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X射線共振非彈性散射譜結合DFT,探究鋰電池中氧參與電極氧化還原反應機理

2021-01-19 微算雲平臺

隨著日常電子產品、電動汽車、基於太陽能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電網調峰、可攜式醫療設備、航空航天、國家安全等領域的飛速發展,迫切需要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長壽命的可充放儲能器件。

鋰離子電池因其諸多優點,成為研究的重要方向。正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核心部分,直接決定了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充放電循環性能、安全性、成本等。

目前研究表明在正極材料的脫嵌鋰過程中,電荷補償不僅僅依靠過渡金屬離子的得失電子完成,氧離子也能參與電極氧化還原反應。但是目前對於氧離子參與電極氧化還原反應的機理存在爭議。

對於氧離子參與電極氧化還原反應機理研究正確與否的前提是能夠直接探測並理解與氧氧化還原反應相關的關鍵電子態信息。基於同步輻射軟x射線光譜可以直接測量費米能級附近的佔據態、未佔據態以及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可以為探測和理解過渡金屬氧化物電池材料中的氧氧化還原反應的提供關鍵信息。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潘鋒教授團隊與美國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及史丹福大學合作,通過利用軟X射線共振非彈性散射譜(mRIXS)並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對Li2O、Li2CO3、特別是Li2O2中不同氧化態的氧離子進行光譜表徵,並對其不同光譜特徵峰進行理論解釋。

圖1. 過氧化鋰O mRIXS光譜中存在帶內激子特徵峰 

在Li2O和Li2CO3中,由於氧離子處於負二價,其mRIXS光譜特徵峰全部來自於價帶衰變(valence band decay)。然而,在Li2O2中氧呈現負一價,體系中存在部分未佔據的O-2p態,從而導致mRIXS過程中產生了特定的帶內激子特徵峰。

在光譜中此帶內激子特徵峰特具有特定的能量範圍,該能量特異性能將非負二價氧化態氧特徵峰從吸收光譜中佔主導地位的過渡金屬/氧雜化特徵峰中分離出來,從而為探測和理解過渡金屬氧化物電池材料中的O氧化還原反應提供了關鍵線索。

上述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物理化學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J. Phys. Chem. Lett. 2018, 9, 6378-6384; Nature Index期刊, IF=8.709)。

本工作由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潘鋒教授、美國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楊萬裡研究員以及美國史丹福大學Thomas P. Devereaux教授指導新材料學院博士生卓增慶、史丹福大學博士後Chaitanya Das Pemmaraju共同完成。

科研競爭日趨激烈,計算模擬已成頂刊成果標配!

學習計算門檻高時間長,有沒有靠譜計算公司?

華算科技,最專業的計算解決方案服務商!

專業全職計算團隊+名校兼職技術老師!

累計提供500個頂刊計算解決方案!

主攻催化/電池材料計算問題!

客戶群體:清華、北大、天大、北理、北航、西交、華工、同濟、復旦以及中科院各大院所等數十個高校院所二百多個課題組。

客戶成果:Advanced Materials、Angew. Chem. Int. Ed.、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hemSusChem、ACS Nano、NanoEnergy等國際優質期刊。

