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勒密定理的證明與妙用

2021-01-21 VOA數學

託勒密定理

原來可以這麼玩


今年8月初,小編有幸參加了在南京舉行的第二屆數學行者初中數學教學研討會!因此,有機會現場聆聽數學大咖們的分享!其中於特關於託勒密定理的妙用,讓我大開眼界! 遂有此文,聊以紀念這次「南京數學行者」之旅!


託勒密定理內容簡單、形式優美,有助於處理圓的內接凸四邊形的邊長。其相關推論對於解決凸四邊形最值問題有很大幫助。小編將從託勒密定理的證明及應用,相關推廣及應用來進行闡述!


1、託勒密定理的兩種證法

一般幾何教科書中的「託勒密定理」,實出自依巴谷(Hipparchus)之手,託勒密只是從他的書中摘出。

定理:圓內接凸四邊形兩對對邊乘積的和等於兩條對角線的乘積。

已知:如圖1,凸四邊形ABCD是圓O的內接四邊形,連接對角線AC、BD。

求證:AB.CD+BC.AD=AC.BD

圖1

分析:由結論的形式我們可以聯想到構造三角形相似,從而得到對應變成比例,並把它轉化為乘積形式,從而得證!

證法一:如圖2,在BD上找一點E,使∠1=∠2。

 

圖2

證法二:如圖3,∠1=∠2,使AE交CB的延長線於點E。

 

圖3


2、託勒密定理的應用

例1:如圖4,在O的內接四邊形ABCD中,AB=3,AD=5,∠BAD=60∘,點C為弧BD的中點,則AC的長是       。


圖4

解析:連接BD,因為∠BAD=60,CB=CD,易知∠BCD=120,BD=√3BC

由託勒密定理知:AC.BD=AB.CD+AD.BC

即AC.√3BC=3BC+5BC

故√3AC=8,AC=8√3/3


例2:如圖5,點P是等邊△ABC外接圓劣弧BC上一點,連接PA、PB、PC。

求證:PA=PB+PC


圖5

解析:因為△ABC為等邊三角形,故AB=BC=AC

由託勒密定理知:AP.BC=AB.PC+AC.BP

即AP.BC=PC.BC+BP.BC,即AP=PB+PC


例3:(利用託勒密定理證明勾股定理)已知Rt△ABC,設直角邊AB=a,BC=b,斜邊AC=c。求證:


解析:如圖6,構造矩形ABCD和外接圓O,

 圖6

由託勒密定理得:AC.BD=AB.CD+BC.AD

即AC.AC=AB.AB+BC.BC

3、託勒密定理的推論及證明

託勒密定理在解決圓的內接凸四邊形的邊長關係時非常簡潔、方便,但僅限於該凸四邊形共圓。如果凸四邊形不共圓時,各邊長將滿足怎樣的關係呢?

託勒密定理推論:任意凸四邊形ABCD,必有AC·BD≤AB·CD+AD·BC,而且當ABCD四點共圓時取等號。

證明:如圖7,在四邊形ABCD中,連接AC、BD,作∠ABE=∠ACD,∠BAE=∠CAD

則△ABE∽△ACD


圖7

 

∴ BE/CD=AB/AC,AB/AC=AE/AD

∴BE.AC=AB.CD(1),

AB/AE=AC/AD

∵∠BAE=∠CAD

∴∠BAE+∠EAC=∠CAD+∠EAC

即∠BAC=∠DAE

又∵AB/AE=AC/AD,

∴△ABC∽△AED

∴BC/ED=AC/AD

∴ED.AC=AD.BC(2)

由(1)+(2)得:

AC.(BE+ED)=AB.CD+AD.BC

又∵BE+ED≥BD

∴AC.BD≤AB.CD+AD.BC

若且唯若點E落在線段BD上時,等號成立。

圖8


如圖8,此時∠ABD=∠ACD

∴ABCD四點共圓。


4、託勒密定理推論的簡單應用

例4:如圖9,在四邊形中BC=CD,∠BCD=90。若AB=4cm,AD=3cm,則對角線AC的最大值為      cm.


