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五大心理效應,告別社交恐懼症,助力你為真正社交達人

2020-12-04 唐若心學

社交達人

想要好人緣,在團隊中如魚得水,贏得好人脈,心理學家發現,社交達人都懂得這六大心理效應,這五大效應也是應對社交恐懼症最好的療法。

1、通過雙贏效應,建立良好的互動

社交中雙贏效應就是大家共贏,你好我也好,它注重的是雙方共同的利益,講究是大家共同創造價值。

所以在社交中,當你嘗試去建立真正的社交關係時,你需要擺 明的心態是你和他們彼此是協助共贏的關係,你要做的是積極推動社交繼續進行。

共贏效應

2、通過共生效應,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共生效應來自於大自然,在自然界中有些植物生長時,往往會十分矮小,發育不足,而與同類共同生產時則鬱鬱蔥蔥,充滿生氣。我們在生活中的社交也是如此,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是一群人,就可能在性格愛好影響方面,相互趨c同,相互助力,不斷進步,這也是目前微信各種社群為何如此發達原因所在。

3、通過光環效應,打造自我獨一無二標籤

第三個是光環效應,心理學曾發現,一旦我們喜歡某個人,我們往往會以偏概全,我們自然而然會在其他方面對他有代入感,會認為他其他方面也很好。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光環效應,打造良好標籤,這樣在這種光環效應積極影響下,能夠幫助我們樹立自信心,也容易團結一批人,為我們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4、換位思考,增強社交中共鳴

每個人都不同,無論是立場還是利益所需點都不同,換位效應,是指我們在談話間最重要是考慮對方的成長背景與所需,在聊天時候,不站在自我的角度,而是儘量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交流的內容, 這樣容易引起對方共鳴,從而建立良好的社交關係。

5、通過關係場增力效應,增強自我氣場

心理學曾發現,關係場效應是指我們在群體活動中角色的分配所產生的凝聚力或摩擦力對活動效率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增強的,也可能是減力的。