相關焦點

  • 非彈性X射線散射:探測氣相原子分子電子結構的新工具
    典型實驗結果中討論了IXS方法在獲得原子分子基態和激發態形狀因子平方、康普頓輪廓和光學振子強度方面的應用,重點放在揭示新的激發機理上。最後給出了IXS在原子分子物理領域應用的展望。    在非彈性碰撞激發方面,首先揭示了非彈性X射線散射技術和高能電子能量損失譜方法之間的內在等價性(見圖1的(c)和(d)),證實了NRIXS技術是揭示原子分子激發態電子結構和獲得其動力學參數的有效方法。
  • :讓氧化還原電解液「戀上」電極——給超級電容器一個驚喜
    展示了一種通過調控電極-電解質作用方式以提高超級電容器負極材料三氧化二鐵(Fe2O3)儲能性能的方法。具體而言,當向Fe2O3中引入氧缺陷後可提升電解質中的亞硫酸根(SO32-)在其表面上的吸附能力;   2. SO32-自身可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貢獻贗電容。
  • 新型電極可增加鋰電池壽命
    近期,國外的Gurpreet Singh課題組從複合材料優勢角度出發,合成了有序的、交叉性的、自立式大面積陽極複合材料,其成分為SiOC和還原氧化石墨烯(rGO)。這種陽極材料比報導的Si/C納米管具有更高的體積容量,氧化還原石墨烯片作為SiOC顆粒的基底材料,兩者結合表現出高電子傳輸通道、高循環性、高電流密度、結構高度穩定等優點。
  • 【後鋰電池】(二)鈉電池:利用鐵的氧化還原反應
    【新聞連結】 【後鋰電池】(一)鈉電池:從正極到固體電解質 【後鋰電池】(序):鈉電池及有機電池開發如火如荼 未來數年鋰電池和部材市場中中國企業份額有望大增 NTT開發出可嵌入內衣隨時獲取心律及心電圖信息的電極材料
  • 王春生:P2型層狀鈉離子氧化物中陽離子、陰離子氧化還原反應研究
    對高能鈉離子電池的實際需求,促進了對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正極中高能氧化還原化學反應過程的深入研究。但是,大多數帶有氧還原反應的層狀正極可能會產生不可逆的電化學反應,導致容量的快速衰減和潛在的O2釋放。近日,美國馬裡蘭大學王春生教授等人報導了具有強電負性的銅元素以穩定缺鈉的P2-Na2/3Mn0.72Cu0.22Mg0.06O2相,從而實現陽離子和陰離子氧化還原化學。硬X射線和軟X射線吸收光譜表明,所有的Mn3+/Mn4+,Cu2+/Cu3+和 O2-/(O2)n- 在鈉離子脫出和插入後均參與氧化還原反應。
  • 南京理工Nano Energy:非晶殼-結晶核異質結結構提升氧化鐵贗電容...
    以Fe2O3為例,這種方法通過硼氫化鈉中的氫負離子(H-)與金屬氧化物的氧結合反應生成水,一方面使Fe2O3另一方面,在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水分子(4 ?)因大於氧化鐵的層間距(0.8~3.7?),故上述還原反應過程會逐漸破壞Fe2O3表層晶格結構,形成非晶殼層。非晶結構的各向同性可為離子提供大量傳輸通道,進而極大地提高了離子的擴散能力。
  • Nature Energy最新綜述:CO2還原的影響因素及反應機理
    CO2的活化和還原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第一次形成CO2·-自由基中間體的電子轉移具有非常低的氧化還原電位,即CO2是一個非常穩定的分子。電催化劑通過在CO2和催化劑之間形成化學鍵來穩定CO2·-自由基或中間體,從而產生較小的負氧化還原電位。這種低過電位下的可逆催化與雙電子過程的機理有關,該過程通常只涉及一個中間體,可以選取合適的催化劑進行催化。
  • 模態組合探測揭示電催化表面無序化演變機理
    區別於傳統的熱催化,通過引入電化學勢來加速電極上的催化反應的電化學催化為此提供了新的途徑。在水基電解質中,氧氣析出反應(OER)是完成氫氣,氨及碳氫化合物等化學原料生成的關鍵給電子反應,其催化劑主要為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催化原理最初脫胎於金屬表面的氧氣析出機理 – 依靠過渡金屬的氧化還原對,反應物與中間產物在催化劑表面的脫附與吸附,而催化劑自身結構在整個催化過程中不發生任何變化。
  • 鋰電池的聖杯:崔屹課題組揭示金屬鋰在二次電池中的循環機理
    然而,金屬鋰在二次電池中循環充放電下氧化和還原的可逆性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針對這一挑戰,史丹福大學崔屹組史菲菲博士從鋰金屬的沉積和剝離著手,以兩篇PNAS論文,深入揭示了鋰金屬氧化還原過程中的形貌、結構、和晶體學特性的演化及其機理。請看知社的深度介紹。
  • 第六章 氧化還原與電極電位--第一節 氧化還原
    第六章 氧化還原與電極電位   氧化還原反應是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它不僅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在人體內進行的一系列化學反應中,有許多是氧化還原反應。本章將在氧化還原反應的基礎上,著重討論如何將化學能轉變為電能、電極電位和電池電動勢的產生及其應用等有關知識。
