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名「摸金校尉」上山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結果……

2020-12-04 瀟湘晨報

看過《盜墓筆記》、《鬼吹燈》的小夥伴們應該對「摸金校尉」這個名詞不陌生吧?你以為「摸金校尉」帶著穿山甲腳爪做的摸金符,走到哪兒都能挖到寶貝,還自帶印鈔機光環?

近日,雲南就有2名「摸金校尉」栽了。

近日,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人民法院依法審結了一起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案件,被告人李某德、李某良二人因犯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罪被依法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並分別判處罰金三萬五千元。

案情回顧

2010年8月的一天,被告人李某德、李某良在羅平縣城附近的「光頭山」發現了「寶貝」,於是便夥同陳某林、王某六、李某學、張某穩(又名黃某穩)、李關某(上述五人均已判決)在羅平縣羅雄街道大明村委會「光頭山」(地名)上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二十餘平方米,後以每平方米1100元的價格賣給周某衛(已判決),獲利22000元進行分贓。

嘗到了甜頭的二人,又於同月夥同陳某林、王某六、李某學、張某穩、李關某在「光頭山」上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三十餘平方米,後以每平方米1300元的價格賣給勞某洪(已判決),獲利42000元進行分贓。

之後,兩人被公安機關抓獲,分別於2020年4月、2020年5月被逮捕。2020年7月14日,檢察機關向羅平法院提起公訴。

羅平法院審理後認為,被告人李某德、李某良夥同他人盜掘國家保護的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其行為均已構成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罪。

綜合二人的犯罪事實和量刑情節,最終,羅平法院依法判處李某德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35000元;判處被告人李某良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35000元。

