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不講北京話,閩南語前身竟然是中原話,語言究竟是被誰改變

2021-01-09 地理大發現

中國的文化種類交融,不同的文化撞擊造就了今天發展的廣泛性,包容性,不同的地地域文化讓大家走到了一起,為了能夠一起交流,普通話產生了。但隨著歷史朝代的變換,語言也在不斷的進步發展,而漢語也是一直存在的。

在漢朝,因為國家統一所以語言上的交流沒什麼問題,所以各地大家說的話也是可以聽懂的,等到隋朝因為政治重心在金陵,所以大家說的話也偏向於揚州話,金陵話。唐潮將都城定在長安,但長安話和現在的西安話也有一定的差別,這也是歷史朝代變幻的一個表現。

而等到北宋時期,說的南京話和現在地道的老南京人話也是有相似之處的,不過等到南京遷到北京之後,這地道的南京話和北方話才算是有了對比,有了區分。一直到清朝初期,原先的南京話和盛京話結合發展成了和今天老北京相似的話。但其實我們現在標準的普通話也不算是由地道的老北京話演變來的,是河北話慢慢演變來的。

這只是北方語言的演變過程,南方的粵語由來的更有意思,唐朝安史之亂有一部分內地人遷去了福建居住,他們去了那邊教會了福建人講中原話,地方方言和中原話結合就成就了今天的粵語和閩南話。

