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Neurol. :反轉錄療法治療ALS已通過一期臨床試驗

2020-12-06 生物谷

2013年4月25日訊 /生物谷BIOON/--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和麻薩諸塞州總院的科學家完成了治療遺傳性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的一期臨床安全性試驗。

科學家顯示了該療法對ALS病人無嚴重副作用。一期臨床實驗的結果顯示了該療法有望治療患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病人。相關報導發表在近期Lancet Neurology上。

該療法採用一種方法能夠關閉引起ALS的突變基因的表達。該療法之前從未在神經系統疾病中進行過嘗試治療。

該文章的通訊作者Timothy Miller博士稱,我們在治療ALS方面有了長足的進展,是時候考慮採用相同的方法治療其他神經系統疾病了。該方法有望能夠治療多種神經系統疾病,諸如AD,PD,HD和其他各種疾病。

ALS破壞控制肌肉的神經,逐步導致癱瘓以致死亡。唯一獲得FDA認證的治療藥物為Riluzole,而該藥的效果並不是特別明顯。

大多數的ALS是散發性的,但是大約10%的ALS是由於遺傳突變造成的。科學家已經發現了10個能夠引起該病的基因,並仍在尋找其他相關基因。

本研究集中在由於SOD1基因突變造成的ALS。該病因佔整體病人的2%。科學家已發現SOD1的一百個突變能夠引起ALS。

Miller博士稱,在分子水平,這些突變以不同方式改變SOD1蛋白的性質,但是都會引起ALS。

Miller博士和他的研究團隊致力於採用稱之為反轉錄療法的技術來阻斷SOD1蛋白的表達。Miller博士稱,反轉錄療法在過去數十年中已經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如FDA最近通過了一種稱之為Kynamro的反轉錄療法用於治療家族型高膽固醇血症。

Miller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已經開發出來針對SOD1的反轉錄藥物,並且在動物模型中成功的治療ALS。Miller博士與麻薩諸塞州總院的醫生合作進行了一期臨床實驗。該實驗對SOD1相關的ALS病人進行反轉錄療法治療。治療包括對病人進行11小時的脊髓輸液。科學家發現治療組和對照組相比沒有副作用。而頭痛和背痛是脊髓輸液最常見的副作用。

在輸液之後,科學家提取了脊髓液樣本,進一步確認該反轉錄藥物隨著脊髓液在病人體內循環。

為了進行二期臨床試驗,科學家將需要增加反轉錄藥物的劑量。隨著劑量上升,觀測該療法不會引起炎症反應或其他副作用。

Miller博士稱,我們現在得到的數據顯示降低SOD1的方法是安全的,事實上SOD1完全失活的小鼠看起來沒有副作用。我們相信在病人體內同樣適用,但是只有在之後的試驗中才能進一步證明這一點。(生物谷Bioon.com)

An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against SOD1 delivered intrathecally for patients with SOD1 familial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 phase 1, randomised, first-in-man study.

Miller TM, Pestronk A, David W, Rothstein J, Simpson E, Appel SH, Andres PL, Mahoney K, Allred P, Alexander K, Ostrow LW, Schoenfeld D, Macklin EA, Norris DA, Manousakis G, Crisp M, Smith R, Bennett CF, Bishop KM, Cudkowicz ME.

BACKGROUND: Mutations in SOD1 cause 13% of familial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In the SOD1 Gly93Ala rat model of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the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ISIS 333611 delivered to CSF decreased SOD1 mRNA and protein concentrations in spinal cord tissue and prolonged survival. We aimed to assess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ISIS 333611 after intrathecal administration in patients with SOD1-related familial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METHODS: In this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1 trial, we delivered ISIS 333611 by intrathecal infusion using an external pump over 11·5 h at increasing doses (0·15 mg, 0·50 mg, 1·50 mg, 3·00 mg) to four cohorts of eight patients with SOD1-positive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six patients assigned to ISIS 333611, two to placebo in each cohort). We did the randomisation with a web-based system, assigning patients in blocks of four. Patients and investigators were masked to treatment assignment. Participants were allowed to re-enrol in subsequent cohorts. Our primary objective was to assess the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ISIS 333611. Assessments were done during infusion and over 28 days after infusion. This study was registered with Clinicaltrials.gov, number NCT01041222. FINDINGS: Seven of eight (88%) patients in the placebo group versus 20 of 24 (83%) in the ISIS 333611 group had adverse events. The most common events were post-lumbar puncture syndrome (3/8 [38%] vs 8/24 [33%]), back pain (4/8 [50%] vs 4/24 [17%]), and nausea (0/8 [0%] vs 3/24 [13%]). We recorded no dose-limiting toxic effects or any safety or tolerability concerns related to ISIS 333611. No serious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in patients given ISIS 333611. Re-enrolment and re-treatment were also well tolerated. INTERPRETATION: This trial is the first clinical study of intrathecal delivery of an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ISIS 333611 was well tolerated when administered as an intrathecal infusion.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delivered to the CNS might be a feasible treatment fo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FUNDING: The ALS Association, Muscular Dystrophy Association, Isis Pharmaceuticals.

