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疫帶走了那麼多人 我們該如何看待死亡

2021-01-08 心生自在觀

原文首發 作者:渡心

疫情期間,大家每天看著全國數據更新,尤其是死亡累計數量,截至昨天已有近3千人被帶走了生命,死亡,在我們這些適逢好時代出生成長的人面前,第一次近距離並且聲勢浩大的展現。在無數悲痛和感動中,抗疫終於迎來了較好的轉變。感恩國家的防控和那些抗疫英雄的同時,我想靜下心來,跟你說說生死。

有生必死

《無量受經》中說:「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一個鮮活的生命出生,大多都帶著家人美好祝福和無限希望,人們都樂於談論出生,卻幾乎人人都忌諱說死亡。佛理早有開示,人死後其實意識不滅,會隨業力轉世輪迴。這一點,現在科學也得到了證實。美國精神心理學家史蒂芬教授和他的團隊為此用了很多真實案例著了書。

人壽不定(死期不定)

人從生下來,每天都在倒計時,人的壽命終結本來也是不定的。這次疫情中死亡的年齡也不盡相同。《地藏經》中所言:「無常大鬼,不期而至。」相信這次感染的大多數人,都是稀裡糊塗被染上病毒,要是早知道,誰都會躲得遠遠的,錯過引發的一刻。

死緣眾多

吃野生動物的感染病毒的,路上被一個噴嚏飛沫碰到的,按了一下電梯感染的,去了一趟菜市場就病了的,朋友的一次聚會,情人的一次擁吻,同事的一次會議,各種因緣導致的感染。為了進補,為了去鍛鍊或者散步,為了親朋好友聯絡一下感情,為了工作,初心都是好的,卻意外被死神選中。這一切都在告示我們死緣眾多。哪些平時也可能發生的車禍,水災火災,甚至睡過去醒不來的,也都屬於這個範疇。

死亡之際是大苦

看了李文亮醫生留給妻兒最後的話,帶有多少無奈。你當明白,死亡突然來臨時,大多數人還有太多想做的事沒做,捨不得的人不想分開,辛苦賺的錢沒來得及享受,權利和地位此時也沒什麼用,誰也代替不了病痛,更何況死亡。當身體地水火風四大隱沒,氣息分解的痛苦也獨自感受。瀕死狀態因業力不同各異。

死時唯佛法有益

人死時,應該做到不哭鬧,避免意識留戀而不能順利往生,最好能在TA耳邊念阿彌陀佛,幫求佛帶TA往生淨土。在49天內,多做功德。佛陀在經典裡常說,當我們死亡時,唯有功德能救護。一念菩提,那些為發願救護眾生而犧牲的醫護人員和志願者,功德是相當大的。從這個角度說,也是一種安慰。修行就是為了了脫生死,利益眾生,當然,只有大成就者才能達到生死自在。

了解了生死,智者當如何對待

看到疫情帶走了那麼多人,我們應該能體會到,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多做有益自己身心的事情,多做利益他人的事情。在死亡來臨的那天才不會有太多痛苦和悔恨,為今生也為來世做準備。

