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先生致力於教育事業,丈夫是兩彈元勳,死後一行星以其命名

2020-09-30 厲羽萱

在整片宇宙中,以中國人的姓氏來命名的行星,僅僅只有20多個。只有像錢學森,郭永懷,王德民和袁隆平這種世界級的頂尖科學家才有資格命名行星。

根據國際小行星中心負責機構表示,想要命名小行星必須要滿足四大條件:其一、想要命名的小行星可以是該行星的首要發現者,其二、是在某個領域做出了做出貢獻的團體或個人,其三、是在地域性舉行了非常重要的事情或活動,其四、是離世後或已經發生時間長達百年的各領域的科學家或軍事事件。

由此可見,想要以自己的姓氏命名行星是非常艱難事情,在中國僅僅只有20多個行星命名者中間,有著一位「鏗鏘玫瑰」,她是被譽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的李佩。

她的一生如同那嬌豔的玫瑰,芬芳豔麗。但花兒的枝葉下面卻長滿了倒刺,讓人心驚。她的一生曲折漫長,波濤起伏,讓人回味無窮。在驕傲和絢爛的表面下,又蘊藏著多少的苦難和痛苦呢?

李佩先生的成長經歷

在1917年12月20日,李佩出生在江蘇鎮江的一戶書香家庭。家中有三個妹妹,一個弟弟,她身為長姐,從小就備受父母的疼愛。

李佩的父親,在唐山開灤煤場和天津開灤煤場的礦局工作,曾畢業於上海南洋公學(如今的上海交通大學),後又由清政府公派送到英國伯明罕大學讀書。

在當時是非常優秀的高素質人才,他帶領國家挖煤開礦,充分利用資源促進國家發展。李佩的父親從英國留學回來,不僅學會了世界頂級的開採技術,更是對知識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也因此,對李佩從小的教育要求便非常的嚴格,在1924年到1930年的期間,李佩被父親先後送到北京的慕貞小學、培元小學,甚至是美國教會開設的貝滿女中進行學習。

因為父親的嚴格要求和正確指導,讓李佩從小就知道學習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從小讀書刻苦的李佩在1936年9月的時候,順利的考入北京大學。

即將到外地讀書的她,第一次想要獨立,想要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這也讓她對今後的發展有了一定的自我認識。

渴望獨立的人生

李佩進入北京大學後,依舊勤奮地學習。她知道要實現自己的價值,就必須以知識為基礎。

想要一展宏圖的李佩,卻在入學不久後,面臨著中國最艱難的抗戰時期,全國動蕩不安,戰火紛飛,北京落入敵軍手裡。

李佩一家搬到了天津,看著人心惶惶的中國,父母為了更好的保護李佩,勸其退學回家。看著民族正值存亡之秋,從小受到教育的李佩,骨子裡面的愛國熱血正在沸騰,便拒絕了父母的要求。

在1938年的年初,李佩選擇私自離家,輾轉到昆明的西南聯合大學讀書。就這一步選擇,李佩正式開始了她的獨立生活。

來到昆明的西南聯大讀書後,李佩積極的參加校內活動,擔任大學生會的副主席,並且還積極的組織學習文化班,教周邊的青年女性讀書寫字,唱歌跳舞。

在大學畢業後,李佩服從中國勞動協會的工作分配來到了重慶,負責國際聯絡和勞務福利。將美國國際援助的物資運到革命聖地延安,而且組織和參加很多維護工人的進步活動。

不僅如此,她還利用自己的工資和全國捐款,在重慶地區開設了很多福利所,醫院,託兒所和技術學校等等,從而保證了人民群眾的基本設施要求。

在1945年,李佩作為中國代表,參加了巴黎召開的第一屆國際性世界婦女大會。她從小渴望的獨立正在一步一步的實現。

像夏花一樣綻放

1946年8月,國共兩黨在鬥爭中保持著合作,國民黨政府強行接管了中國勞務協會在重慶的負責點,在此任職的李佩被迫離開重慶。機緣巧合之下,李佩在1947年2月,遠赴美國的康奈爾大學,學習工商管理等專業。