圖9

解析:本題是2017年園區初二期末數學統考題,我們通常採用旋轉的方法求AC的最大值。當小編知道託勒密定理的推論時,這個問題變得非常簡單。

由託勒密定理得:AC.BD≤AB.CD+AD.BC

即AC.√2BC≤AB.BC+AD.BC

即√2AC≤7,即AC≤7√2/2


我們從來不缺少知識,但我們缺少對知識有計劃的吸收、加工和輸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點擊以下關鍵詞,查看更多往期內容

相關焦點

  • 幾何綜合之託勒密定理
    ,此類考題考察都非常廣泛,其中託勒密定理的應用尤為突出!託勒密定理:圓內接四邊形中,兩條對角線的乘積等於兩組對邊的乘積之和定理的證明需要構造相似,用到兩組相似🔺,結合證明過程如下:託勒密定理的逆定理:在凸四邊形ABCD中,若兩條對角線的乘積等於兩組對邊的乘積之和,則四邊形ABCD內接於圓。
  • 託勒密定理:探索三邊關係
    探索三邊的關係託勒密定理有一招
  • 不可思議的託勒密定理——證明
    託勒密是一位古代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和數學家。他最著名的是提出了「託勒密體系」的模型,地球被認為是宇宙的中心,恆星圍繞著它旋轉。這是許多世紀以來被普遍接受的觀點,直到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儘管託勒密最著名的觀點被證明是錯誤的,他在幾何學上做了很多非常有用的工作,我們將討論其中一個。託勒密不等式託勒密不等式的表述是:它被稱為三角形不等式。現在讓我們看看如何證明它。
  • 託勒密定理證明-每日題目(高中數學篇)
    今天我們來看看託勒密定理是如何證明的。但是不要誤會。。。,慢慢往下看!然而今天,不要誤會,我們真的不是要講託勒密,因為託勒密定理跟託勒密一點關係都沒有。今天所講的託勒密定理實際上是出自希臘數學家依巴谷之手,託勒密只是摘錄了他的文獻。
  • 託勒密定理
    一般幾何教科書中的「託勒密定理」,實出自依巴谷(Hipparchus )之手,託勒密只是從他的書中摘出。摘出並完善後的託勒密(Ptolemy)定理指出,圓的內接凸四邊形兩對對邊乘積的和等於兩條對角線的乘積。
  • 託勒密定理的應用
    本公眾號於2018年8月20日曾發送過一篇名叫《託勒密定理》的文章,其中講到託勒密定理及證明,並給出了有關正三角形和正方形各自的一個結論並證明。但對正五邊形和正六邊形的情況,雖然給出了類似結論,但未加證明。於是,有朋友後臺留言,要我講一講正五邊形相關結論的證明。好的,我今天就來講一講。
  • 【轉載】託勒密定理
    一般幾何教科書中的「託勒密定理」,實出自依巴谷(Hipparchus )之手,託勒密只是從他的書中摘出。摘出並完善後的託勒密(Ptolemy)定理指出,圓的內接凸四邊形兩對對邊乘積的和等於兩條對角線的乘積。
  • 一個四邊形中非常重要的定理—託勒密定理(1.25)
    今天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四邊形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定理——託勒密定理。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誰是託勒密。(詳盡內容可查看百度百科)他在數學上的最出名的貢獻就是,論證了四邊形的特性,即有名的託勒密定理。託勒密定理:圓內接四邊形中,兩條對角線的乘積等於兩組對邊乘積之和。
  • 一分鐘數學——託勒密定理
    在閱讀本文之前,你或許需要了解以下文章:相交弦定理
  • 初三專題:圓的內接四邊形相關性質定理,你聽說過託勒密定理麼?
    叫做託勒密定理。4)託勒密定理如何證明?要讓四邊和對角線都扯上關係。大家是否能夠想到之前小編分享的關於三角形的旋轉相似模型,它會出現一轉成雙(一般很難想到,要對此模型非常熟悉才行)。看看這種模型是否能夠用以證明這個託勒密定理呢?