相關焦點

  • 日本京都大學啟動iPS細胞藥物治療ALS的臨床試驗
    中新網3月28日電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日前,日本京都大學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宣布,通過使用iPS細胞,發現有一種藥物或許可以遏制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目前,該研究小組已經開始進行臨床試驗。
  • 國內一期臨床試驗一覽
    本文為您整合了畫報中國內臨床一期試驗的研究背景和結論。 CT120-AK104,PD-1 / CTLA-4雙特異性抗體結合化療作為晚期胃癌(G)或胃食管連接癌(GEJ)患者Ib期試驗的一線治療 背景:以鉑/氟嘧啶為基礎的聯合治療作為晚期G / GEJ癌症患者的一線方案,其臨床獲益有限(ORR為35%; OS為≈1
  • 臨床試驗獲批!治療肝病的細胞療法都有哪些?
    近期,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了針對晚期肝病的新型細胞療法的IND申請。這是由LyGenesis開發的同種異體細胞療法,2a期試驗將於2021年初進行。
  • 全球首例逆轉衰老基因療法臨床試驗獲批
    Libella Gene Therapeutics, LLC (Libella)近日宣布該公司的抗衰老基因療法已通過哥倫比亞IRB的臨床試驗審批,公司宣稱此基因療法可以逆轉衰老
  • ...治療】受試者死亡 FDA再次叫停Cellectis通用型CAR-T療法臨床試驗
    醫谷微信號:yigoonet Cellectis公司的通用型CAR-T療法臨床試驗再次被叫停。 日前,Cellectis公司宣布臨床試驗MELANI-01已被美國FDA叫停,其是一家臨床階段的法國生物製藥公司,專注開發基於基因編輯的同種異體CAR-T細胞(UCART)免疫療法,目前,該公司共計有三款同種異體CAR-T細胞療法UCARTCS1A、UCART123以及UCART22。
  • 我國已批7個CAR-T細胞治療臨床試驗 市場年增長將超63%
    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國家藥監局網站顯示,銀河生物和恆瑞醫藥參股公司恆瑞源正申報的CAR-T細胞治療臨床試驗雙雙於國慶節前完成行政審批,批件已於10月8日寄出。截止目前,國家藥監局已許可CAR-T細胞治療7個臨床試驗。
  • 深圳CAR-T細胞療法臨床試驗取得新突破
    20日,CART療法細成功治療復發/難治白血病和淋巴瘤隨訪交流會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CAR-T技術在該院開展的難治復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B細胞淋巴瘤臨床試驗中,已治療的3例患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其中1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達到分子生物學上的完全緩解,也就是白血病腫瘤基因完全轉陰,而2例淋巴瘤患者也達到完全緩解,體內找不到癌灶。
  • Nature子刊|臨床試驗聚焦PD1/PDL1抑制劑的聯合療法
    有趣的是,目前處於臨床開發階段且尚未獲得FDA批准的單克隆抗體的臨床試驗數量急劇上升,尤其是聯合使用療法,這表明抗PD1 / PDL1聯合治療模式的臨床開發勢頭強勁。進一步分析發現,目前有2949項(80%)的臨床試驗是關於抗PD1 / PDL1單克隆抗體與其他癌症療法的聯合治療方案,包括IO療法、靶向療法、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等。
  • CDE發布免疫細胞治療臨床試驗指導原則,細胞療法有望更進一步!
    2020年7月6日,國家藥品審評中心發布了《免疫細胞治療產品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該指導原則是2019年4月國家藥監局啟動的中國藥品監管科學行動計劃中,首批研究項目「細胞和基因治療產品技術評價與監督體系研究」的首個技術指南。
  • Cellenkos啟動用於骨髓衰竭症候群治療的CK0801一期臨床試驗
    今天宣布開始對CK0801進行一期臨床試驗,這是一種一流的異基因臍帶血源調節性T細胞產品,用於治療骨髓衰竭症候群患者,包括再生障礙性貧血、發育不良和原發性骨髓纖維化。這些症候群的特點是疾病致細胞毒性T細胞的不受控制的攻擊,導致炎症微環境並且抑制骨髓中正常血細胞的產生。CK0801為骨髓炎症部位提供健康的調節性T細胞,抑制細胞毒性T細胞,從而使血細胞生成恢復正常。
  • 溶酶體貯積症基因治療ABO-202獲批臨床試驗
    (IND)申請,即將進行臨床試驗以評估用於治療CLN1疾病。Miller博士表示ABO-202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並在臨床前研究中顯示出顯著的療效,在臨床前研究中,ABO-202能夠有效地將PPT1基因的功能性拷貝遞送至中樞神經系統和外周器官,ABO-202能夠使CLN1動物模型的存活正常化並介導神經功能的改善。同時,靜脈內和鞘內組合給藥比單獨的給藥途徑增加有效性,因此可以增強該基因療法的治療潛力」。