來到美國的李佩更加傾力地綻放她的美麗。在康奈爾大學讀書期間,李佩成為了眾多美國學生中最受歡迎的中文外教老師,細心溫柔的傳授他們中國漢字,帶領他們了解中國文化。在事業上,李佩開啟了他一生中最為重要的教學生涯。

她在生活中不僅結識到了很多的知心朋友,更是遇到了此生的——摯愛康奈爾大學航空研究生院的教授郭永懷。他是著名的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力學家,更是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

在1948年2月,李佩與郭永懷喜結連理,成為夫妻。在美國康奈爾大學裡面,他們一起度過了十年的美好時光,並且還共同孕育了一個女兒。一家三口的生活非常美好,惹人羨慕。

但是當時的中國正在備受煎熬,新中國建立之初,一切都是百廢待興,急需大量的知識型技術人才回國,一起建設祖國的未來。李佩和郭永懷,在了解到祖國母親的情況之後,不懼艱難,毅然返回祖國。

回國後的丈夫郭永懷,在中國科學院和錢學森一起探究力學等科技工作。常年從事航空工程研究,培養了新的一批力學人才,發現了上臨界馬赫數和國際PLK方法。

兩彈元勳郭永懷為祖國的航空力學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可在1968年10月3日,郭永懷不幸因公殉職,他成為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中唯一一個烈士稱號的科學家。

回國後依舊堅持教育事業,傳授學生英語知識並且負責中關村後勤建設的李佩,面對丈夫的突然離世,內心受到了極大的創傷。

她選擇默默的承受住一切,她非常勇敢堅強,她從不對別人提起丈夫的死亡,她清楚得記得她是一個獨立的女人。

在熬過那段悲傷的時光後,李佩重新回到職位工作,那時候她已經年過六旬。她依舊選擇發光發熱,籌建了中國科學院中研究院的英語專業。為新中國培養了第一批碩士,博士研究生。後來她不僅自己編排教材,甚至做出了英語教學的改革。

此刻的李佩被美國加州大學語言系的主任稱之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她一直為中國建設獻出自己的那一份力量,直到她94歲的時候,終於得以休息了。她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忙碌了半個世紀,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在2018年7月20日,國際小行星中心組織最新發布公告,那顆原本編號為212797的小行星被重新命名為李佩星。

李佩先生雖然離世,她已化作天空中的明星,指引著我們前行。她值得我們所有人尊敬愛戴,她是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也是中關村最亮的明星燈。

