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免疫引領現代免疫潮流

2020-11-30 北晚新視覺網

2014年8月18日訊,8月14日,由香港貿易發展局、現代化中醫藥國際協會主辦,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協辦的「無限極中醫藥免疫」高峰論壇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作為全球中醫藥盛會——「國際現代化中醫藥及健康產品展覽會暨會議」(英文簡稱「ICMCM」)的重要環節,本次高峰論壇首次對中醫藥免疫的養生理念進行全方位的研討。

 

 

論壇邀請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副局長李大寧教授、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秦志海、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教授、國際免疫學專家James P. Tam(談秉軍)教授等國內外專家出席。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中醫藥免疫的理論與方法涵蓋亞健康及重大疾病的防治,對亞健康人群提供提高免疫力、改善健康的養生文化和方式,具有很高的實踐指導意義,並且中醫藥免疫理論正受到國際上的廣泛關注與認可。

亞健康形勢嚴峻中醫藥免疫理念成潮流

從2003年的「SARS」肆虐,到今天「伊波拉」病毒,無疑都在提醒人們,人體的免疫力功能非常重要。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統計顯示,世界範圍內健康人群僅佔人群總數的5%;亞健康人群約佔人群總數的75%,亞健康人群往往處於免疫力低下的狀態。在我國,亞健康人數約7億人,佔總人口數的60%。其中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地人群的亞健康發生率甚至在70%以上,並以高級知識分子、企業管理人員居多。現代醫學也表明,許多重大疾病的發生、發展均與不注重日常免疫密切相關,免疫低下問題已經成為緊迫的全球性健康問題。對於大量存在的亞健康人群,該採取何種有效防治措施,與會專家認為,首當其衝的是樹立科學養生觀念,通過增強自身免疫改善健康。

人本身是複雜的有機體。自古以來,中醫養生講究整體平衡觀,注重從生活方式、心理狀態、飲食養生、運動養生的角度全方位實現「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來抵禦病邪。中醫藥免疫就蘊含在中醫養生理念之內,一方面通過延續中醫的整體觀,強調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重視通過調節免疫功能的平衡實現抵抗力的增強。另一方面,中藥多成分、多靶點的特性決定中醫藥對免疫的天然調節作用,因其不是作用於某一點,而是通過多個途徑提高免疫力。

從本質上講,中醫藥免疫與近年現代醫學提倡的多靶點多通路系統的整體調理不謀而合,相比西藥的單一途徑和單一作用靶點,更能夠發揮整體性的優勢,因此中醫藥對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日益受到國際認可。2012年,國際權威專業雜誌的《Immunity》發表《聚焦中國》一文,不但介紹了近年來華人科學家在免疫性疾病領域研究中取得了重大創新成果,而且運用中醫陰陽學說解讀免疫系統的整體性和平衡性,這是國際免疫學界對中醫藥對免疫學發展的肯定。同時,我國對免疫學發展的影響力也從第十五位攀升到了第六位,展現出巨大的潛力與迅猛的發展趨勢,成為風靡全球的中醫藥免疫潮流。

區別體質藥食同源有效提升免疫力

本次論壇上,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教授從中醫體質學角度,依照對「九種基本體質類型」的多年研究,闡述了日常生活中如何「免疫」。他認為,「億萬蒼生,人有九種。一種平和,八種偏頗」。根據偏頗的症狀不同,體質區分為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溼質、溼熱質、血瘀質、氣鬱質、特稟質。往往免疫低下,就會造成氣虛體質,免疫過強會形成過敏體質。針對氣虛體質,可「培補元氣,補氣健脾」;針對過敏體質,應「益氣固表,或涼血消風」。

日常生活中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呢?為此,與會專家介紹,利用藥食同源的中藥來調整亞健康狀態下的免疫功能也是行之有效的,例如香菇、枸杞子、黨參、薏苡仁、竹蓀、冬蟲夏草、西洋參等。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中草藥多糖是這些中藥調節免疫力的物質基礎,如香菇多糖、銀耳多糖、茯苓多糖、蟲草多糖等,這些中藥多糖成分可製成健康食品,全面調整和充分發揮機體自身具有的免疫功能和適應力,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此外,面對各種病毒的入侵,專家建議,應注意加強鍛鍊,合理起居,平衡膳食以及情志調節等,通過多方面的調理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從而預防各種病毒的感染。

