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疫情發生後:有人無關生死,有人生不如死

2020-12-04 一南悅讀

距離新型肺炎發生後,全國各地禁止出門,已經有了十多天的時間。

從最初的無知,到緊張,再到無助和期盼疫情結束,人們的心情始終波動起伏,也通過這次事件看到了生命的寶貴。

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電梯裡放有一次性紙巾,其作用是讓人們墊著去按樓層數字,以防止細菌傳播的。

視頻中,先是一位女士,用紙巾清理鼻涕,過後直接將紙巾仍在電梯內。不久後,另一位男子,扯下幾張紙巾吐上口水多次塗抹在電梯按鍵上。

經調查,該男子雖然沒有相關症狀,但這一行為在公眾場合,對公共物品以及人民群眾們已經造成了傷害。

這兩位的年紀都不小,看似是「惡作劇」行為的背後,是一顆被邪惡填充的心,是缺乏對待此次疫情的敬畏,更是對待其他同等生命的不尊重。

經年累月,有些人吃再多事物,經歷再多事情,也只是長了歲數而已。

有人從武漢工作或者旅行歸來,隱瞞自己的行徑,照樣去熱鬧地方吃宴席;

有人明知自身已經高度疑似患有肺炎,還刻意欺騙醫生,導致更多人被感染。

英國女作家多麗絲·萊辛說,我們的驕傲多半是基於我們的無知。

我相信,這裡的「無知」是貶義詞,雖然他們並沒有什麼驕傲,但用來形容再不為過。

正因為無知,才讓人對此疏忽大意,傷害了自己不說,還牽連了他人。

那些好吃野味的人,若不是無知,若不是覺得生死無關緊要,又怎會讓這麼多人在武漢生不如死?

相關的防護用品供不應求,有人為了錢財利益,也不惜做出一些謀財害命的事情。

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

但我相信,對於某些人而言,神明是不會照看他們的。

微博有這樣一張圖片,圖片裡描述了疫情大肆張揚十天前與十天後,家人和自己之間對待疫情態度的對比,十分形象。

肺炎事件剛鬧出時,年輕人們想盡辦法地勸說父母們戴口罩,勸到互相爭吵,說了些極端的話,勸到父母不聽任何言語,覺得這最多不過是和當年非典一樣的事件,過段時間就過去了,勸到把不少年輕人氣哭也不見有什麼效果。

十多天後,雙方的態度有點變化。

身邊越來越多的同齡人聽說相關信息,官方不斷地通過各種渠道通知人們不要出門,父母們也開始重視此次疫情帶來的後果,能不出門就不出門,出門了也必須戴口罩。

年輕人對疫情的發展以及後果都瞭然於心,自然也變得淡定了許多。而父母們的狀態,才是我們最初的心情。

最近家裡的存糧不夠,昨天武裝嚴實去村裡的超市買菜,超市裡的大媽大叔們都戴的各種口罩,我對此略感欣慰。

見到一個年輕人,卻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大搖大擺地進進出出在村子裡瞎轉悠。

當我們都意識到,生死就在眼前,死神與我們似乎只有一線之隔時,人總是會提心弔膽地活著,微博上有不少人都因此焦慮不堪,但仍然不乏有人對此絲毫不在意。

無知,有時是會害人的。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微博上有個「肺炎患者求助」的超話,那裡有大部分武漢患者們的真實現狀。

相信看過的人,都會對此心有餘悸。

一來為這些脆弱生命無法伸出援手而心痛,奈何我們的力量也很微小;二來不禁為此倒吸一口冷氣,在心底默默地感嘆,活著從來都不易。

官方上報的實際確診數據如果有嚇到你,不妨去這個超話裡看看,你會發現,有數不勝數的人,因為排不上核酸檢測,沒有及時收到確診結果,沒有床位只能在家自行隔離。

有人甚至還沒有等到確診結果,就因發病太急提前走了……

這人間疾苦,隔著屏幕看這些消息的我們,內心都感到非常蒼白無力,此時此刻,在疾病與生死面前,盡顯出人類的渺小。

昨天看到一條下午五點多才發的求助信息,幾個小時以後,老人家卻因為病危已經去世了。

而這些患者求助微博的評論底下,依舊不乏有冷嘲熱諷、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

杜甫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有一句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魯迅也曾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中飽私囊謀財害命的事件;瘟疫盛行,老弱病殘一個個難以躲過的無奈,不只發生在古裝劇裡。

