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中國綜合地層時間框架正式發布—新聞—科學網

2020-12-01 科學網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沈樹忠和戎嘉餘院士主編的《中國科學:地球科學》專輯《中國綜合地層和時間框架》正式出版。這是對本世紀以來中國地層學研究進展的一次綜合性整理和總結,專輯中發布的中國高精度綜合地層框架,無論是對全球或區域地層的深化研究,還是各省區開展大比例尺地質填圖工作,以及在相對精準的時間尺度上開展生物演化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 

 

建國以來,中國地層學研究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從1959年第一屆全國地層會議對中國各紀地層做了第一次系統總結之後,憑藉著開展全國性區域地質調查中的巖石和生物地層工作,中國地層學研究取得了重要的進展。此後,每隔約20年召開一次的全國性地層會議令中國地層學研究不斷邁向新臺階。1997年以來,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和二疊系的11個階底界「金釘子」在中國的確立,更是讓中國地層學走向世界前列。本世紀差不多又走過了近20個年頭,隨著研究手段增多改進、研究不斷深化,地層學正迎來一個新時代。 

 

時間和空間是物質存在的基礎。在地質歷史時期中,發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生物事件(如生物大輻射、大滅絕及其後的復甦等)和環境劇變事件(如大陸重組、全球海平面升降、溫度大幅度升降等)。為了了解這些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速度和原因,需要把它們在統一的時間框架中排定。利用地質記錄劃分地質歷史,解決不同地區的地層對比,是所有地質學研究的基礎。 

 

本專輯涵蓋了從埃迪卡拉紀到第四紀總共13個紀的綜合地層和時間框架,除傳統而富有新意的生物地層方面的最新成果外,還包括了各紀綜合地層和時間框架,以及中國主要板塊之間的對比,以適應國際地層學有關後層型研究的新要求,為地學其它領域提供一個以中國剖面為主的時間框架。 

 

專輯還提出了綜合地層研究領域今後需要重視的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繼續加強化石系統分類學研究,盡力提高各時期生物地層學的劃分對比精度和可靠性。二是加強高精度地質年代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地層學、磁性地層學、旋迴地層學、氣候地層學等的綜合研究,特別是注重海陸相地層系列和各盆地間的對比。三是優化各類地層學資料庫的頂層設計,做好深時地層學大數據工作,把關古生物地層資料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做好定量地層學的研究工作。專輯還建議,要利用大數據開展高精度時間框架下的古地理研究,為圈定烴源巖和其它沉積礦產資源的時空分布提供重要參考,為深化基礎科學和滿足國家需求服務。 

 

 