目前,該案判決已生效。

瀟湘晨報綜合羅平縣人民法院報導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以案說法】2名「摸金校尉」上山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結果……
    【以案說法】2名「摸金校尉」上山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結果…… 2020-12-02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羅平2名「摸金校尉」 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
    原標題:羅平2名「摸金校尉」 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上山盜掘古墓、文物、化石,再轉手賣給他人以此獲利,羅平的2名「摸金校尉」仿此做法,到「光頭山」上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50餘平方米,共獲利64000元。近日,羅平縣人民法院依法審結了此案。
  • 【案件追蹤】羅平2名「摸金校尉」上山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50餘平方...
    【案件追蹤】羅平2名「摸金校尉」上山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50餘平方米,結果… 2020-12-01 1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羅平2人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50餘平方米獲刑
    近日,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人民法院依法審結了一起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案件,被告人李某德、李某良二人因犯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罪被依法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並分別判處罰金三萬五千元。案情回顧:2010年8月的一天,被告人李某德、李某良在羅平縣城附近的「光頭山」發現了「寶貝」,於是便夥同陳某林、王某六、李某學、張某穩(又名黃某穩)、李關某(上述五人均已判決)在羅平縣羅雄街道大明村委會「光頭山」(地名)上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二十餘平方米,後以每平方米1100元的價格賣給周某衛(已判決
  • 榆林12人盜掘古生物化石獲刑!
    近日,府谷縣首例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在府谷縣人民法院公開宣判。判決被告人方某某、馬某某等被告人六個月至九個月不等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共計賠付民事公益訴訟人府谷縣人民檢察院人民幣2.1萬元用於環境修復。
  • 偷盜古生物化石,關嶺一男子獲刑一年
    吳某修為謀私利,多次採用秘密手段竊取海百合化石以及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近日,安順市關嶺自治縣人民法院以盜竊罪判處吳某修有期徒刑6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犯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0000元,數罪併罰,總和刑期有期徒刑1年零6個月,並處罰金15000
  • 「摸金校尉」倒賣文物青花瓷大罐 器形大過故宮博物院館藏
    購買文化遺產書籍和勘探設備,現代版「摸金校尉」團體輾轉遼寧、吉林、河北等許多「探寶」,將珍貴的文化遺產倒賣,收穫頗豐。光一件「青花大罐」就開口叫價5000萬元……最近,遼寧省阜新市一起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審查起訴並由檢察機關提出確定刑量刑建議的跨省盜掘古文化遺址和倒賣珍貴文物案公開宣判,法院全部採納檢察機關公訴意見,認定姚某等5人犯盜掘古文化遺址罪、於某等2人犯倒賣文物罪,分別判處相應刑罰。
  • 珍貴古生物化石為何頻頻遭劫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高星說。  管理經營集於一身分頭管理出現交叉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我國一些地方的化石管理部門既是管理者,也是經營者。有的不但自己組織了挖掘隊,還建立了化石市場,自挖自售。
  • 菏澤發現脊椎動物化石
    黃文峰是幫扶成武縣貧困村的市派第一書記,幾天前,因地質扶貧立項問題到巨野博物館參觀當地古陶原料情況,這個碩大的「石塊」吸引了他。依稀可見的殘骨、碩大的牙齒、黃白色的漿結石塊、雜亂的結構……他湊上前,掏出隨身攜帶的地質放大鏡。晶瑩透明的方解石顆粒在放大鏡下熠熠生輝,這讓他心中怦然一動:難道這是脊椎動物化石?
  • 市場價格走高 珍貴古生物化石為何頻遭劫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高星說。  管理經營集於一身分頭管理出現交叉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我國一些地方的化石管理部門既是管理者,也是經營者。有的不但自己組織了挖掘隊,還建立了化石市場,自挖自售。
  • 廣東河源每天有人哄搶恐龍蛋化石 一枚可賣到上萬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在現場考查。  劉強拍下的是這樣的畫面:工地四周的幾處砂石堆起的高地上,站著近百名當地村民,清一色年輕男性,工地正中央正在實施爆破,爆破剛過,現場濃煙還未散去,近百名年輕人便衝下山頭,一手握著榔頭,一手握著麻袋。他們的目標,是爆破後紅砂巖中裸露出來的恐龍蛋化石。  「每天爆破,每天都有人來,有的人手裡有刀,我們什麼都不敢做。」
  •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繪圖室:為化石造像,做科學成就的...
    滄海桑田,歲月賦予了這些物種一種神奇的存在方式——化石。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奉獻一生,只為尋找化石秘密;他們默默無聞,用自己的青春年華孜孜不倦地還原地球過往的印記。近日,由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聯合新華公益推出的「平凡化石故事·非凡貢獻人物」活動,將發掘這些在古生物化石發現、科研、修復、宣傳、藝術展示、文化傳承以及保護等方面做出不朽貢獻的人物,揭開這些人物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 陝西甘泉縣副縣長郝傑調研全縣違法盜掘古生物化石(土龍骨)工作
    6月10日上午,陝西甘泉縣政府副縣長、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郝傑調研全縣違法盜掘古生物化石(土龍骨)工作,縣政府辦、公安局、自然資源局、勞山國有林管理局及石門鎮政府、橋鎮鄉政府相關負責同志參與調研。郝傑副縣長先後到石門鎮嶽屯溝圪撈村、楊家河許寨村和橋鎮鄉柳洛峪溝實地查看了非法盜掘古生物化石(土龍骨)情況。郝傑副縣長強調非法盜掘古生物化石(土龍骨)不僅毀壞局部區域山體及森林植被,嚴重破壞生態環境,還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各鄉鎮及有關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
  • 講座| 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化石背後的故事
    近日,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博士做客廣州學而優書店,圍繞首屆「中國自然好書獎」年度視覺獎的獲獎圖書《聽化石的故事》,帶領我們走近中國古動物館最具代表性的化石標本,揭秘數億年的化石背後的生物演化歷史,以及關於這些化石不為人知的故事。以下講座內容摘編自現場錄音整理稿,經主辦方和王原本人校核並授權發布。
  • 【新華網】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繪圖室:
    滄海桑田,歲月賦予了這些物種一種神奇的存在方式——化石。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奉獻一生,只為尋找化石秘密;他們默默無聞,用自己的青春年華孜孜不倦地還原地球過往的印記。近日,由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聯合新華公益推出的「平凡化石故事·非凡貢獻人物」活動,將發掘這些在古生物化石發現、科研、修復、宣傳、藝術展示、文化傳承以及保護等方面做出不朽貢獻的人物,揭開這些人物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 嚙齒類三個主要的起源假說 | 中國古脊椎動物志
    世界上的化石嚙齒類截至1998 年約有743 屬,而現生屬約429 個,絕滅屬佔所有屬(743+429=1172 屬)的63%;嚙齒類絕滅的科有28 個,而現生科為24 個,絕滅科佔所有科的54%(McKenna et Bell, 1997)。中國化石嚙齒類截止到2016 年《中國古脊椎動物志》中列出的是29 科268 屬約656 種(見志書三卷五冊上、下冊),約為中國現生嚙齒類的3 倍。
  • 遼寧古生物博物館:接收8件流失在歐洲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回遼寧
    央廣網瀋陽1月16日消息(記者郭威)為支持我國《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實施,增進中歐科學合作,歐洲化石收藏家和研究專家,主動提出將他們在歐洲收集和研究的產於中國遼西的8件珍貴古脊椎動物化石無償贈送給中國遼寧古生物博物館。
  • 神秘的流沙兇墓,近100名摸金校尉命喪黃泉,考古學家:這墓很簡單
    要不是《鬼吹燈》,摸金校尉這個見光死的職業,還在沒人的夜裡,一鏟一鏟地低調地挖著泥土。他們萬萬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成為玄幻小說中的主角:分金定穴,勇闖地宮,巧破機關,摘得至寶,最終化險為夷。五代時期有一座貴族墓葬,一千多年來,吸引著近百名摸金校尉前赴後繼,啥寶貝沒撈著,倒成了墓主人的陪葬。什麼樣的墓,竟有如此兇猛強悍的防盜措施呢?不著急,且聽我一一道來。1. 發現古墓很多古墓被發現,都離不開一個高效的組織——工程隊。
  • 中國志留紀古魚新發現揭秘脊椎動物頜演化之路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與瑞典烏普薩拉大學阿爾伯格聯合團隊在脊椎動物頜演化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這一關鍵突破「掃除了我們在脊椎動物頜演化認識上一個大的盲區」,《科學》雜誌在同期的「觀點」欄目(Perspective)中專門配發了古脊椎動物學會主席
  • 信陽一工地發現淮河古菱齒象化石 距今20萬年
    息縣文物部門接到情況報告後,立即趕赴現場勘察做好現場保護,並及時向信陽市文物部門報告,將標本送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鑑定,為更新世晚期淮河古菱齒象化石。古菱齒象一般被認為是現代非洲象的祖先,是生活在距今1萬—20萬年的晚期更新世的大型哺乳動物,其主要活動區域是在我國華北、華東等地區。由於這類象的臼齒磨蝕到一定程度後,齒板的中央就會擴大呈菱形,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