真的是因為生與死的距離,沒有拉近在自己眼前,那些人才高高掛起對此毫不在意。

而那些在死神的魔爪裡苦苦掙扎的人,對人間有多留戀,他們是不會懂的。

疫情剛蔓延時,常常感嘆「活著真難」的年輕人們,紛紛表示對疾病的害怕,這害怕背後,其實是對生的留戀。

有人不想活,頻頻感嘆人間不值得;

有人對疾病和災難缺乏敬畏心,毫不在意生死何時來臨;

但有人卻傾家蕩產,想盡辦法地只想在這人世間多留幾天。

張小嫻說,我們害怕歲月,卻不知道活著是多麼的可喜。我們認為生存已經沒意思,許多人卻正在生死之間掙扎。

什麼時候,我們才肯為自己擁有的一切滿懷感激?

相關焦點

  • 疫情眾生圖鑑:為什麼有人比瘟疫還可怕?
    有兩百多名旅客被迫隔離14天,更可怕的是,兩天後,就已經有不止一位正在隔離的旅客,被確診。被「空投」的,不僅僅是杭州,前天,載有48名疫情期間從武漢口岸出境的旅客,分兩架航班從曼谷飛抵南京,有人明知發熱,還吃退燒藥混過海關檢查,並拒絕坐在機尾隔離。
  • 詩援武漢 共抗疫情(31)點讚90後、00後醫務人員
    身懷亮節拋生死,心繫災民歷苦辛。有愛有情擔使命,無私無悔礪青春。韶華不負爭朝夕,一路崢嶸萬象新。恐後爭先,展振雛鷹翅。鋼鐵肩頭擔道義。醫德仁心,浩蕩英雄氣。鬥瘟魑,除癘魅。戰火青春,奪目真瑰麗。不見硝煙生死地。救命安民 ,感動天人淚。
  • 人生自古誰無死?人死之後到底有沒有來世?孔子為什麼不說?
    人生自古誰無死,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個禁忌的話題,好死不如賴活著,如果能長生,誰又願意去死呢?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無論上到帝王將相,還是下到平民百姓,都會視死如歸!認為,人死了可以投胎轉世!於是他們不管生前如何的錦衣玉食,還是衣不蔽體,但是他們有個共同點,喜歡厚葬!那麼人到底有沒有來世?沒有人知道,有人說有,諸天生死皆輪迴,有人說沒有,人死如燈滅!中國的孔聖人對這件事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但是,他卻不說,有一天子貢問孔子,老師:「你說人到底有沒有來世」?孔子對子貢說,這事,不能說,不能說!
  • 生死20天,我從武漢新冠隔離病房走出……
    臺商金彥豪會說,20天,可以讓一個人經歷生死考驗。作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金彥豪進入武漢協和醫院接受治療,從絕望走向新生的時間就是20天。走出隔離病房之後,他和妻子一起向醫院捐獻帶有抗體的血漿,希望能夠救助更多的新冠肺炎患者。
  • 人一旦面臨生死考驗,教養就顯露無遺
    在惶恐和死亡的籠罩下,很多伊姆村村民開始有了逃離這裡的想法。這時,駐村教區牧師威廉·蒙佩森呼籲大家留下,他說:我寧可自己死,也不願意把這病傳給周圍的村鎮。或許,我們可以把這個災難視為一個禮物,因為它能讓我們證明,這世界上的確有善良和真愛。
  • 西藏生死書:我們該如何看待死亡?了解了死,才更珍惜生
    有人忌諱它,像躲避瘟疫般將之看作是談之色變的命題;有人則輕率地看待生命,視死亡為兒戲,甚至將之神化,看作解脫,說到底,關於生死的意義,我們從來都沒有去認真地思忖過。《西藏生死書》中提到了怎麼面對生死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我沒有佛性根基,也沒有深入研究藏傳佛教的深刻教義,我不把自己的體悟看作是通過此書而達到解脫和證悟。