  • 添線搭橋,借用託勒密定理另闢蹊徑巧解圓的問題,值得關注
    而圓的內接四邊形是圓中極為重要基本圖形,通常利用相似三角形判定即性質結合圓的基本性質定理就可求解典型圓的問題。下面介紹託勒密定理求解圓中有關線段數量關係的問題,可以簡潔明快,模式化求解問題,替代圓的基本性質推到,另闢蹊徑求解圓問題。下面是該定理的證明過程.已知:如圖1,四邊形ABCD內接於⊙O.
  • 競賽中的幾何問題:託勒密定律及應用
    在平面幾何學習中,除了一些常用的公理、定理外,對於準備數學競賽的選手還需要掌握一些特殊的定理。其中託勒密定理就是在數學競賽中經常會引用的一個著名定理。託勒密定理最早由古希臘數學家依巴谷(也稱「喜帕恰斯」)提出,後來被另一位古希臘天文學家託勒密摘錄,故後來被稱之為託勒密定理。
  • 餘弦定理的多種證明方法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看看餘弦定理的證明方法,有好多種,我試試看今天能寫多少種?餘弦定理:指三角形任何一邊的平方等於其他兩邊平方的和減去這兩邊與他們夾角的餘弦的積的兩倍。=c,AC=b,BC=a,則有那麼今天的題目就是:在△ABC中,已知AB=c,AC=b及∠A,求證:a^2=b^2+c^2-2bc·cosA證明方法
  • 數學聯賽知識:平面幾何的幾個重要定理——託勒密定理
    數學聯賽知識:平面幾何的幾個重要定理——託勒密定理 2009-11-12 16:25:09 來源:網絡
  • 勾股定理已有400多種證明方法!你知道幾種呢?
    相信「勾股定理」是眾所周知的,但要問如何證明,可能要懵倒一片。要說對勾股定理最熟悉的人群,那一定是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中生。那又有多少學生能給出正確答案呢?著名的解析數論專家潘承彪先生,曾在1979年高考數學卷上出題:請敘述並證明勾股定理。讓人意外的是,題目的正答率不足1%。
  • 一道數學題,初中生表示:太簡單了不就是託勒密定理,考試都不考
    我們要證明AC.BD=AD.BC+AB.CD。也就是證明兩對角線之積等於兩對邊之積的和。首先,我們需要做輔助線,在對角線BD上取點E,使∠BAE=∠CAD.如下圖,就是角1和角2。圓內同一條弦所對的圓周角相等,我們由弦AD可得∠ABE=∠ACD由上面兩組角相等的條件可得△ABE∽△ACD。
  • 與圓有關的定理
    2、託勒密定理首先,這是它的內容圓的內接四邊形中,兩對角線所包矩形的面積等於 一組對邊所包矩形的面積與另一組對邊所包矩形的面積之和。那麼,這東西怎麼應用呢我們來看一道題如圖,Rt△ABC中,∠ACB=90°,AC=3,以AB為一邊,向△ABC外側作正方形ABDE,其對角線相交於O,連接CO,CO=4√2,求BC的長度如果用託勒密定理進行證明
  • 正弦定理的證明
    在△ABC中,角A,B,C所對的邊分別為a,b,c則這個定理叫正弦定理,我想大家都認識吧。不過,突然之間,讓你證明一下這個定理,恐怕不少人要抓瞎。得稍微定定神,才能想起來怎麼證明。如果僅僅從證明的角度看,上面的推導顯然太囉嗦了,因為實際上我們只用到了高,而不需要面積。
  • 濃墨重彩的費馬大定理證明
    我們知道,一旦數學猜想得到證明而成為數學定理後,肯定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亙古不變。定理證明通常是在已經得證的公理性結論的基礎上,經過一系列可靠邏輯論證後進一步得到的結果,一經證實,便會成為新的公理流傳下來。費馬的這項推斷是在15世紀30年代產生的,但他並未給出詳細證明。而恰恰是這一證明困擾了無數的數學家近350年之久。
  • 拉氏定理與單調性
    微信暱稱為「宭」的讀者朋友留言問到下面兩個問題:不能濫用拉氏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