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運滯後居民難投放,頻現故障報修已多時,智能垃圾回收機險些成垃圾

2020-12-06 京報網

去年開始,一種智能垃圾回收機陸續走進不少小區,黃色的箱體、醒目的顯示屏、自動開關的回收門以及「智能環保、變廢為寶」的宣傳語,迅速吸引了眾多居民的關注。同時,它以廢品換現金的變現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近日,有居民向本報反映,一些小區裡的垃圾回收機出現故障不能使用,多次撥打報修電話也沒有作用,而且日常清運、維護方面也難叫人滿意。就這一情況,記者展開探訪。


因日常管護跟不上,多個小區內的智能垃圾回收機或清運滯後,或頻發故障。

現狀1

回收櫃裝滿很難再投放

12月1日,記者首先來到朝陽區北辰福第小區南區。北門內,立著一臺一人多高的「小黃狗」智能垃圾回收機。機器的正中央有一個巨大的顯示屏,裡面循環播放回收機的使用功能,在機器頂部的兩端,還各安裝著一個攝像頭。

一位居民手拿一個紙盒,點擊屏幕正打算投放,可是投放口打開後,他卻發現裡面已經塞滿了紙殼。旁邊一位老人提醒他:「塞滿了,投不進去了。」老人說,最近沒怎麼看到有人來清理廢品,箱體空間有限,裝滿了如果不及時清運就沒法再用了。

「這個垃圾回收機很好,可以幫孩子們從小培養垃圾分類的習慣,家裡的紙箱、塑料瓶都是她拿來投放。」居民告訴記者,小區裡目前一共有兩臺專門回收廢品的「小黃狗」智能回收機,都是去年安裝進小區的,當時大家都覺得很新鮮,投廢品可以換錢的方式也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那時候,每天都有人往回收機裡投廢品,有時候晚上還不斷有人往裡投廢品,尤其是北門這個機器,兩個紙類投放口經常裝得滿滿的。

「拉廢品的小車一天要來好幾趟。有一次我對負責收運的小夥子說,小車裝得少,讓他開個大車來裝。但最近一段時間,再也沒見到有人來收運了,可別讓它成擺設,那這個大件就成了最大的垃圾了。」老人說。

另一臺垃圾回收機位於小區的南側。這臺機器位於兩棟樓之間的空地上,安裝在機器正中位置的觸控螢幕幕是亮的,不停地播放著動畫和廣告。記者點擊觸控螢幕幕發現,其中,塑料瓶的回收按鈕顯示「維護」狀態,用手點擊沒有任何反應,除此之外的其他按鈕倒是可以正常使用。

這臺回收機的使用率如何呢?記者點擊屏幕打開了櫃門:紡織物柜子裡面有兩件衣物,最上面的是一件黑色棉衣;裝塑料瓶的柜子裡有幾個裝牛奶的空盒子。和放置在小區北門的回收機一樣,這臺回收機中,回收的紙類垃圾最多。

現狀2

報修一個月沒見有人修

在「小黃狗」APP中,可以搜索到附近所有垃圾回收機的具體位置。通過這個功能,記者發現在管莊地區約有20臺智能垃圾回收機,有兩臺機器的投放口處於「維護」狀態,有兩臺設備的投放口是「暫滿」狀態。

北辰福第小區中區,靠近地庫出口處也有一臺垃圾回收機。記者探訪時,其中一個櫃門大敞著,一位身穿棉大衣的男子正彎腰將櫃中的紙質廢品掏出,裝進一個編織袋內。

這名男子是負責小區垃圾回收機的收運人員。他先後打開兩個回收機的櫃門,記者發現,數量最多的廢品就是紙箱,其次是塑料桶和塑料瓶。「我負責這一片5個回收機的廢品清運,幾乎每天都要來一趟,粗略來算,平均每天要拉走兩車廢品,大約兩百斤左右吧。」男子騎的三輪車車廂裡摞滿了紙箱,足有一人多高,「紙殼子壓秤,回收的價格也最高,所以投放的人很多,經常是一車都拉不完。」

他告知記者,這臺機器其中的一個紙類回收箱出現故障不能用了,他一個月前就向公司反映了,但是一直沒人修理。除了這個小區,他還負責高碑店地區幾個小區的垃圾回收機,那邊也有機器損壞的情況,他也向公司反映了好幾次,但至今都沒解決。