相關焦點

  • 兩彈元勳燒成焦屍仍緊抱核武數據,總理痛哭,一行星以他名字命名
    而今天所說的這位,也是他們其中的一員,他為中國「兩彈一星」事業的發展嘔心瀝血,還未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因意外去世,臨終前他用自己的身軀保護了珍貴的核武資料,他就是郭永祥,一位值得所有中國人致敬的先輩。出身農民的「聰明娃」1909年,郭永懷出生於山東榮成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 科教英才父女倆——記李佩及其父親李保齡
    她的丈夫是我國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她本人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英語教授、外語教研室主任,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有「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之稱。他們可謂「一雙伉儷,兩種傳奇」。為紀念郭永懷及其夫人李佩對我國科研和教育事業的偉大貢獻,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委員會研究批准, 2018年7月19日,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發布了命名公告,將編號為212796和212797的二顆小行星分別定名為郭永懷星和李佩星。從此,太空又增添了一顆璀璨的「鎮江星」,這是鎮江的榮耀和驕傲。李佩本名李佩珍,後自行改為李佩。
  • 引用兩彈元勳程開甲的故事
    引用兩彈元勳程開甲的故事 「為了保密,他20多年未公開發表一篇學術論文」 引用兩彈元勳程開甲的故事因為核試驗事業的保密性,他20餘年未公開發表一篇學術論文,為核試驗事業的奠基和發展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獲得了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說求學  他把能找到的數學習題都做了一遍  陳駿說,大學的青春時光,人生只有一次。這個時期有老師指點、同學切磋、書籍引路,可以心無旁騖求知問學,必須倍加珍惜。「為學之要貴在勤奮、貴在鑽研、貴在有恆。」
  • 李佩先生在中科院管理局西郊辦公室
    2017年1月12日1時27分,最美的「中科院玫瑰」、「中關村的明燈」、中國改革開放後自費留學的開拓者、「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烈士的夫人、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英語系主任李佩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李佩先生的故事,在許多報章上多有介紹,但是,在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人的心目裡,她有著更加特殊的身份——中國科學院管理局(行政管理局的前身)西郊辦公室第一任副主任。在她的組織下,呂叔湘的夫人、趙忠堯的夫人、趙九章的夫人、鄧叔群的夫人、梁樹權的夫人組成了「家屬委員會」,這可能是中國檔次最高的家屬委員會。
  • 千人冒雨送別「兩彈元勳」王大珩
    當日,「兩彈一星」元勳、著名光學科學家王大珩院士的遺體送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社會各界千餘群眾前來送別。新華社記者 汪永基攝 據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光學科學家、教育家王大珩同志,因病於2011年7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 郭永懷:以烈士身份被追授的「兩彈元勳」
    救援人員發現了兩具緊緊抱在一起、已然燒焦的屍體,他們是「兩彈元勳」郭永懷和警衛員牟方。當人們費力地分開他們,一個保密公文包在兩人胸口處豁然出現,完好無損。公文包裡是二人至死也要護周全的、我國核事業的希望——郭永懷在青海核試驗基地發現的重要數據報告。郭永懷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兩彈一星」榮譽勳章的科學家。多年來,每憶及此,知情者無不淚目。
  • 23位兩彈元勳中的一位,發誓為航天事業做出犧牲,卻因毆打致死
    因為在他事業最輝煌的時候,航天事業最需要他的時候,卻因遭受別有用心者的毆打而致死。當周總理聽說此事後,都不禁詫異得摔掉了手中的杯子,痛心而流涕。從古至今,好人有很多,壞人也有很多。但是一些別有用心者,才是讓人最可怕的。因為他們渾水摸魚,搬弄是非,居心尤其險惡。姚桐斌就是倒在了這些人的手下。姚先生的出身非常平凡,來自於江蘇無錫的一個小鎮。
  • 他是錢學森的師弟,也是「兩彈一星」元勳。他的愛情故事同樣動人…
    正是因為如此,美國人才不讓其參加涉密科學研究。看到丈夫燒掉自己的研究成果,李佩十分心疼。「你這麼多年的心血,就這樣燒掉了?」郭永懷卻微微一笑,安慰妻子道:「沒關係,這些都在我心裡呢。」 整整一夜,她站在陽臺上,不哭不鬧,只是望著遠方……在北京中關村科源社區的最西頭,有幾棟三層青磚小樓,其中一棟的204室,便是郭永懷和李佩的家。郭永懷走後,李佩從未動過搬家的念頭,家裡的所有陳設,都與丈夫走前一樣。
  • 一代宗師葉企孫,兩彈元勳一半是他學生,晚年卻淪為乞丐沿街乞討