普及中醫養生文化推動中醫藥免疫發展

傳統中醫文化一直倡導「治未病」的養生智慧,側重的是不要等有了病才去治療,而是在未病時就預防。而免疫蘊涵了「增強免疫、防患未然」的意思,因此與「治未病」的理念一致。

早於2008年8月,中國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全國啟動「治未病」健康工程。此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還發布了《關於積極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的文件,更好地指導「治未病」工作的落實。「治未病」健康工程還被納入到國家的「十二五」規劃中。在「十二五」期間,國家重點圍繞提高中醫預防保健(治未病)學術水平和服務能力,促進中醫預防保健(治未病)服務業高起點、規範化發展,推進中醫預防保健(治未病)創新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充分發揮中醫預防保健(治未病)服務在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中的作用開展各項工作。

在國家政府的支持下,無限極結合傳統中醫理論,與政府部門、中醫科研機構合作,將中醫對於中草藥的研究成果應用到產品的開發和研製中,致力於推動中醫藥免疫的發展。據了解,無限極於2007年建立了「中草藥免疫研究中心」,通過中醫藥整體觀、平衡觀的指導,利用系統生物學的方法,探索中草藥平衡穩定免疫系統的機制、中醫中陰陽與免疫平衡之間的關係,從而推動中醫藥免疫與世界免疫研究接軌、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及國際化。在產品開發上,從多種中草藥中提取免疫調節劑——複合多糖,選取對免疫系統不同方面效果最好的香菇多糖、銀耳多糖、茯苓多糖,借鑑中醫藥配伍概念和原則,實現免疫調節的協同增效,達到增強免疫力1+1>2的效果。無限極拳頭產品「增健口服液」暢銷20年,正是源於它能夠全面提升免疫力的複合多糖以及中醫藥扶正固本的整體效果。

此外,無限極在其獨特的健康理念——「養生固本,健康人生」基礎上,形成了一套易於理解又簡單可行的實踐指引——「四合理」行動指引,即飲食上要「多菜少肉七分飽」,起居上要「20分鐘午休,23點前睡覺」,運動上要「每天行走一萬步」,情志上要保持「正面思維」,這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提高自身免疫力的「良方」。

為了進一步推廣「每天行走一萬步」的理念,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還在當天舉行了「日行萬步健康走起•無限極日行萬步啟動儀式」。儀式上,無限極發出「每天行走一萬步,共同將健康傳遞給更多的人,一起走出健康人生」的倡議,把在國內推廣已5年的「無限極世界行走日」活動理念和風潮帶到香港,讓健康行走普及到更多地區,並通過香港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的窗口,將堅持日行萬步這一最簡單的健康理念向海外推廣,希望香港乃至全球更多公眾意識到健康可以很容易收穫,從每天行走開始。同時,無限極還發起「最美一萬步」行走路徑評選活動,呼籲香港市民踴躍在網上投票參與。