在緊鄰西四環的豐臺區豐澤街1號院小區,北門附近也安裝著一臺「小黃狗」智能垃圾回收機,其中有一個塑料瓶投放口出現故障,居民們說,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用了。

一名經常使用該機器的居民說,「哪有不壞的機器,出故障屬於正常現象,只要正常及時維修,不耽誤使用就沒問題。」他說,修好了能再次投放廢品就好了,如果總不維修,那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大家不認可了,這種設備推廣就有難度了。」

記者將豐澤街1號院小區的情況反映給了管理方富眾物業公司。一位工作人員說,他們管轄的三個小區都安裝了這種智能垃圾回收機,從使用情況來看比較受歡迎。一是受居民歡迎,大家可以將家中的舊報紙、紙箱、塑料瓶都投進回收機換零錢;二是從管理角度看,受物業的歡迎。垃圾回收機的出現,改善了小區的垃圾分類環境,減輕了保潔員的工作量。現在回收機有故障,物業方面也迫切希望運維公司能夠及時修理,讓這些機器運轉起來,為小區的垃圾分類加把勁兒。

其實,除了上述這幾個小區,全市還有不少小區都安裝了這種智能垃圾回收機,通過官方APP可以看到在每個小區的分布情況和運營狀況。記者統計發現,在不少小區,「維護」和「暫滿」是回收機出現最多的兩種情況。

回應

管維工作將

加大強度和頻率

智能垃圾回收機的客服人員在查詢過故障機器的編號後表示,因為機器內的一個模塊損壞了,目前這種零件缺貨,所以暫時無法更換。配件到貨後,公司將儘快派維修人員去更換。

對於回收箱內廢品滿倉的問題,該工作人員說,此前負責清運的人員有調整,出現這一情況可能與新的清運人員沒有到崗有關。經過招聘人員後,目前這一情況已經解決,她記錄後會反饋給相關部門,加強回收機的清運頻率。該工作人員還表示,公司會根據每個小區投放廢品的數量情況,動態調整不同種類回收櫃的數量,以滿足居民需求。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楊曉斌 文並攝 