中文版相關連結:http://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SSTe/49/1?slug=browse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新版《中國綜合地層和時間框架》發布
    新版《中國綜合地層和時間框架》發布 2019-01-22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字體:這是對本世紀以來中國地層學研究進展的一次綜合性整理和總結,專輯中發布的中國高精度綜合地層框架,可為全球或區域地層深化研究、各省區開展大比例尺地質填圖工作,以及在相對精準的時間尺度上開展生物演化研究提供參考。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地層學研究不斷前進。
  • 曲靖魚化石為中國志留紀生物地層研究提供新證據—新聞—科學網
    曲靖地區關底組Ⅱ段崇家灣段中的魚類微體化石(趙文金供圖) 近日,《古脊椎動物學報》與《地學前緣》分別在線發表了早期脊椎動物研究團隊趙文金研究員等完成的兩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在雲南曲靖地區的志留系關底組中發現了大量魚化石,相關研究為中國志留紀生物地層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古魚類學證據。
  • 亞洲水塔最新研究成果入選聯合國專題報告—新聞—科學網
    亞洲水塔區冰川與冰凍圈補給河流分布 《團結在科學之中2020》專題報告 近期,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與聯合國框架下組織的其他科學家一起,撰寫完成並在聯合國發布了《團結於科學2020》報告。在這一主題中,科學家們圍繞水和冰凍圈變化及其影響,就亞洲水塔變化及其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了最新科學評估。 報告指出,基於中國科學院「泛第三極環境變化與絲綢之路建設」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亞洲水塔地區的冰川徑流量將在2030至2050年之間達到峰值。
  • 黃海第四紀年代地層框架研究取得新突破
    日前,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合作在我國黃海第四紀年代地層框架研究中取得了新突破,精確確定了取自南黃海中部NHH01鑽孔巖心的底界年齡,建立了該區的年代地層年齡框架。海洋一所項目負責人石學法告訴中國海洋報記者,在「908專項」課題的資助下,兩個團隊合作對南黃海中部獲取的長達125.64米的NHH01孔巖心開展了系統的巖石磁學、古地磁學和沉積學研究。通過4年多的精心研究,綜合對比磁學和沉積學指標,最終將該孔69米處的年齡確定為78萬年,鑽孔底界年齡確定為110萬年。
  • 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首次發布—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何業華帶領的李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研究團隊首次正式發布了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Gigascience
  • 最新: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資料已上線,須待正式發布
    GBO-5的發布之路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最初定於2020年5月紀念生物多樣性國際日期間正式發布,但COVID-19擾亂了一切,最終定在金秋時節,CBD附屬機構關鍵會議之際於線上發布。GBO-5作為一份聯合國的報告,將顯示各國是否達到了2010年定下的保護自然的目標,其中包括,遏制已知的瀕危物種滅絕的目標。
  • 科學家發現測定地球古老地層年齡有效「標尺」—新聞—科學網
    「但火山灰是『診斷』地球地質歷史時期古老地層絕對年齡的最佳材料之一,而地層的絕對年齡又是破譯地球系統演化的關鍵密碼。」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顏茂都研究員告訴記者。 火山灰由火山噴發的微小碎屑顆粒組成,顆粒極細的火山灰顆粒可小於125 微米,與細顆粒碎屑沉積物形態特徵相近。
  • 最新版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發布:最高187—新聞—科學網
    當地時間6月14日,科睿唯安發布了最新版《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引文索引資料庫
  • 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在京掛牌—新聞—科學網
    李傑攝   8月28日上午,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由原武警黃金部隊轉隸組建的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在京掛牌,這標誌著武警黃金部隊轉制改革邁出了關鍵的一步,這是中國地質事業改革發展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 2018年3月,黨中央公開發布《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對原武警黃金部隊改革作出決策部署。
  • 最新版標準中國地圖發布
    最新版標準中國地圖發布 2020-08-30 1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北極藍皮書(2019卷)發布—新聞—科學網
    會議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和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中國海洋大學法學院承辦,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來自國內各高校、科研院所等相關機構的專家學者出席會議。 據介紹,《北極藍皮書:北極地區發展報告》(2019卷)是由中國海洋大學極地研究中心承擔、中國海洋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劉惠榮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培育項目「北極地區發展報告」的研究成果。
  • 《人體健康與免疫》叢書英文版發布—新聞—科學網
    10月21日,第十七屆國際免疫學大會上,中國免疫學會發布 中國免疫學會秘書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表示,相比全球其他國家公民,我國公民的健康意識和健康需求比以往更為強烈。但是,我國公民在醫學科學知識方面存在著不足,醫學科學素養仍待提高,對於醫學問題上的諸多誤解亟待消除。
  • 34年間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發布 —新聞—科學網
    1月10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正式發布了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用戶可免費下載自1983年7月至2017年6月
  • 中國財經媒體對「中美貿易戰」的新聞報導框架分析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之時,美國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卻不斷抬頭。自川普政府上臺後,對中國發動貿易戰:2018 年3月23日,美國總統川普以2017年中美貿易美方逆差3700億美元為由,宣布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鋼、鋁產品徵收25%關稅,由此正式掀開了中美貿易戰序幕。2018年7月6日,美國政府開始對34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標誌著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開始了貿易戰。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薛隨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 及時的新聞報導、權威的專家解讀、深度的熱點追蹤,關注科技工作者的喜怒哀樂,搭建跨學科交流的橋梁。 ◆吳季(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科學報》是中國的科學事業和公眾的橋梁。
  • 二齒獸類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白氏桃河獸化石標本(劉俊供圖) 近日,《古脊椎動物學報》刊發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劉俊研究團隊最新成果。研究團隊先前還報導了其中一件不完整的頭骨,將其歸入隱齒獸目,是其某個支系在中國的首個代表。 系統發育分析研究表明,白氏桃河獸與在寮國發現的兩種二齒獸類——背目古尼龍獸及強壯雷佩林龍組成一個單系類群,被包含在一個核心的二齒獸支系中。
  • 聚焦中微子-新聞專題-科學網
    此次發現加速了中微子物理理論研究的進展,成為了中國物理學史上新的裡程碑式發現,可以說為中微子研究開啟了新的時代。       科學網作為以網絡社區為基礎構建起面向全球華人科學家的網絡新媒體,利用網絡平臺優勢,2012年3月8日第一時間網絡同步直播中微子實驗結果新聞發布會
  • 《中國評價核資料庫》最新版發布
    點擊右上角加&39;】本報訊 近日,由我國自主研發的《中國評價核資料庫》最新版本CENDL-3.2正式發布。使用我國自主研發的最新版核反應模型程序系統,利用包含我國自主測量在內的最新實驗測量數據,對134個核素的中子反應數據經過了重新評價和計算,其中包括核能和核技術應用中重要的核素氫、鋰-6、7、鐵-56、鈾-235、238和鈽-239、240等的中子反應數據。
  • 廣州地化所提出整合的東亞全新世火山灰地層框架
    目前東亞高解析度湖泊記錄的定年主要依靠14C法,但該方法在萬年時間尺度存在百年的定年誤差,因而難以制約百年尺度的氣候變化。東亞廣泛存在的火山灰等時標誌層,是古氣候記錄精確定年和時間同步的有力工具。然而,在利用火山灰關聯古記錄前,需要建立細緻的區域火山灰地層框架。
  • 《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年度觀察2019》英文版發布—新聞—科學網
    4月30日,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發布《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年度觀察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