  • 人生不過如此,不如一笑而過(深度好文)
    有時,我們需要用「有色眼鏡」來看看這個世界:心中有苦,便時時飽受煎熬;笑口常開,則處處山清水秀。如果你有笑對人生的能力,那你也會擁有享受人生的權利。「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人生千難萬難,不妨一笑而過。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 我看《西藏生死書》:了解了死,才更珍惜生,因為愛才生生不息
    有人忌諱它,像躲避瘟疫般將之看作是談之色變的命題;有人則輕率地看待生命,視死亡為兒戲,甚至將之神化,看作解脫,說到底,關於生死的意義,我們從來都沒有去認真地思忖過。《西藏生死書》中提到了怎麼面對生死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我沒有佛性根基,也沒有深入研究藏傳佛教的深刻教義,我不把自己的體悟看作是通過此書而達到解脫和證悟。
  • 重返武漢|記者手記:不要錯過危機後的進步機會
    加繆在書中寫到,「他們以為自己對付任何事情都有辦法,這就意味著他們以為天災不可能發生」,「他們依然幹自己的行當,做出門的準備」,「他們滿以為可以自由自在,但是一旦禍從天降,那就誰也不得自由了」。一年前武漢疫情之所以大規模爆發,在相當程度上正是因為當地官員低估了疫情,小瞧了新冠病毒(SARS-CoV-2)。
  • 患新冠的武漢護士:從確診、進ICU到出院,她直面生死
    她是一個普通的新冠病人,又是一名專業護士,有過傳染科、內科、外科的工作經驗,有過ICU的業務負責人和安寧療護的護士長的經歷,還是一位心理學愛好者。可以說,在工作中,她見過許多死亡的病例。當她面對疾病,面臨死亡威脅的時候,她的感受如何?經過了生死的洗禮,她有什麼感悟?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世界裡吧。
  • 生死是怎麼回事?星雲、南懷瑾、莊子的看法顛覆你的認知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好死不如賴活著」。我們大家對於死亡,似乎總會有種與生俱來的恐懼和排斥,甚至從古至今很多人都避諱提及死亡這個字眼。皇帝死了叫做駕崩,美人死了叫做香消玉殞,現在的人死了,都用去世、仙逝、駕鶴西去等代稱。我曾聽一位老外這樣說:我發現很多中國人有個特點,那就是活著的過程不講究,一生都在恐懼死亡的擔憂中度過,最後還是難逃命終。
  • 疫情結束後,我的朋友們都失業了
    疫情結束後,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算真正的結束。反正我三月底回到武漢,天天在家自己做飯,外面除了有菜買,什麼都沒開門,只能頓頓自己做。今年在武漢第一次看電影是10月1號,往年的這個時候人是特別特別的多,連票的買不到。在武漢的同事跟朋友很驚訝的跟我說:你居然敢去吃飯,你不要命了!自從封城我就沒在外面吃過。儘管如此,也總是有比我更早的人去吃飯,去看電影,壓抑太久了。
  • 全球確診破百萬後,我突然明白了冥王星的向死而生(12上升指南)