  • 高中化學說課稿:《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貫穿於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在是中學化學教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氧化還原反應的實際應用也很廣泛,可以說我們每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會與氧化還原反應打交道。氧化還原反應像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等內容一樣,歷來是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好教材。氧化和還原是一對典型的矛盾,它們既對立,又統一,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應發生必然有還原反應發生,它們絕對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統一在氧化還原反應中。
  • 武漢大學雷愛文/陳宜鴻《自然》子刊:無需氧化劑,電化學助力氧化...
    ,其本質是氧化還原反應。但這類氧化還原過程無需使用化學氧化劑、還原劑,直接提供反應所需的電子或攫取電子,相比之下更符合綠色化學的要求。此外,人們可根據實際需要調節外加電壓,將反應物氧化或還原為特定的氧化、還原中間體,避免過度反應。 作者認為,在電能的驅動下,反應物可在電解池的陽極失去電子,此時無需外加氧化劑便可實現其氧化過程,於是設想通過電化學合成的方式實現CO參與的氧化羰基化反應。
  • 有機電極材料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前景分析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陳軍團隊受《自然綜述—化學》編委會邀請,發表題為《有機電極材料在鋰電池中的實際應用前景分析》的綜述論文,對有機電極材料的結構特徵、作用機理、構效關係等進行了深入闡述,著重分析了有機電極材料的實際現狀和應用前景,有助於學術界和工業界充分了解有機電極材料的實際應用潛力和待解決的問題。
  • 《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
    二、說學情學生在初中時就已經學過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但是只是局限在得氧、失氧的角度來認識,因此在這節課中應該組織引導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來重新認識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逐漸形成正確、恰當地看待概念形成和發展的科學態度。
  • 工程熱物理所在CO在CuO(111)表面催化氧化機理和反應動力學研究中...
    近日,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新技術實驗室研究員田振玉研究團隊初步揭示CO在CuO(111)表面的催化氧化機理及催化劑表面缺陷位在催化過程中所起作用,結合研究團隊前期提出的CO在Cu2O(111)表面的氧化機理計算工作及實驗工作,深入揭示CO在銅基氧化物表面的反應機制,並提出對應的反應動力學模型
  • 西南大學何榮幸團隊 | 限制性活性空間計算模擬金屬鈷配合物L邊X射線吸收光譜和共振非彈性X射線散射光譜
    最近,西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何榮幸教授課題組採用多組態波函數方法中的限制性活性空間方法對金屬鈷配合物[CoII/III(bpy)3]2+/3+的實驗L邊吸收光譜和共振非彈性X射線散射光譜進行了計算模擬以及光譜特徵解釋。該團隊在計算模擬的光譜基礎之上,對L邊X射線光譜中涉及的不同自旋的核激發態對光譜強度貢獻進行了定量分析,如圖1所示。
  • 氧化還原反應的方向
    對於能夠組成原電池的氧化還原反應來說,有電流產生,屬於恆溫恆壓有非體積功(電功)W 的過程。那麼,判斷氧化還原反應方向的第三種方法:對於一個氧化還原反應,1還原態 + 2氧化態 == 2還原態 + 1氧化態原電池的正極由氧化劑充當,也就是正極電對的氧化態(反應式中的 2氧化態);原電池的負極由還原劑充當
  • 夏永姚綜述:超級電容器的機理、 材料、系統、表徵及應用
    目前可充電電池機理主要基於陽離子(H或Li)在材料晶體結構內脫嵌行為和氧化還原反應。插層贗電容作為一種新型電荷存儲機理主要依賴於陽離子(如 Li, Na, K, H)嵌入/脫嵌行為。由此可根據存儲機理的不同來有效區分它們。
  • 南京大學:陰陽協同氧化還原助力高性能鈉離子電池
    )氧元素在不同電化學節點下的K邊sXAS譜及陰影部分強度積分變化圖譜;d,e)錳元素的K邊XANES和EXAFS譜;f)鈦元素的L邊sXAS譜另一方面最近報導了許多可以實現陰離子氧化還原的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與過去報導的富鋰材料的Li-O-Li構型相比,這些材料具備更豐富的構型以形成非雜化的氧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