    往昔中國曾有一位投身教育的科學家,他一生清貧且孑然一身,卻為中國培養了無數科學人才,甚至兩彈元勳之中一半都是他的學生。回首其往昔從事教育的事跡,桃李滿天下甚至都難以概括他的生平。可就是如此偉大的科學教育工作者,誰曾想晚年生活卻異常悽涼,受盡折磨後淪為乞丐,沿街乞討。 為報國而求學 葉企孫於1898年出生於一個上海的官宦世家。他的祖輩曾是清朝官吏,父親當時也是享譽上海的知名教育家。早年間受到父輩感染,葉企孫早在五歲便殷切開始了自己的學習生涯。
  • 我國最厲害的科學家,一生培育了70多名院士,多半兩彈元勳專家
    大家好,今天要談談們國家的教育家,這位教育家培養了79名院士,是11個兩彈元勳的學生,大家都知道中國的科學技術界有「三錢」,大家都知道中國人諾貝爾物理獎的獲獎者是楊振寧、李政道,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們的老師,是中國現代物理科學家宗師、清華大學第一任院長、物理系主任葉企孫。
  • 「兩彈元勳」姚桐斌:為航天事業做巨大貢獻,卻被一悶棍終結生命
    雖然中國現在已然是一個航天工業大國,但是在中國航天事業剛開始的時候。進展的非常的艱難。上個世紀70年代的時候,就因為用於航天飛船的這個發動機材料屢屢不能過關,導致我國火箭的發射頻頻失敗,這使得航天技術的研究陷入了一個困境。就在這個時候,科研人員在國外的一個期刊上閱讀到了一篇論文,根據這個論文解決了發動機材料中存在的問題,也把中國的航天事業從困境中拉了出來。
  • 31年前的今天,設計原子彈氫彈的兩彈元勳鄧稼先因輻射致癌病逝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東西望)31年前的今天,1986年7月29日,設計原子彈氫彈的兩彈元勳鄧稼先因輻射致癌病逝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安徽懷寧人,理論物理學家,核物理學家。他出自名門,與楊振寧是打小的朋友。
  • 兩彈元勳郭永懷:我國科學家堅守核武數據,堅持到生命最後
    大概我們都知道兩彈元勳錢學森院士,但是,和他同稱為兩彈元勳的郭永懷。又有幾個人能知道呢?說實話,對這位科學家,我可能並不是很熟悉,但是,聽了他的事跡過後,令我肅然起敬。因為他為祖國科研事業的發展,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 她被稱為先生,她和愛人的名字被命名為兩顆行星,全世界唯一
    在現代人的認知中,「先生」這個稱謂是用在男子身上的。而在近代,也不乏有人不囿於性別,將那些在文化教育領域成就頗高的人稱之為先生。因此在民國時期,也出現了一些被世人稱之為先生的女性,例如何香凝先生、宋慶齡先生、冰心先生等。
  • 他是錢學森的師弟,也是「兩彈一星」元勳。他的愛情故事同樣動人
    當天,在山東榮成,曾為原子彈爆炸做出卓越貢獻的著名科學家、「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的故居正式對外開放。就在這座故居中,見證了少年郭永懷的成長,記錄著他的生活印跡。  作為錢學森的師弟,郭永懷追隨師兄的腳步,將自己的全部所學貢獻了給我國的原子彈事業。而他的愛情故事同樣動人。
  • 著名語言學家李佩去世時間地點 郭永懷夫人簡介照片
    據@中科院之聲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李佩先生,於2017年1月12日1點26分56秒在京去世。李佩先生是「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的遺孀,她曾和李政道一起幫助中國第一批自費留學生走出國門,被稱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 兩彈元勳飛機失事,死前仍抱緊核武數據,一行星以他名字命名
    郭永懷1909年4月4日出生於山東榮成,我國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2018年中國國際小行星中心,向社會發布公告,將兩顆小行星命名為「郭永懷」星和「李佩」星。
  • 丈夫59歲成為烈士,獨女45歲病逝,她靠一個信念活到100歲
    她最讓人敬佩的,不是成為「兩彈一星功勳」夫人;而是,她為我們的教育事業和科研事業,奉獻了自己的全部。01 追隨本心1917年12月20日,李佩出生在江蘇鎮江的一個書香之家,原名李佩珍。這裡曾是梁思成、林徽因、錢鍾書等人的學習的地方,23位「兩彈一星」元勳,就有8位曾在這裡求學過。也是在這裡,李佩遇見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郭永懷。
  • 兩彈元勳鄧稼先研製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得了多少錢呢
    鄧稼先和楊振寧當年為原子彈爆炸成功,國家獎勵了1萬元,1萬元在當時的確是個不小的數字了,鄧稼先作為兩彈的主要負責人他死後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也被人稱為兩彈元勳。正是這些鄧稼先們放棄了外國優厚的待遇,回到一窮二白的祖國,我們才能打破美國的核訛詐。使我們的國家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對於這些忠誠於祖國的人,共和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歷史更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