    比如疫情期間,不堪壓力自殺的醫生護士、互相指責的人民……發揮冥王星負面特質的人,往往都會展現強烈的死本能,他們對生活有種矛盾心理,因生而為人而憤怒,覺得自己被迫活著,甚至產生自殺傾向。他們真實的命運,是歷經痛苦考驗,見遍醜惡情境後,由死本能超脫出來,淨化世界的。不同於他們父母那代對教條主義以及宗教的依賴,他們在潛意識裡很早就看懂了生死的本質,以及是它們是如何顯化的,他們缺乏的,是不懂得如何運用精神力量,協調他們熱血又叛逆的天性。
  • 一米五的距離有多遠?經歷生死才能理解
    一米五的距離有多遠? ​劉猛是武漢一名普通的個體商人今年1月下旬他和父親以及多位家人「中招兒」感染上了新冠肺炎近一個月的時間裡他和家人經歷了人生最黑暗的一段時光
  • 傅仁達安樂死,人生除了生死,其餘都是擦傷
    在病痛的一再折磨下,他思索再三,決定遠赴瑞士,進行安樂死。他對家人說:「我就算積極治療,也只剩50%的生存機會,而且即便活下來,也只能一直躺在床上,失去自由,我不想要在人生的最後階段,過得那麼痛苦,我想要快快樂樂,有尊嚴的走完最後一程。」無論是保持生命的品質,還是延長生命的時間,各花入各眼,只要是當事人自己的選擇,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傅先生活得真算通透。
  • 活在生命的秘密和光輝中——寫在《西藏生死書》讀書沙龍後
    三三兩兩的朋友陸續來到,有青春迸發的90後,有忙著打拼的80後,還有更多的5060已退休的朋友們。認識的不認識的,各自找尋喜歡的地方,鬆散地圍坐一起,滿懷興致地與分享嘉賓孟波一起熱烈討論「活著與死亡」的話題 。
  • 閃電直擊·援湖北故事|生死召喚,須臾不待,值此疫情,責無旁貸!
    當一輛輛寫著「援鄂抗疫醫療隊」的車載著最美逆行者們開出奔赴湖北一線時,有多少人留下了激動又不舍的淚水;當齊魯華西機場史詩般相遇,八支國家醫療隊會師武漢,攜手並肩,共同作戰。這一幕幕,熱血了人民,沸騰了全國!生死召喚,須臾不待,值此疫情,責無旁貸!這便是白衣天使的情懷和使命。有太多的叮嚀、囑託、鼓勵、感謝想要送給疫情一線的你們,讓我們懷著敬意,品讀讚美逆行者的詩歌,願大家早日凱旋歸來!
  • 武漢3000人超級派對衝進了全球熱搜Top10!西方有人酸了,有人醒了
    01 有人酸了,有人醒了 從4月解封,到5月全員完成核酸檢測, 再到6月無症狀感染者清零, 曾是「疫情震中」的武漢,如今活力滿滿。
  • 古代「最溫柔」的刑罰,沒有絲毫疼痛,卻能讓人生不如死
    古代「最溫柔」的刑罰,沒有絲毫疼痛,卻能讓人生不如死刑罰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約束人們,換句話說就是為了更好的管理人們,尤其是那些不聽話的人。而為了震懾人心,古代的時候則是想出各種刑罰。然而並非是所有的刑罰都是如此的,有一個刑罰堪稱古代「最溫柔」的刑罰,卻能讓人生不如死。那麼這個刑罰是什麼刑罰呢?其實很是常見,就是所謂的「笑刑」。其實所謂的笑刑就是撓痒痒。而據說這個刑罰最早出現在漢朝,我們都知道古代等級分明,皇族自然和普通人不一樣了。就算是他們犯罪,受到的懲罰也不能和普通人一樣。
  • 人生六道輪迴,《生死疲勞》如何通過動物的眼看50年人世悲歡
    佛眼低垂處,生死皆疲勞。」莫言一段仿水調歌頭將《生死疲勞》嚶嚶道來。一段跨越50年的歷史在別樣的視野中緩緩展開。驢、牛、豬、狗、猴,無非是人的變格,而最終,莫言讓它們都回到一個人的狀態。可那時,50 年已過,是非恩怨,轉頭即逝,六道輪迴,尚未看清人生。萬物皆有知,莫言便是通過萬物之知,把半世紀的人生畫卷鋪開在人們面前的。