相關焦點

  • 一位美國醫生的書帶給人們的思考:疫情之下,我們該如何看待死亡
    在書的序言中,阿圖醫生質問:面對死亡和衰老,當今醫學做對了嗎?誠然,相比於以前的人,我們的生活條件更好,醫療條件更好,我們可以擁有更長的壽命。在如今,很多人已經不把生老病死當成是一種生命的必然,而是將其視為了各種不同的「病」,並想盡辦法要治好它。
  • 西藏生死書:我們該如何看待死亡?了解了死,才更珍惜生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第一次接觸死亡的經歷,或早或晚而已。在瀕臨死亡的人面前,我們顯得束手無策,很明白某人即將離我們而去,我們再也看不見他了,此時我們感到非常悲傷和孤獨。人終將一死,然而對於死亡的真正態度應該是怎樣的呢?
  • 從《一個人的朝聖》到《朝聖之路》: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死亡
    哈羅德和湯姆從開始遇見不同的人,並在不同的地點看到不同的風景和聽到不同的話。與他們本身固有的認知形成了反差,繼而促使他們開始思考。最後,準確針對回應。當接受並思考問題的時候,那麼在最後做出的回應就要準確和有針對性。當我們接收到各種信息,再轉化成自己需要的能量的時候,就會做出一個最終的行動來予以回應。
  • Get中國70問:「中國人如何看待死亡?」
    第一期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人是如何看待死亡的。小孩子的話總是充滿童真,即使是面對死亡,這個對多數成年人來說是沉重,悲傷甚至是有些晦氣的話題,他們也能給你如下的答案: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顧晉建議全民開展死亡教育,引發了網友對死亡以及死亡教育等問題的討論。Get中國70問也想和大家一起來看看中國人是怎麼看待死亡這件事情的。
  • 鼠疫,到底有多可怕?我們該如何預防?
    鼠疫,到底有多可怕?鼠疫是由鼠疫耶爾森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人畜共患病。人類歷史上共有 3 次鼠疫大流行——公元 6 世紀的「查士丁尼瘟疫」、公元 14 世紀的「黑死病」、公元 19 世紀末在中國的大流行。公元 6 世紀的「查士丁尼瘟疫」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鼠疫大流行,對於這場瘟疫的記載,是歐洲史上對鼠疫瘟疫最早的記錄。
  • 人死後究竟會去哪裡?你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生老病死是人間常態,我們要正確看待死亡,沒有誰能長生不老,每個人都會經歷從幼兒到少年然後青年再到壯年最後晚年的過程。那麼人死後究竟會去哪裡呢?用物理科學怎麼樣去解釋呢?科學家蘭扎說:「死後其實有另一個世界,死亡只是人類創造出的幻覺。」
  • 人到中年,死亡很近,它不會在意你的想法,只會帶走它想帶走的人
    那個熱鬧的小院突然間變得好陌生,門怎麼會那麼破舊?地怎麼會那麼髒?明明是夏天,怎麼會有那麼多落葉?人在,萬物才有靈氣,人去,一切都無顏色。死亡就是那麼的可怕。心裡有份寄託,死亡才不至於那麼可怕。母親跟癌症抗爭了八個月,就走了。看著她安靜的躺在那裡,制氧機的「咕嚕咕嚕」聲停了,她費力的喘氣聲沒有了,我才明白原來死亡是那麼安靜。我流了很多的淚,卻沒哭出聲。以前葬禮上那些嚎啕大哭的人,哪裡來的力氣?
  • 生離死別,世間常事,如何正確地看待死亡?
    每個人都知道生命總有終結的一天,這是生物學與醫學的科學結論,可如何對待死亡卻是一個哲學問題。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莊子,當他老婆死了,他卻敲著盆子唱歌,因為他知道人總是要死,人們不應違反自然規律,這就是有名的鼓盆而歌的故事,表達莊子了對待死亡的智者態度。
  • 法醫人類學家是做什麼的,他們如何看待死亡?
    我們給她安上不祥的惡名:冷酷的割麥人、無差別的軋路者、黑天使、蒼白騎士。我們把她畫成藏在黑色連帽鬥篷裡的殘破骷髏,舞弄著一把置人於死地的鐮刀,她只需一揮,就將我們的靈魂從身體中帶走。有時她是一個長著羽毛的黑色幽靈,兇惡地在上空盤旋,我們只能蜷縮在角落而毫無還手之力。
  • 一隻烏鴉,如何看待同類死亡?
    烏鴉喝水 | 英國劍橋大學和紐西蘭奧克蘭大學 不吉則來自烏鴉的顏色、叫聲以及吃腐肉的生活習性導致它們常常出現在屍體附近,有時會被當成死亡的象徵。 如此聰明的烏鴉,在面對同類的死亡時,會如何表現?
  • 如何正確面對和看待死亡?
    善人も悪人も死ぬときは死ぬ。善人也好惡人也罷,該死的時候都會死。面對「死」,恐慌,無助,害怕,懊悔,絕望等詞往往會浮現在腦海。面對「生」,希望,陽光,太陽,新生,向上等詞也會浮現在腦海。生意味著開始,死意味著結束。很多人都在思考和敘述著生的意義,卻很少有人談及如何看待與面對死亡的話題。