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高級副總裁、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企業發言人楊國晉先生表示:「中醫藥與免疫的結合,是現代免疫的潮流方向。無限極今後將一如既往的繼續推動中醫藥免疫的發展,通過加大研發投入,配合嚴格的品質管理,創造出更多有利於提高大眾免疫力的產品和技術。同時將『四合理』行動指引推廣到更廣泛區域,將健康理念與健康生活方式傳播給更多有需要的人群,共同實現健康人生。」 (中新網健康頻道)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人體免疫VS植物免疫
    nCoV、人體免疫細胞、細胞因子風暴、核酸檢測、抗體快速檢測、血漿抗體、ECMO(人工肺)等等,同時我們了解到傳統的中醫藥普遍參與到新冠肺炎防控過程中,防控效果初步顯現,讓我們的中醫藥著實又「火」了一把,中醫藥在疫情防控過程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 同時激活T細胞和NK細胞,這個免疫靶點有望引領免疫治療下一個十年
    近年來,科學家已經陸續發現了很多免疫抑制信號通路。臨床前的研究也證實,同時阻斷多個免疫抑制通路,可以增強抗腫瘤免疫力。更重要的是,在臨床研究中,PD-1/PD-L1抑制劑聯合CTLA-4抑制劑[2,3],已經在多個癌種中表現出1+1>2的組合效應。這些研究都表明,不同的免疫抑制性信號通路在功能上是相互獨立的,不冗餘。
  • 李進教授丨消化系統腫瘤迎來免疫治療新突破,期待免疫治療藥物納入...
    近年來,免疫治療在多種惡性腫瘤中相繼獲得成功,掀起了腫瘤免疫治療的新浪潮。在消化系統腫瘤領域,免疫治療亦於近兩年斬獲重磅新突破,為廣大消化系統腫瘤患者帶來新的希望。在療效令人欣喜的同時,免疫治療藥物的臨床可及性問題亦是臨床關注的焦點。能否做到質優且價廉,甚至能否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對於免疫治療能否惠及更廣泛人群意義重大。
  • 吃靈芝,增免疫、延年益壽?是真的嗎?
    但是現代科學研究指出,人類的預期的壽命應當是110-130歲,這已被許多健在的百歲老人所證明。因此,延緩衰老是可能的,其真實含義就是延長壽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神農本草經》對「六芝」的論述中,均強調靈芝「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就是說長期服用靈芝可延長壽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 自體免疫疾病也許緣於免疫系統演化過程
    Day192 Book15《我們為什麼還沒有死掉》47%第三章:演化的歷史人類會患上自體免疫疾病的原因可能有三
  • 曹雪濤:探索天然免疫的奧秘
    近年來,曹雪濤和他的研究團隊圍繞著天然免疫的識別與調控機制進行了系統性研究,不斷取得重大原創性進展。 2013年2月,曹雪濤團隊在《細胞》雜誌上發表文章,揭示RNA病毒如何通過其獨特方式在天然免疫細胞中抑制RNA病毒識別受體功能的新型分子機制,為病毒逃逸天然免疫細胞監控清除提出了新途徑。
  • 依諾金的科學從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說起
    前情回顧:隨著免疫學的發展,人們逐漸明白起來,我們身體裡所具有的免疫,是在非常複雜的機制下形成的。免疫機制在體內相互之間的聯繫複雜、廣泛,並非單純的線性關係。從大的方面來說,免疫分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兩大類。
  • 肺癌的免疫治療
    相較於之前的放化療和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雖然有效率不高,但對於有效的患者,其療效持久,能達到五年、十年不復發、不進展、長期生存,實現臨床治癒,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肺癌的免疫治療,特別是近幾年才出現的PD-1抑制劑。
  • ...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常務副院長羅榮城教授:腫瘤生物免疫治療的...
    那麼到底什麼是生物免疫治療,其特點和優勢及適應症又有哪些呢?作為全國最早開展腫瘤生物治療與免疫治療的著名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常務副院長、廣州抗癌協會理事長羅榮城教授為我們作了如下解讀。  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常務副院長羅榮城教授  免疫治療:綠色、安全、有效的腫瘤治療方法  腫瘤免疫治療是一種新興的、具有顯著療效的腫瘤治療模式。
  • 著名微生物與免疫學家、黑龍江中醫藥大學資深教授張德山逝世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官網8月8日晚間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微生物與免疫學家、教育家、原黑龍江省免疫學會副理事長、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基礎學科奠基人、資深教授、研究生導師張德山同志於8 月 8 日凌晨 4 時在哈爾濱逝世,享年90歲。
  • 可能免疫紊亂惹的禍,風溼患者要當心