相關焦點

  • 琉球語是如何擺脫閩南語的影響,慢慢被日語所同化改造的
    在1879年日本侵佔琉球群島之前,在琉球群島上存在著一個「琉球國」,他們有著自己的語言,叫做琉球語。在「琉球國」存在時,這個島國是當時中國的附屬國,島上官方文書上用的是漢字,而且使用的是中國的年號,在明朝和清朝,琉球還不斷的安排留學生到我國的北京,南京以及離它最近的福州學習先進的技術。
  • 精通多國語言的十大華人明星
    有誰會相信,他竟然精通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法語、義大利語、臺語、粵語、國語等如此多的語言,可以說是娛樂圈語言實力最牛B的男星。  Rosemary 精通法語、英語、德語,還略懂國語、廣東話名模Rosemary中文名叫做虹萱,1982年出生。她的父親是法國、俄羅斯混血兒,她母親是中國人。
  • 「臺語」、閩南語、「臺語文學」
    最近臺灣又有人炒作「臺語」了,《自由時報》的大標題:「臺語改稱閩南話是去臺灣化」。某綠色「立委」甚至說;「閩」字是門裡面有一隻蟲,是侮辱臺灣。可謂數典忘祖之極。  「臺語」和閩南語之爭也是老話題,民進黨「執政」時推行母語教育,指國民黨是外來政權,數十年逼迫民眾學「國語」,小學生說母語還要受罰,成長經驗痛苦。
  • 賴清德稱「臺語是閩南語」被批:是在分化族群、製造對立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針對臺「行政院長」賴清德此前「臺語」等於「閩南語」的論調,臺灣各界產生強烈質疑,稱其為「臺灣閩南沙文主義」。20日,臺灣客家語文學會特別召開記者會,反對賴清德的立場,批評民進黨不應分化臺灣特定族群,造成對立。
  • 有趣的語言影響 英語「tea」來自閩南語「茶」
    有趣的語言影響 英語「tea」來自閩南語「茶」 qz.fjsen.com 2012-12-22 08:10  佔婷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而由於閩南地處沿海開放口岸,所以閩南文化與外來文化一直以來便相互包容,產生了許多有趣的文化現象,例如閩南語和外語的相互影響與演變就十分有趣。「茶」在英語裡叫做「tea」,這個詞便是英國人從拗口的閩南話裡「偷學」走的。當時茶和絲綢、瓷器比肩,堪稱古代中國對外貿易的拳頭產品。
  • 閩南語簡介
    福建簡稱為閩,閩南即指福建的南部,從地理上可以說,泉州,廈門,漳州,莆田,龍巖五個地區均屬閩南,但我們通常所說的"閩南"這個說法,具有特定的涵義,並不包含莆田,龍巖,其主要是依據語言,文化,風俗上來劃分的,莆田說的是莆田話略區別於閩南話,而龍巖說的是客家話.兩地均不屬閩南語系.因此狹義上所指的閩南僅指--泉州--廈門--漳州--三個地區.但由於閩南作為一個特定的文化傳承下來
  • 臺灣河洛話簡介
    臺灣話(白話字:Tai-oan-oē ),亦稱Hō-ló-oē(河洛話),習慣上專指在臺灣所使用的閩南語方言,與廈門話極為接近,推估同源詞比例為99%。  由於「臺灣話」並沒有統一標準名稱,某種程度上「臺灣話」、「河洛話」、「臺灣閩南語」等名詞可以交互使用。
  • 在太空中也可以聽到閩南語!
    1 一脈相承古漢語 「阮厝的話真好聽,汝會曉講閩南語袂?」在閩南人看來,閩南語是世間最美的語言。它是古漢語的「活化石」,是架起海峽兩岸人民心靈相通的橋梁。泉州方言是早期閩南語的代表,著名語言學家、廈門大學教授黃典誠先生曾說「晉唐古語在泉州」。
  • 粵語、吳語、客家語、潮汕語、閩南語,為何廣東人對本地話更執著
    粵語、吳語、客家語、潮汕語、閩南語,為何廣東人對本地話更執著?粵語和北方/西南官話一樣,都屬於漢語。普通話屬於漢語中的官話被改造確立的標準語。北方/西南官話、吳語、贛語、客家話、粵語、閩語(按語言標準,可分為至少五類語言)等地位平等,既然北方地區日常皆用當地方言大行其道,那麼南方各語言亦當有生存的權利。
  • 膠己人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源於閩南語系方言
    膠己人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源於閩南語系方言時間:2020-08-28 17:20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膠己人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源於閩南語系方言 來源於閩南語系方言(包括閩南語和潮汕話),正字為家己人,意為自己人、自家人 潮汕人常稱呼自己為家己,將同樣講潮汕話的族人稱為家己人,在部分地區(如揭陽)為家自人。 由於閩南民系所居的閩南和潮汕地區生   原標題:膠己人什麼意思什麼梗?
  • 細數北京韭菜科技OTT前身:從魚骨天線發展到OTT大屏
    當前,用於傳播信息的現代通信網絡主要包括電信網、計算機網和廣播電視網,在上世紀90 年代,我國嚴令禁止三者涉足對方業務範疇,而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社會信息化需求的增加,今天北京韭菜科技就來挖一下OTT的前身。
  • 臺媒:在閩17年聽懂閩南語 習近平與臺灣淵源深
    (新華社)華夏經緯網10月26日訊:據臺灣《旺報》評論文章表示,「閩南民眾常說愛拼才會贏,其中是蘊含著一種銳意進取的精神」,這是今年9月廈門金磚峰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談話,臺灣民眾聽了超有親近感,習近平對臺淵源深,在福建發跡、結婚、被拔擢,前後在福建17年,雖然不會講臺語,但也聽得懂,這位公認的「知臺派」領導人,將繼續帶領大陸,走向新時代。
  • 看京味作家出北京話六級題 這些詞兒你能讀出幾個?
    代表作品包括長篇小說《故都子民》《胡同根兒》《爺是大廚》《畫蟲兒》《北京爺》《傳世貓碗》,紀實文學《壇根兒》和散文隨筆《咂摸北京》等。劉一達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40多年來他一直熟稔地運用老北京語言進行文學創作。二十來歲時,他就給報紙投稿寫文章,滿紙的老北京土話,以至讀者來信稱他為「劉一達爺爺」。六十來歲時抱上孫子真的成了爺爺,他還每天揣著小本子隨時記下年輕人嘴裡的新北京話。
  • 再次出圈的伍佰,背後是閩南語歌曲的黃金時代
    金曲頻出,閩南語歌手的持續「擴列」伍佰的成功雖然有其獨到之處,卻也與閩南語歌曲發展的大勢不無關係。1932年,上海聯華影業製片印刷公司出品影片《桃花泣血記》,該電影由阮玲玉、金焰主演。為了擴大影片影響力,詹天馬寫詞、王雲峰譜曲的同名歌曲《桃花泣血記》應運而生,這是國內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第一首閩南語流行歌曲。從此,閩南語歌曲正式走上流行音樂之路。
  • 在福建省的省會福州,為什麼有些人不說閩南語,而說的是閩東語?
    我們都知道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多民族國家,民族語言是豐富多彩,種類繁多。以中國唯一官方語言漢語普通話為列,除了官方普通話,還有八大方言區,也有說十大方言區的,但是不管怎麼樣,反正漢語的方言種類繁多。而要說到漢語地方方言最多的,福建省應該名列前茅。
  • 教你說閩南話 閩南語100個生活常用詞彙對照表
    教你說閩南話 閩南語100個生活常用詞彙對照表1挖-我,2利-你,3怡-他(她),4鳥啊-貓,5高啊-狗,6樓茨-老鼠,7汶-我們,8吝-你們,9因-他們(她們),10安內-這樣,11搭樓-哪裡,12家-這,13電系-電視,14甲西某餵共-實在沒話講,15某-沒有,16戴季-事情,17摳嘍-可樂,18起迪-養豬,19低討-豬頭,20肖A-瘋子,21懶書共
  • 北京人為何愛說「找不著北」?
    北京有句話叫做「找不著北。」大意指摸不著頭腦或迷失了方向。我想說的是:我找不著的是北京。明明身在北京,我卻找不著北京了。究竟是誰,在什麼時候,把北京給弄丟了呢?   找不著了,那珠聯璧合的大城牆和不可一世的城門樓子。我找到的是僅剩下的兩座:前門和德勝門。
  • 說北京人排外?你們真是吃鐵絲拉笊籬,可真能編!!
    「這老北京,真是回不去嘍。」「你看著北京,現在還有幾個正兒八經的北京人?」這類話似乎表達了北京人對獨霸帝都的無限懷念,甚至被當做北京人「排外」的證據。然而,說北京人「排外」真是冤到家了。這些「排外」言論,只是北京人對外來文化的無奈慨嘆。老話講「入鄉隨俗」,入鄉的人多了,不隨俗的人也多。
  • 閩南語學習教程:日常生活閩南話常用語翻譯對照
    閩南語學習教程:1、閩南人見面時,多用「(你)食未」或「敖早」做問候語。在三餐前後不久的時間裡,才可以用「(你)食未」,三餐前的二三小時,或者三餐後的二三小時後,都不宜用「(你)食未」。此外,在洗手間等地方見面時,也不宜用這樣的問候語。「早」相當「早安」,當然可做清晨見面時的問候語。此外,在早集會等場合,也可用此問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