  • 他用醫生和病患的雙重身份,告訴我們面對死亡該如何活下去
    這即是保羅的醫者職責:醫生除了看病,更重要的是「看人」。2.當生命有期限,我們該如何生活當保羅被查出肺癌晚期時,他意識到自己的生命軌道提早發生了變化,這意味著他可能不久於人世。重大疾病不是要改變人生,而是要將我們的人生打得粉碎。但同時,當生命有期限,我們會看到那些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而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就是在指引著我們該如何度過餘生。
  • 全面解讀無形體病 被蜱蟲咬了該怎麼辦?
    第1頁:解讀蜱蟲 第2頁:解讀無形體病 第3頁:患者禁忌及防範措施   [搜狐科學整理報導]近日,河南商城縣多人因為被一種名為蜱蟲的昆蟲叮咬而染病致死,引起輿論強烈關注。疑似被咬後患了一種叫無形體病的病症。據河南省疫控中心負責人介紹,自2007年5月首次出現疫情以來,截至2010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監測和報告245例疑似無形體病例,死亡2例,主要集中在信陽市商城、溮河區、光山和平橋區。(據新華網)  昨日,長沙市疾控中心有害生物防治科李平非副主任醫師說,長沙也分布有蜱,但沒有發現因蜱咬傷而患上人粒細胞無形體病的患者。
  • 20到39歲腫瘤發病率增長80%,我們該如何面對疾病與死亡?丨21讀書
    我們目前就是給孩子買好保險,然後順利地往前看就好了,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去單獨打算,因為我們的心態一直都比較好。」  曾經戰勝過乳腺癌的作家蘇珊·桑塔格說過:  「疾病是生活的陰暗面,是一重更麻煩的公民身份。……儘管我們都只樂意使用健康王國的護照,至少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們每個人都不得不承認——我們也是另一個王國的公民。」
  • 中國抗「疫」觀察:基層社會治理「病」在何處?如何療愈?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抗「疫」觀察:基層社會治理「病」在何處?如何療愈?  中新社北京3月16日電 題:中國抗「疫」觀察:基層社會治理「病」在何處?如何療愈?  中新社記者 張蔚然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其中包括對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的全方位「體檢」。
  • 我們該如何冷靜看待轉基因?
    轉基因技術也是這樣,我們要讓他們執行才知道哪裡不好哪裡好,一直取得進步。這很重要。如果民眾一直反對,不接受,那麼連執行的空間都沒有。比如綠色和平組織在英國把試驗田毀掉,科學家真的是非常沮喪。我們需要科技來幫助糧食的生產。但現在最大困難是民眾的接受度,民眾不願意接受,連實驗的機會都沒有。南都:各國各地區在轉基因的研發、應用上是有差異的,臺灣地區是怎樣的現狀?
  • 如何看待人工智慧對人屬性的改變
    如何看待人工智慧對人屬性的改變 發布時間: 2020-07-06 14:35:20   來源:《當代電力文化》  作者:梁衛國
  • 什麼是鉤端螺旋體病?它如何危害我們和我們的寵物?
    然而,到目前為止,在雪梨地區,這一最新的犬群中還沒有出現人類病例;狗的病例並不總是伴隨著附近的人的病例。那麼什麼是鉤端螺旋體病呢?我們能做些什麼來保護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寵物免受這種潛在致命疾病的侵害呢?到目前為止,2019年雪梨西部和城市至少有6例確診的犬鉤端螺旋體病,其中3例發生在5月和6月。6隻狗中有5隻死亡。
  • 我們該如何看待大齡剩女?
    我們該如何看待大齡剩女?說起科學家,大家最能想到的肯定就是那種斯斯文文,戴著眼鏡的高材生了。他們滿腹學問,思想境界很高。不過,科學家一直和美女帥哥是掛不上鉤的。畢竟注重內在的人,對於外在自然要看得淡薄一點了。但是科學家也有一朵鮮花,她不僅是科學界很少見的女科學家,還是一位顏值超高的女科學家。
  • 「死亡之舞」——亨廷頓舞蹈病究竟有多可怕
    基因解碼導讀:亨廷頓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種基因病,又稱慢性進行性舞蹈病、大舞蹈病。該病臨床症狀複雜多變,患者病情呈進行性惡化,通常在發病 15~20 年後死亡。目前,可以通過佳學基因致病基因鑑定進行確診,也為後代的優生優育提供了遺傳諮詢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