    復發性流產的病因十分複雜,諸如遺傳性因素、內分泌性因素、解剖性因素等都可能成為導致RSA發生的原因,而隨著對於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生殖免疫學的研究,免疫類因素越來越受到重視。免疫紊亂與復發性流產有何關係?研究提示,自身免疫紊亂是導致RSA發生的重要原因,與正常孕婦相比,風溼免疫病孕婦流產、早產、子癇等風險明顯增加。
  • 免疫球蛋白--體液免疫監測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lg)是由漿細胞合成分泌的一組具有抗體活性的球蛋白,存在於機體的血液體液、外分泌液和部分細胞的膜上。Ig有著極為重要的生理功能,血清及體液Ig含量可因疾病而發生變化。Ig的異常變化可反映機體的體液免疫功能狀態,與臨床表現相結合,有助於感染性疾病、免疫增生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等的鑑別診斷、疾病監控和預後。
  • 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王慶國下周來我院經方診療中心專家門診出診
    北京中醫藥大學經方現代應用研究中心由王慶國教授牽頭負責,下設理論研究中心、實驗中心和臨床應用基地3個部門。臨床應用基地落成於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包括經方診療中心專家門診、風溼免疫科門診兩個特色門診,以及擬組建中的風溼免疫類疾病特色專科。
  • 疫情反覆,經典中醫藥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最近,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充分肯定了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中的重要作用,得到海內外關注。白皮書指出,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有超過7.4萬人使用中醫藥,佔91.5%。其中,湖北省超過6萬人使用中醫藥,佔90.6%。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到90%以上。
  • 多糖吸收穫新成果 無限極助力中醫藥現代化
    對健康的機體來說,其免疫系統是處於平衡狀態的。免疫力低下的表現有身體易於被病毒感染等;而免疫力超常也會產生對身體有害的結果,如引發過敏反應等。多糖是國際公認的天然優良免疫調節劑,具有溫和調節的特點,能促進人體免疫系統的平衡。6月30日,在上海舉行的2013化學糖生物學國際研討會上,一項最新發布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些中草藥多糖可被口服直接吸收,從而發揮各種生物功效。
  • 肽與免疫系統的關係
    所以人體缺肽會使免疫功能低下,容易並發感染。隨著現代免疫學的進展,人們對肽營養與免疫的關係逐步得到充分認識。人體中的肽營養不良可造成免疫器官發育不全、萎縮,對細胞免疫、體液免疫、補體功能和吞噬作用等方面都有著重要影響。
  • 中國科學院院士談中醫藥發展:態靶結合是未來方向
    三峽藥博會組委會供圖「中醫藥是中國獨有的醫療資源,在14億人口的衛生健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在2020·第二屆三峽道地中藥材交易博覽會上表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醫藥全面、全程地介入了我國新冠肺炎的防控和救治過程。仝小林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醫藥發揮了獨特的優勢和作用,這與其傳統思維密不可分。「如果從種子和土壤角度看待這次疫情,那麼新冠肺炎病毒相當於種子,人體內環境相當於土壤。
  • 【高中】免疫調節——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專題匯總
    已免疫的機體,再次接觸相同物質的刺激時,發生的組織損傷或功能紊亂。自身免疫反應(由於免疫系統異常敏感,反應過度,將自身物質當作外來物質進行攻擊)引起的自身組織和器官損傷。由於機體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 連花清瘟到底有什麼作用,專家從中醫藥角度和現代研究給出答案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兩個藥方都具有良好的退熱、止咳、抗炎、抗病毒作用。辛涼宣肺與洩熱,可以解決新冠肺炎患者體溫持續不降的問題;清肺止咳平喘,可以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的咳嗽不止,呼吸困難;抗炎抗病毒作用可以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複製,抑制病毒感染引起的系統性炎症反應。從中醫的角度認識,整個組方衛氣同治,表裡雙解;先證用藥,截斷病勢;整體調節,多靶治療。
  • 抗感染免疫—先天性非特異性免疫
    包括先天性免疫和獲得性免疫(特異性免疫)兩大類。抗感染免疫能力的強弱與動物的種屬、年齡、營養狀況及內分泌等因素有關,但最重要的是與機體的免疫功能有關。抗感染免疫能使機體抵禦、清除病原體及其有害產物,維持機體內部環境的穩定和平衡。先天性免疫應答又稱非特異性免疫應答,是指動物體內的非特異性免疫因素介導的對所有病原微生物和外來抗原物質的免疫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