流程編輯:u022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清運滯後、頻現故障 智能垃圾回收機險些成「垃圾」
    去年開始,一種智能垃圾回收機陸續走進不少小區,黃色的箱體、醒目的顯示屏、自動開關的回收門以及「智能環保、變廢為寶」的宣傳語,迅速吸引了眾多居民的關注。同時,它以廢品換現金的變現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 東城版垃圾分類方案出爐,小區有兩種垃圾投放模式
    廚餘垃圾瀝乾水分,做到「三無」垃圾分類堅持「乾濕分開、資源回收」。實施方案要求,廚餘垃圾應從產生時就與其他品類垃圾分開,投放前瀝乾水分。切實提高廚餘垃圾分出質量,交付運輸時應做到「無玻璃陶瓷、無金屬雜物、無塑料橡膠」。有包裝物的過期食品應將包裝物去除後分類投放。可回收物分類投放時,應儘量保持清潔乾燥,避免汙染。
  • 南通海安工廠垃圾清運處理價格【眾源回收】
    南通海安工廠垃圾清運處理價格【眾源回收】實施現場監管,做好各道工序的驗收。現如今簡單的細碎加工已無法滿足建築垃圾綜合再利用的需求,磨粉機的加入可以說使建築垃圾的應用領域得到進一步提升。磨粉機的應用使得建築垃圾的處理方式得到更徹底的加工。在如今磨粉機種類繁多的市場中。
  • 10克黑水虻卵搞定800戶居民廚餘垃圾 宛平城三招走出平房區垃圾...
    原標題:10克黑水虻卵搞定800戶居民廚餘垃圾 宛平城三招走出平房區垃圾分類新路徑  「真沒想到,10克黑水虻卵就能搞定我們800多戶居民每天的廚餘垃圾。」看著工作人員扒拉開褐色的垃圾裡一隻只蠕動的小白蟲子,家住宛平城內的王金麗大吃一驚。
  • 克拉瑪依垃圾分類圖標
    正式條例由市會通過,其中針對「垃圾不分類將罰」的條已。正式條例提出本市按照多排放多付費、少排放少付費,混合垃圾多付費、分類垃圾少付費的原則,逐步建立計量收費、分類計價的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8]年3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生活垃圾條例》提出。但截至目前。4、民眾價值觀念 垃圾分類是處理垃圾公害的解決方法和的出路。進行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一個發展的必然路徑。
  • 理工男探索智能垃圾分類一步解決「你是誰」「你扔的是什麼垃圾...
    理工男對垃圾桶動起腦筋尚一入學那年是2015年,當時國內大部分地區還沒有實行垃圾分類。逐個樓層查看情況後,尚一發現垃圾桶之所以很快滿溢,是因為可回收的紙箱和塑料瓶佔了大部分體積。但有人前腳剛扔了一個紙箱,後腳就有人扔上一桶泡麵,被湯汁汙染的紙箱也失去了回收價值。垃圾混合投放,不僅容易交叉汙染,也讓清運垃圾的保潔員很頭疼。
  • 深晚薦讀|垃圾分類規矩定了,廚餘垃圾要拆袋投放
    其中,《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把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創設了家庭廚餘垃圾拆袋投放制度。若個人違反相關條例且拒不整改的,可以處 50 到 200 元的罰款。該條例將於 2020 年 5 月 1 日實施。深圳將生活垃圾分為四類幹垃圾還是溼垃圾?別擔心,深圳的生活垃圾分類沒有這樣的煩惱。
  • 深圳市七大資源類垃圾回收處理體系初步形成
    如今,這些類別的垃圾分類回收處理開展得如何?是否開始起到垃圾分流處置減量的目的?連日來,記者調查走訪相關分流回收處理點發現,目前,我市七大資源類垃圾回收處理體系已具雛形。據統計,分流回收處理總量約800噸/日,預計3年內達到3000噸/日。這些被分流回收處理的垃圾在緩解末端垃圾處理設施壓力時,也能得到資源化程度更高的利用或更高環保標準的無害化處理。
  • 從「滿溢」到「滿意」,垃圾分類還缺什麼?
    2020年4月30日,清華大學總務長辦公室、清華大學綠色大學辦公室與海澱區清華園街道辦事處聯合發布《參與垃圾分類 共享綠色生活——致全體師生及居民的一封信》,響應北京市號召,垃圾分類新政正式落地。隨著單元盥洗室及水房內的垃圾桶被移除,住宿區樓下重新增設了分類垃圾箱,智能回收櫃正式啟用,清運方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 中國垃圾大半靠埋!垃圾分類「斷層」背後的殘酷真相
    比如央視公益廣告的創意一樣:就技術層面而言,不難實現,依託計算機視覺技術,進行圖像分類、定位和檢測就能實現垃圾的智能化處理。難點在於前期的垃圾種類標註。即一個完善垃圾資料庫的建立。垃圾圖片的標註需要很長的時間和人工成本。因此精準的垃圾智能識別投放距離真正的投放應用還有很長的距離。在北京新風街一號院,首個投放了智能垃圾分類的垃圾桶。
  • 超3萬名黨員齊參與,廣州天河形成垃圾分類「天河經驗」
    據悉,在一年多的實踐中,天河區已形成了垃圾分類的「天河經驗」。此外,考慮到天氣和美觀度問題,獵德花園所有垃圾分類亭上方全部加裝了遮雨篷。針對上班族下班晚、投放垃圾遲的特點,為避免誤時投放點生活垃圾過多,無法及時清運造成垃圾散落在地,散發異味對小區環境造成影響,獵德花園在執行省、市垃圾分類工作要求規定的投放時間的基礎上,增加晚上九點至十二點的夜間投放時間,方便上班一族。
