家獎學金、優秀研究生標兵及學術之星等榮譽。以第一作者在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篇。
  • 本科生學霸:他發表SCI論文6篇,4篇一作,專業前3,保研中科院!
    從那個對物理和化學充滿熱情的高中生,到如今在新能源領域找到人生奮鬥方向並取得初步成績的「學霸」,材料與能源學院2015級本科生曾術茂在成電的這四年過得很充實。本科期間共發表了6篇SCI論文,其中,有4篇是第一作者論文,影響因子累計達到16。現在,他被保送至中科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繼續深造。
  • 成都電子科大學霸發表30篇SCI論文 又獲王大珩光學獎
    在該研究方向上,羅鴻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Optics Letters等著名期刊已發表和錄用SCI論文30篇,EI論文6篇,ESI高被引論文2篇,Google Scholar總引用587次,SCI他引337次。
  • 這個碩士讀得值,連博士學位都要破格「贈送」了?他真厲害
    尤其是到了大三,學生不管自己能否考上,先報上名考一下再說。有的網友說,他這個碩士讀的太值了。讀完碩士,連博士都省了。因為他所在的學院提議要給他破格授予博士學位。為什麼這個碩士這麼香,連博士學位都要破格贈送了。他究竟牛在哪裡,有什麼突出的貢獻或者表現呢? 我們都知道,研究生畢業的一個門檻,就是要發表一篇甚至幾篇重量級的論文。這名學霸碩士在讀研的3年期間,竟然破天荒地發表了16篇sci論文。
  • 剛畢業就被推薦讀博,三年16篇SCI,他是怎麼做到的?
    日前,西安交通大學的研究生學霸,孫光宇迅速進入了大家的視線。特別是在高校的學生圈子當中,孫光宇的「傳奇」事跡被廣大師生各位誇讚。孫光宇究竟獲得什麼成就?他的成功之路能夠被模仿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以第一作者在Physical Review E,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Plasma Source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發表SCI論文8篇(均在學校「最具影響力期刊」目錄)、EI
  • 學霸:他以一作發表SCI論文多篇,全獎直博麻省理工學院,太優秀
    大一就將寢室改造成小型「實驗室」,把各領域的學術論文當課外書讀,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多篇SCI期刊和國際會議論文,時刻關注學術界和工業界的焦點問題,這樣的學霸操作你見過麼?而2019年全球共有超過3600名優秀學子申請了該系博士項目。寢室也是「實驗室」,大一就開始的學術路這一份榮譽得來不易,一切努力要從王金辰的大一生活開始說起。剛進入大學,很多新生面對接下來的四年大學生活和未來的方向還處於懵懂的狀態,但是王金辰在進入電子科技大學格拉斯哥學院之後,就已經有了明確的方向。
  • 他是包攬各種獎學金的超級學霸,發表英文論文,努力刻苦又自律!
    他是包攬各種獎學金的超級學霸,曾在專業領域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英文論文,他曾擔任學生黨支部書記,所在支部獲學院「先進黨支部」榮譽稱號,他是熱心公益的志願者。他曾摘得各類比賽大獎,他就是上海海事大學物流科學與工程研究院王旭陽同學。王旭陽,中共黨員,就讀於物流科學與工程研究院。
  • 美女學霸:她發表4篇SCI論文,被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全額獎學金錄取
    距離比賽還有兩個多月的時候,原瑋澤從老師那裡搜集了大量的論文進行參考,並持續提高自己英文論文的書寫水平。也正是因為這樣,她在正式比賽期間,打磨出一份優秀的答卷。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原瑋澤第一次的嘗試就獲得了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的好成績。第二年再接再厲,便斬獲了一等獎的榮譽。
  • 他發表6篇SCI、6篇EI、1篇為《Nature》子刊論文,榮獲寶鋼特等獎
    博士期間,他在國際一流期刊上共發表SCI收錄論文25篇,影響因子總計204.863,引用次數總計701次,h指數13;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12篇,其中高水平SCI期刊收錄6篇,EI收錄6篇;一作SCI論文總影響因子高達69.579,引用次數達231次,其中有一篇為《Nature》子刊,兩篇被選為封面,三篇發表在影響因子高於
  • 湖北7位「超級學霸」:保研名校、開公司,還發表10篇SCI
    在導師董志兵教授的指導下,劉星通過自己的努力發表了8篇第一作者SCI論文和2篇共同第一作者SCI論文(武漢工程大學均為第一單位),連續3次獲得一等獎學金、連續2次獲得特等獎學金、連續2次獲得國家獎學金。他是化環學院研究生的傑出代表,也是其所在實驗室(1421實驗室)的中流砥柱。即便取得了這些驕人的成績,劉星也依舊保持一顆樸素和平靜的心,他認為:成績只屬於過去,對於未來,他將繼續砥礪前行。
  • 他攻克國際難題,發表10餘篇SCI論文,網友:驚為天人
    近日,南昌航空大學官方網站發布通知:熱烈祝賀畢業於本校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材料化學專業的杜志國同學在《Nature》雜誌上發表高水平論文,攻克了世界性的難題。其實,除此之外,他還發表了10餘篇SCI論文,申請了一項國家發明專利,這一系列的操作不禁讓人感嘆:真是驚為天人!
  • 他在研究生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14篇SCI論文
    研究生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在8本頂級國際期刊發表SCI論文14篇,其中一區論文10篇,累計影響因子達60以上;現為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Hydrocolloids,Food Chemistry等10餘本國際SCI期刊邀約審稿人;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金龍魚獎學金」等榮譽;主持「江南大學優秀博士培育基金
  • 一年7篇SCI論文,參與8項專利,他是奮鬥著的浙大追夢人!
    在大二時,吳聲豪懷揣著保護綠水青山的美好願望,下定決心選擇了這個當時在浙大剛剛成立的新專業,和其他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希望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石墨烯的光熱轉換過程,以及相關的能源環境應用。
  • 西電密碼學博士獲得多項國家級創新競賽獎項,發表論文7篇
    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7篇,其中3篇發表在計算機網絡領域頂級會議INFOCOM(CCF A),1篇發表在頂級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ervices Computing(TSC),1篇發表在資料庫領域重要會議DASFAA(CCF B), 2篇發表在國內著名期刊《通信學報》。
  • 累計發表SCI論文9篇,擔任3本SCI期刊審稿人,累計獲獎50餘項
    2015年,大二的他遠赴英國。作為江蘇省高校學生境外學習政府獎學金項目成員,首批前往劍橋大學學習疾病生物學,在歷史悠久、大師雲集的劍橋小鎮,他第一次萌生了通過現代科技傳承創新中醫藥的想法。2017年,他實現了當初定下的「小目標」,作為第一作者發表一篇SCI論文。主持一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課題,申請一項國家發明專利。
  • 學霸女神:她發表多篇SCI、EI論文,保研985名校,還高顏值!
    三年來,作為主要負責人的她參加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四川省成都市科技局項目、四川省苗子工程項目等各級科研項目共5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3個、校級1個,且部分已順利結題。在這期間,以第一申請人身份擁有實用型專利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