  • 國內首個基因編輯療法臨床試驗申請獲受理,治療β地中海貧血
    基因修飾BCL11A紅系增強子的自體CD34+造血幹祖細胞注射液的臨床試驗申請。這是中國首個獲藥品審評中心受理的基因編輯療法臨床試驗申請。據介紹,此項臨床試驗計劃在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患者中評價ET-01單次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ET-01,即CRISPR/Cas9基因修飾BCL11A紅系增強子的自體CD34+造血幹祖細胞注射液,是處於研究階段的、用於治療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的產品。
  • Nature子刊|臨床試驗聚焦PD1/PDL1抑制劑聯合療法
    有趣的是,目前處於臨床開發階段且尚未獲得FDA批准的單克隆抗體的臨床試驗數量急劇上升,尤其是聯合使用療法,這表明抗PD1 / PDL1聯合治療模式的臨床開發勢頭強勁。進一步分析發現,目前有2949項(80%)的臨床試驗是關於抗PD1 / PDL1單克隆抗體與其他癌症療法的聯合治療方案,包括IO療法、靶向療法、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等。
  • 中國首例CAR-T療法訴訟案反思:臨床試驗安全如何保障?
    CAR-T療法的價格成本確實高昂,已在美國上市的兩款產品分別售價為47.5萬美元、37.3萬美元,如果加上檢查、住院等費用,每名患者花費將達到80萬至150萬美元。  相比而言,十幾萬元能參與CAR-T臨床試驗,對不少人來說也是難得的機會。且在國內,不少由企業主導的CAR-T臨床試驗幾近免費。
  • 衛材展示抗癌藥物HALAVEN(海樂衛)脂質體製劑一期臨床試驗的最新數據
    東京2020年9月25日 /美通社/ -- 衛材株式會社(總部:東京,執行長:內藤晴夫,「衛材」)宣布,在2020年歐洲內科腫瘤學會(ESMO)虛擬大會上展示了內部發現的抗癌治療Halaven(海樂衛)(通用名:甲磺酸艾立布林,「艾立布林」)新脂質體製劑(E7389-LF)一期臨床試驗中HER2陰性乳腺癌患者隊列的最新結果
  • 臨床試驗 第一期結果預期於8月公布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李氏大藥廠(00950)發布公告,有關用於吸入系統的Staccato洛沙平(ADASUVE)於中國的關鍵第三期試驗。於2020年7月11日,公司全資附屬公司李氏大藥廠(香港)有限公司(李氏香港)已於三個月內完成此關鍵第三期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程序。公司於2020年4月29日就此研究入組首名患者,而最後一名患者於2020年7月11日入組。臨床數據收集現正進行,第一期結果預期於2020年8月公布,視資料庫鎖定及結果驗證是否成功而定,而新藥申請預期於2020年底前提交。
  • 已上市的仿製藥,為什麼要重做一期BE臨床試驗
    臨床試驗的項目接連不斷,其中一些名字如:阿莫西林、頭孢克肟、阿司匹林屬於家庭常用藥,有志願者問,這些藥品都是經過一、二、三、四期臨床試驗測試過關才批准上市,為啥要花錢重做一期BE試驗呢?中國是仿製藥生產的大國,但不是仿製藥生產的強國中國是仿製藥生產的大國,醫藥行業總產值已突破2.8萬億元眾所周知,中國是仿製藥生產的大國。經過醫藥行業30年的快速發展,醫藥行業總產值已突破2.8萬億元,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
  • FDA認可,國內臨床研究獲批!新型抗癌療法,可治療多種癌症
    TIL細胞療法的最大特點是,從腫瘤組織中分離腫瘤浸潤的淋巴細胞,通過體外的擴增再回輸到患者體內,從而增強「兵力」,將體內的癌細胞清除乾淨。黑色素瘤:針對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療,疾病控制率為80.3%,客觀緩解率為36.4%,對PD-L1陰性的患者也有響應;宮頸癌:針對該類患者的臨床試驗數據顯示,客觀緩解率是44%,完全緩解率是11%,疾病控制率是85%;肺癌:美國莫菲特癌症研究中心主導的一項針對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試驗顯示
  • 美國國立衛生院啟動適應性2期臨床試驗,探索新冠病毒潛在療法
    COVID-19疫情的嚴峻挑戰也激發了醫藥行業在開發療法和疫苗方面前所未有的投入和努力。根據BioCentury的數據統計,目前有超過400項治療COVID-19的療法處於臨床試驗階段,處於臨床開發階段的新冠候選疫苗也超過40款。研究人員還在不斷探索新的治療和預防方法,下面是COVID-19研發方面的最新進展。
  • Cell Stem Cell:I期臨床試驗結果可喜 幹細胞療法或有望治療脊髓...
    2018年6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Stem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報導了首個人類I期臨床試驗結果,即對四個受試者進行研究,將神經幹細胞移植入慢性脊髓損傷的患者中,其中三名受試者的疾病症狀都得到了顯著的改善,而且並沒有出現嚴重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