  • 上海交大|新加坡系統性垃圾處理考察報告
    1.普通生活垃圾新加坡居民的普通生活垃圾由居民自行投放,可通過分類垃圾桶和組屋垃圾管道兩種途徑投放垃圾。PWCs企業按服務區域設置分類垃圾桶,分為可回收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兩類。通常情況下可回收垃圾桶為藍色,上有可回收標誌,並標有典型可回收垃圾圖樣;不可回收垃圾桶通常為綠色。
  • 虹口區曲陽路街道出妙招解決裝修垃圾、大件垃圾亂堆放問題
    今年初,從虹口區曲陽路街道傳來消息,長期困擾居民區、影響居民日常生活的裝修垃圾、大件垃圾亂堆放「老大難」問題,得到初步控制。目前,曲陽路街道各小區已完成20處便民裝修垃圾和大件垃圾堆點建設,形成固定型、改建型、伸縮型和移動型四種格局,小區環境面貌得以提升。
  •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難在哪兒
    來源:光明日報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問題困擾了人們多年。最近,這一難題的解決有了新進展——日前,記者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獲悉,截至目前,全國46個重點城市均已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設施體系建設,多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已初見成效。
  • 垃圾分類「浙」樣幹|嘉興南湖4萬多農戶裝了一款APP,每天拍拍自家...
    從源頭分類,到中端收運,再到末端處理,南湖區的垃圾,通過這款APP,實現了分類投放、收集、清運、處理、資源化回收等全流程數據化。每家門口的垃圾桶上有個對應的二維碼每天,村民只要按照規定分類投放,並拍照上傳到系統後臺,就能賺取30分的積分。經後臺審核,符合分類標準的,還能再賺20分。一天50分,相當於5毛錢。另外,像玻璃瓶、牛奶箱等可回收物攢起來,通過APP預約上門回收,也能轉換成積分。
  • 深圳七大資源類垃圾回收處理體系初步形成
    如今,這些類別的垃圾分類回收處理開展得如何?是否開始起到垃圾分流處置減量的目的?   連日來,記者調查走訪相關分流回收處理點發現,目前,我市七大資源類垃圾回收處理體系已具雛形。據統計,分流回收處理總量約800噸/日,預計3年內達到3000噸/日。這些被分流回收處理的垃圾在緩解末端垃圾處理設施壓力時,也能得到資源化程度更高的利用或更高環保標準的無害化處理。
  • 垃圾分類難不難?上海這個社區的居民、白領唇槍舌劍來辯論
    垃圾分類到底難不難?這個居民區的居民、白領有話說。「垃圾分類的具體實施辦法裡也規定了從生活垃圾源頭就按類別裝入不同顏色垃圾袋,一般居民只要在家準備好分類垃圾桶,分類收集垃圾。出門就可按相應顏色放入垃圾箱。請問對方辯手,這有什麼難的呢?」
  • 關於垃圾分類的疑問 打包回答
    一般封閉式物業會有一組或多組四分類桶,即藍桶(可回收物)、紅桶(有害垃圾)、綠桶(廚餘垃圾)、灰桶(其他垃圾),其他的桶點一般要求配置廚餘和其他兩類桶。開放式樓院一般會按照區域設置成組分類桶。對於缺少類別的,將督促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補齊。我市也將探索通過定時定點,巡迴收集等方式進行補充。
  • 嘉興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評比每月公布 還分「紅黑榜」呢
    自前期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建設以來,已經建成生活垃圾分類亭2個,各個樓道口已配置灰色其他桶和藍色可回收垃圾桶各一個,為方便居民投放有害垃圾,還在各個樓道口的牆上,掛了有害垃圾回收袋。「通過居民自己到社區領取和社區工作人員上門發放相配合的方式,給每戶居民發放了一個分類桶和兩份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單。」張亞萍告訴記者。  在查閱相關臺帳資料後,評比組人員分組來到小區的各個角落進行現場考察和打分。
  • 垃圾分類成為日常生活「新常態」,以後扔垃圾咱得見「圾」行事!
    「咱吃完的大骨頭是其他垃圾,不是廚餘垃圾,您注意,得放到這個桶裡,別放錯了。」《條例》實施首日,城管執法工作人員和社區工作者在投放點對前來投放垃圾的居民進行現場指導,糾正分類錯誤的行為。每天,物業公司的工作人員會將各點位的垃圾統一集中到專門的垃圾分類收集房,統一收集清運。「在此之前,我們每周都會組織社區在職黨員、社區居民等通過培訓、發放宣傳品等方式進行宣傳引導,《條例》開始實施後,我們還將繼續加強指導,鞏固前期宣傳的成果,讓垃圾分類落到實處。」丁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