每個人都是生活中群體中,所以在社交場中,當我們進入 增力效應關係場時,我們就能發現自己也無意中變得氣場強大起來。

當我們學會用這五大心理效應時候,每日踐行之,我們的自信會越來越強,也能成為真正的社交達人。

作者簡介:唐若,女性心力成長訓練營開創者,十年品牌資深策劃者,曾任創業高管,國際DISC認證講師與顧問,二級心理諮詢師,汝漢紙學習社創始人,擅長內容策劃。

相關焦點

  • 自卑、敏感、不敢說話……社交恐懼症的絕望你了解多少?
    不過這些狀態並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社交恐懼症。 那麼在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的現在,總是會聽到有人在說自己有社交恐懼症。我們真的每個人都有社交恐懼症嗎?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好好聊聊這下話題。 1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 社交恐懼症,又叫社交焦慮障礙,是精神心理疾病的一種。
  • 社交恐懼症‖說的是你嗎?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又稱社交焦慮障礙(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屬於恐懼性神經症,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焦慮的精神疾病。
  • 社交恐懼症測試
    根據你的情況在下表中圈出相應的答案,此數字也是你每題所得的分數。將分數累加,便是你的最後得分了。  1、 我最怕在重要人物面前講話。 ( 1 2 3 4 )  2、 在人面前臉紅我很難受。 ( 1 2 3 4 )  3、 聚會及一些社交活動讓我害怕。 ( 1 2 3 4 )  4、 我常迴避和我不認識的人進行交談。
  • 專家教你5招克服社交恐懼症
    重慶九五醫院賈曉強教授表示:出現這樣的情況就說明患上了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會給患者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下面教大家5招克服社交恐懼症:1、當你感到十分害羞時,不妨進行深呼吸,慢慢調節呼吸節奏,幫助緩解緊張情緒,提高自信心。2、學會正視他人眼睛。對社交感到恐懼的人,常常因為自卑、恐懼、緊張等心理因素影響而逃避別人視線,不敢與他人進行交流。
  • 【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能治好嗎_社交恐懼症怎麼治療 - 太平洋...
    2018-06-14 快樂寶貝養成 少不了社交能力 家裡的小寶寶如果比較內向,在陌生的環境中會表現出膽怯,不願意出去和其他小朋友玩,家長也會認為這只是因為寶寶年齡還小,等年齡大了自然就會好了。這樣的想法其實不利於...
  • 社交恐懼症讓生活停滯不前?正確認識這5點很重要!幫你擺脫社交障礙
    審閱者: 楊雪嶺(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社交恐懼症真的只是非常害羞的另一種說法嗎? 許多人都有些害羞,但社交焦慮症(也稱為社交恐懼症)患者在簡單的社交場景中也會備受焦慮困擾。
  • 福州國德醫院:你是一個社交逃犯嗎?不想社交?還是不敢社交?
    13人中或有1人社恐據美國社交焦慮症協會的數據,全球約7.9%的人患有社交恐懼症。《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將社恐定義為精神疾病,是一種過分的境遇性害怕。不過當下許多年輕人自稱的「社恐」,並未到疾病程度;社交疲憊、網絡侵佔現實社交空間等是「社恐」情緒出現的主要原因。
  • 1分鐘看出你的社交恐懼症有多嚴重
    那麼,你是社交恐懼症患者嗎?你的社交恐懼症有多嚴重?往下繼續看,跟長風一起測測吧。 1.回家路上看到交情一般的朋友,你會?幾乎沒有社交恐懼 你是一個較為善於交際的人,幾乎沒有社交恐懼症。你的外在表現樂觀大方,友善而有禮貌,總能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你的情商很高,懂得用不同的方式與不同性格的人相處。你鮮少會有脾氣暴躁的時候,情緒掌控得當,讓與你相處的人都感到舒服自在。
  • 那些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社恐源自醫學範疇的一個詞——「社交恐懼症」,這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心理病症,發病率在3%—13%,取一個中間值來算的話,大概有1億中國人正在被」社恐「支配。不過我們社恐星人大多只是存在社交恐懼的情緒或傾向,可能遠沒有到達病理的那個程度。
  • 心理學家:這五大心理效應,可以遠離情緒低落,讓你變得更自信
    1、森田療法,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當我們陷入情緒低落的時候,首先不是刻意逃避,而是自我覺察,接受自己情緒低落的事實,接受你的情緒,無論要難過,還是委屈以及鬱悶在心情,接受你一切負面情緒,你要知道這一切都是非常正常的,它們會順其自然地來,也會順其自然地走,所以不要過於沉溺自己情緒,讓情緒自然流動。
  • 其實兒童也有「社交恐懼症」,父母要重視
    ,其實兒童也有社交恐懼症,只不過他的表現有別於成人,才會被大家忽視,孩子「怕生」,就是這個原因。 1、什麼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兒童社交恐懼症是指兒童對新環境或陌生人產生恐懼焦慮情緒和迴避行為。
  • 社交恐懼症怎麼治療有效?去合肥長淮中醫院精神康復科
    社交恐懼症怎麼治療有效?去合肥長淮中醫院精神康復科 時間:2020-11-24 10:46 合肥治療精神心理疾病醫院 社交恐懼症怎麼治療有效?去專業的治療精神疾病的醫院,這裡為大家介紹一家專業治療精神疾病的中醫院,合肥長淮中醫院精神康復科!
  • 羅振宇推薦一本書幫你戰勝社交恐懼症
    醫生診斷後,稱他患上了「社交恐懼症」。小孟的遭遇被媒體報導後,許多網友紛紛表示,自己也有一定程度上的社交恐懼症。其實,「社恐」一詞,正是2018年的網絡熱詞之一。就連女神高圓圓近日也自曝曾在20多歲時患上社恐症,一度非常害怕與人打交道。那麼,有沒有辦法戰勝社交恐懼呢?
  • 蝴蝶效應:性格孤僻的人,如何成為「如魚得水」的社交達人
    如果你是一個性格內向的,甚至有些孤僻的人,卻渴望和別人打成一片、如魚得水地融入各種社交圈子中,那麼有效地運用「蝴蝶效應」能幫你開啟夢想中的社交生活。第一步:列清單如果你性格孤僻,開啟「如魚得水」的社交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是:找到一項你感興趣的活動。這是「蝴蝶效應」中扇動的那一下翅膀,開啟了未來社交龍捲風的開關。
  • 《社交網絡》劍指都市症侯群 銀幕變態心理歪解
    一個個道貌岸然的現代人,其實多少都存在著心理的隱疾。大衛芬奇最新推出的《社交網絡》,通過Facebook傳世人馬克-扎克伯格的發跡史,也揭開了這位大人物的心理隱疾。隨著我們由此展開的銀幕變態心理學教材,不能不發現一個事實——人人心裡,都有點病。
  • 「淺型社交」正改變人際關係本質
    頻繁且不固定的加班,長時間的擁擠通勤,加上網上交易取代線下社交,許多都市青年感受到了社交孤獨。電影《無名之輩》中的笨賊感嘆:「城市太大,找不到方向」,多少有點無病呻吟。因為故事的發生地只是一個西南小城市,如果換成北上廣,那才叫真正的「迷失」。通勤時間是很現實的問題。北上廣的白領,除掉每天工作八小時,用來通勤的時間普遍在兩小時以上。
  • 五大社交定律(經典)
    人生在世,免不了與人打交道,如果你懂社交,會社交,那你就能更好的為人處世,人生的路也會越走越寬。社交是一門學問,但要掌握好這門學問,不是那麼容易,需要一定的智商和情商,還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反思。以下五大社交定律,值得我們好好去學習,去思考,如果你能悟透其中的奧妙,一定會受益匪淺。
  • 金星秀郭德綱自曝,患有社交恐懼症多年!
    隨後,金星又向郭德綱問道,「那也沒見你和女孩子出去吃飯啊」。對於這一點,郭德綱倒是回答的非常好,郭德綱表示因為自己有社交恐懼症,所以並不喜歡出去和人吃飯,即便是德雲社有什麼應酬方面的事情,基本上也都是于謙幫忙處理。想不到相聲大師郭德綱竟然有社交恐懼症?這也真應了以前的一句話,喜劇大師在舞臺下都是孤獨的/沉默的。
  • 你有社交恐懼嗎?社恐就是內向嗎?
    當你在面對很多人時會莫名緊張、想要退縮嗎?你會過度自責嗎?或是總認為別人會不喜歡自己嘛?也許你應該了解一下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就是社恐,也就是社交焦慮。
  • 八成孩子有社交恐懼症,學會正常交朋友,媽媽的引導起重要作用
    之前有消息說,有心理學家對某校孩子進行調查後發現,有八成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懼症,不知道怎么正常交朋友。要知道,孩子成年以後的人際交往情況,往往在幼時就奠定了基礎。所以,與人交往的能力要從幼年時期,就開始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